江西景德鎮陶瓷的歷史

陶瓷 景德鎮 瓷器 西晉 女人就要美美美 2017-06-23

江西景德鎮陶瓷的歷史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經濟、文化與政治中心南移。越窯勃興,達到瓷業新高。東晉人趙慨,先後在閩、浙、贛為官,因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官宦沉浮,被貶於贛,隱居新平,將其在浙閩瞭解的越窯製造技藝,引薦於此,又對胎釉配製,器物成型與焙燒工藝進行系列改革,對新平瓷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趙慨導引新平師法越窯,成為景德鎮製陶向制瓷進化之始。其功高勳重,被後世人奉祀為“制瓷師主”。明洪熙元年(1425年),鎮民在御器廠內修“佑陶靈祠”(師主廟)奉祀,詹珊曾作《師主廟碑記》對此有所記述,趙慨被尊崇為景德鎮制瓷開山之祖。

南朝陳叔寶登基建康,大造宮室,至德元年(583年)令新平為華林園燒製陶瓷柱礎貢朝。新平瓷業“自陳以來名天下”。

隋代,建築業生產跨入新階段。大業年間(605—617年),景德鎮所燒製的兩座師象大獸貢於朝,為隋皇顯仁宮所用,標誌著新平瓷業發展進入新階段。

唐代景德鎮窯業有了新發展,“陶窯”和“霍窯”是其佼佼者的代表。《景德鎮陶錄》稱:“陶窯,唐初器也,土惟白壕,體稍薄,色素潤,鎮中秀里人陶氏所燒造”。故“陶窯”為陶玉所開,所產瓷器載入關中,進貢於朝,稱為“假玉器”。霍仲初開的“霍窯”,所產瓷器,“色亦素,土善膩,質薄,佳者瑩縝如玉”。因瓷器精美,貢於朝,受唐高祖鍾愛,武德四年(624年)朝廷設新平縣,置陶政,監陶進御。這是景德鎮最早設置官家督陶官員。後來,柳宗元的《進瓷器狀》稱“藝精埏埴,制合規模。稟至德之陶蒸,自無若窳;合大和以融結,克保堅貞。且無瓦釜之鳴,是稱土鉶之德”,大文學家的讚美更增添了景德鎮瓷器的風采。

五代燒製青瓷和白瓷,產品以碗、盤類為主,青瓷釉色青中帶灰,白瓷釉色較白。採用支燒法,碗、盤器內和底有一週長形支燒痕。以勝梅亭,湘湖為主。陳朝時制瓷已有一定名聲。五代所燒白瓷,白度達到70%以上,透光度也接近現代標準。

宋代時燒青白瓷為主,有名的湖田窯就在景德鎮的湖田村,器型有碗、盤、合、瓶、壺、罐、枕等。裝飾上有刻花、劃花、印花、篦劃紋等技法。紋飾有龍紋、鳳紋、嬰戲紋、海水紋、纏枝花紋等。北宋後期在定窯的影響下,採用復燒法,提高了產量,也改進了質量,有“南定”之稱。其中湖田窯的產品質量最好,釉色似湖水之淡綠,紋飾也精美。

元代時開始燒青花瓷、釉裡紅和其他品種,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同時還繼續燒製青白瓷。產品有梅瓶、玉壺春瓶、罐、碗、盤、匜、爐和高足杯等。元代著名製品有釉裡紅、青花,所燒卵白釉器,色白微青,器內有“樞府”字號,人呼“樞府窯”。

明代時景德鎮已成為瓷都,青花瓷大大發展起來,被稱為“國瓷”,同時還燒有釉上彩、鬥彩、五彩、素三彩和各種單色釉瓷。

清代時燒瓷技術大大提高,品種有青花三彩、粉彩、琺琅彩,還有各類象生瓷和仿玉石、木紋、漆、銅釉色等,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