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三月一到,當然要去看花了!

“桃花”詩

@文|子聿

桃花就要開了。我想很多人都必定要去那一片粉紅裡看看,到時候該如何感嘆眼前的美景呢?或許吟兩首詩,才是最合適的。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題都城南莊》崔護

這是個令人傷心的故事。唐朝時,有一個叫崔護的人,長得大概像夜華那麼帥吧。那年他二十幾歲,意氣風發,背起行囊赴京趕考,但遺憾地沒有考中。

考場失意的他趁著三月的春風,去京城南郊踏青散心,誰料這一行,竟逢著一個桃花般豔麗的姑娘。如果當時徐志摩在世,他一定會說: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像一朵桃花不勝春風的嬌羞。

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可不知為什麼,崔護並沒有馬上向姑娘大膽表白。第二年清明時分,他又故地重遊,春風和桃花都在,只是那個姑娘再也沒有出現。於是他寫下了這首看似敘事,實則抒情的小詩,又或者是在說理:桃花永遠粉紅,每年來賞桃花的臉卻一直在變。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大林寺桃花》白居易

白居易這裡的桃花開得略晚些。

到了四月,許多花期已過,可高山古寺裡的桃花才剛剛開放。我已為春光逝去而懊惱了許久,卻不知它竟然轉到這裡來了。

作這首詩的時候,白居易正處於“江州司馬”的人生階段,表面上是遊山玩水的賞景閒適之作,但最低谷時,用“人間”“芳菲盡”與“山寺”“始盛開”,又何嘗不是“朝廷黑暗”與“山野清淨”的對比呢?

“恨春歸去”,“入此中來”,大概也是看淡世態炎涼,方覺人生淡然的頓悟吧。

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

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

——《江畔獨步尋花·其五》杜甫

經歷了動盪和戰亂的洗劫後,杜甫寫這首時,算是暫時安頓下來了。雖然與家鄉相去萬里,雖然草堂之外仍是狼煙四起,可這幽靜的浣花溪畔,到底是一方不被塵世打擾的桃源。

江畔獨步尋花,就是他一個人在浣花溪畔閒溜達,順便賞賞春花。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浣花溪東岸的黃師塔前,很巧,春風和春困同時來襲,叫他怎能不陶醉其中?

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可能真的是暖風薰得遊人醉了,面對眼前一株野生的桃花,杜甫竟糾結了,是該愛它的深紅還是該愛它的淺紅呢?

詩人究竟還是詩人,換作你我,在“床頭屋漏無干處”和“自經喪亂少睡眠”的窘困日子裡,可能真的沒心思寫詩了。但杜甫不一樣,冬天一過,三月的春風一吹,他又忘了眼前的苟且,詩意就來了。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詩經·周南》

不知怎的,“桃之夭夭”後來竟變成了“逃之夭夭”!

其實,這是一首送新娘的詩。那時大戶人家的姑娘出嫁,大家簇擁著新娘,一路上便要唱起這首詩歌。

把桃花比作姑娘,所以《甄傳》裡的端妃說:“宮中美女如花,可無人能說哪枝最好,就比如說桃花吧,喜愛者稱為宜家宜室,不愛者棄之逐水飄零,其實各花入各眼……”

桃花塢裡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桃花庵歌》節選唐寅

其實,真實的唐伯虎並不像電影裡演得那樣瀟灑。

他二十幾歲時,家中連遭不幸,父母、妹妹、妻子、孩子,相繼在一年內去世;好不容易從悲痛中走出來,三十歲進京趕考,卻又牽連進一樁科場舞弊案,鋃鐺入獄;再後來,又經歷了一次婚姻失敗,兄弟分家,與最好的朋友文徵明也鬧翻了。

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寫這首詩時,唐寅的內心應該不那麼平靜。可他還是寫道:“世人笑我太風顛,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見五陵豪傑墓,無酒無花鋤作田。”

是啊,誰還沒有失意的時候,願你我的心都能在十里桃花下,永遠有詩意。

原載於《中國青年》2019年第5期

責任編輯:宋澤宇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這麼好的天兒,乾點啥呢?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