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重量輕和火力猛是一對矛盾,苦思冥想之後,法國的坦克設計師們想出了這樣一個高招:建造搖擺式炮塔坦克。隨後AMX-13坦克孕育而生,第一輛原型車於1948年開始試車。雖然最後AMX-13坦克最後沒有成為可空運的坦克,但是它的75毫米高速炮使它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自行反坦克炮。

雖然按現代標準衡量它的防護力是很差的,但是在1949年第一輛樣車出現時,它的防護水平與當時服役的某些主戰坦克比較是不相上下的。作為一種機動性很強的輕型車輛,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效能卻較高,因此大約受到19個國家的歡迎。法軍後來的幾種裝有90毫米和105毫米炮的變型車是供出口的。(下圖以色列裝備的AMX-13輕型坦克)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重量輕和火力猛是一對矛盾,苦思冥想之後,法國的坦克設計師們想出了這樣一個高招:建造搖擺式炮塔坦克。隨後AMX-13坦克孕育而生,第一輛原型車於1948年開始試車。雖然最後AMX-13坦克最後沒有成為可空運的坦克,但是它的75毫米高速炮使它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自行反坦克炮。

雖然按現代標準衡量它的防護力是很差的,但是在1949年第一輛樣車出現時,它的防護水平與當時服役的某些主戰坦克比較是不相上下的。作為一種機動性很強的輕型車輛,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效能卻較高,因此大約受到19個國家的歡迎。法軍後來的幾種裝有90毫米和105毫米炮的變型車是供出口的。(下圖以色列裝備的AMX-13輕型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當然,與任何先進的武器一樣,有優必有弊,搖擺式炮塔也有不少缺點。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防護形狀不理想,上下塔體之間的密封難以保證,所以,AMX 13坦克的上下塔體之間是由帆布等同類材料“密封”起來的。應該說,作為戰鬥車輛,用帆布一類材料來密封,似乎不太可靠,這也是搖擺式炮塔未能被更多的國家廣泛採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這種設計的炮塔俯仰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它並不能實現全方位的攻擊,原因就是火炮的安裝位置比較高,而且炮塔的後面還設計有突出的尾艙,這也就造成了炮塔在俯仰的過程中受到了制約,在一些地形比較複雜的地區作戰的時候,它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搖擺式炮塔的大部分重量都分佈在了上半部分,因此連接上下兩部分的耳軸所承受的壓力就非常大。為了保證結構的可靠性,上炮塔需要減輕重量,所以上炮塔的裝甲一般比較薄弱,而且結構所採用的還是剛性材料,因此密封性也較差,最後導致整個上炮塔的防護性能不高。別說為車組成員提供核生化保護,就連預防普通的炮彈,也比較困難(下圖AMX-50重型坦克帆布已被拆卸)。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重量輕和火力猛是一對矛盾,苦思冥想之後,法國的坦克設計師們想出了這樣一個高招:建造搖擺式炮塔坦克。隨後AMX-13坦克孕育而生,第一輛原型車於1948年開始試車。雖然最後AMX-13坦克最後沒有成為可空運的坦克,但是它的75毫米高速炮使它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自行反坦克炮。

雖然按現代標準衡量它的防護力是很差的,但是在1949年第一輛樣車出現時,它的防護水平與當時服役的某些主戰坦克比較是不相上下的。作為一種機動性很強的輕型車輛,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效能卻較高,因此大約受到19個國家的歡迎。法軍後來的幾種裝有90毫米和105毫米炮的變型車是供出口的。(下圖以色列裝備的AMX-13輕型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當然,與任何先進的武器一樣,有優必有弊,搖擺式炮塔也有不少缺點。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防護形狀不理想,上下塔體之間的密封難以保證,所以,AMX 13坦克的上下塔體之間是由帆布等同類材料“密封”起來的。應該說,作為戰鬥車輛,用帆布一類材料來密封,似乎不太可靠,這也是搖擺式炮塔未能被更多的國家廣泛採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這種設計的炮塔俯仰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它並不能實現全方位的攻擊,原因就是火炮的安裝位置比較高,而且炮塔的後面還設計有突出的尾艙,這也就造成了炮塔在俯仰的過程中受到了制約,在一些地形比較複雜的地區作戰的時候,它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搖擺式炮塔的大部分重量都分佈在了上半部分,因此連接上下兩部分的耳軸所承受的壓力就非常大。為了保證結構的可靠性,上炮塔需要減輕重量,所以上炮塔的裝甲一般比較薄弱,而且結構所採用的還是剛性材料,因此密封性也較差,最後導致整個上炮塔的防護性能不高。別說為車組成員提供核生化保護,就連預防普通的炮彈,也比較困難(下圖AMX-50重型坦克帆布已被拆卸)。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另外搖擺炮塔坦克的自動裝填機在戰場上會暴露很多缺陷。由於炮塔較小,本身可以攜帶的彈藥量就不大,由於彈夾的爆發輸出,短時間的戰鬥確實可以提高換彈速度以及射擊速度,但如果長時間的作戰,這種設計根本就無法持續的進行戰鬥,就比如說AMX-13輕型坦克,在發射完兩個彈倉的炮彈之後,必須脫離戰場重新裝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輕型坦克並非戰場主戰鬥力,而且AMX-13等輕型坦克由於自身重量輕、機動性高,所以搖擺式炮塔密封性差、裝甲薄弱、受地形制約以及自動裝填機缺陷等的缺點就會在輕型坦克身上縮小。同理,這些缺點在重型坦克身上就會被放大。同為法國研發的AMX-50重型坦克雖然性能優秀,但這些高大且移動緩慢的舊世代戰車在反戰車導彈快速發展的1960年代便顯得過時,最終難逃放棄厄運。相反,AMX-13和潘哈德裝甲車卻利用搖擺式炮塔,能以小巧靈活的車體發揮最大的火力,終為世界各國廣泛裝備。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重量輕和火力猛是一對矛盾,苦思冥想之後,法國的坦克設計師們想出了這樣一個高招:建造搖擺式炮塔坦克。隨後AMX-13坦克孕育而生,第一輛原型車於1948年開始試車。雖然最後AMX-13坦克最後沒有成為可空運的坦克,但是它的75毫米高速炮使它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自行反坦克炮。

雖然按現代標準衡量它的防護力是很差的,但是在1949年第一輛樣車出現時,它的防護水平與當時服役的某些主戰坦克比較是不相上下的。作為一種機動性很強的輕型車輛,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效能卻較高,因此大約受到19個國家的歡迎。法軍後來的幾種裝有90毫米和105毫米炮的變型車是供出口的。(下圖以色列裝備的AMX-13輕型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當然,與任何先進的武器一樣,有優必有弊,搖擺式炮塔也有不少缺點。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防護形狀不理想,上下塔體之間的密封難以保證,所以,AMX 13坦克的上下塔體之間是由帆布等同類材料“密封”起來的。應該說,作為戰鬥車輛,用帆布一類材料來密封,似乎不太可靠,這也是搖擺式炮塔未能被更多的國家廣泛採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這種設計的炮塔俯仰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它並不能實現全方位的攻擊,原因就是火炮的安裝位置比較高,而且炮塔的後面還設計有突出的尾艙,這也就造成了炮塔在俯仰的過程中受到了制約,在一些地形比較複雜的地區作戰的時候,它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搖擺式炮塔的大部分重量都分佈在了上半部分,因此連接上下兩部分的耳軸所承受的壓力就非常大。為了保證結構的可靠性,上炮塔需要減輕重量,所以上炮塔的裝甲一般比較薄弱,而且結構所採用的還是剛性材料,因此密封性也較差,最後導致整個上炮塔的防護性能不高。別說為車組成員提供核生化保護,就連預防普通的炮彈,也比較困難(下圖AMX-50重型坦克帆布已被拆卸)。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另外搖擺炮塔坦克的自動裝填機在戰場上會暴露很多缺陷。由於炮塔較小,本身可以攜帶的彈藥量就不大,由於彈夾的爆發輸出,短時間的戰鬥確實可以提高換彈速度以及射擊速度,但如果長時間的作戰,這種設計根本就無法持續的進行戰鬥,就比如說AMX-13輕型坦克,在發射完兩個彈倉的炮彈之後,必須脫離戰場重新裝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輕型坦克並非戰場主戰鬥力,而且AMX-13等輕型坦克由於自身重量輕、機動性高,所以搖擺式炮塔密封性差、裝甲薄弱、受地形制約以及自動裝填機缺陷等的缺點就會在輕型坦克身上縮小。同理,這些缺點在重型坦克身上就會被放大。同為法國研發的AMX-50重型坦克雖然性能優秀,但這些高大且移動緩慢的舊世代戰車在反戰車導彈快速發展的1960年代便顯得過時,最終難逃放棄厄運。相反,AMX-13和潘哈德裝甲車卻利用搖擺式炮塔,能以小巧靈活的車體發揮最大的火力,終為世界各國廣泛裝備。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除了法國,美國也曾嘗試發展搖擺式炮塔坦克,最終由於上文所提缺點,美國於50年代末放棄了採用搖擺式炮塔的T69實驗中型坦克的發展計劃。1950年代中期,T57重型坦克在M48的底盤基礎上開始研製。一共完成了兩輛原型車。在測試中發現,該型坦克的自動裝彈機是失敗的,1957年,該項目停止了發展。

"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陸戰之王”在軍事科技還不發達的上個世紀大放異彩,如今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軍事發展重心的轉移,即使仍為陸戰最主要武器,坦克的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到目前,保留1萬輛以上主戰坦克的軍事強國已經不復存在。

且不說“坦克無用論”的觀念是對與否,在社會群體越來越年輕化的今天,除了部分老一輩的人,年輕人對曾經的陸戰之王知之甚少。如今,相信很多非軍迷朋友都是通過《坦克世界》這款遊戲對坦克的發展歷史或多或少有了一定的瞭解,而其中就有一類特殊的坦克,它們的外表另類,通過極長時間的裝填換取高額的爆發,短時間內4-6枚炮彈的殺傷力極強,如法國的AMX-13,美國的T57。坦克發展歷史中逐漸銷聲匿跡的搖擺式炮塔坦克如今也只有在遊戲中才能回味。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所謂的搖擺式炮塔,就是將傳統的炮塔分為上下兩部分,將火炮剛性地安裝於上炮塔(即炮塔與火炮為鎖死結構,非可活動結構),通過耳軸與在炮塔座圈上做旋轉運動的下塔體連接,火炮仰角和俯角的實現則通過耳軸的旋轉控制上炮塔傾斜來實現。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普通炮塔的俯仰部分只有火炮和火控伺服機構,火炮仰起的時候炮尾部經常會降到座圈以下。搖擺式炮塔出於重量平衡的考慮,火炮耳軸的位置偏後,這樣,當火炮炮口仰角較高時,炮尾不至於降到座圈之下,從而使炮塔座圈的直徑可以做得較小,有利於減輕炮塔部分及整車的重量。

搖擺式炮塔的另一個優點是便於實現炮彈的自動裝填,由於火炮和上塔體連結成一體,所以,只要將炮彈佈置在上塔體的適當位置,就可以方便地將炮彈推入彈膛。而傳統式炮塔的自動裝彈機的輸彈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空間運動過程,且實現這一過程很麻煩。正是由於這個原因,AMX-13輕型坦克成了世界上第一種裝有彈鼓式連發自動裝彈機的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現在普遍認為,德國人最先生產了一輛裝有搖擺式炮塔的車輛。這個設計用在裝有兩門30毫米炮的防空坦克上,但是一直沒有別的設計師仿效這種設計,直到最後才在法國AMX-13坦克和“龐阿爾”裝甲車上廣泛採用。

法國軍方總結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驗時認為,在原子戰爭條件下,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法國在海外仍然擁有相當多的殖民地,因此決定發展一種可以空運的輕型坦克。當時沒有可以利用的運輸機,只是設計了一些能空運15噸物資的運輸機。因此,在坦克的機動性和火力比裝甲防護更重要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法國軍方決定發展3 種裝甲車輛,其中之一要求重量輕、火力猛。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重量輕和火力猛是一對矛盾,苦思冥想之後,法國的坦克設計師們想出了這樣一個高招:建造搖擺式炮塔坦克。隨後AMX-13坦克孕育而生,第一輛原型車於1948年開始試車。雖然最後AMX-13坦克最後沒有成為可空運的坦克,但是它的75毫米高速炮使它成為一種很有效的自行反坦克炮。

雖然按現代標準衡量它的防護力是很差的,但是在1949年第一輛樣車出現時,它的防護水平與當時服役的某些主戰坦克比較是不相上下的。作為一種機動性很強的輕型車輛,它的生產成本較低,但是效能卻較高,因此大約受到19個國家的歡迎。法軍後來的幾種裝有90毫米和105毫米炮的變型車是供出口的。(下圖以色列裝備的AMX-13輕型坦克)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當然,與任何先進的武器一樣,有優必有弊,搖擺式炮塔也有不少缺點。最突出的一點就是防護形狀不理想,上下塔體之間的密封難以保證,所以,AMX 13坦克的上下塔體之間是由帆布等同類材料“密封”起來的。應該說,作為戰鬥車輛,用帆布一類材料來密封,似乎不太可靠,這也是搖擺式炮塔未能被更多的國家廣泛採用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這種設計的炮塔俯仰角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這也就意味著它並不能實現全方位的攻擊,原因就是火炮的安裝位置比較高,而且炮塔的後面還設計有突出的尾艙,這也就造成了炮塔在俯仰的過程中受到了制約,在一些地形比較複雜的地區作戰的時候,它就顯得有些力不從心了。

搖擺式炮塔的大部分重量都分佈在了上半部分,因此連接上下兩部分的耳軸所承受的壓力就非常大。為了保證結構的可靠性,上炮塔需要減輕重量,所以上炮塔的裝甲一般比較薄弱,而且結構所採用的還是剛性材料,因此密封性也較差,最後導致整個上炮塔的防護性能不高。別說為車組成員提供核生化保護,就連預防普通的炮彈,也比較困難(下圖AMX-50重型坦克帆布已被拆卸)。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另外搖擺炮塔坦克的自動裝填機在戰場上會暴露很多缺陷。由於炮塔較小,本身可以攜帶的彈藥量就不大,由於彈夾的爆發輸出,短時間的戰鬥確實可以提高換彈速度以及射擊速度,但如果長時間的作戰,這種設計根本就無法持續的進行戰鬥,就比如說AMX-13輕型坦克,在發射完兩個彈倉的炮彈之後,必須脫離戰場重新裝彈,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坦克的作戰能力。

輕型坦克並非戰場主戰鬥力,而且AMX-13等輕型坦克由於自身重量輕、機動性高,所以搖擺式炮塔密封性差、裝甲薄弱、受地形制約以及自動裝填機缺陷等的缺點就會在輕型坦克身上縮小。同理,這些缺點在重型坦克身上就會被放大。同為法國研發的AMX-50重型坦克雖然性能優秀,但這些高大且移動緩慢的舊世代戰車在反戰車導彈快速發展的1960年代便顯得過時,最終難逃放棄厄運。相反,AMX-13和潘哈德裝甲車卻利用搖擺式炮塔,能以小巧靈活的車體發揮最大的火力,終為世界各國廣泛裝備。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除了法國,美國也曾嘗試發展搖擺式炮塔坦克,最終由於上文所提缺點,美國於50年代末放棄了採用搖擺式炮塔的T69實驗中型坦克的發展計劃。1950年代中期,T57重型坦克在M48的底盤基礎上開始研製。一共完成了兩輛原型車。在測試中發現,該型坦克的自動裝彈機是失敗的,1957年,該項目停止了發展。

特殊時代孕育而生的坦克“異類”,回顧搖擺式炮塔的興衰

搖擺式炮塔的缺點阻礙了其發展。由此可以看出,搖擺式炮塔只適用於輕型車輛,因為這類車輛不需具備主戰坦克的防護水平。

隨著時代的發展,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笨重的重型坦克已經不適宜現代化戰爭,各國將坦克種類重新劃分,主戰坦克這一概念誕生,並沿用至今。高機動、高防護、火力強大的主戰坦克綜合性能突出,逐漸取代了輕、中、重型坦克,而利弊皆有的搖擺式炮塔坦克並不適宜向主戰坦克方向發展,所以在時代向前發展的洪流中逐漸銷聲匿跡。目前僅有一些國家仍存留部分AMX-13坦克,但也不再戰場上所使用。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