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波蘭陸軍裝備的TKS超輕型坦克,這是安裝20毫米炮的型號。

波蘭陸軍認識到超輕型坦克的弱點,轉而向英國進口了38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其中16輛是裝備47毫米炮的單炮塔型,22輛為雙機槍塔型,在1939年9月,上述英制坦克被配屬於2個摩托化旅。按照1936年制定的國防整備計劃,波蘭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的特許生產權,自行生產改良型號,安裝新型柴油發動機,命名為7TP輕型坦克,到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35輛,其中40輛為雙機槍塔型,95輛為單炮塔型,裝備一門博福斯37毫米炮。就性能而言,單炮塔型7TP坦克優於大部分德軍坦克,但是數量太少,作用微乎其微。在1939年9月,波軍用7TP坦克組建了兩個營,另有第三個營尚在組建,它們都作為獨立營配屬於集團軍,用於裝甲支援。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求購法國索瑪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以加強機械化部隊,但戰爭爆發前幾周才獲得了一個營的法制雷諾R-35型步兵坦克,這個營僅部分動員,戰鬥力不足。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波蘭陸軍裝備的TKS超輕型坦克,這是安裝20毫米炮的型號。

波蘭陸軍認識到超輕型坦克的弱點,轉而向英國進口了38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其中16輛是裝備47毫米炮的單炮塔型,22輛為雙機槍塔型,在1939年9月,上述英制坦克被配屬於2個摩托化旅。按照1936年制定的國防整備計劃,波蘭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的特許生產權,自行生產改良型號,安裝新型柴油發動機,命名為7TP輕型坦克,到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35輛,其中40輛為雙機槍塔型,95輛為單炮塔型,裝備一門博福斯37毫米炮。就性能而言,單炮塔型7TP坦克優於大部分德軍坦克,但是數量太少,作用微乎其微。在1939年9月,波軍用7TP坦克組建了兩個營,另有第三個營尚在組建,它們都作為獨立營配屬於集團軍,用於裝甲支援。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求購法國索瑪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以加強機械化部隊,但戰爭爆發前幾周才獲得了一個營的法制雷諾R-35型步兵坦克,這個營僅部分動員,戰鬥力不足。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陸軍裝備的英制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

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裝備了10臺裝甲列車,這種移動堡壘曾在1920年蘇波戰爭中創造了傳奇戰績,因此波蘭人對其頗為倚重,作為重要的機動支援火力使用。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裝甲列車已經過時了。儘管在波蘭戰役的某些戰鬥中,波軍裝甲列車讓德軍吃到了苦頭,但面對空襲時非常脆弱,10臺列車中有4臺戰損。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波蘭陸軍裝備的TKS超輕型坦克,這是安裝20毫米炮的型號。

波蘭陸軍認識到超輕型坦克的弱點,轉而向英國進口了38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其中16輛是裝備47毫米炮的單炮塔型,22輛為雙機槍塔型,在1939年9月,上述英制坦克被配屬於2個摩托化旅。按照1936年制定的國防整備計劃,波蘭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的特許生產權,自行生產改良型號,安裝新型柴油發動機,命名為7TP輕型坦克,到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35輛,其中40輛為雙機槍塔型,95輛為單炮塔型,裝備一門博福斯37毫米炮。就性能而言,單炮塔型7TP坦克優於大部分德軍坦克,但是數量太少,作用微乎其微。在1939年9月,波軍用7TP坦克組建了兩個營,另有第三個營尚在組建,它們都作為獨立營配屬於集團軍,用於裝甲支援。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求購法國索瑪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以加強機械化部隊,但戰爭爆發前幾周才獲得了一個營的法制雷諾R-35型步兵坦克,這個營僅部分動員,戰鬥力不足。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陸軍裝備的英制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

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裝備了10臺裝甲列車,這種移動堡壘曾在1920年蘇波戰爭中創造了傳奇戰績,因此波蘭人對其頗為倚重,作為重要的機動支援火力使用。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裝甲列車已經過時了。儘管在波蘭戰役的某些戰鬥中,波軍裝甲列車讓德軍吃到了苦頭,但面對空襲時非常脆弱,10臺列車中有4臺戰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自行製造的7TP輕型坦克,其性能勝過大多數德軍坦克。

波蘭騎兵部隊

除了少量坦克部隊外,波蘭陸軍最主要的機動力量仍然是騎兵部隊。在歷史上,背後插著羽毛飾物的波蘭翼騎兵非常出名,因此波蘭軍隊延續著悠久的騎兵傳統,在1939年時仍保持著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在戰前的編制調整中,波蘭陸軍已經取消了騎兵師,削減了騎兵旅的數量,但保留的8個騎兵旅依然被視為波蘭陸軍最精銳的部分。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波蘭騎兵部隊主要部署在國土東部用於防禦蘇聯,那裡道路稀疏、地形崎嶇、森林沼澤密佈,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騎兵顯然要比坦克更有優勢。隨著德國威脅與日俱增,波蘭陸軍也開始對騎兵部隊實施機械化改造,傳統的慣性固然強大,但真正阻礙波軍騎兵向機械化部隊轉型的因素在於窘迫的國防預算。在戰爭爆發時,波軍只有2個騎兵旅完成了機械化改編,且只有一個旅做好了戰鬥準備。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波蘭陸軍裝備的TKS超輕型坦克,這是安裝20毫米炮的型號。

波蘭陸軍認識到超輕型坦克的弱點,轉而向英國進口了38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其中16輛是裝備47毫米炮的單炮塔型,22輛為雙機槍塔型,在1939年9月,上述英制坦克被配屬於2個摩托化旅。按照1936年制定的國防整備計劃,波蘭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的特許生產權,自行生產改良型號,安裝新型柴油發動機,命名為7TP輕型坦克,到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35輛,其中40輛為雙機槍塔型,95輛為單炮塔型,裝備一門博福斯37毫米炮。就性能而言,單炮塔型7TP坦克優於大部分德軍坦克,但是數量太少,作用微乎其微。在1939年9月,波軍用7TP坦克組建了兩個營,另有第三個營尚在組建,它們都作為獨立營配屬於集團軍,用於裝甲支援。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求購法國索瑪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以加強機械化部隊,但戰爭爆發前幾周才獲得了一個營的法制雷諾R-35型步兵坦克,這個營僅部分動員,戰鬥力不足。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陸軍裝備的英制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

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裝備了10臺裝甲列車,這種移動堡壘曾在1920年蘇波戰爭中創造了傳奇戰績,因此波蘭人對其頗為倚重,作為重要的機動支援火力使用。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裝甲列車已經過時了。儘管在波蘭戰役的某些戰鬥中,波軍裝甲列車讓德軍吃到了苦頭,但面對空襲時非常脆弱,10臺列車中有4臺戰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自行製造的7TP輕型坦克,其性能勝過大多數德軍坦克。

波蘭騎兵部隊

除了少量坦克部隊外,波蘭陸軍最主要的機動力量仍然是騎兵部隊。在歷史上,背後插著羽毛飾物的波蘭翼騎兵非常出名,因此波蘭軍隊延續著悠久的騎兵傳統,在1939年時仍保持著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在戰前的編制調整中,波蘭陸軍已經取消了騎兵師,削減了騎兵旅的數量,但保留的8個騎兵旅依然被視為波蘭陸軍最精銳的部分。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波蘭騎兵部隊主要部署在國土東部用於防禦蘇聯,那裡道路稀疏、地形崎嶇、森林沼澤密佈,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騎兵顯然要比坦克更有優勢。隨著德國威脅與日俱增,波蘭陸軍也開始對騎兵部隊實施機械化改造,傳統的慣性固然強大,但真正阻礙波軍騎兵向機械化部隊轉型的因素在於窘迫的國防預算。在戰爭爆發時,波軍只有2個騎兵旅完成了機械化改編,且只有一個旅做好了戰鬥準備。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騎兵列隊行進的英姿,儘管堪稱精銳,但面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難有作為。

關於波蘭戰役最廣為流傳的謠言就是波蘭騎兵挺著長矛、揮舞馬刀,向德軍坦克衝鋒。實際上早在30年代中期,波蘭騎兵就棄用了長矛,雖然仍保留著馬刀,但騎馬衝鋒早已不是波軍騎兵的主要作戰方式。和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騎兵一樣,波蘭騎兵其實是騎乘步兵,馬匹只是機動工具,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下馬使用步槍和其他步兵武器作戰。每個波蘭騎兵旅還編有一個裝備超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的機械化中隊,但車輛的越野性能和可靠性都較差,難堪大用。波蘭騎兵的優勢在於官兵素質較高,最優秀的軍官和士兵往往受到騎兵精英地位的吸引,而選擇加入騎兵團服役,在某些戰鬥中,波蘭騎兵也確實表現出高於普通部隊的鬥志和韌性。

"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波蘭戰役中,德國陸軍和波蘭陸軍之間相差最為懸殊的地方在於機械化部隊的數量和質量。從1935年至1939年戰爭爆發,德軍已經組建了6個裝甲師(波蘭戰役時還有一個臨時編制的"肯普夫"裝甲師)和4個輕型師,另有4個摩托化步兵師,組成所謂"快速部隊",作為進攻的矛頭和機動打擊力量。與之相對,波蘭陸軍僅有一個摩托化旅可用於作戰。

德軍裝甲部隊

在坦克這種新型兵器的運用上,德國是地道的後來者。儘管早在1916年德軍就已經在索姆河領教了坦克的威力,但直到1918年德軍才認真考慮這種新武器的實用價值。在20世紀20年代澤克特重建國防軍時就對未來機械化部隊的建立和運用進行探索研究,在和約不允許德軍擁有坦克的情況下,德軍官兵使用紙板做的假坦克演練戰術。在1932年度陸軍大演習中,德軍已經開始編組摩托化騎兵軍,甚至步兵部隊也嘗試對偵察單位進行摩托化改編。當1933年希特勒主政後開始重整軍備,德國陸軍立即準備實施更深入的摩托化革新。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在和約限制下,魏瑪國防軍只能使用假坦克進行訓練。

在兩次大戰之間,各國陸軍多將坦克編入營級部隊支援步兵作戰,而以古德里安為首的德國裝甲先驅們主張建立裝甲師並獨立執行作戰任務,他認為裝甲兵可以憑藉防護力和火力摧毀敵方步兵的防禦,一旦敵軍主防線被突破,裝甲部隊就可以發揮機動優勢向縱深穿插,即可與另一支裝甲部隊形成包圍,也可以對敵軍腹地的指揮中心和後勤基地實施打擊。上述觀點起初不被德軍老派將領所接受,但受到希特勒的讚賞。正是在希特勒的支持下,古德里安得以推進德軍裝甲兵的創建和發展。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3年德軍摩托化部隊監察部成員的合影,前排左三為古德里安上校。

古德里安為德軍設計的裝甲師並不是一支純坦克部隊,而是囊括了坦克、摩托化步兵和摩托化炮兵的多兵種合成兵團。德軍裝甲師的威力首先在於能夠綜合運用三個兵種的能力去達成作戰目標,這也是德軍裝甲部隊相較於同時期其他國家坦克部隊的領先之處。德軍裝甲師的另一個優勢是無線電臺的廣泛應用,古德里安曾是一名無線電專家,對於多兵種協同作戰時的通訊和指揮控制問題有深刻的認識,他堅持為每一輛坦克都配備電臺,能夠實現單車之間以及各級指揮部之間的情報傳遞和命令傳達,從而及時掌握戰場動態,協調不同部隊的行動。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陸軍都沒有將無線電通信如此有效地融入作戰指揮系統中,包括號稱"歐洲最強陸軍"的法國陸軍。德軍裝甲部隊在通信指揮上的另一個創舉是設計了搭載電臺的指揮坦克,可以跟隨作戰部隊行動,確保有效指揮。在1939年,德軍裝備了215輛基於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指揮坦克和38輛基於III號坦克底盤改裝、性能更好的指揮坦克。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德軍利用I號坦克底盤改裝的I號指揮坦克。

在1939年時,德軍機械化部隊中除了裝甲師外,還有另一個類型的作戰師,即輕型師。在戰前,部分出身騎兵的德軍高級將領,比如倫德施泰特,認為騎兵部隊在缺乏良好公路網的東歐地區作戰時仍能發揮作用,在他們的堅持下,德軍對騎兵部隊進行了部分摩托化改造,組建了4個輕型師,用於在戰鬥中執行騎兵傳統的戰略偵察和側翼掩護任務。相比標準裝甲師,輕型師的坦克數量較少,但摩托化步兵數量更多。經過波蘭戰役的檢驗,輕型師的作戰效能低於預期,因此戰後全部改編為裝甲師。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行進在波蘭戰場上的德軍坦克縱隊,近處是兩輛I號坦克。

在發動波蘭戰役時,德軍坦克並不具有性能優勢,無論火力還是防護都較為遜色。當時,德軍坦克的主體是輕型坦克,即僅裝備機槍的I號坦克和火力防護略強的II號坦克,上述兩種型號約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四分之三。I號坦克常被後人視為一種訓練坦克,其實不然。與30年代許多國家陸軍一樣,德軍認為這種機槍坦克能夠勝任大多數作戰任務,因為它們的作戰對象主要是敵軍步兵,而非敵軍坦克,而坦克間的戰鬥對於各國陸軍都還比較陌生。在西班牙戰場上,禿鷹軍團地面部隊的I號坦克完全不是裝備45毫米炮的蘇制T-26坦克的對手,德軍由此意識到敵軍坦克的威脅。1939年9月時,I號坦克是德軍裝備數量最多的坦克,有1445輛。II號坦克的設計優於I號坦克,裝甲略厚,裝備的20毫米炮足以擊穿當時波軍坦克的裝甲,但是在面對反坦克炮和堅固防禦陣地時與I號坦克同樣無力。在1939年9月時,II號坦克的裝備數量與I號坦克相當,為1223輛。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1939年9月停在一座波蘭城鎮內的德軍II號坦克縱隊。

在波蘭戰役中,德軍輕型坦克還得到少量中型坦克的支援。III號坦克擁有一門37毫米坦克炮,防護也更好,能夠應對坦克間交戰,在1940年至1942年間是德軍的主力坦克,但在1939年9月時僅有98輛服役,平均每個裝甲師只裝備10輛。尺寸重量更大的IV號坦克則是作為火力支援坦克設計的,裝備一門短身管75毫米炮,在1939年9月時有211輛服役,通常每個裝甲團配備6輛IV號。在波蘭戰役時,中型坦克僅佔德軍現役坦克數量的10%。此外,德軍在吞併捷克斯洛伐克後,利用收繳的捷克制輕型坦克充實裝甲部隊,包括196輛35(t)和78輛38(t)坦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共有3466輛坦克,其中2626輛投入波蘭戰役。除了坦克外,德軍裝甲部隊還擁有數量可觀的裝甲車,包括718輛輕型裝甲車和307輛重型裝甲車,前者主要型號包括SdKfz 221、222、223等,後者為SdKfz 231、231等,德軍裝甲車主要裝備輕型師、摩步師和裝甲師的偵察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戰役期間的德軍IV號坦克,為裝備短身管火炮的早期型號。

波蘭裝甲部隊

波蘭陸軍的裝甲部隊相比德軍弱小,但並非不堪一擊。在20世紀30年代初,波軍坦克部隊的裝備以數百輛超輕型坦克為主,包括TK和TKS兩種型號,它們僅裝備機槍,不具備反裝甲能力,速度慢,機動性差,到30年代後期這些小坦克明顯不適於大多數戰鬥任務,已經成為波軍推進機械化的負累。在戰爭爆發時,波軍還裝備著約450輛TK、TKS坦克(有少數TKS升級安裝20毫米炮),編成30個連,其中13個連配屬騎兵部隊,17個連配屬步兵部隊,還有10個排屬於訓練單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 波蘭陸軍裝備的TKS超輕型坦克,這是安裝20毫米炮的型號。

波蘭陸軍認識到超輕型坦克的弱點,轉而向英國進口了38輛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其中16輛是裝備47毫米炮的單炮塔型,22輛為雙機槍塔型,在1939年9月,上述英制坦克被配屬於2個摩托化旅。按照1936年制定的國防整備計劃,波蘭購買了維克斯輕型坦克的特許生產權,自行生產改良型號,安裝新型柴油發動機,命名為7TP輕型坦克,到戰爭爆發前生產了135輛,其中40輛為雙機槍塔型,95輛為單炮塔型,裝備一門博福斯37毫米炮。就性能而言,單炮塔型7TP坦克優於大部分德軍坦克,但是數量太少,作用微乎其微。在1939年9月,波軍用7TP坦克組建了兩個營,另有第三個營尚在組建,它們都作為獨立營配屬於集團軍,用於裝甲支援。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求購法國索瑪坦克和英國馬蒂爾達坦克,以加強機械化部隊,但戰爭爆發前幾周才獲得了一個營的法制雷諾R-35型步兵坦克,這個營僅部分動員,戰鬥力不足。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陸軍裝備的英制維克斯6噸輕型坦克。

波蘭陸軍在1939年還裝備了10臺裝甲列車,這種移動堡壘曾在1920年蘇波戰爭中創造了傳奇戰績,因此波蘭人對其頗為倚重,作為重要的機動支援火力使用。但是,在20世紀30年代後期,裝甲列車已經過時了。儘管在波蘭戰役的某些戰鬥中,波軍裝甲列車讓德軍吃到了苦頭,但面對空襲時非常脆弱,10臺列車中有4臺戰損。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自行製造的7TP輕型坦克,其性能勝過大多數德軍坦克。

波蘭騎兵部隊

除了少量坦克部隊外,波蘭陸軍最主要的機動力量仍然是騎兵部隊。在歷史上,背後插著羽毛飾物的波蘭翼騎兵非常出名,因此波蘭軍隊延續著悠久的騎兵傳統,在1939年時仍保持著大規模的騎兵部隊。在戰前的編制調整中,波蘭陸軍已經取消了騎兵師,削減了騎兵旅的數量,但保留的8個騎兵旅依然被視為波蘭陸軍最精銳的部分。在20世紀30年代初期,波蘭騎兵部隊主要部署在國土東部用於防禦蘇聯,那裡道路稀疏、地形崎嶇、森林沼澤密佈,在這種自然條件下騎兵顯然要比坦克更有優勢。隨著德國威脅與日俱增,波蘭陸軍也開始對騎兵部隊實施機械化改造,傳統的慣性固然強大,但真正阻礙波軍騎兵向機械化部隊轉型的因素在於窘迫的國防預算。在戰爭爆發時,波軍只有2個騎兵旅完成了機械化改編,且只有一個旅做好了戰鬥準備。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騎兵列隊行進的英姿,儘管堪稱精銳,但面對優勢的裝甲部隊難有作為。

關於波蘭戰役最廣為流傳的謠言就是波蘭騎兵挺著長矛、揮舞馬刀,向德軍坦克衝鋒。實際上早在30年代中期,波蘭騎兵就棄用了長矛,雖然仍保留著馬刀,但騎馬衝鋒早已不是波軍騎兵的主要作戰方式。和當時其他歐洲國家的騎兵一樣,波蘭騎兵其實是騎乘步兵,馬匹只是機動工具,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下馬使用步槍和其他步兵武器作戰。每個波蘭騎兵旅還編有一個裝備超輕型坦克和裝甲車的機械化中隊,但車輛的越野性能和可靠性都較差,難堪大用。波蘭騎兵的優勢在於官兵素質較高,最優秀的軍官和士兵往往受到騎兵精英地位的吸引,而選擇加入騎兵團服役,在某些戰鬥中,波蘭騎兵也確實表現出高於普通部隊的鬥志和韌性。

二戰爆發80週年回眸:德國坦克大半薄皮,波蘭坦克也非不堪一擊

■波蘭騎兵冒著炮火發起馬背衝鋒的場面其實並不多見。

本鏟史官已開通微信公眾號,更多軍事歷史內容請關注同名微信公眾號——裝甲鏟史官(ID:PanzerCSG)。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