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坦克叱吒風雲的時代,世界主要強國的各款坦克都紛紛在戰爭舞臺上閃亮登場,各展風姿,演出了一幕幕氣勢恢宏、威武雄壯的活劇。二戰中的兩大坦克強國——蘇聯、德國分別在戰爭後期推出了自己的最強坦克——“斯大林”IS-3坦克和“虎王”坦克。它們誰的戰鬥力更猛,誰是二戰坦克中真正的王者至尊?

德國的“虎王”坦克,也稱為“虎”2型重型坦克,堪稱是二戰中最強的坦克之一,總生產量約為480輛。

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蘇聯“斯大林”IS-3坦克,是在“斯大林”IS-2坦克的基礎上經重大改進研製成功的,目的就是為了能擊毀德軍新裝備的“虎”式重型坦克,總生產量約3211輛。

火力對比

從綜合比較來看,“虎王”坦克的火力性能要優於“斯大林”IS-3坦克。

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雖然“虎王”坦克的火炮口徑是88毫米,“斯大林”IS-3坦克採用了1門122毫米的大口徑火炮,乍一看火力優勢似乎在“斯大林”IS-3坦克一方,但情況並非如此。

如果它們是在戰場上執行掩護步兵突破敵軍防禦的任務,那麼“斯大林”IS-3坦克的122毫米炮威力的確要大得多,因為它發射的122毫米榴彈,無論殺傷步兵還是破壞工事的威力,都不是“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能夠相比的。但當它們執行對敵方坦克作戰的任務時,則是另外一回事。

火炮的穿甲能力不僅取決於火炮口徑的大小,還與火炮初速和炮彈性能有關,而火炮初速又取決於火炮身管的長度和構造。火炮的身管越長,炮彈發射的初速越高,炮彈的穿甲威力也就越強。“虎王”坦克裝備的是1門71倍口徑的88毫米火炮,身管比“虎”式坦克的火炮更長,其穿甲能力在當時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是名副其實的二戰中最強的坦克炮。據測試,它發射的穿甲彈初速為1130米/秒,在2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為174毫米,足見其威力之駭人。

蘇聯方面由於不能採用加長火炮身管來對抗的方法,只好加大火炮的口徑,於是出現了裝備122毫米大口徑火炮的“斯大林”-2坦克。該型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其前身是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大顯神威的陸軍122毫米加農炮,身管長度為43倍口徑,穿甲能力與“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相差無幾。它發射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20毫米,在1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是160毫米;而發射破甲彈時,則能夠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200毫米厚度的垂直鋼裝甲。

但是這種火炮也有顯著缺點:首先是口徑過大,使“斯大林”-2坦克的單車攜彈量只有28發(通常為10發穿甲彈和18發榴彈),大大低於“虎王”坦克的84發;其次是炮彈採用分裝式,使火炮射速明顯低於“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只有1.5~2發/分,而後者的射速要高於5發/分;第三是由於這種坦克炮系由陸軍的野戰加農炮改造而成,射擊精度並不理想。

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斯大林”IS-3坦克繼承了“斯大林”-2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這使它在火炮的射擊速度和彈藥儲存量方面同“虎王”相比居於劣勢,而且“斯大林”-3坦克為加大防護力度,將炮塔設計得十分低矮,造成火炮射擊俯角小,這也進一步影響到火炮的射擊精度。

此外還必須考慮到,由於德國的光學儀器工業發達,因此德國坦克的火炮觀瞄系統要比蘇聯坦克的先進。綜合這些因素,可以認為“斯大林”IS-3坦克在綜合火力性能上不如“虎王”坦克,但是差距並不十分大。

應當說明,“斯大林”IS-3坦克之所以採用這種射速慢且攜彈少的大口徑火炮,是由於重型坦克在戰爭中並不僅僅用來與敵軍坦克作戰,還經常擔負突破敵軍防禦的任務,在這方面大口徑火炮的作用更強。

在“斯大林”IS-3坦克問世之前,蘇聯已經研製出專門用於坦克和自行火炮的D-10型100毫米火炮,它是由海軍炮改進而來,初速高,彈丸輕,穿甲能力比D-25型122毫米火炮更強,發射穿甲彈時在2000米距離上的垂直穿甲厚度為125毫米,射速達到5~6發/分。

“斯大林”IS-3坦克如果裝上這種火炮,無疑會更有利於對德軍坦克作戰,但蘇聯坦克設計師們卻為“斯大林”IS-3坦克配備了D-25型122毫米火炮,顯然是將它更主要地作為突防兵器來使用,因為重型火炮在突破防禦時效果更好。而D-10型100毫米火炮被安裝在SU-100自行火炮上面。

人們知道,自行火炮是不宜用來進行突破作戰的,因為它只在正面有堅固裝甲防護。這就說明,蘇聯設計師們賦予“斯大林”IS-3坦克的最主要任務是突破敵軍防線,而不是與“虎王”、“虎”、“豹”等德軍坦克較量,殲滅這些納粹“猛獸”的職責主要由SU-100自行火炮等其他裝甲戰鬥車輛來擔當。

“斯大林”IS-3坦克與SU-100自行火炮幾乎是同時橫空出世的,分別擔負不同的使命,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它們到達前線之時,戰爭已經臨近結束,因此,沒有得到同“虎王”大幹一場的機會。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斯大林”IS-3坦克的122毫米火炮的主要用途是突防而不是反坦克,但這並不意味著它對“虎王”坦克的88毫米火炮毫無優勢可言。任何一種坦克被“斯大林”IS-3坦克的大口徑炮彈命中的結果是可想而知的,即使炮彈沒有穿透裝甲,其強大動能也會導致坦克暫時失去戰鬥力,即使像“虎王”坦克這樣將近70噸的龐然大物也難以承受122毫米炮彈的衝擊。

在二戰後期東線的交戰中,蘇軍“斯大林”-2坦克的122毫米火炮令德軍的各型戰車都聞風喪膽,它發射的大口徑炮彈威勢驚人,常常把德軍坦克的主炮整個地打飛,即使是彪悍的“豹”、“虎”甚至“虎王”坦克也都害怕與“斯大林”-2坦克交鋒。不僅德軍對蘇聯重型坦克的122毫米火炮畏懼異常,就連西方盟軍也對蘇軍坦克的這種大口徑火炮驚歎不已,戰後西方有關二戰的軍事史著,總是將“斯大林”-2坦克描繪成“裝有122毫米炮和厚厚鎧甲的巨怪”。這些充分說明“斯大林”重型坦克的122毫米火炮在戰場上的巨大威力。

此外,“斯大林”IS-3坦克的122毫米炮對“虎王”坦克88毫米炮的優勢之處並不僅僅限於這一點。戰爭末期蘇德雙方的坦克普遍採用傾斜裝甲,這種裝甲能使來襲炮彈產生跳彈,而大口徑炮彈相對於中口徑炮彈來說不易跳彈,因此作為大口徑火炮的122毫米炮在對付傾斜裝甲方面比88毫米火炮更為有效。

機動性對比

如果將“虎王”和“斯大林”IS-3坦克的機動性和通過性進行比較的話,“斯大林”IS-3坦克佔上風。

如果僅就這兩種坦克的最大速度、最大行程來看,情況確實如此。“虎王”坦克的最大速度是38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140千米;“斯大林”IS-3坦克的最大速度是37千米/小時,最大行程為185千米。兩者的最大行駛速度相差無幾,最大行程方面“斯大林”IS-3坦克佔優勢,行駛中的故障率低、維修的簡便。總的來說,“斯大林”IS-3坦克在機動性、通過性和可靠性方面要大大強於“虎王”坦克。

二戰中德國的“豹”式、“虎”式和“虎王”坦克,都是德軍為了應付東線的“T-34危機”而趕製出來的,過短的研製週期使它們在技術上有許多不成熟的地方。最突出的共同特點就是機動性差,故障率奇高。這3種坦克與德軍在戰爭初期使用的輕型和中型坦克相比,雖然在單車戰鬥能力方面顯著增強,但是機動能力卻大大降低,已不可能遂行德軍得心應手的“閃擊戰”任務,只能用來進行防禦作戰或突破敵軍防線。如果讓它們實施德軍在二戰初期的那種大縱深高速度的“閃擊戰”,最後能夠:中到目的地的不會有幾輛,大都會因故障而趴在途中。這3種坦克噸位越重的機動性越差:重56噸的“虎”坦克的機動性比起45噸的“豹”坦克來就要糟糕得多,通常只能作為活動的裝甲炮臺使用,一旦進行遠距離機動就故障疊出,麻煩無窮。

而近70噸的“虎王”坦克更不必說,是二戰所有坦克中有名的故障大王。還應當指出,“虎王”的噸位之重在二戰坦克中無出其右,即使在公路高度發達的西歐,大多數道路和橋樑也很難承受這種龐然大物的重壓,在公路質量較差的蘇聯更不必說,根本不適合在東線戰場作戰。倘若當時裝備蠢笨無比的“虎王”坦克的話,以其機動性能和蘇聯的道路狀況,德軍能夠在1945年打到斯摩稜斯克已謝天謝地了!

許多人在評價一種坦克的戰鬥性能時,往往只關注它的火力和防護力,而忽略其機動能力。實際上,機動性是坦克戰鬥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試想,在裝甲部隊向戰場急速開進的途中,以及展開戰鬥隊形發起衝擊的時刻,一輛恰在此時趴窩的坦克與死老虎何異!

德軍在戰爭初期裝備的坦克,論火力和防護性能遠不及“豹”、“虎”和“虎王”,但德軍依靠這些機動性極佳的輕型坦克橫掃了波蘭和西歐,在東線則長驅千里,一直打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城下。而當德軍裝備了“豹”、“虎”和“虎王”坦克後,卻被迫轉入戰略防禦。

這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豹”、“虎”和“虎王”坦克就其機動性來說,無法進行高速度遠距離的坦克“閃擊戰”。換句說,“豹”、“虎”和“虎王”坦克雖然擁有令人生畏的名稱和相當凶悍的單車作戰能力,但實際上淪落到坦克殲擊車的地位,更多時候是守勢兵器而不是攻勢兵器。

同“虎王”坦克相比,“斯大林”-2坦克的戰鬥全重為45噸,僅與德軍的“豹”式中型坦克相當,這使它在通過道路和橋樑時遇到的困難比“虎王”坦克少,從而大大有利於行軍作戰,這是它機動性能優於“虎王”的一個條件。

“斯大林”-2坦克總的來說是一種攻勢兵器,在戰爭後期蘇軍發動的許多威武雄壯的重大攻勢中,都能看到“斯大林”-2重型坦克衝鋒陷陣的雄姿。它不僅能在攻堅破陣中扮演主要角色,還能在坦克軍團序列內跟隨T—34坦克一起長驅衝殺。

蘇聯著名作家尼・雅科夫列夫在《傳奇元帥的生活畫面》裡曾這樣生動地描寫在1945年初蘇軍的壯觀攻勢中,作為突擊先鋒的近衛第2坦克集團軍風馳電掣般地千里殺向柏林的情形:“風雪瀰漫,巨型戰車排成縱隊向西馳去,大地顫抖著。疾馳而過的是‘斯大林’重型坦克和152毫米自行火炮……被超越的部隊向這股鋼鐵洪流致敬……。”

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斯大林”IS-3坦克是由“斯大林”-2坦克改進而來,底盤與“斯大林”-2坦克相同,坦克重量也相同,它的機動性和可靠性大大優於“虎王”是毫無疑問的。“斯大林”IS-3坦克在戰後的1968年參加了蘇軍對捷克發動的“紅色閃擊戰”,充當了蘇聯對不聽話的小兄弟大打出手的急先鋒。試想如果“斯大林”IS-3坦克沒有較佳的機動性能,而是像“虎王”坦克那樣動輒趴窩的話,它如何能夠發揮這一重要作用?

防護力對比

在車體和炮塔的裝甲厚度方面,二者基本是一個檔次的,但“斯大林”IS-3坦克由於防彈外形較好,採用了龜殼形炮塔,要優於“虎王”坦克。

如果比較坦克的防護力主要看裝甲厚度數據的話,那麼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蘇德戰爭初期德軍主力戰車的防護性能要超過蘇聯T-34坦克。但是人們都知道,實際上T-34坦克的防護力更強,當時除KV坦克外沒有任何坦克能與之匹敵。

這是由於T-34的前裝甲並非像德國坦克那樣垂直,而是呈60度角的傾斜。試驗表明,當傾角為60度時,30毫米厚度傾斜裝甲的防護力要優於60毫米厚度的垂直裝甲,而45毫米厚度傾斜裝甲的防禦力與70毫米厚度的垂直裝甲相當。因此在實戰中,T-34坦克的優良防護性能令德國裝甲兵、炮兵和步兵都目瞪口呆,形成了瀰漫德軍的“T-34恐怖”。

T-34坦克採用傾斜裝甲是坦克設計史上的創舉。二戰時期,坦克設計方面這樣的劃時代創舉只有2次,另一次就是“斯大林”IS-3坦克採用了龜殼形炮塔,因此在評價“斯大林”IS-3坦克的防護性能時,絕不能把蘇聯坦克設計師的這一重大發明輕輕帶過,僅僅將它看成一項無足輕重的改進。應該說,採用龜殼形炮塔的“斯大林”IS-3坦克,在防護能力方面要顯著超過“虎王”坦克。

二戰後期,蘇軍的“斯大林”-2坦克已經擁有很強的戰鬥能力,成為一款令德軍恐懼的重型戰車,德軍最高統帥部曾下令不得與這種坦克進行遭遇戰鬥,只能從設伏和掩蔽工事內對其實施射擊。

“斯大林”IS-3坦克的戰鬥威力之所以能夠比“斯大林”-2坦克更上一層樓,主要是安裝了龜殼形炮塔。以科京為首的蘇聯第二坦克設計局在研製“斯大林”IS-3坦克時,充分吸收了前線反饋回來的經驗,認識到坦克在交戰中的主要中彈部位是炮塔,於是重點加強對炮塔的防護研究。

天才的工程師庫切琴設計出龜殼形炮塔,它能使敵方發射來的穿甲彈更容易發生跳彈,而且不論在炮塔前部、側面和後部都是如此。顯然,這種炮塔的防護性能與側面垂直的炮塔相比要強得多。二戰以後,蘇聯坦克都沿用這一設計而採用半球形炮塔,連美英坦克的炮塔設計也深受其啟發和影響。

“斯大林”IS-3坦克與以前的“斯大林”-2坦克相比,車體裝甲厚度沒有多大變化,但炮塔裝甲厚度卻大大增加,炮塔的正面裝甲厚度達到220毫米,防盾及四周也高達110毫米厚。“斯大林”IS-3坦克的裝甲車坦克戰鬥全重的比重,迄今仍然是世界上最高的。

由此可見,“斯大林”IS-3坦克炮塔的防護性能是非常強的,尤其是正面最大裝甲厚度與蘇聯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T-62坦克相當。根據測算,220毫米厚度的弧形裝甲相當於400毫米厚度的垂直裝甲。

二戰王者至尊:坦克霸主,IS-3坦克秒殺虎王坦克

即使是“虎王”坦克上的堪稱威力無比的88毫米火炮,要想在1000米距離上從正面擊穿“斯大林”IS-3坦克的炮塔,無異於天方夜譚。相比之下,“虎王”坦克的炮塔雖然正面裝甲厚度也高達180毫米,但由於裝甲幾近垂直,因此防護力要差得多。

另外,“斯大林”IS-3坦克採用龜殼形炮塔和犁頭式車體前裝甲,增加了炮彈產生跳彈的概率。而且龜殼形炮塔可使坦克高度大為降低,雖然外觀不如“斯大林”-2坦克那樣威猛雄壯,卻大大降低了中彈概率,同時也更容易隱蔽。而“虎王”坦克車體龐大,炮塔高聳,在戰場上理所當然是敵方反坦克火炮的最佳靶子。綜合這些因素,雙方防護性的優劣是一目瞭然的。

“斯大林”IS-3坦克的炮塔和車體正面裝甲為鑄鋼件,其抗彈性能比“虎王”坦克的軋製均質鋼裝甲要低10%。確實,從抗彈性能來說,鑄鋼裝甲不及軋製均質鋼裝甲,但這並不意味著“斯大林”IS-3坦克的裝甲質量比“虎王”坦克差。

1944年秋蘇軍在庫賓卡試驗場對德軍第502號“虎王”坦克進行實彈射擊時,發現同德軍以前的“豹”、“虎”坦克相比,“虎王”坦克的裝甲質量出現了大幅度下降。第一發命中502號“虎王”坦克的炮彈,就導致其裝甲出現裂紋和剝落,而幾發炮彈的密集射擊更造成其裝甲板的大面積剝落及破裂。實彈射擊還表明,“虎王”坦克車體和炮塔間的焊縫對炮彈的抗擊能力也遠不及以前的“虎”坦克。

為揭開“虎王”坦克裝甲質量下降之謎,蘇聯研究人員對“虎王”坦克的裝甲進行了實驗室分析,發現德國的“豹”式坦克與“虎”式坦克相比,裝甲中的鉬(鉬元素可使裝甲具有高延展性)含量呈逐漸下降趨勢,而“虎王”坦克裝甲裡面全然沒有鉬。後來得知,這是由於1942年11月7日美國陸軍第8航空隊出動158架遠程轟炸機對德國鉬礦石的主要來源地--挪威的克納本礦區進行了猛烈轟炸,造成德國的鉬礦石供應完全斷絕。

而蘇聯擁有豐富的鉬礦(主要在哈薩克斯坦),這使蘇聯坦克的裝甲具有高延展性,因此可以認為戰爭後期蘇聯坦克的裝甲質量要優於德國坦克。這方面最有說服力的一個事實是:“斯大林”-2坦克的D-25型122毫米火炮在試驗場上對蘇聯製造的均質鋼裝甲進行射擊時,在1000米距離上的穿甲深度為160毫米,而在同等距離上對“虎王”坦克進行射擊時,卻竟然穿透了其厚度為180毫米的炮塔正面裝甲。由此不難看出,二戰後期德國坦克的裝甲質量下降到何等程度。

在評價“虎王”坦克和“斯大林”IS-3坦克的戰鬥力時,我們還可看看西方將領們的評論。這些西方將領們都是同德軍打過仗的,對德國“虎王”坦克的威力如何十分清楚。他們雖然沒有直接評比過這兩種坦克的優劣,但是從他們在1945年9月柏林閱兵式上的表現不難知道其看法。

在這次閱兵式上,當52輛蘇軍的“斯大林”IS-3重型坦克排成檢閱隊形,威風凜凜地通過檢閱臺前時,臺上的所有美英將領都被震撼了。他們認為這種坦克領先西方整整10年。要知道,西方盟軍當時已擁有“潘興”重型坦克,盟軍將領們自豪地將它稱之為“伏虎戰車”。這說明在他們眼裡,代表西方坦克最高水平的“潘興”坦克與德軍的“虎”和“虎王”坦克差距不大,能夠一較長短。但是當他們看到“斯大林”IS-3坦克後,卻認為這種坦克領先西方整整10年,那麼在他們眼裡“斯大林”IS-3坦克比起“虎王”坦克來如何,也就不言自明瞭。

事實證明盟軍將領們的看法沒有錯,“斯大林”IS-3坦克是一種具有20世紀50年代水平的坦克。

埃及曾在戰後的1956~1962年從蘇聯先後大批引進這種坦克,儘管那時西方已研製出M103、M48、“征服者”等各型坦克來與“斯大林”IS-3對抗,但以剽悍聞名的以以色列國防部長達揚還是直言不諱地表示了對這種蘇式重型坦克的畏懼。“斯大林”IS-3坦克直到問世20多年後還能在蘇軍侵捷的軍事行動中披掛上陣,甚至在近年俄羅斯軍隊的軍演中仍能看到它的威武身影,這些充分說明了其性能的先進。

通過上述對“虎王”和“斯大林”IS-3坦克的多方面比較後,完全有理由認為“斯大林”IS-3坦克才是二戰中無可爭議的陸地鋼鐵霸主。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