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唐朝 唐太宗 秦腔 明朝 國產車 在長安 2018-12-06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謹以此文,獻給大西安建設中,即將消失的長安村落文化!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位於太平河畔,距西安30公里。2010年,有11個村民小組,865戶,3600人,土地3200畝。姓氏為劉、馮、趙、龔、李、吳、韓、王、楊等29個。其中劉姓650戶,佔全村近70%。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郭北村,原名郭村裡。據傳,元泰定二年(1325),因朝廷腐敗無能,暴徵苛捐雜稅,河南息州趙醜廝、郭菩薩等提出“彌勒佛當有天下”口號,揭開元末農民起義序幕。起義失敗後,元朝下令誅殺起義者,以絕後患。於是,郭菩薩三個追隨者為躲避殺身之禍,皆隱原姓氏,改為郭姓,從河南沿黃河一路至郭村裡一帶定居。故名郭村裡。明萬曆十九年(1591),佛家聖地草堂寺鑄鐘,亦稱此地為郭村。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1368年,明朝政權建立後,居郭村裡的郭氏三門至第三代時,便生回鄉之念。因郭氏三門在此居住期間,同以往來咸陽和秦鎮經營布匹的商販周氏交好,是年秋收之季,將三門家產、地產全部賤賣周氏,悉歸故里舞陽(今河南三里河之北)。周氏得了郭氏三門家產。第二年,便抱病歸天。其家產由在三原縣城隍廟以唱戲為生的兩個外甥劉氏兄弟繼承,劉氏兄弟二人便於此地繁衍至今。

新中國成立前,村中有172戶,四周卻有墩厚的城牆。城設有東門、西門、南門。城牆上有3座城樓,為御盜匪,並設有3處炮樓。城內東西大街兩條,南北大街一條。城內有大家族劉氏祖門祠堂,有傳說為魯班得意弟子所建的戲樓。為祈上蒼神靈佑護,於城內大興土木,築閣修廟。七星廟、土地廟、關帝廟、菩薩廟等8處廟宇落於城內。1900年前後,除劉門大戶中的劉志和家境寬裕外,其餘皆為貧寒。在這一片,至今還流傳著一句老話:金大村,銀宋村,中間夾個窮郭村。萬般無奈之下,村民將希望寄託於種植大煙。於是村周圍全部種上了曾給整個中華民族帶來滅頂之災的大煙。當親身感受到大煙的危害後,毅然決然地剷除苦心經營的大煙,理性地迴歸到賴以生存的莊稼上來。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因地制宜,大力發展農村配套產業,搞活經濟。蓮藕遠近聞名,香桃果子譽滿鄉里。近幾年來,村民搞運輸、搞建築、釀黃酒、開餐館,販瓜果、販蔬菜,憑手藝掙錢。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通玄宮,原位於村東。據清嘉慶《長安縣誌》載:“通玄宮在城南六十里,通玄宮俗稱郭村宮。”

建於明洪武十三年(1381),由周至樓觀臺移木而來,規模宏大,雕樑畫棟,屏門悠雅,佔地100多畝,為一方道教聖地。清道光年間(1821—1850),郭北村秀才劉毓馨,慷慨解囊重修。民國時期,劉志和再修。新中國成立後多次改建,用作郭北村學堂至今。

石佛寺,位於村城牆外西南角,因寺內供有石佛而得名。據傳,建於唐初,佔地300餘畝,僧尼結成群,騎馬關山門。據傳,唐太宗於南山狩獵時,至驚駕莊歇腳,一時龍體疲乏,就寢時,做得一夢受驚,寢食難安。當日夜裡,石佛通體發光,威風凜凜地走出殿門。至驚駕莊,見石佛浮於唐太宗寢室上方,聳膀揮膊,為唐太宗作回魂之狀。只聽石佛懸空吶喊一聲,屋下唐太宗方於昏迷中突然甦醒過來,大笑一聲道,拿我魂來!

“文化大革命”中,石佛寺亦未倖免,寺院遭到嚴重破壞。近幾年來,村裡先後走出了北大、西北大學等諸多高等院校生。從新中國成立前起,在劉易平等藝術先輩的薰陶和帶領下,一大批秦腔戲曲愛好者就練就了秦腔演唱的基本功,聲揚四鄰八舍,名冠長安內外。現在,村子裡自發組織了秦腔演唱隊,稱為自樂班。


「長安村落」——東大街道郭北村


(劉易平)

劉易平,秦腔鬚生。光緒三十四年(1908)生。16歲入秦鍾社學藝,師承劉立傑。出科後,輾轉朝邑覺民社、平涼平樂社、天水新聲社、蘭州新民社、漢中天漢社、寶雞新漢社、西安正藝社及新疆烏魯木齊等地演出。新中國成立後,名噪西北,曾擔任蘭州新光社副社長。全國戲曲匯演時獲一等獎,受到周恩來總理親切接見,併合影留念。1956年獲陝西省戲曲觀摩大賽演員一等獎。其藝術成就,獲得陝西省廣電局局長張西元的高度評價:“鬚生泰斗,譽滿西北”。

劉志和,清咸豐年間劉氏家族中唯一一戶財東的二子,舊時人稱“二老爺”。新中國成立前,因其飽有翰墨,學識淵博,思慮曠達,為人寬善,任西安市教育局局長,後為陝西省教育廳督學。那時的太平河並不太平,郭北村常遭水患。劉志和依己之威望,號召太平河沿岸四社六村鄉親民眾,商議改河護村之法。為使鄉親免遭太平河之苦,在劉志和親自帶領下,依河道地勢而就,成功的將太平河移至村東。

龔正。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後勤部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