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線看蘇州:“人間天堂”如何應對新挑戰'

""走一線看蘇州:“人間天堂”如何應對新挑戰

印象中的蘇州,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蘇繡、評彈、園林藝術……

今天的蘇州,是位居全國城市第7位的耀眼GDP,是園區合作發展典範的蘇州工業園,是金雞湖邊的誠品書店……

時代在變遷,城市在發展,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面對各種挑戰,發揮自身產業優勢推動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發展製造業,蘇州一直在探索。

今天的蘇州,坐擁多個開發區,在吸引高端製造業集聚的同時,主動擴大製造業輻射範圍。近年來,蘇州以“製造強市”為目標,全面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經過一輪一輪的產業梳理,蘇州製造業得到了整體性升級。2018年蘇州完成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855億元,技術改造投資佔全部工業投資比重的77.6%。今年蘇州市持續開展“千企技改升級”行動,實施百項千億元重點工業投資項目,1月份至7月份全市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今天的蘇州,新興產業是“雙面繡”的“新繡樣”。蘇州將生物醫藥列入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8月份,由中國癌症基金會發起、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支持的“達伯舒衛生扶貧公益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啟動,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已建立起一條包括21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目前,蘇州已形成了工業園區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崑山小核酸、太倉生物製藥、吳中醫藥產業基地等產業集聚區。

蘇州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也是獨樹一幟。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先行”的要求,蘇州先後出臺《關於建設蘇州市先導產業創新集聚區的實施意見》《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等系列政策文件,堅持集聚發展,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全力引導人才、資金、項目、載體向創新集聚區集聚,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根據江蘇省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總體佈局,蘇州重點培育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端紡織、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汽車與零部件、納米技術應用、光通信、軟件與數字經濟、機器人與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物聯網、前沿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集群。今年,蘇州在高端紡織和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積極創建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確保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國際貿易不景氣,蘇州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比如,今年1月份至7月份,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實現進出口1.8億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0.92億美元,同比下降5.3%。面對新形勢,蘇州今年密集制定出臺了《關於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州市推進商務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蘇州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等政策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和開放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方式得到進一步轉變。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蘇州立足實際出實招。在蘇州市委第十二屆八次全會上,時任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聚焦優勢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國際分工,依託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向自主可控目標加快邁進,向中高端目標不斷攀升。

隨著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成功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系列國家級試點試驗有序推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正加速發展壯大。“中新”“兩岸”“中德”三大開放平臺建設不斷深入,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載體功能又迎來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今天的蘇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憑藉完善的產業鏈、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趨優”的發展態勢。

"走一線看蘇州:“人間天堂”如何應對新挑戰

印象中的蘇州,是“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是蘇繡、評彈、園林藝術……

今天的蘇州,是位居全國城市第7位的耀眼GDP,是園區合作發展典範的蘇州工業園,是金雞湖邊的誠品書店……

時代在變遷,城市在發展,有“人間天堂”之稱的蘇州,面對各種挑戰,發揮自身產業優勢推動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

製造業是蘇州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發展製造業,蘇州一直在探索。

今天的蘇州,坐擁多個開發區,在吸引高端製造業集聚的同時,主動擴大製造業輻射範圍。近年來,蘇州以“製造強市”為目標,全面加快製造業轉型升級,經過一輪一輪的產業梳理,蘇州製造業得到了整體性升級。2018年蘇州完成工業企業技術改造投資855億元,技術改造投資佔全部工業投資比重的77.6%。今年蘇州市持續開展“千企技改升級”行動,實施百項千億元重點工業投資項目,1月份至7月份全市工業投資和技術改造投資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

今天的蘇州,新興產業是“雙面繡”的“新繡樣”。蘇州將生物醫藥列入重點培育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今年8月份,由中國癌症基金會發起、信達生物製藥(蘇州)有限公司支持的“達伯舒衛生扶貧公益項目”在蘇州工業園區啟動,信達生物製藥集團已建立起一條包括21個新藥品種的產品鏈。目前,蘇州已形成了工業園區生物醫藥、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崑山小核酸、太倉生物製藥、吳中醫藥產業基地等產業集聚區。

蘇州納米技術和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也是獨樹一幟。按照“產業發展、規劃先行”的要求,蘇州先後出臺《關於建設蘇州市先導產業創新集聚區的實施意見》《蘇州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0)》等系列政策文件,堅持集聚發展,高效配置創新資源,全力引導人才、資金、項目、載體向創新集聚區集聚,推動產業鏈和創新鏈深度融合。

根據江蘇省13個先進製造業集群總體佈局,蘇州重點培育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高端紡織、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汽車與零部件、納米技術應用、光通信、軟件與數字經濟、機器人與關鍵零部件、高端裝備、集成電路、物聯網、前沿新材料等先進製造業集群。今年,蘇州在高端紡織和納米技術應用領域積極創建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確保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

國際貿易不景氣,蘇州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比如,今年1月份至7月份,飛利浦醫療(蘇州)有限公司實現進出口1.8億美元,同比下降17%。其中,出口0.92億美元,同比下降5.3%。面對新形勢,蘇州今年密集制定出臺了《關於開放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蘇州市推進商務高水平開放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蘇州市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工作方案》等政策舉措,推動營商環境和開放型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發展方式得到進一步轉變。

面對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蘇州立足實際出實招。在蘇州市委第十二屆八次全會上,時任蘇州市委書記周乃翔說,聚焦優勢領域更深層次參與國際分工,依託創新鏈提升產業鏈,圍繞產業鏈優化創新鏈,向自主可控目標加快邁進,向中高端目標不斷攀升。

隨著江蘇自貿試驗區蘇州片區成功獲批,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等系列國家級試點試驗有序推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正加速發展壯大。“中新”“兩岸”“中德”三大開放平臺建設不斷深入,蘇州開放型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和載體功能又迎來了新的提升和突破。

今天的蘇州,面對經濟下行壓力,憑藉完善的產業鏈、不斷優化的營商環境,實現了平穩健康發展,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趨優”的發展態勢。

走一線看蘇州:“人間天堂”如何應對新挑戰

轉型升級案例一

蘇州高新區: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

近日,14個項目相繼入駐蘇州高新區,這也是南京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落戶蘇州高新區後入駐的首批項目。這批項目以當地14家重點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為導向,依託南京大學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支持,以及該校蘇州校區的人才優勢,通過“產學研融創”深度合作方式,努力把院校的科技成果、創新人才轉化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生產要素。

“這是蘇州高新區大力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結出的一項重要成果。”蘇州高新區黨工委書記吳新明表示,蘇州高新區近年來一手抓創新、一手抓產業,重點發展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製造業、大數據產業、新能源產業、大健康產業等五大先導產業集聚區,全區創新成果加速湧現,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2018年末,該區各類科技領軍人才超1000人次,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112件,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56億元,工業總產值3500億元,各項發展指標在國家高新區中名列前茅。

“8年前,我們選擇了蘇州高新區,就是看中這裡完善的工業體系和創新氛圍。”浙江大學蘇州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葉繼術說,研究院自成立以來,精準聚焦“大健康”和“信息技術與智能製造”兩大領域,目前已建成14個研究中心和11個聯合研發中心,孵化衍生出科技創新型企業上百家。

目前,蘇州高新區已集聚超百家“中字頭”“國字號”院所平臺和研發基地,人才總量達到25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3萬餘人,各類領軍人才1200多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總量達到443家。

為精準服務園區企業,蘇州高新區科創局主動牽頭,以園區科研院所和企業為對象,積極圍繞產業發展方向,定期召開不同主題的產業對接會,受到園區企業一致稱讚。區內企業阿里雲計算(蘇州)有限公司與蘇州協鑫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在產業對接會上達成了合作意向,通過阿里雲大數據分析提高協鑫切片生產車間良品率,為協鑫大幅節省了生產成本。

蘇州高新區將今年定為“項目突破年”,組建高新技術產業轉化促進中心,以此實現園區創新轉型大提速。據瞭解,該中心將肩負起加快推進高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以及引入匹配產業發展所需重大創新項目雙重使命。

吳新明表示,當前園區以推動創新鏈、產業鏈深度融合為出發點,正在積極打造高端產業新高地、創新融合新高地、營商環境新高地和生態宜居新高地,全力提高基礎研發、自主創新能力,健全現代化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轉型升級案例二

科技激發張家港產業轉型動能

池水清澈,游魚成群,不遠處蔥鬱的灌木叢形成天然“屏障”。若不是門口掛著醒目的江蘇永鋼集團有限公司的招牌,很難相信這是一家鋼鐵廠。

近年來,蘇州張家港市以“綠色轉型”為抓手,科技賦能,淘汰落後產能,實現了製造業轉型。

“經過預處理的中水達標回收,而且能養魚。”江蘇永鋼集團副總裁、聯峰實業集團總經理張劉瑜告訴記者,汙水經過預處理,大部分的懸浮顆粒物被去除,達到回收利用要求。預處理後的中水經過超濾膜和反滲透膜除鹽等核心處理工藝,產生的淨水送至發電廠,濃水則可以作為高爐衝渣的補水使用。中水冶煉、淨水(除鹽水)發電、濃水(含鹽水)衝渣……經過沉澱、過濾、反滲透等處理,永鋼集團實現了汙水零排放。

近年來,江蘇永鋼集團不斷加大節能環保資金投入和環保項目技改力度,通過引進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實施環保項目技術創新工程,提升企業節能環保綜合水平,取得了顯著成效。

在張家港經濟開發區內國家再製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記者看到了煥然一新的再次製造起動機,再次利用的電池包……

國家再製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由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與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合作設立,是我國汽車零部件再製造領域唯一的第三方國家級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建有汽車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車用高速驅動電機、汽車零部件、環境與疲勞壽命檢測等六大測試中心,具備全套的新能源動力電池、氫燃料電池、高速驅動電機、傳統汽車零部件檢測資質和能力。

張家港清研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鄭鄖介紹,報廢的汽車零部件不再是廢鐵,通過回爐重造,就可以再生產再利用,價格卻只有原來的60%。2018年,國家再製造汽車零部件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產業鏈規模達50億元,產值達到20億元。

從2013年起,張家港加大產業調整力度,在全市範圍內深入推進淘汰落後產能。到2018年底,共投入資金4.4億元,累計淘汰落後企業800餘家。

“張家港還加大了生態建設投入力度,每年生態環保投入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3%。”張家港工業和信息化局副局長夏燕良告訴記者,近年來張家港積極推進排汙權、碳排放交易,健全生態補償機制,落實汙染物排放總量財政掛鉤政策,加大了對企業提標改造、汙染減排的補助力度。

轉型升級案例三

優良生態環境提升崑山競爭力

“減少煤炭消費總量”“減少落後化工產能”,是崑山生態文明建設難啃的“硬骨頭”。近年來,崑山市減煤減化工作有序推進。2017年至2018年,全市累計關停淘汰落後化工企業82家,整治燃煤鍋爐40臺,落後化工產能淘汰率達40%。

崑山自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立市”作為首要任務,以穩增長為前提夯實“綠色實力”,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路徑激發“綠色動力”,以轉型升級為支撐擴大“綠色空間”,以增進福祉為目標打造“綠色民生”,築牢生態防線、不越生態紅線、守住生態底線,“美麗崑山”實現“全新一躍”。

在澱山湖畔,一種黑色身體、白色尾巴、淺灰色翅膀的小鳥讓崑山生物多樣性本底項目調查小組人員眼前一亮。原來,這是白翅浮鷗,以前在崑山地區一直沒有明確的影像記錄。生物多樣性調查取得的成果直接論證了崑山堅持“生態立市”決策取得的積極成效。崑山系統編制了生態保護統籌規劃,實施“退工還農”“退漁還湖”“退塘還林”,落實沿線水域、溼地、生物保護措施,建設陽澄東湖公園等一批溼地公園,為綠色發展積蓄動能。

崑山高新區賓科精密部件(中國)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產高端精密緊固件的外資企業,現代化的生產線配備了一流環保設備,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汙染物排放。

從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近年來崑山嚴格限制建設高能耗、高排放、產能過剩和簡單重複的項目,大力推動環保設備升級,守住生態底線,使綠色資源與高質量發展有機關聯,構建了以綠色為特徵的產業增長極。

轉型升級是綠色發展的關鍵之舉。近年來,崑山加快創新發展,每年設立不少於20億元專項資金;制定實施《崑山市工業經濟發展“十三五”規劃》和《崑山市集成電路產業發展規劃(2017—2021年)》,重點發展光電、半導體、小核酸及生物醫藥、智能製造等四大產業,做大做強做優經濟,為全市綠色發展打牢產業基礎。

今年1月份至8月份,該市PM2.5平均濃度為3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4%,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79.4%,同比上升1.2個百分點。綠色成為崑山發展的主基調,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崑山新的核心競爭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