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智慧:道和術,世界觀和方法論

孫子兵法 小麥 軟件 程序員 兵哥講兵法 兵哥講兵法 2017-09-20

一個和尚,為了解決肚子餓的問題,可能會去化緣,也可能去幫別人唸經換點錢,也可能招搖撞騙。

而一個程序員,為了解決肚子餓的問題,可能會找一家軟件公司打工,或者自己創業開公司。

和尚與程序員的認知範圍和內容,有相同的部分,但也有不同的部分,相同的部分,決定他們選擇相同的方法(比如,都用嘴吃飯);而不同的部分,則會導致他們選擇不同的方法去解決相同的問題(比如,用不同的手段去掙錢)。

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反作用於世界觀。

簡單來講,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就是他的世界觀;一個人解決問題的手段,就是他的方法論。

只有認識到小麥是無毒的,可以食用,你才會考慮用小麥做成食物充飢。

一個從來沒見過小麥,也從來沒有獲取過跟小麥相關的任何知識的人,他初次見到小麥必然是先觀察一番,也就是搞一番認知活動,然後才可能決定怎麼處理之。

《孫子兵法》的制勝原理,“知己知彼”在前,“百戰不殆”在後,就是告訴我們先有“認知”,再有“方法”。

沒有對事物的認知,就沒有處理事物的具體方法,這是人類活動的最基本原理。

學習也是如此。

很多人學習,喜歡一上來就學手段,學兩招就想要出效果,這就太過急功近利。

原理和手段,支撐你走更遠的是對原理的徹悟,而手段是可以不斷翻新的。

比如說,賺錢的原理是利人,賺錢的手段不可勝數,且隨著時代變遷層出不窮。

古代有妓院,現代有各種約炮軟件,本質都是賣肉,只是方式看起來不同而已。

世界觀是原理,可以稱為道;方法論是手段,可以稱為術。

對個人而言,手段多種多樣,但都是基於原理而發生;術多變,而道相同。

對群體而言,人與人之間的認知(也就是世界觀),會有不同,原因在於各人的智力、眼界、立場不同。

這不同的部分,往往是決定一個人境界高低的關鍵。

為什麼高手之間愛交流切磋?就是要溝通這不同的部分,看這個不同是怎麼產生的,實際上怎樣才是正確的、符合客觀實際的。

交流的目的,是為了彌補認知中的缺陷不足,增強自我實力;而非侃天侃地,胡聊一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