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人們總以為有什麼神奇的兵法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學了《孫子兵法》你就知道,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就必須苦練基本功,堅持基本原則,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價值的談話就是那幾句老生常談。而關鍵的關鍵,是你要把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實篤行,真正做到。做到了你才知道,原來這些道理這麼厲害。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還是那幾句話——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

《孫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後再總結九條。

第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因為弱勝不了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和計算,而是現在的SWOT分析法,強調要將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實力進行計算和評估。你要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

計算的內容是“五事七計”,你要對敵我雙方從五個方面和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你打完分以後就能“知勝”,這就叫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以後就可以興師動眾地發動戰爭了;算下來自己的分沒別人高,那就不要打了。

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法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人們總以為有什麼神奇的兵法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學了《孫子兵法》你就知道,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就必須苦練基本功,堅持基本原則,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價值的談話就是那幾句老生常談。而關鍵的關鍵,是你要把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實篤行,真正做到。做到了你才知道,原來這些道理這麼厲害。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還是那幾句話——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

《孫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後再總結九條。

第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因為弱勝不了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和計算,而是現在的SWOT分析法,強調要將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實力進行計算和評估。你要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

計算的內容是“五事七計”,你要對敵我雙方從五個方面和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你打完分以後就能“知勝”,這就叫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以後就可以興師動眾地發動戰爭了;算下來自己的分沒別人高,那就不要打了。

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法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那些小概率事件。我們平時學兵法,往往都想學一些小概率事件,都想出奇制勝。 但其實戰場上沒有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靠不住。

第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如果打得贏,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因為行動必有代價,戰爭的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一下這場仗打得值不值得。我們引用了戰國時候李克對魏文侯說的話“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為什麼呢?因為

“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

總是在發動戰爭,人民就疲憊了;總是打贏,君主就驕傲了。以驕傲的君主來率領疲憊的人民,這個國家就要滅亡了。

我們的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他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結果連年的戰事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壞,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漢武帝晚年,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給自己下罪己詔,批評自己說: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這就是打了這麼多勝仗,最後算下來這些仗贏得都不值得。

第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你要修煉自己,而不是惦記著打敗別人。就是你別老想著打敗誰,你要想著自己要自強。所以孫子說: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而可勝在敵”。

"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人們總以為有什麼神奇的兵法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學了《孫子兵法》你就知道,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就必須苦練基本功,堅持基本原則,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價值的談話就是那幾句老生常談。而關鍵的關鍵,是你要把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實篤行,真正做到。做到了你才知道,原來這些道理這麼厲害。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還是那幾句話——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

《孫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後再總結九條。

第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因為弱勝不了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和計算,而是現在的SWOT分析法,強調要將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實力進行計算和評估。你要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

計算的內容是“五事七計”,你要對敵我雙方從五個方面和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你打完分以後就能“知勝”,這就叫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以後就可以興師動眾地發動戰爭了;算下來自己的分沒別人高,那就不要打了。

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法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那些小概率事件。我們平時學兵法,往往都想學一些小概率事件,都想出奇制勝。 但其實戰場上沒有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靠不住。

第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如果打得贏,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因為行動必有代價,戰爭的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一下這場仗打得值不值得。我們引用了戰國時候李克對魏文侯說的話“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為什麼呢?因為

“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

總是在發動戰爭,人民就疲憊了;總是打贏,君主就驕傲了。以驕傲的君主來率領疲憊的人民,這個國家就要滅亡了。

我們的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他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結果連年的戰事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壞,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漢武帝晚年,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給自己下罪己詔,批評自己說: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這就是打了這麼多勝仗,最後算下來這些仗贏得都不值得。

第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你要修煉自己,而不是惦記著打敗別人。就是你別老想著打敗誰,你要想著自己要自強。所以孫子說: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而可勝在敵”。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善於作戰的人先讓自己修煉成不可戰勝的,然後等待敵人可能被戰勝的時候,自己不可戰勝在於自己,而敵人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敗,那完全在於敵人,你控制不了敵人。

所以說勝可知而不可為,能不能勝是可以去通過計算知道的,但是如果算下來勝不了,你強求要它勝,那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

第四個觀點叫做要能等待、能忍耐。

我說兵法就四個字,叫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孫子兵法》講的最多的就是這個。因為戰爭這個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

所以關鍵是要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 哥舒翰守潼關,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是唐玄宗焦慮,不能等,逼哥舒翰出關作戰,這就全軍覆沒了。

所以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是人們往往會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能接受的。你要有這種認識,一輩子都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就可能是No Zuo No Die。

日本的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忍耐和妥協的。織田信長在,他是小兄弟;豐臣秀吉在,他是大諸侯。他有沒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沒有。

我經常講“志在必得者死”,什麼事情如果你是志在必得,你可能就會死。德川家康不是志在必得,他可以等,等不來他可以妥協;如果豐臣家族強,他可以一直做諸侯。結果這些大哥都沒他命長,一個個都先死了,那就沒有人能攔住他了。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在豐臣秀吉死了之後又等了十七年,才穩穩當當地奪了天下,之後他的家族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所以第四個要點,你要能等待,記住一個口訣,No Zuo No Die。

第五個觀點,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就無意義。

勝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勝仗不能平定,你已經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即便打一百場勝仗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一仗都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讓他不要死,而是讓他們加入我們,這樣才能“勝敵而益強”。通過戰勝敵人,我越來越強。

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把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是平定天下呢。

第六,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的戰術原則。

"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人們總以為有什麼神奇的兵法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學了《孫子兵法》你就知道,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就必須苦練基本功,堅持基本原則,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價值的談話就是那幾句老生常談。而關鍵的關鍵,是你要把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實篤行,真正做到。做到了你才知道,原來這些道理這麼厲害。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還是那幾句話——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

《孫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後再總結九條。

第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因為弱勝不了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和計算,而是現在的SWOT分析法,強調要將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實力進行計算和評估。你要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

計算的內容是“五事七計”,你要對敵我雙方從五個方面和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你打完分以後就能“知勝”,這就叫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以後就可以興師動眾地發動戰爭了;算下來自己的分沒別人高,那就不要打了。

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法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那些小概率事件。我們平時學兵法,往往都想學一些小概率事件,都想出奇制勝。 但其實戰場上沒有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靠不住。

第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如果打得贏,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因為行動必有代價,戰爭的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一下這場仗打得值不值得。我們引用了戰國時候李克對魏文侯說的話“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為什麼呢?因為

“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

總是在發動戰爭,人民就疲憊了;總是打贏,君主就驕傲了。以驕傲的君主來率領疲憊的人民,這個國家就要滅亡了。

我們的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他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結果連年的戰事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壞,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漢武帝晚年,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給自己下罪己詔,批評自己說: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這就是打了這麼多勝仗,最後算下來這些仗贏得都不值得。

第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你要修煉自己,而不是惦記著打敗別人。就是你別老想著打敗誰,你要想著自己要自強。所以孫子說: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而可勝在敵”。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善於作戰的人先讓自己修煉成不可戰勝的,然後等待敵人可能被戰勝的時候,自己不可戰勝在於自己,而敵人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敗,那完全在於敵人,你控制不了敵人。

所以說勝可知而不可為,能不能勝是可以去通過計算知道的,但是如果算下來勝不了,你強求要它勝,那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

第四個觀點叫做要能等待、能忍耐。

我說兵法就四個字,叫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孫子兵法》講的最多的就是這個。因為戰爭這個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

所以關鍵是要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 哥舒翰守潼關,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是唐玄宗焦慮,不能等,逼哥舒翰出關作戰,這就全軍覆沒了。

所以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是人們往往會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能接受的。你要有這種認識,一輩子都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就可能是No Zuo No Die。

日本的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忍耐和妥協的。織田信長在,他是小兄弟;豐臣秀吉在,他是大諸侯。他有沒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沒有。

我經常講“志在必得者死”,什麼事情如果你是志在必得,你可能就會死。德川家康不是志在必得,他可以等,等不來他可以妥協;如果豐臣家族強,他可以一直做諸侯。結果這些大哥都沒他命長,一個個都先死了,那就沒有人能攔住他了。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在豐臣秀吉死了之後又等了十七年,才穩穩當當地奪了天下,之後他的家族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所以第四個要點,你要能等待,記住一個口訣,No Zuo No Die。

第五個觀點,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就無意義。

勝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勝仗不能平定,你已經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即便打一百場勝仗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一仗都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讓他不要死,而是讓他們加入我們,這樣才能“勝敵而益強”。通過戰勝敵人,我越來越強。

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把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是平定天下呢。

第六,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的戰術原則。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以正合,以奇勝”。

這句《孫子兵法》最為人所熟悉的話,前面我們詳細地用多個戰例講解過了。奇,又稱餘奇,意思是多出來的部分。

餘奇就是預備隊,是手裡捏著還沒打出去的牌,你要留到關鍵的時候打出去制勝,這叫出奇制勝,又叫分戰法,是兵法裡最基本的戰術原則。

凡是作戰,一定要分兵,無論人數多寡。項羽最後到了烏江邊,只剩二十八個騎兵,他也要分成兩撥,首尾相顧而不能擠成一團來打,兵與兵之間要相互配合。

韓信背水一戰,他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隊都佈陣在水邊。如果那樣的話,他就真被人攆到河裡面去餵魚了。韓信是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有預備隊在關鍵的時候殺出來,這才獲勝。

人們老是相信奇襲得勝和以少勝多,這還是一個僥倖心理,總想使巧勁。 孫子告訴你,兵法沒有僥倖,弄巧一定成拙,打仗必須按軍事規律,按兵法的套路來。

現在咱們經常講一句話叫守正出奇,一提到《孫子兵法》就講守正出奇。我要再次強調,《孫子兵法》沒有守正出奇這四個字,整個中國歷史和全世界任何兵法都沒有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以訛傳訛,而且代表的是最錯誤的價值觀和思想。

守正出奇什麼意思?是說平常堅持原則,而關鍵的時候可以突破原則。那還要原則做什麼呢? 克勞塞維茨說,制定原則並不難,難的是始終堅持按原則去做, 說的就是這種毛病。

第七個總結,詭道不重要。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這句話誤了好多人,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就是以詭詐取勝。但是詭詐歸詭詐,如果人家不上套,你再詭詐也沒有用。

詭詐在兵法裡面不是主旋律。現在好多出版社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似乎兵法就是奇謀巧計,這是很大的誤區。 打仗跟我們平時做事一樣,不能靠詭計,還是靠踏踏實實的努力。

第八個總結,知己知彼,關鍵在知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們念著這句話,就總想去知彼,以為知己不是問題,覺得我自己我還不知道嗎?實際上我們講過,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因為

“不可勝在己”。

自己強大了不失誤,別人就無奈你何。你如果千方百計地去知彼,可能還著了別人的詭道。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和抓基本面。你要管好自己,等你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在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如果自己不強,那就不要逞強,我們再強調一遍那句著名的英語,No Zuo No Die。

第九,《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贏,首先是教你認輸。

為什麼不戰呢?知道自己要輸所以才不戰。我第一句就強調過,《孫子兵法》首先是不戰之法。我們都喜歡聽一首歌,叫《永不服輸》,因為人們都不愛聽壞消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

然後有人說“認輸才會贏”,這句話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結果還是贏。如果結果也沒有贏而還是輸呢?你能不能接受失敗呢?

本講小結

"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人們總以為有什麼神奇的兵法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學了《孫子兵法》你就知道, 腐朽就是腐朽,它是化不了神奇的,想成功就必須苦練基本功,堅持基本原則,所有的一切都在基本面。

聖人之道本來就簡單。我經常講一句話,我們之所以不能偉大,是因為我們不甘於平凡。我們總是把事情搞得很複雜,是因為我們不相信簡單。

這個世界上最深刻的道理就是平平常常的大道理,最有價值的談話就是那幾句老生常談。而關鍵的關鍵,是你要把這些老生常談的大道理知行合一,切實篤行,真正做到。做到了你才知道,原來這些道理這麼厲害。

最後總結《孫子兵法》,還是那幾句話—— 《孫子兵法》不是戰法,是不戰之法;不是戰勝之法,是不敗之法;不是以少勝多之法,是以多勝少之法。

《孫子兵法》的九大思想精要

《孫子兵法》的思想精要,我最後再總結九條。

第一,《孫子兵法》是講以強勝弱而不是以弱勝強,因為弱勝不了強。

《孫子兵法》第一篇講“計”,不是奇謀巧計和計算,而是現在的SWOT分析法,強調要將優勢、劣勢、威脅、機會以及敵我雙方的綜合實力進行計算和評估。你要在決定是否開戰之前,在家裡衡量計算雙方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對比。

計算的內容是“五事七計”,你要對敵我雙方從五個方面和七個科目進行打分,分多的勝,分少的敗。你打完分以後就能“知勝”,這就叫

“多算者勝,少算者不勝”。

知勝,算下來能贏以後就可以興師動眾地發動戰爭了;算下來自己的分沒別人高,那就不要打了。

所以孫子是不相信以弱勝強的,那是小概率事件。兵法者,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孫子不會拿國家民族的命運去賭那些小概率事件。我們平時學兵法,往往都想學一些小概率事件,都想出奇制勝。 但其實戰場上沒有小概率事件,小概率事件靠不住。

第二,打得贏也要算代價,如果打得贏,但是打不起,也不要打。

因為行動必有代價,戰爭的代價極大,不要光想著戰勝,要算一下這場仗打得值不值得。我們引用了戰國時候李克對魏文侯說的話“數勝必亡”——勝仗打多了,國家反而要滅亡。為什麼呢?因為

“數戰則民疲,數勝則主驕”。

總是在發動戰爭,人民就疲憊了;總是打贏,君主就驕傲了。以驕傲的君主來率領疲憊的人民,這個國家就要滅亡了。

我們的漢武大帝就演繹了主驕民疲的一生。他開疆拓土,戰功赫赫,結果連年的戰事給國家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壞,國民經濟到了崩潰的邊緣。

而漢武帝晚年,迫於巨大的政治壓力,給自己下罪己詔,批評自己說:

“朕即位以來,所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

這就是打了這麼多勝仗,最後算下來這些仗贏得都不值得。

第三,先勝後戰,贏了再打。

《孫子兵法》主要是自強之法,首先你要修煉自己,而不是惦記著打敗別人。就是你別老想著打敗誰,你要想著自己要自強。所以孫子說:

“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而可勝在敵”。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善於作戰的人先讓自己修煉成不可戰勝的,然後等待敵人可能被戰勝的時候,自己不可戰勝在於自己,而敵人什麼時候可以被打敗,那完全在於敵人,你控制不了敵人。

所以說勝可知而不可為,能不能勝是可以去通過計算知道的,但是如果算下來勝不了,你強求要它勝,那是不可能的,做不到的。

第四個觀點叫做要能等待、能忍耐。

我說兵法就四個字,叫No Zuo No Die,不作死就不會死,《孫子兵法》講的最多的就是這個。因為戰爭這個東西收益和代價極不對等,打贏了殺敵一千,自傷八百,也不一定有多大利益;打輸了,則可能國破家亡,命都沒了。

所以關鍵是要能等,不能因為焦慮就頻頻動作。 哥舒翰守潼關,知道不能打,他能等。但是唐玄宗焦慮,不能等,逼哥舒翰出關作戰,這就全軍覆沒了。

所以等待在很多情況下都是最好的戰略,但是人們往往會認為等待是不作為,是不能接受的。你要有這種認識,一輩子都不作為也是可以接受的,因為作為就可能是No Zuo No Die。

日本的德川家康,他是最能等待、忍耐和妥協的。織田信長在,他是小兄弟;豐臣秀吉在,他是大諸侯。他有沒有志在必得一定要得天下?沒有。

我經常講“志在必得者死”,什麼事情如果你是志在必得,你可能就會死。德川家康不是志在必得,他可以等,等不來他可以妥協;如果豐臣家族強,他可以一直做諸侯。結果這些大哥都沒他命長,一個個都先死了,那就沒有人能攔住他了。

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還在豐臣秀吉死了之後又等了十七年,才穩穩當當地奪了天下,之後他的家族統治了日本兩百多年。所以第四個要點,你要能等待,記住一個口訣,No Zuo No Die。

第五個觀點,一戰而定,勝而不定,則勝利就無意義。

勝利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平定。如果打了勝仗不能平定,你已經百戰百勝了還要接著打,那即便打一百場勝仗又有什麼意義呢?

每一仗都要死人,就算死的是敵人的人,也不如讓他不要死,而是讓他們加入我們,這樣才能“勝敵而益強”。通過戰勝敵人,我越來越強。

孫子有很強的保全思想,保全自己,保全人民,保全城池,保全財產,最好也保全敵人,把敵人都收服了歸我所有,這才是平定天下呢。

第六,以正合,以奇勝,分戰法是基本的戰術原則。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以正合,以奇勝”。

這句《孫子兵法》最為人所熟悉的話,前面我們詳細地用多個戰例講解過了。奇,又稱餘奇,意思是多出來的部分。

餘奇就是預備隊,是手裡捏著還沒打出去的牌,你要留到關鍵的時候打出去制勝,這叫出奇制勝,又叫分戰法,是兵法裡最基本的戰術原則。

凡是作戰,一定要分兵,無論人數多寡。項羽最後到了烏江邊,只剩二十八個騎兵,他也要分成兩撥,首尾相顧而不能擠成一團來打,兵與兵之間要相互配合。

韓信背水一戰,他不是真的把所有部隊都佈陣在水邊。如果那樣的話,他就真被人攆到河裡面去餵魚了。韓信是先分了奇兵出去埋伏,有預備隊在關鍵的時候殺出來,這才獲勝。

人們老是相信奇襲得勝和以少勝多,這還是一個僥倖心理,總想使巧勁。 孫子告訴你,兵法沒有僥倖,弄巧一定成拙,打仗必須按軍事規律,按兵法的套路來。

現在咱們經常講一句話叫守正出奇,一提到《孫子兵法》就講守正出奇。我要再次強調,《孫子兵法》沒有守正出奇這四個字,整個中國歷史和全世界任何兵法都沒有這四個字,這四個字是以訛傳訛,而且代表的是最錯誤的價值觀和思想。

守正出奇什麼意思?是說平常堅持原則,而關鍵的時候可以突破原則。那還要原則做什麼呢? 克勞塞維茨說,制定原則並不難,難的是始終堅持按原則去做, 說的就是這種毛病。

第七個總結,詭道不重要。

“兵者,詭道也”。

《孫子兵法》這句話誤了好多人,很多人以為《孫子兵法》就是《三十六計》,就是以詭詐取勝。但是詭詐歸詭詐,如果人家不上套,你再詭詐也沒有用。

詭詐在兵法裡面不是主旋律。現在好多出版社把《孫子兵法》和《三十六計》合成一本書,似乎兵法就是奇謀巧計,這是很大的誤區。 打仗跟我們平時做事一樣,不能靠詭計,還是靠踏踏實實的努力。

第八個總結,知己知彼,關鍵在知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人們念著這句話,就總想去知彼,以為知己不是問題,覺得我自己我還不知道嗎?實際上我們講過,知己知彼,關鍵在於知己,因為

“不可勝在己”。

自己強大了不失誤,別人就無奈你何。你如果千方百計地去知彼,可能還著了別人的詭道。

《孫子兵法》講來講去,都是練基本功和抓基本面。你要管好自己,等你自己強了,再等待勝機出現,在最有把握的時候動手,先勝後戰,一戰而定。如果自己不強,那就不要逞強,我們再強調一遍那句著名的英語,No Zuo No Die。

第九,《孫子兵法》不是教你打贏,首先是教你認輸。

為什麼不戰呢?知道自己要輸所以才不戰。我第一句就強調過,《孫子兵法》首先是不戰之法。我們都喜歡聽一首歌,叫《永不服輸》,因為人們都不愛聽壞消息,不願意聽到對自己不利的真相。

然後有人說“認輸才會贏”,這句話還勉強可以接受,因為結果還是贏。如果結果也沒有贏而還是輸呢?你能不能接受失敗呢?

本講小結

孫子兵法:成功的捷徑就是沒有捷徑

最後, 希望通過學習《孫子兵法》,讓我們能夠學會接受失敗。 接受失敗就是知道很多事我做不到,所以兵法從這個意義上是消極的而不是積極的。人們總是喜歡積極的一面,把什麼事都搞定。

我們希望最後以一個很消極的態度來結束課程。通過學習兵法,你能知道好多事我們都搞不定,都不能做,我們要接受失敗。這樣一個消極的態度,它有什麼積極的價值呢?它能夠堵塞所有錯誤的源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