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控制,中國淪落為世界競相侵略的對象。為了實現民族自強,中國採取了多種實驗都遭到了失敗。例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等。隨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看到了當時現代化的曙光。

"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控制,中國淪落為世界競相侵略的對象。為了實現民族自強,中國採取了多種實驗都遭到了失敗。例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等。隨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看到了當時現代化的曙光。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1 孫中山先生塑像

孫中山(1866年——1925年),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的農民家庭。1879年(光緒五年,13歲),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當時19歲的孫中山受到很大刺激,已經產生了革命思想。

"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控制,中國淪落為世界競相侵略的對象。為了實現民族自強,中國採取了多種實驗都遭到了失敗。例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等。隨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看到了當時現代化的曙光。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1 孫中山先生塑像

孫中山(1866年——1925年),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的農民家庭。1879年(光緒五年,13歲),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當時19歲的孫中山受到很大刺激,已經產生了革命思想。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2 中法戰爭形勢圖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並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這些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指南。

"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控制,中國淪落為世界競相侵略的對象。為了實現民族自強,中國採取了多種實驗都遭到了失敗。例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等。隨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看到了當時現代化的曙光。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1 孫中山先生塑像

孫中山(1866年——1925年),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的農民家庭。1879年(光緒五年,13歲),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當時19歲的孫中山受到很大刺激,已經產生了革命思想。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2 中法戰爭形勢圖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並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這些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指南。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3 三民主義的標語

孫中山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步,和他青年時的生活密切相關:1.孫中山13歲時出國,所接受的教育全部在國外的學校,對西方情形和近代文化的認識遠超李鴻章、康有為等。2.孫中山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而且是長期教育形成的系統性的近代文化。所以,孫中山的救國方案能夠超過別人,而且設計精密,有具體的、有步驟的計劃方案,而且能夠照顧到各個方面。

"

從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開始,外國列強不斷加深對中國的控制,中國淪落為世界競相侵略的對象。為了實現民族自強,中國採取了多種實驗都遭到了失敗。例如,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奕訢、文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領導的洋務運動,康有為、梁啟超領導的戊戌變法等。隨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清朝統治,結束了長達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國看到了當時現代化的曙光。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1 孫中山先生塑像

孫中山(1866年——1925年),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的農民家庭。1879年(光緒五年,13歲),孫中山隨母赴檀香山,先後在檀香山、廣州、香港等地比較系統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年至1885年的中法戰爭,當時19歲的孫中山受到很大刺激,已經產生了革命思想。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2 中法戰爭形勢圖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在日本創建同盟會,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革命宗旨,並被採納為同盟會綱領。在同盟會機關報《民報》發刊詞中,孫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即三民主義,這些成為當時中國革命的指南。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3 三民主義的標語

孫中山之所以能夠做到這一步,和他青年時的生活密切相關:1.孫中山13歲時出國,所接受的教育全部在國外的學校,對西方情形和近代文化的認識遠超李鴻章、康有為等。2.孫中山的教育是科學的教育,而且是長期教育形成的系統性的近代文化。所以,孫中山的救國方案能夠超過別人,而且設計精密,有具體的、有步驟的計劃方案,而且能夠照顧到各個方面。

孫中山的這些經歷,使其能夠提出三民主義拯救中國

圖4 武昌起義

在孫中山先生革命思想影響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各省紛紛響應。孫中山順勢而為,建立中華民國,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佈就職,組成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中國正式結束了帝制,開啟了共和制。【《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感謝您的評論、收藏、點贊、轉載鏈接,謝謝!】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