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祿堂 太極拳 形意拳 拳擊 武術 素心履遠 2018-12-06
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存周

孫存周強調練基本功練要練的準確、堅實、明白。孫存周把基本功濃縮為無極式、三體式、劈拳、崩拳、單換掌、懶扎衣。孫存周說:“練技擊有三個臺階,第一步是基本功,把基本功練通了,渾身都是拳。但到了這一步也還是個拳匠。還不能稱師。第二步是知拍,與人對打,感應確切,應對自如,如是才出得來節奏。一般人不易做到,到了這一步可以稱師。第三步是拳與性合,遇敵制勝,盡情儘性,喜怒哀樂因拳而出,皆能制敵,則可稱家。如今能至是者極少。最終至木吶虛無,動靜無兆,制敵於不覺中,如家嚴也。”

孫存周根據自己的切身實踐認為,傳統武術若得真傳是完全不需要添加拳擊練習的。也無需十年、八年才出門。孫存周認為形意拳比拳擊更精簡實用。孫存周自己的實踐是僅隨父親苦練三年,便闖蕩江湖,未遇敵手。孫存周認為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是出在對基本功的掌握,孫存周還認為,很多名家、大師所以練、用脫節,平時練的東西,對抗時大多用不上。尤其是一些名家,把拳路都快練成雜技了,看起來很有功夫,但是一打起來,就全沒了。一是對基本功掌握的不準確。二是實戰練習少,距離感差,不知拍。三是體力不足。四是意不知毒。五是志不能堅。這些都與拳術練習的方法有關。因此,從這時起孫存周已開始深入系統地研究拳術的教學教法問題。提出“學習拳術,門派之見,實屬萬不可有。然選擇拳術,首戒標奇立異。若二三其志,尤易誤入歧途。但既經選擇之後,尤應繼循正軌,所謂探驪得珠,貴得其竅。堅持習練,持之以恆,不特真詮可得,且其成功亦指日可待。

孫氏太極拳的基本規矩如“九要”、“內開外合”以及“兩腎相磨”都是來自孫祿堂先生對所習形意拳、八卦拳基本規矩的總結和提煉,關於“九要”的內容在孫祿堂先生的《形意拳學》和《八卦拳學》中皆有說明。關於“內開外合”在《拳意述真》“述李奎元先生言”一節中有相關論述。“兩腎相磨”這個詞雖然未在孫祿堂先生的著作中出現,但是其意及其狀態在《八卦拳學》中有詳細論述。孫氏太極拳中的虛實轉換兩腎相磨之理來自八卦拳。孫氏拳即是技巧更是功夫,尤其是對於初習者更是要從功夫做起。練功夫是枯燥和艱苦的,對於初學者練功夫要過五關,這五關就是酸、熱、漲、沉、空。初練三體式,大腿奇酸難忍,最終抖動不止,每次猶如上刑。但要堅持,站到後來,手臂與大腿都奇酸難忍,說明對路。練三體式,開始是大腿痠,後來是手臂與大腿一起酸,說明你的勁力開始均勻。轉八卦,則正好相反,開始是兩膀發酸,到後來兩膀與腿一起酸,說明你練對了。太極拳開始是背痠,至後來是後背與手臂和腿都酸,說明是練對路子了。如果初練習三體式,大腿不酸。初練習單換掌,兩膀不酸。初練習孫氏太極拳,後背不酸。則說明你一定沒有練對。

所以初練孫氏拳,該酸的地方酸不可怕,不酸則說明一定練錯了。形相異、意則一,與形似意不同研習孫氏太極拳即要體會其拳式間的形相異而意則一,又要體會拳式間的形相似而意不同。如懶扎衣與雲手,形式不同,但其兩式之勁意有相通、相同之處。又如手揮琵琶與高探馬,其形式相似,但勁意不同,用法有別。孫氏拳的同一式中能化出無窮的勁意,不同式中又能出同一勁意。故一式一學,皆是學問,需要反覆體會。惟孫氏三拳式極簡,而意極深。孫氏拳的每一個式子都是對拳藝的高度抽象概括,堪稱拳學中的經典之最。

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祿堂拳照

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祿堂拳照

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內涵極為豐富,結構極為精妙,勁意變化極多,需要反覆體悟研練。基本要求是能直接體現出虛實嚴靈、吞吐提按、敷蓋對吞、掤捋擠按、採捩鑽翻等勁意,並暗含著肘靠之意。尤要能體悟到俞大猷《劍經》中的“今用彼之拿法兼我之進步,將槍收短,連腳趕上,且勿殺他,只管定他槍,則無敵於天下矣。”這段話的意境。如果這些勁意在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中還未能走出來,說明對該式尚未做到基本領悟,需要多加研習,反覆體悟之。孫氏太極拳懶扎衣一式若能入門,應付無規則的街頭惡戰已經是綽綽有餘了。

發力來自哪裡呢?發力來自虛空,虛空所以能發力,是來自身上的規矩,身上的規矩則來自拳架子。要說力源,這就是力源。真正通透的發力,無不是起自虛空中,任何假借或預示,都將破壞或至少降低發力的質量。但是如果沒有好的拳架子,如果沒有從拳架子中使規矩上身,即使內心虛無也產生不了通透的發力。這就是有與無的辨證關係。所謂有無不立,孤有不立,孤無亦不立,非有無不立而不可。所以練拳,一要知規矩,二要多練,讓規矩上身。而用時,要忘掉規矩,自虛空而出,因敵成體。發力如此,打法亦如此。所以神要蓄,勁要縮,形要正,法要純熟,明乎順逆。

孫存周談孫式拳基本功

孫祿堂書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