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樂福過後再下一“城”,蘇寧零售沒有邊界


十年前,大家提起蘇寧,往往會以國美對標。但是如今,不管是國美還是蘇寧,都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唯一可以確定的是,我們再提起蘇寧,國美再也不是它的對手了。當然,要想在當下給蘇寧找到一個完全的對手,也不容易。

除了最初的線下家電賣場,蘇寧易購已經將觸角伸向了多個領域。

6月23日,蘇寧易購48億收購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這意味著已經擁有蘇寧家電家居、蘇寧紅孩子、蘇寧小店、萬達百貨等諸多線下業態的蘇寧易購,又將線下商超納入囊中。

蘇寧易購儼然已經成為零售的一個“巨無霸”,可以與之匹敵的,恐怕已是阿里騰訊之類的巨頭。

家樂福過後再下一“城”,蘇寧零售沒有邊界


跨境電商再下一城

與阿里騰訊相似的是,蘇寧似乎永遠找不到它的業務“盡頭”。

7月1日,蘇寧又宣佈與日本最大的電商平臺樂天達成合作——此前,蘇寧已經與達能集團、花王株式會社等達成戰略合作,這意味著,在蘇寧的線上板塊,跨境電商的供應鏈正在日趨成熟。

蘇寧此次的合作伙伴日本樂天株式會社(Rakuten)成立於1997年,是日本最大的電商平臺,主營類目包含食品生鮮、保健醫療、美妝個護、家居日用、服裝配飾、數碼家電等。

當然,日本的樂天與韓國樂天除了名字一樣,並沒有任何關聯。此前,日本樂天專門對此進行的澄清。

家樂福過後再下一“城”,蘇寧零售沒有邊界


據悉,雙方將通過跨境自營直採供貨+開設Rakuten官方旗艦店的雙模式形式,大量引進日本正品好產品,通過蘇寧國際和日本樂天雙背書,增加用戶信任,提升用戶體驗。

簡單的來說,蘇寧想通過這種官方合作的模式,消除跨境電商的最大痛點——真假難辨,提高跨境電商業務的可信度。

而蘇寧也將通過C2B反向定製,給日本消費者提供中國的好產品:蘇寧集團旗下的樂購仕是日本最大規模的綜合免稅企業 。

不管是收購家樂福,還是跨境電商的又下一“城”,蘇寧易購的動作不斷,引起了市場的持續關注:這家以線下家電賣場起家的傳統零售商,究竟有多大的野心?

家樂福過後再下一“城”,蘇寧零售沒有邊界


蘇寧的野心

如果把視野拉長到三年,除了與外國零售企業合作,蘇寧還進行了多起真金實銀的投資。

2016年,蘇寧的對外投資開始加速。根據公開資料梳理,三年多來,蘇寧對外投資項目超過30個,總規模或許已過千億。

但是,由於蘇寧的投資幅度廣,早期很難窺見全貌,引發了外界對其是否“不務正業”的討論。

不過,若以“消費者”為線索按圖索驥,會發現近三年蘇寧做出的每筆投資,都在圍繞其零售核心能力佈局,滿足消費者對於未來零售的想象。

即始終圍繞“零售”為主業,以“用戶”為核心。但凡符合消費者所需,且切合現階段發展戰略的,蘇寧都會爭取將其納入自己的智慧零售生態圈。

比如,隨著新技術的快速發展,零售業進入場景互聯時代。為了滿足用戶的多樣化需求,蘇寧一直致力於構建全場景智慧零售生態系統,實現從線上到線下,從城市到鄉鎮的全覆蓋。

因此,從2017年年底開始,蘇寧先後投資恆大地產、萬達商業,又與碧桂園、融創等地產商合作,搭建貼近用戶的購物場景。

從2018年開始,蘇寧更是“財大氣粗”地對線下零售企業發起進攻,近期收購的迪亞中國、萬達百貨、家樂福中國都是這個方向。

無論是收購萬達百貨還是家樂福中國,蘇寧都是為了補齊自身在百貨和快消品類的“短板”。這些行業已經發展成熟且供應鏈建設週期長,選擇收購能加快發展速度,進一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此前並不擅長的電商領域,蘇寧進行了對阿里巴巴、易果生鮮、辣媽幫等電商領域的投資。

此外,為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蘇寧加大了在物流倉儲、配送網絡方面的投資。2017年1月,蘇寧收購天天快遞,完善物流配送網絡。2018年,蘇寧聯合深創投拿出300億成立物流地產基金,提升物流能力。

蘇寧收購天天快遞完善小件配送網絡之後,又與深創投共同成立物流地產基金,加快獲取物流倉儲資源。

據蘇寧方面介紹,家樂福中國的210家門店也有望與6000多家蘇寧小店聯合,完善最後一公里配送網絡,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並節約物流成本。

在科技領域,蘇寧同樣收穫頗豐,投資了商湯科技、創冰科技等人工智能、大數據公司。

這些看似“燒錢”而又分散的模塊,組合起來卻是蘇寧一個完整的零售地圖。


選擇決定未來?

實際上,比起馬雲,早在2013年,蘇寧易購的董事長張近東就提出“將線上線下分離開來是不客觀和不專業的行為,融合線上線下才是零售業變革的方向。”


家樂福過後再下一“城”,蘇寧零售沒有邊界



雖然張近東的雙線融合論比馬雲的新零售論還早了四年,但在當時,這種觀點由於過於超前,被淹沒在“實體店已死”的共識中。

即便如此,與阿里的“線上到線下”相反,蘇寧實際上同步進行了屬於它的“線下到線上”,雖然在當時,這被外界認為是“逆勢而行”,但多年過後,蘇寧似乎初步嚐到了努力的“果實”。

  • 2018年,蘇寧營收突破2000億,淨利潤破百億,達到過去十年來最高水平。
  • 2019年第一季度,蘇寧全渠道商品銷售規模為869.26億元,其中線上平臺商品交易規模為541.24億元,同比增長36.09%,其中自營商品銷售規模379.09億元,同比增長40.87%——這個數字遠高於國內電商行業的整體增幅。

從現在來看,當初的蘇寧不是“瘋了”,而是抓住了時代的機遇。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選擇決定成敗。蘇寧或許用當初的選擇“誤打誤撞”地跟上了新零售的潮流,而線上線下共同築成的“壁壘”也無疑地抬高了零售行業未來的競爭門檻——零售業是最講究規模效應的行業之一,這座堅固的“壁壘”把許多後來者直接隔絕在外。

可以預見,未來的阿里巴巴、騰訊和蘇寧會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高效便捷的零售服務。

這種優勢還會不斷加固、加深,餘下的玩家想參與其中,會愈加困難。

作者:王小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