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縱觀中國古代史,由南方大規模北伐,成功的人只有一個半:一個是建立了大明王朝的朱元璋,另外半個就是建立劉宋政權的劉裕。“氣吞萬里如虎”的劉寄奴,面對北方政權的重騎兵,開創了由步兵、水師組合的卻月陣,並以此實現了2000步兵,對30000北魏精銳騎兵的絕地反殺,演繹了全新的步兵剋制騎兵的戰爭法則。那麼劉裕之後,南方政權為何無人效仿劉裕的卻月陣呢?

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東晉缺馬,卻月而生

冷兵器時代,南方政權北伐往往失利,和北方盛產良馬密不可分。迅捷地行進速度,強力地衝陣能力。使騎兵成為了轟鳴戰場的大殺器。東晉領土大半處於淮河以南,戰馬數量稀少不說,質量也堪憂,軍中多是瘦小、無力的貴州馬。

天才軍事家的傳奇,在於可以將不可能化為可能,劉裕就是其中一位。他不僅是驍勇善戰的將軍,更是頭腦冷靜、心思縝密的統帥。面對無法組建成建制騎兵的難題,劉裕沒有自怨自艾。那點點閃爍的油燈光亮下,一卷卷古戰陣圖籍平鋪在桌面上,緊蹙著眉頭的劉裕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騎兵擁有步兵無法比擬的優點:其一,如排山倒海、氣勢宏偉,衝陣能力極強;其二,行動迅速,可以實現截糧道、尾隨掩殺等操作。不能解決這兩個問題,步兵永遠無法對抗騎兵。

劉裕此人,跳出了傳統的戰陣理念,將水師納入了卻月陣,塑造了步兵戰陣的傳奇。卻月陣由步兵和水師聯合組成:步兵依靠戰車阻擋騎兵衝擊力,背靠河流佈陣,利用槊、長矛、大錘等長兵器維持戰陣,良弩則是卻月陣的攻擊手段。戰車、良弩、槊等一系列專用器具,實現了全方位的防守反擊,騎兵的衝陣能力面對卻月陣毫無下手之處。

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而水師則是針對騎兵行動迅捷,而做出的最佳選擇。在劉裕主張下,東晉鑄造了大批樓船,組建了當時最精銳的水師。長江、淮河、泗水、黃河、渭水,有水的地方,就是東晉水師的天堂。其一,水師運輸糧草,安全快捷;其二,步兵沿河佈陣,“背水一戰”之餘,可以快速退回戰船。水師的引用,使騎兵掩殺、截糧等手段完全失去了作用。

卻月之名,一戰而定

劉裕借道北魏,遠征後秦之際,遭到了大麻煩——北魏騎兵襲擾。長孫嵩和北魏將領阿簿幹、娥清等人,駐軍黃河北岸。黃河水流平緩,且東晉水師逆流而上,需要眾多縴夫拉船西進。阿簿幹多次率領騎兵,射殺東晉縴夫,東晉水師無法推進。

劉裕大為惱火,背靠黃河,以2000步兵佈置了卻月陣。北魏高層見到東晉步兵沿河佈陣,不以為然。阿簿幹一馬當先,衝向黃河之畔,身後煙雲滾滾之處,30000多北魏騎兵奔襲而來。

令阿簿幹意外的是,北魏鐵騎並沒有摧枯拉朽的衝破卻月陣。黃河之畔,這個“殘月”狀的步兵戰陣,挑釁起了騎兵榮耀。一輛輛佈置有序的戰車,阻擋了鐵騎衝陣的步伐,劉裕面色平靜,一切就彷彿在預料之中。

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隨著劉裕手中令旗的揮動,戰車後弩箭鋪天蓋地而來,人喊馬嘶聲響傳遍了戰場。戰馬一匹匹倒下,騎士無力地跌落在黃沙之上,用鮮血勾勒出了一幅鐵血的畫卷。

“北魏的勇士們,用鮮血捍衛你們的榮譽,衝陣”!阿簿乾的咆哮聲,使得魏軍鐵騎精神一振,再次衝向了卻月陣。不斷有人倒下,但他們骨子裡的騎兵榮耀,支撐他們衝到了卻月陣前。阿簿幹得意地笑了,在他看來,破陣只在旦夕。

望著阿簿幹肆意地笑容,劉裕再次平靜地揮動了手中的令旗。戰車有序地重組,縫隙間馬槊、長矛、大錘,來回閃爍。一名名驍勇的北魏鐵騎,倒在了血泊之中,他們前赴後繼,最終卻月陣前屍橫遍野。

一匹戰馬的北返,是全軍潰逃的開端,他們怕了,北魏鐵騎怕了東晉步兵。小小的卻月陣,成了阿簿幹永遠的夢魘。隨著阿簿乾的身死,30000北魏騎兵全線崩潰,互相踐踏,晉軍乘勝追擊,魏軍損失不計其數。

一戰揚名,卻月無二

劉裕的卻月陣首次登上沙場,就實現了完美的反殺,2000人的步兵擊潰30000精銳騎兵。聽起來天方夜譚的說法,劉裕和他的卻月陣做到了。單純考慮利用運用步兵擊敗騎兵,卻月陣是獨一無二的選擇,那為何劉裕之後再無卻月?

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其一,卻月陣是純粹的防禦戰陣,幾乎沒有主動攻擊的性能。背水結陣,戰車、馬槊、長矛、鐵錘、弓弩,組成了卻月陣的全部。但卻月陣發揮作用的前提是:敵方騎兵必須主動衝陣,否則卻月陣沒有任何攻擊手段。

其二,卻月陣無論佈陣難度、購置器具,還是選擇軍士,條件都很苛刻。卻月陣非常講究戰車、弓弩兵、近戰兵的配合,戰陣演變之間,各個軍種相機而動。依靠有序的反擊、阻擊、攻擊,實現戰略打擊。卻月陣不僅需要指揮者高超的陣道造詣,也需要挑選精明、善戰、善射的精銳士卒,以及相關軍械器具,花費頗多。

其三,卻月陣需要足夠的佈陣時間,期間很可能被騎兵攻破。這也是卻月陣最大的弊端,組建困難,許多人願意克服;只能被動防禦,許多偏安一隅的南方政權求之不得。但佈陣時間過長一條,極大地限制了卻月陣的實用性。

劉裕驚豔了世人的卻月陣,以步兵完克騎兵,為何後世不加效仿?

種種條件約束下,卻月陣由劉裕研發,也成了劉裕的絕唱。“步兵以少勝多,戰勝騎兵”,劉裕贏得了“氣吞萬里如虎”的讚歎,卻月陣成了古戰陣中的絕唱。

卻月陣和它的主人劉裕一樣,如彗星般崛起,一閃而逝間,留下了傳誦萬世的光彩。自晉之後,懂陣道之人,無不研卻月者;讀史冊之人,無不仰慕劉裕風采。

參考資料: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一十八》、《宋書.本紀第一》、《魏書.劉裕傳》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