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識草書王君廓。

這位《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據史書記載,王君廊乃幷州石艾人,出身貧寒,通過別人介紹馬匹交易為生,按照現在說法他是當地的“刺頭”人物,時常惹是生非。

隋朝末年,他與叔叔在鄉里舉兵造反,“聚徒千餘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後來李淵起兵,一度派人招降王君廓,但他卻未理睬,反而投奔了當時風頭正勁的李密。但是李密卻瞧不起盜賊出身的王君廓,沒辦法王君廓不得已帶來眾兄弟投奔李淵。好在李淵對王君廓非常厚待,“授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遷遼州刺史,徙封上谷”。

王君廓也確是個人才,他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尤其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他以上勝多,打破王世充的大軍,併成功切斷王世充的外援。李淵接到戰報,異常開心,當即下詔“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同時“賜雜彩百段”。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識草書王君廓。

這位《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據史書記載,王君廊乃幷州石艾人,出身貧寒,通過別人介紹馬匹交易為生,按照現在說法他是當地的“刺頭”人物,時常惹是生非。

隋朝末年,他與叔叔在鄉里舉兵造反,“聚徒千餘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後來李淵起兵,一度派人招降王君廓,但他卻未理睬,反而投奔了當時風頭正勁的李密。但是李密卻瞧不起盜賊出身的王君廓,沒辦法王君廓不得已帶來眾兄弟投奔李淵。好在李淵對王君廓非常厚待,“授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遷遼州刺史,徙封上谷”。

王君廓也確是個人才,他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尤其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他以上勝多,打破王世充的大軍,併成功切斷王世充的外援。李淵接到戰報,異常開心,當即下詔“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同時“賜雜彩百段”。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王君廊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不同,他時常奉命單獨率領一支軍隊作戰,並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平定王世充後,李淵嘉獎諸將,王君廓與秦瓊、程咬金等人同時被封為國公,他的爵位是彭國公,並奉命鎮守幽州。此後,王君廓又大破突厥軍隊,“俘斬二千,獲馬五千匹”。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大都督、廬江王李瑗是太子李建成的同黨,此人非常狡猾,但是最終還是被王君廊給設計除掉了,因此別看王君廓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但他平定廬江王的叛亂,功勞也不小,“拜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加左光祿大夫,賜物千段,食實封千三百戶”。

可惜王君廊雖身為國公,但畢竟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其鎮守幽州期間“居職不守法度”。幽州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外甥,便多次以朝廷法度來約束王君廓,導致雙方關係非常緊張。貞觀元年,王君廓奉詔入京,李玄道託他帶一封信給自己的舅舅房玄齡。可是不知道王君廊怎麼想的,居然將信拆開,結果發現李玄道寫的是草書,而恰恰他自己又不認識草書所寫的內容,但是他又懷疑信中內容是告發自己的,於是腦袋一熱,在去京城的途中逃走,史書記載其“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冤不願,一代名將王君廓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大字不識的苗傅和劉正彥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儘管趙構當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當的是異常艱難,外邊金人是不斷南下騷擾,偏偏趙構又無力應對,沒辦法,只能逃跑。結果才登基5個月,就從應天府逃到了揚州。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識草書王君廓。

這位《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據史書記載,王君廊乃幷州石艾人,出身貧寒,通過別人介紹馬匹交易為生,按照現在說法他是當地的“刺頭”人物,時常惹是生非。

隋朝末年,他與叔叔在鄉里舉兵造反,“聚徒千餘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後來李淵起兵,一度派人招降王君廓,但他卻未理睬,反而投奔了當時風頭正勁的李密。但是李密卻瞧不起盜賊出身的王君廓,沒辦法王君廓不得已帶來眾兄弟投奔李淵。好在李淵對王君廓非常厚待,“授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遷遼州刺史,徙封上谷”。

王君廓也確是個人才,他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尤其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他以上勝多,打破王世充的大軍,併成功切斷王世充的外援。李淵接到戰報,異常開心,當即下詔“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同時“賜雜彩百段”。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王君廊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不同,他時常奉命單獨率領一支軍隊作戰,並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平定王世充後,李淵嘉獎諸將,王君廓與秦瓊、程咬金等人同時被封為國公,他的爵位是彭國公,並奉命鎮守幽州。此後,王君廓又大破突厥軍隊,“俘斬二千,獲馬五千匹”。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大都督、廬江王李瑗是太子李建成的同黨,此人非常狡猾,但是最終還是被王君廊給設計除掉了,因此別看王君廓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但他平定廬江王的叛亂,功勞也不小,“拜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加左光祿大夫,賜物千段,食實封千三百戶”。

可惜王君廊雖身為國公,但畢竟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其鎮守幽州期間“居職不守法度”。幽州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外甥,便多次以朝廷法度來約束王君廓,導致雙方關係非常緊張。貞觀元年,王君廓奉詔入京,李玄道託他帶一封信給自己的舅舅房玄齡。可是不知道王君廊怎麼想的,居然將信拆開,結果發現李玄道寫的是草書,而恰恰他自己又不認識草書所寫的內容,但是他又懷疑信中內容是告發自己的,於是腦袋一熱,在去京城的途中逃走,史書記載其“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冤不願,一代名將王君廓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大字不識的苗傅和劉正彥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儘管趙構當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當的是異常艱難,外邊金人是不斷南下騷擾,偏偏趙構又無力應對,沒辦法,只能逃跑。結果才登基5個月,就從應天府逃到了揚州。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但是最為可恨的是,趙構不居安思危,整肅朝綱,反而寵信宦官,驕奢作亂。此時宋高宗寵信宦官康履,而王淵因為與康履交好,當上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可惜的是被委以重任的王淵不是想著抗金之策,為國家分擔,而是忙著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侵,趙構不得已繼續逃亡,那是的金兵為了捉住趙構,發動了“搜山檢海”追殺行動,就是說趙構逃至哪,他們就追殺至哪。弄得趙構這個皇帝是十分狼狽,猶如喪家之犬,他一路從應天府逃至鎮江、揚州、杭州、江寧,又到杭州、越州、明州。

皇帝在前面跑,後面肯定需要斷後之人,而王淵就是負責斷後的,但是這個王大將軍卻以斷後為名,幹著謀取私利的事情。他居然用戰船來運送自己的財寶,致使數萬宋兵及戰馬失陷敵營,當時老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而行軍過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強佔民宅。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識草書王君廓。

這位《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據史書記載,王君廊乃幷州石艾人,出身貧寒,通過別人介紹馬匹交易為生,按照現在說法他是當地的“刺頭”人物,時常惹是生非。

隋朝末年,他與叔叔在鄉里舉兵造反,“聚徒千餘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後來李淵起兵,一度派人招降王君廓,但他卻未理睬,反而投奔了當時風頭正勁的李密。但是李密卻瞧不起盜賊出身的王君廓,沒辦法王君廓不得已帶來眾兄弟投奔李淵。好在李淵對王君廓非常厚待,“授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遷遼州刺史,徙封上谷”。

王君廓也確是個人才,他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尤其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他以上勝多,打破王世充的大軍,併成功切斷王世充的外援。李淵接到戰報,異常開心,當即下詔“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同時“賜雜彩百段”。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王君廊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不同,他時常奉命單獨率領一支軍隊作戰,並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平定王世充後,李淵嘉獎諸將,王君廓與秦瓊、程咬金等人同時被封為國公,他的爵位是彭國公,並奉命鎮守幽州。此後,王君廓又大破突厥軍隊,“俘斬二千,獲馬五千匹”。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大都督、廬江王李瑗是太子李建成的同黨,此人非常狡猾,但是最終還是被王君廊給設計除掉了,因此別看王君廓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但他平定廬江王的叛亂,功勞也不小,“拜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加左光祿大夫,賜物千段,食實封千三百戶”。

可惜王君廊雖身為國公,但畢竟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其鎮守幽州期間“居職不守法度”。幽州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外甥,便多次以朝廷法度來約束王君廓,導致雙方關係非常緊張。貞觀元年,王君廓奉詔入京,李玄道託他帶一封信給自己的舅舅房玄齡。可是不知道王君廊怎麼想的,居然將信拆開,結果發現李玄道寫的是草書,而恰恰他自己又不認識草書所寫的內容,但是他又懷疑信中內容是告發自己的,於是腦袋一熱,在去京城的途中逃走,史書記載其“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冤不願,一代名將王君廓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大字不識的苗傅和劉正彥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儘管趙構當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當的是異常艱難,外邊金人是不斷南下騷擾,偏偏趙構又無力應對,沒辦法,只能逃跑。結果才登基5個月,就從應天府逃到了揚州。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但是最為可恨的是,趙構不居安思危,整肅朝綱,反而寵信宦官,驕奢作亂。此時宋高宗寵信宦官康履,而王淵因為與康履交好,當上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可惜的是被委以重任的王淵不是想著抗金之策,為國家分擔,而是忙著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侵,趙構不得已繼續逃亡,那是的金兵為了捉住趙構,發動了“搜山檢海”追殺行動,就是說趙構逃至哪,他們就追殺至哪。弄得趙構這個皇帝是十分狼狽,猶如喪家之犬,他一路從應天府逃至鎮江、揚州、杭州、江寧,又到杭州、越州、明州。

皇帝在前面跑,後面肯定需要斷後之人,而王淵就是負責斷後的,但是這個王大將軍卻以斷後為名,幹著謀取私利的事情。他居然用戰船來運送自己的財寶,致使數萬宋兵及戰馬失陷敵營,當時老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而行軍過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強佔民宅。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本身趙構逃跑的做法就已經使軍中不滿,加上康、王兩人的行為更加重了此種情緒,以至於終於釀出了“苗劉兵變”。

當時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將領都在前線抗擊金兵,而苗傅和劉正彥則是護送趙構逃亡的主將,二人面對康、王的作威作福,心中不滿,決定除掉二人。

於是某天苗傅和劉正彥埋伏兵士,等王淵退朝時,將其拖下馬,劉正彥親手將其殺死,隨後大肆捕殺宦官。接著拿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皇宮,兵臨城下。眼見大軍圍城,為了大局安危,趙構無奈只能將康履用竹籃垂吊下城,很快康履就遭到叛軍腰斬,同時趙構還為苗傅、劉正彥升官,宣佈其他軍士一律無罪,以求兵變就此平息。

結果事與願違,苗劉等請求隆祐太后垂簾聽政且與金國議和,進一步要求趙構退位,策立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為帝。趙構知道事已至此,無法挽回,只好同意禪讓君位。

可是兵變消息傳到前線,韓世忠等人則傳檄天下勤王,聲討苗、劉。苗、劉二人十分驚恐,這時宰相朱勝非要求苗、劉二人擁護趙構復位。苗劉一聽,覺得是個好主意,馬上把趙構從廟裡請了出來,在公元1129年4月20日,趙構還宮復位,恢復年號建炎。

"

我們都會講“沒文化真可怕”,確實沒有文化得確可怕,就比如文中的這三位人臣,就因為不認識字,少了點文化就落得個身亡的下場。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識草書王君廓。

這位《隋唐演義》中大刀王君可的原型。據史書記載,王君廊乃幷州石艾人,出身貧寒,通過別人介紹馬匹交易為生,按照現在說法他是當地的“刺頭”人物,時常惹是生非。

隋朝末年,他與叔叔在鄉里舉兵造反,“聚徒千餘人,轉掠長平,進逼夏縣”。後來李淵起兵,一度派人招降王君廓,但他卻未理睬,反而投奔了當時風頭正勁的李密。但是李密卻瞧不起盜賊出身的王君廓,沒辦法王君廓不得已帶來眾兄弟投奔李淵。好在李淵對王君廓非常厚待,“授上柱國、假河內太守、常山郡公,遷遼州刺史,徙封上谷”。

王君廓也確是個人才,他東征西討,立下不少戰功,尤其在征討王世充的過程中,他以上勝多,打破王世充的大軍,併成功切斷王世充的外援。李淵接到戰報,異常開心,當即下詔“爾以十三人破賊萬,自古以少制眾,無有也!”同時“賜雜彩百段”。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王君廊與秦瓊、尉遲恭、程咬金等人不同,他時常奉命單獨率領一支軍隊作戰,並往往能夠出奇制勝。平定王世充後,李淵嘉獎諸將,王君廓與秦瓊、程咬金等人同時被封為國公,他的爵位是彭國公,並奉命鎮守幽州。此後,王君廓又大破突厥軍隊,“俘斬二千,獲馬五千匹”。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大都督、廬江王李瑗是太子李建成的同黨,此人非常狡猾,但是最終還是被王君廊給設計除掉了,因此別看王君廓沒參加玄武門之變,但他平定廬江王的叛亂,功勞也不小,“拜左領軍大將軍,兼幽州都督,以瑗家口賜之,加左光祿大夫,賜物千段,食實封千三百戶”。

可惜王君廊雖身為國公,但畢竟是個粗人,沒什麼文化,其鎮守幽州期間“居職不守法度”。幽州長史李玄道是房玄齡的外甥,便多次以朝廷法度來約束王君廓,導致雙方關係非常緊張。貞觀元年,王君廓奉詔入京,李玄道託他帶一封信給自己的舅舅房玄齡。可是不知道王君廊怎麼想的,居然將信拆開,結果發現李玄道寫的是草書,而恰恰他自己又不認識草書所寫的內容,但是他又懷疑信中內容是告發自己的,於是腦袋一熱,在去京城的途中逃走,史書記載其“至渭南,殺驛史,亡奔突厥,野人斬之”。冤不願,一代名將王君廓就這樣窩窩囊囊地死了。

大字不識的苗傅和劉正彥

公元1127年,建炎元年,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登基稱帝,是為宋高宗。儘管趙構當了皇帝,但是這個皇帝當的是異常艱難,外邊金人是不斷南下騷擾,偏偏趙構又無力應對,沒辦法,只能逃跑。結果才登基5個月,就從應天府逃到了揚州。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但是最為可恨的是,趙構不居安思危,整肅朝綱,反而寵信宦官,驕奢作亂。此時宋高宗寵信宦官康履,而王淵因為與康履交好,當上御營都統制及樞密使。可惜的是被委以重任的王淵不是想著抗金之策,為國家分擔,而是忙著聚斂錢財,搜刮民脂民膏。

公元1129年,金兵再次南侵,趙構不得已繼續逃亡,那是的金兵為了捉住趙構,發動了“搜山檢海”追殺行動,就是說趙構逃至哪,他們就追殺至哪。弄得趙構這個皇帝是十分狼狽,猶如喪家之犬,他一路從應天府逃至鎮江、揚州、杭州、江寧,又到杭州、越州、明州。

皇帝在前面跑,後面肯定需要斷後之人,而王淵就是負責斷後的,但是這個王大將軍卻以斷後為名,幹著謀取私利的事情。他居然用戰船來運送自己的財寶,致使數萬宋兵及戰馬失陷敵營,當時老百姓便耳語相傳“船上的財寶都是王淵在平定陳通時,濫殺人民搜刮而來的”。而行軍過程中,康履等宦官也作威作福,強佔民宅。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本身趙構逃跑的做法就已經使軍中不滿,加上康、王兩人的行為更加重了此種情緒,以至於終於釀出了“苗劉兵變”。

當時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將領都在前線抗擊金兵,而苗傅和劉正彥則是護送趙構逃亡的主將,二人面對康、王的作威作福,心中不滿,決定除掉二人。

於是某天苗傅和劉正彥埋伏兵士,等王淵退朝時,將其拖下馬,劉正彥親手將其殺死,隨後大肆捕殺宦官。接著拿著王淵的首級,率軍進圍皇宮,兵臨城下。眼見大軍圍城,為了大局安危,趙構無奈只能將康履用竹籃垂吊下城,很快康履就遭到叛軍腰斬,同時趙構還為苗傅、劉正彥升官,宣佈其他軍士一律無罪,以求兵變就此平息。

結果事與願違,苗劉等請求隆祐太后垂簾聽政且與金國議和,進一步要求趙構退位,策立年僅三歲的皇太子趙旉為帝。趙構知道事已至此,無法挽回,只好同意禪讓君位。

可是兵變消息傳到前線,韓世忠等人則傳檄天下勤王,聲討苗、劉。苗、劉二人十分驚恐,這時宰相朱勝非要求苗、劉二人擁護趙構復位。苗劉一聽,覺得是個好主意,馬上把趙構從廟裡請了出來,在公元1129年4月20日,趙構還宮復位,恢復年號建炎。

沒文化可怕嗎?不可怕:看看這三位大將就因為沒文化連命都沒了

不過苗劉二人也挺聰明,怕日後趙構找麻煩,於是主動要求離開京城,並賜免死鐵券。趙構巴不得這兩瘟神走人,因此痛快的任命苗傅為淮西制置使,劉正彥為制置副使,並賜給他倆免死鐵券,不過趙構知道這兩人沒啥文化,大字不識一個的,於是在賜給二人免死鐵券的時候,在上面多加了“除大逆外,餘皆不論”八個字。

苗劉二人拿著鐵券也不知道何意,反正以為自己拿到免死鐵券後就安全了,誰知道,吃了沒文化的虧。很快韓世忠帶著勤王大軍來了,與苗、劉兩二人展開激戰,苗劉二人最終兵敗,被擒,不過二人似乎並不緊張,拿出免死鐵券,結果可想而知,兩人即可被斬。估計這兩人只有到了下面才會明白自己為何被斬吧。

所以說,沒有文化是多麼的可怕。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