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內蒙古烏蘭察布四子王旗杜爾伯特歷史


四子王旗現轄地域自古以來就是北方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地方,歷史久遠,史實紛繁。據考古資料記載,早在一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期,就有古人類在這塊水草豐美的草原上生息繁衍。旗境內紅格爾蘇木發現的舊石器晚期文化遺存和江岸二隊等地發現的單純石器地層、出土的原始船形石核,屬於中石器或新石器早期的文化遺存。唐虞時代為山戎、葷粥之地。夏商時期為淳維、鬼方、獫狁之地。春秋戰國時期屬林胡、樓煩。秦漢時為雁門定襄郡之徼外地。西漢時,匈奴在今天的四子王旗境內建立了政府機關——中部單于庭。北魏前夕,拓跋氏鮮卑在盛樂(今呼和浩特和林格爾土城)設立北都,建立代政權,續據匈奴故地,四子王旗地域又為鮮卑所有。北魏帝國建立後,為了抵禦北方新崛起的遊牧民族建立的柔然汗國的南侵,沿邊建立了一些軍鎮。其中的六個最為重要,稱為六鎮,其中之一的武川鎮位於今內蒙古武川縣(四子部落的遊牧地曾包括武川北部),撫冥鎮位於今四子王旗境內。這六鎮在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時,駐紮著全國最精銳的部隊,士強馬壯。據考證,花木蘭從軍就在北魏時期的四子王旗境南一帶。但自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六鎮逐漸淪為荒涼的邊陲,數百年間再無當權者問津(近代的考古工作者在烏蘭花土城子古城中,曾發現北魏時期的青磚及繩紋磚、板瓦、獸面紋瓦當等,與中原同時期的形制基本相似。另在烏蘭不浪的古城遺址,也發現板瓦和筒瓦,尤以瓦當最多,且風格與雲岡山頂出土的同類文物十分相似,據考證,這裡即是北魏時期武川鎮古城舊址)。旗南部為北魏撫冥鎮轄區,北部則是繼匈奴後興起的柔然族牧地。隋唐為東突厥據地,突厥在今和林格爾境內建大利城對周邊地區進行管轄。唐朝時隸屬振武軍兼單于大都護府。遼代屬豐州東北境,隸西京道。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設天山縣轄今旗境。金代屬西京路,為守衛金塹壕汪古部牧地。金代的淨州治所在今四子王旗城卜子村,砂井治所在今四子王旗紅格爾。元朝時期,今旗轄區隸屬淨州路及西南境沙井總管府之各部,中東西部皆為趙王傳世食邑,元朝後期歸屬於察汗部林丹汗右翼屬地。明朝時期,淨州廢棄。明廷勢力未達本旗轄區,沒有行政建置。陰山北麓部分地區由土默特部首領阿勒坦汗統轄。唐朝之後歷代以來,這裡是北方遊牧民族契丹、汪古部遊牧部落(景教教徒)、女真、韃靼、瓦刺(厄魯特蒙古)、蒙古四子部落相繼生息之地。金代為防禦北方各部所修建的長城曾東西橫貫四子王旗境,但今日陳跡已少見。歷史上四子王旗擁有“草過於馬背,擇水而棲,擇沃而耕,水草肥美”的優良牧場,“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是當時四子王旗草原風光的真實寫照

在蒙古人的傳說中,是“蒼狼”與“白鹿”締造了蒙古民族。在這些“蒼狼”與“白鹿”的後裔裡,不僅誕生了“一代天驕”成吉思汗,也出現過“一代神弓”哈撒兒。蒙古四子部落的歷史,正可上溯至這位世界上最偉大的射手—成吉思汗的二弟哈布圖哈撒兒(《清史稿》中作“哈薩爾”),是孛兒只斤氏黃金家族的嫡系。哈布圖哈撒兒是父親也速該的第三個兒子,公元1164年出生,是鐵木真的同母兄弟,與鐵木真一直感情很好,在他未成年時就協助鐵木真用弓箭射殺了他的異母兄長別克臺爾(當然,這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蒙古祕史》記載,在鐵木真針對乃蠻部激烈而殘酷的戰鬥中,哈撒兒統率中軍,初次顯示了其卓越的軍事領導才幹。後來,他在為蒙古帝國征戰的輝煌一生中以精湛的箭術和無畏的鬥志聞名於世,戰績不可勝數,是大蒙古國的締造者之一。“哈布圖哈撒兒”是個從多瑙河到白令海讓大地都感到戰慄的名字,他的子孫中載於史冊者就不下數百人。

 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蒙古各部、建立大蒙古國後,給予哈撒兒額爾古納河和海剌爾河附近的封地。哈撒兒家族曾在中亞地區(呼羅珊)試圖拓展領地,但統治時間延續很短,爾後大多數哈撒兒後裔均遊牧於今天的內蒙古東北部和東北三省一帶。哈撒兒家族傳至七世阿克薩噶勒代,其長子阿魯克特穆爾,於公元1425年登上蒙古大汗之位,即阿岱汗。他將哈撒兒家族的勢力擴展到興安嶺以南的兀良哈三衛之地。阿魯克特穆爾即為日後的內扎薩克八部之祖。此八部為:科爾沁、杜爾伯特、郭爾羅斯、扎賚特、阿魯科爾沁、四子部落、茂明安、烏拉特。次子烏魯克特穆爾與兄長因為屬民問題發生糾紛,則率福餘衛烏濟葉特人為主的部分屬民西遷,後成為風格迥異的厄魯特蒙古之組成部分——和碩特部,在西蒙古遊牧。公元1438年,也即中原明朝的正統年間,阿魯克特穆爾和其屬臣阿蘇特部首領阿魯臺一起,發動了針對厄魯特蒙古的戰爭,當時厄魯特蒙古與明朝正進行短暫而貌合神離的合作。但此役並未獲勝,阿魯臺和阿魯克特穆爾反而被殺。阿魯克特穆爾死後,科爾沁之額羅古特部錫古希臺巴圖爾因怨恨阿魯克特穆爾而遷徙至嫩江流域。

此次戰爭之後,孛兒只斤氏在蒙古汗國(北元)的地位大大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厄魯特蒙古。明朝中期,科爾沁部在蒙古汗國政權內部戰爭中也取得過一些對其他部落的勝利,但並未繼續明顯擴大其領地。到了成吉思汗十五世孫察哈爾達延車臣汗王朝時期,科爾沁部落與忠於達延汗的其他部落一起通過戰爭,將厄魯特蒙古驅逐到了漠西。此後一段時間,因為這片土地上相對安寧的局面,科爾沁蒙古的人口數有了較大增長,曾達二十萬人之眾。達延汗於公元1517年逝世之後,漠北發生了兀良哈部的叛亂,公元1524年波及到漠南地區。科爾沁王孛魯乃齊王的次子圖美尼雅哈奇的長子奎猛克塔斯哈喇一系為了逃避兀良哈部的威脅,陸續遷徙到漠南東部嫩江流域,稱嫩科爾沁,以區別於科爾沁部。在相當於明朝後期的十六世紀末,科爾沁蒙古人在察哈爾圖們扎薩克圖汗的影響下在意識形態上逐漸歸順了黃教,這片草原上沸動的血液開始變得溫順,對於鐵與火構成的征戰漸漸缺少了足夠的興趣。

哈撒兒家族傳至十三世為圖美尼雅哈奇,圖美尼雅哈奇的次子巴袞諾顏,留牧於呼倫貝爾地方。巴袞諾顏的長子昆都倫岱青,其部稱阿魯科爾沁(蒙語“阿魯”意為“山北”),以與嫩科爾沁區分;巴袞諾顏的三子諾延泰(哈撒兒第十五代孫),諾延泰生有四子,順長幼依次為僧格(號稱“賢鋒”)、索諾木(號稱“達爾罕臺吉”)、鄂木布(號稱“正臺吉”)、伊爾扎木(號稱“賢臺吉”),四子分牧其地,統稱四子部落。其時已是漢地的明朝萬曆年間,蒙古汗國的政權在察哈爾林丹汗手中。阿魯科爾沁與四子部落,以及烏拉特、茂明安、翁牛特等部落統稱阿魯蒙古,屬察哈爾林丹汗(執政時間公元1604-1634年)管轄。可惜,察哈爾林丹汗雖是孛兒只斤氏黃金家族的嫡裔,卻生不逢時,空懷一腔光復祖先榮譽的雄心。當通古斯種的滿洲人崛起於東方後,漠南蒙古人的自信力便被滿洲八旗徹底征服,林丹汗便失去了統馭漠南蒙古各部的能力。後金天聰四年十一月,阿魯科爾沁部迫於形勢壓力,在昆都倫岱青的兒子、新的部長——達賚的帶領下脫離林丹汗控制,不得已歸附了後金皇太極政權。四子部落也於此時在伊爾扎木帶領下和阿魯科爾沁部一起歸附後金。科爾沁部已先於諸部在幾次戰爭後歸附了後金政權,而且是最先歸附後金政權的漠南蒙古部落。這也是蒙古大汗第一次失去哈撒兒後裔的支持。從此,科爾沁部、阿魯科爾沁部、四子部等以忠誠的紐帶和封建的效忠誓言與愛新覺羅家族的榮譽和血統(順治皇帝福臨的母親博爾濟吉特氏即是科爾沁部貝勒寨桑的女兒;順治帝可憐的第一個皇后也出自科爾沁部,是科爾沁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咸豐年間勇冠蒙旗的僧格林沁即是科爾沁左翼後旗札薩克博多勒噶臺親王;等等)聯繫在一起,有清一季,倍受恩寵,直至清朝滅亡。滿洲人的這種廣泛的和親政策在歷史上任何朝代都是絕無僅有的,也奠定了形式上的“滿蒙一家”的基礎。天聰四年,四子部落以伊爾扎木為代表,給皇太極獻上了駱駝、駿馬、貂皮等,受到了皇太極的賞識。此時“九白之貢”尚未成定製。

天聰五年,後金政權與明朝軍隊的戰爭在遼東如火如荼地展開,僧格隨後金軍在對付明軍的大淩河之役中擊敗明軍錦州的援兵,並抓獲了一百多名俘虜,僧格以戰功受到皇太極的賞賜。天聰六年,僧格隨皇太極軍出征漠南蒙古的最後一個政權實體察哈爾林丹汗,戰爭斷斷續續,直到天聰九年。在此期間,索諾木、鄂木布、伊爾扎木等多次向皇太極進獻駝馬等物,亦受到很多賞賜,四子部落與後金政權保持著良好的關係。這種進獻與賞賜的關係頗似“投之以桃李,報之以瓊瑤”,對於皇太極來說,政權的穩固是最重要的,那些象徵意義的“貢物”,所起的僅是羈縻作用而已,往往“中央政權”的賞賜要數十倍於他們的進獻。相對科爾沁部而言,四子部落實力較遜,因之爵位亦較之為低。鄂木布等當時的爵位是貝勒。隨著察哈爾林丹汗政權管轄區域的萎縮,東蒙諸部落開始向西移動他們的牧場,四子部落於是從興安嶺下西行到了陰山北的錫拉木倫(河)流域,以防守陰山各口。至此,科爾沁系列蒙古人領地的擴展與部落的遷徙活動宣告終結。

天聰六年(公元1633年),四子部落、烏拉特前、中、後三部、茂明安部落、喀爾喀右翼部落(即後來的達爾罕旗)等六個部落首次會盟於四子部落境內烏蘭察布地方,故有烏蘭察布盟之稱,該名稱延續至今。天聰八年,後金創建“蒙古衙門”,總管內扎薩克蒙古事務,後又於崇德三年改稱“理藩院”,此制終清未改,延至民國元年。天聰八年,鄂木布奉旨任四子部落扎薩克(“扎薩克”乃執政者之意,不是爵位,更象是一種行政職務,漢語可作“旗主”理解),即正式享有後金爵位。是年,後金政權派大臣赴碩翁科爾為四子部落確定都木達都騰格里克、鄂多爾臺為遊牧的邊界。後在康熙年間,察哈爾八旗建立之後,四子部落與鑲紅旗察哈爾蒙古以杜木達都騰格里克沃都爾臺為界。據《蒙古遊牧記》記載,四子部疆界四至:東至什吉罔圖山、南至伊克拜山、西至巴顏鄂博、北至沙巴格圖、東北至額爾柯圖鄂博、西北至查爾山、東南至托克托瓦佗羅梅、西南至察汗和碩。扎薩克駐地——烏蘭額爾濟坡。旗下設4個道勞、20個蘇木。佐領20人。蒙古大汗察哈爾林丹汗先期在與後金的戰爭中失利後,率部十萬餘眾移奔青海,於天聰九年夏天在大草灘(今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一病身亡。伊爾扎木協助後金軍收降了林丹汗的兒子孔果爾額哲及其部眾,未料到額哲給皇太極獻上一顆無價的寶物——元朝歷代皇帝的傳國玉璽。伊爾扎木在戰爭中立下大功,又得到皇太極的賞賜。得到玉璽後,皇太極非常高興,於名於實都得到了滿足。現在的狀況是滿洲、蒙古已盡在麾下,後金的強大對手就只剩下長城以南的明王朝。塞北聽不到了戰爭的鼙鼓聲,皇太極便著手改革已歸順的蒙古各部,以適應日益擴大的戰爭需要。天聰九年,皇太極將原屬於滿洲八旗之外的原有蒙古牛錄再加上新來的內外喀喇沁蒙古合編成八旗蒙古,為規範蒙古各部的軍事制度之始。環視關外,已無敢側目者,皇太極看到了掃平寰宇的曙光,遂於次年易國號為大清,改天聰十年為崇德元年,即是清室初肇。四子部落其中功不可沒,自然恩寵有加。清室起碼在形式上並不虧待蒙古各部。不比當年的朱元璋洪武皇帝,狡兔還沒死盡,走狗就給烹絕了。

四子部落西遷後,開始大規模興建喇嘛廟,一時間草原上召廟林立,至清末,已有二十四座雄偉的召廟,鼎盛時期有喇嘛三千多名。由此推測四子部落蒙古族男女人口當在一萬二千以上,在蒙古各部中算是較大的部落。四子部落遊牧地包括瀚海通往陰山南麓的軍事要衝——白道嶺(今蜈蚣壩),所以滿洲的領導人非常重視四子部落的地位。

崇德元年(公元1636年),清政府對已經歸附的朝鮮下詔書,四子部落的伊爾遜德陪同清廷官員前往平壤,在路途中遇到明軍駐守皮島的精銳部隊,結果伊爾遜德毫不畏懼,並擊殺二人,順利完成使命,以其勇武得到清政府的賞賜,也為高貴的四子部落增添了榮譽。就在該年,清政權授予鄂木布“達爾罕勇士”的稱號,諭其統領四子部落,並設“四子部落委員”,以應日常行政事務。崇德三年(公元1638年),伊爾扎木率四子部落蒙軍隨睿親王多爾袞和克勤郡王嶽託的清軍進攻山東濟南的明軍,破濟南。科爾沁等部落和察哈爾各旗均受清軍指揮參與了戰鬥。此役共下五十餘城,明人稱為“戊寅虜變”。這一期間,滿、蒙軍的矛頭所指,主要是明朝北方的軍隊。當時的蒙古部落大多數並未仿行滿洲八旗的軍事制度,在軍事指揮方面相對獨立,部落內部的管理基本自主(蒙古部落的軍政合一體制,依舊是成吉思汗時代確定下來的,自上而下依次為:扎格蘭(盟)、愛馬克(部)、庫西昆(旗)、蘇木(騎兵中隊))。而清廷雖然希望滿蒙軍隊都依旗制,但當時的主要威脅還是來自明朝,無暇對蒙軍實行徹底的軍事改革。崇德六年,在遼東松山的戰役中,四子部落的蒙古將士英勇奮戰,立下赫赫戰功,受到清廷的多次賞賜。順治元年,四子部落的蒙軍隨清軍入山海關,與李自成的農民軍作戰。李自成的部隊雖然在人數上佔優,但士氣已大不如前,再加上從沒有與滿蒙軍作戰的經驗,一觸之後如驚弓之鳥,在狂飆般呼嘯而來的滿蒙騎兵面前基本沒有進行有效的抵抗,潰退千里而至山西。這樣,四子部落又為清軍入關立下功勳。順治六年,四子部落出兵隨睿親王多爾袞南下征討殘餘明軍。此時,中國的多民族大一統狀況基本穩定下來,軍事上的寧靜之後,伴之而來的是政治上的變革。

順治六年四月,順治帝考慮到東蒙各部“效力有年,功績卓著”,遂言“朕世世為天子,爾等亦世世為王,享富貴於無窮,垂芳名於不朽”,隨之朝廷給予鄂木布扎薩克“多羅達爾汗卓哩克圖郡王”世襲稱號(多羅郡王乃是僅次於和碩親王的爵位,居清季十四等爵位之二;“多羅”系滿語“執政”之意),四子部落以其開國之勳成為內扎薩克二十四部(所謂內蒙古之始也)之一,從此,四子部落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順治年間,除早已實行八旗制蒙古八旗外,蒙古各部落紛紛進行旗制改革,內扎薩克二十四部一共設立四十九旗。四子部落牧地雖廣,但人口不豐,只設一旗。順治八年,正式設立四子王旗,屬外藩蒙古。旗設一紮薩克(滿洲八旗每旗設一“固山額真”,級別正一品。蒙旗的扎薩克是“旗主”之意,級別和爵位並不統一),以郡王任職,下設協理旗務二人,再下設參領數人,每一參領下設六佐領,四子王旗扎薩克下共設二十佐領(佐領是正四品軍職,是旗內的基層軍官);扎薩克駐烏蘭額爾濟坡(而非現在的旗政府所在地烏蘭花,當時的烏蘭花默默無聞)。單從管轄人口與官員級別的角度而言,滿蒙與漢地差異太過懸殊。蒙古一旗,軍士至多千餘,人口不到一萬,而旗主可至正一品;內地譬如湖廣,轄兩省,人口過千萬,帶甲之士(包括綠營、土兵等)多至十萬,而總督級別從一品,反而低於旗主。箇中緣由《清史稿》中《八旗》一卷說的明白,滿蒙八旗是立國之基,是軍隊的精銳、國家的支柱,其隱含的意思就是說漢、回等地不過如羊之皮毛,故慈禧太后可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百萬裡國土,輕易淪於敵手,眼都不眨一下。清廷每有蒙古一地,即廣設臺站,早期主要用於屯兵駐防,後兼有兵站、交通站、郵遞站的性質。

 鄂木佈於順治十年逝世,在王位十九年。鄂木布長子巴貝於該年繼襲王位。後於康熙二年逝世,在位十一年。巴貝長子沙嘎達爾於康熙三年繼任王位,康熙十六年逝世,在位十四年。鄂木布是位文武雙全的王爺,他號召旗民“崇文習武”,發揚蒙古民族的燦爛文化和教育傳統,使四子部落成為一個英勇善戰、精明強悍的部族。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