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的發展帶來新一輪產業風暴,新技術注入到傳統行業中,也為傳統行業的發展添加了新的動力。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成為互聯網創業趨勢的同時,“技術+”成為新舊動能轉換的新手段,也給金融行業的現代化發展開闢了新的渠道。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4月底,私募行業整體的資產管理規模已超過13萬億元。恆生電子(600570)總裁劉曙峰在第五屆西湖私募峰會分論壇演講中表示,私募股權投資與私募證券投資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在整個資產管理領域當中,私募是成長最快的行業之一。私募基金行業的商業邏輯是絕對收益,這就決定了私募基金不得不思考如何抓住產業趨勢。在這種背景下,金融科技賦能私募就顯得越來越重要。

數字經濟成為全球經濟發展趨勢

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在金融行業的應用給傳統金融行業的發展帶來顯而易見的好處。劉曙峰表示,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數字化戰略在幫助企業提升效率方面出現了一些明顯的變化,互聯網企業和傳統制造業都在加速推進自身的數字化升級戰略,數字經濟也將成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金融行業同樣面臨數字化轉型升級的命題。藉助數字化的手段,財富管理模式和資產管理模式也將進行相應的轉型,從而實現更為高效的資源互換與配置。

據IDC預測,到2021年,數字經濟的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在全球經濟中的比重有望達到50%,全球經濟將出現非常深刻的變化。在這樣的背景下,金融行業如何服務實體經濟,如何服務產業,金融機構自身包括私募機構自身如何實現數字化升級,成為值得探討的重要議題。

私募基金通過投資有創新力的企業助力實體經濟,不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需要找到真正具有創新技術、有發展的企業,提高投資效率,從而服務實體經濟。劉曙峰表示,數據化時代的到來讓金融行業各個“端口”都浮出水面。從“負債端”投資者來看,投資者在使用手機及應用程序的過程中,一些數據在合法的情況下被收集並用來給投資者的風險偏好、行為特徵、需求特徵打上標籤,提高機構的服務效率;從“資產端”資金需求方來看,大數據能在“三張報表”之外更好的描繪企業畫像,有利於提高資本配置效率。

技術提高效率也帶來隱憂

劉曙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當前社會對於“金融科技”有不同的理解,通過創新金融工具做金融業務的立足點是金融,服務金融業的技術則是立足於技術。恆生電子要做的是後者。

當問到恆生電子會不會開展金融業務時,劉曙峰明確表示,恆生將一直立足於科技。在他看來,金融和技術有本質上的區別。金融的本質是管理風險,而技術的本質是發展技術,兩者相結合的意義在於用技術的能力更好地管理風險,但技術仍然只是一個工具,是提升生產力的重要部分。據瞭解,恆生電子每年對技術的研發投入佔比達到40%。其年報顯示,2018年恆生電子研發投入14.04億元,較2017年12.79億元上漲近10%。

但對於技術背後的隱藏風險,劉曙峰也表示擔憂:“技術的發展是把‘雙刃劍’,大數據在提升生產力的同時也帶來了隱藏風險,如數據隱私、數據保護和數據產權等,存在一些數據被不正當使用的情況。另外,展現數據使用的模型是否會比較機械,經過算法得出的結論是否完整和準確,都有待考量”。他認為,做投資應該對風險本身要有足夠的敬畏。只有這樣,創新才能夠走得遠。

科技門檻降低有助於中小私募機構發展

據瞭解,相較於國外的私募行業,我國的私募行業目前仍呈現規模散、數量多、差異大的現狀,並且面臨著在專業能力、合規水平、社會認知度以及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等方面的眾多挑戰。雖然我國基金管理規模已突破13萬億元大關,私募已成為金融行業快速成長的力量,但是縱觀行業格局,私募行業“馬太效應”顯著,近六成私募機構管理規模尚未突破5000萬元,這部分私募機構在數量上卻是主力軍。

當前,在私募行業中也存在諸多痛點,包括風控體系難實施、交易多終端、估值相對滯後且分散等。恆生電子副總裁、雲紀網絡董事長宋加勇也表示,目前,私募基金行業信息化絕大部分還處在起步階段,不少公司依然在指令下達、最終交易甚至全過程的風險管理依靠手工操作。

從這一點來看,科技的發展對中小機構來說或許更加至關重要。劉曙峰表示,金融科技對於私募行業的賦能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提升私募機構的投資能力;二是提升私募機構的募集能力。當裝配了金融科技的“武器”,私募機構在投資、風控、研究及營銷能力能夠有效嵌入到應用場景中去,才能與投資方進行更為高效的溝通。

劉曙峰表示,科技的發展降低了科技的准入門檻,在一定程度上讓中小金融機構也有了快速發展的機會。恆生電子通過兩種方式助力中小私募機構,一是“零門檻”讓企業進入,提供“按需服務”;二是通過平臺建設和新技術的應用,將技術打包成組件對外開放,只需要將所需的功能組件進行搭建,免去了用戶對底層技術的思考。

對於未來發展,劉曙峰表示,國內的金融科技公司還有著非常大的發展潛力,但是與國外成熟的金融市場相比,國內企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隨著國內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產品逐漸增多,國內金融科技公司也將快速成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