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不平衡 這道題四川這樣解'

"

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四川是如何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區域協調發展上,我省經歷了怎樣的歷程?又探索出怎樣的發展新路徑?發佈會上,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鄧長金打開話匣子。

一個大課題:如何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四川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資源豐富。獨特的省情一方面讓四川經濟持續發展具備深厚基礎和廣闊空間,另一方面也讓資源要素分佈和經濟發展條件在不同區域存在很大差異性。“在這方面,四川省情和我國國情非常相似,可以說,四川經濟就是全國經濟的一個縮影。”

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2018年,成都GDP突破1.5萬億元,是排名全省第二位的綿陽的6.5倍。

鄧長金表示,四川歷來高度重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針對不同階段發展實際,曾先後提出實施“依託一點、構建一圈、開發兩片、扶持三區”“五大經濟區、四大城市群”“多點多極支撐”等戰略部署,著力推動四川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一場新部署: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

針對新時期如何做好區域協調發展,省委作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加快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的決策部署。

鄧長金介紹,一年多來,我省從完善推進機制、創新政策供給、強化項目支撐、推動務實合作等多個方面,推動“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戰略部署不斷取得新成效。在完善推進機制上,我省建立省級層面“領導小組+五大片區聯席會議”協同推進機制,實行“清單制+責任制”管理,促進區域間、市(州)間形成戰略協同和實施協同。

在創新政策供給上,我省出臺全省區域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和五大片區建設發展實施意見,修訂完善五大片區“十三五”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支持政策和考核辦法,以及優化區域產業佈局指導意見,形成“1+5+5+2”政策支撐體系。

在強化項目支撐上,圍繞成都平原經濟區打造1小時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建設南向開放大通道、川東北經濟區建設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攀西經濟區突破南向交通瓶頸、川西北生態示範區推進藏區“交通大會戰”等,聚力實施一批標誌性、引領性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大項目。

在推動務實合作上,引導成都主動發揮主幹引領帶動作用,與20個市(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召開成都平原經濟區協同發展工作會議,加快推動內圈同城化、整體一體化,在規劃銜接、城際鐵路公交化、數據資源開放整合、產業分工協作、營商環境整體優化等領域重點突破。同時,召開川南、川東北、攀西經濟區和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會議,推進重大協作平臺建設,促進區域創新鏈、產業鏈、資源鏈、政策鏈深度融合。

縣域經濟是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底部基礎。“我們在抓縣域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的同時,也抓融合,就是推動縣域融入中心城市、城市群、區域經濟板塊,實現協同發展。”鄧長金介紹,為進一步加快縣域經濟的發展,省委省政府出臺縣域經濟指導意見、支持政策、考核辦法,將183個縣(市、區)劃分四大類,分別明確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進行分類指導、分類考核,加快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記者 張明海

(責編:袁菡苓、羅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