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為例,據悉,截止目前,該基地已聚集“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項目55個,先後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9人,18個眾創空間共聚集創客10.6萬人。

然而,隨著成都“十字方針”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郫都區“中優”和“西控”的使命擔當更加凸顯。圍繞“電子信息、川菜產業、科技影視文創、鄉村振興博覽園”等四大產業功能區,以及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郫都區對於人才、尤其是與產業功能區相匹配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正是基於此,郫都區決定充分利用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內的19所大中專院校,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快推動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向產業功能區傾斜。從如何將人才“引進來”著力,打通人才資源價值轉化“互入”通道,全面提升校地企人力資源協同水平,建強人才“資源鏈”。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疏通校企人才輸送源頭、暢通校企人才成長途徑、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渠道”等三方面著力,針對性極強。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為例,據悉,截止目前,該基地已聚集“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項目55個,先後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9人,18個眾創空間共聚集創客10.6萬人。

然而,隨著成都“十字方針”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郫都區“中優”和“西控”的使命擔當更加凸顯。圍繞“電子信息、川菜產業、科技影視文創、鄉村振興博覽園”等四大產業功能區,以及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郫都區對於人才、尤其是與產業功能區相匹配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正是基於此,郫都區決定充分利用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內的19所大中專院校,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快推動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向產業功能區傾斜。從如何將人才“引進來”著力,打通人才資源價值轉化“互入”通道,全面提升校地企人力資源協同水平,建強人才“資源鏈”。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疏通校企人才輸送源頭、暢通校企人才成長途徑、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渠道”等三方面著力,針對性極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其中,從“供”“需”兩端建立“人才供給庫”和“人才需求庫”;運用大數據精準匹配人才供需,形成區域人才“蓄水池”;以產業功能區發展和企業需求等為導向實施專業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實施校地企“聯合引博”計劃,吸引和集聚創新力帶動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和頂尖團隊;依託“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平臺載體,精準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加強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等建設;探索推行“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一批“鵑城工匠”和優秀專業技能人才;以及以高校人才分層培養加快人才提能升級,多元轉化提高高校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等,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提升“用得好”水平 創新人才“價值鏈”

繼今年4月25上海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成功簽約290億元項目投資協議後,7月24日,“成都市郫都區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再籤160億元大單。這是郫都四大產業功能區高質量快速推進的有力例證。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區78.4平方公里,目前功能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249家,是四川省規劃的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郫都功能區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經濟,目前已聚集了傑獅隆半導體、曠視科技、菲諾氪斯(成都)科技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中國川菜產業園,已引進聚集重大產業項目92個,建成投產企業88家,打造最具行業顯示度的複合調味品產業生態圈。成都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投資約21億元的“府河源影視文創科教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用,已彙集包括鳳凰文投、北京文化、花椒直播等34家企業,總投資260億元。“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正全面構建“5•15”博覽體系……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為例,據悉,截止目前,該基地已聚集“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項目55個,先後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9人,18個眾創空間共聚集創客10.6萬人。

然而,隨著成都“十字方針”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郫都區“中優”和“西控”的使命擔當更加凸顯。圍繞“電子信息、川菜產業、科技影視文創、鄉村振興博覽園”等四大產業功能區,以及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郫都區對於人才、尤其是與產業功能區相匹配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正是基於此,郫都區決定充分利用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內的19所大中專院校,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快推動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向產業功能區傾斜。從如何將人才“引進來”著力,打通人才資源價值轉化“互入”通道,全面提升校地企人力資源協同水平,建強人才“資源鏈”。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疏通校企人才輸送源頭、暢通校企人才成長途徑、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渠道”等三方面著力,針對性極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其中,從“供”“需”兩端建立“人才供給庫”和“人才需求庫”;運用大數據精準匹配人才供需,形成區域人才“蓄水池”;以產業功能區發展和企業需求等為導向實施專業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實施校地企“聯合引博”計劃,吸引和集聚創新力帶動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和頂尖團隊;依託“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平臺載體,精準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加強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等建設;探索推行“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一批“鵑城工匠”和優秀專業技能人才;以及以高校人才分層培養加快人才提能升級,多元轉化提高高校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等,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提升“用得好”水平 創新人才“價值鏈”

繼今年4月25上海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成功簽約290億元項目投資協議後,7月24日,“成都市郫都區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再籤160億元大單。這是郫都四大產業功能區高質量快速推進的有力例證。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區78.4平方公里,目前功能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249家,是四川省規劃的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郫都功能區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經濟,目前已聚集了傑獅隆半導體、曠視科技、菲諾氪斯(成都)科技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中國川菜產業園,已引進聚集重大產業項目92個,建成投產企業88家,打造最具行業顯示度的複合調味品產業生態圈。成都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投資約21億元的“府河源影視文創科教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用,已彙集包括鳳凰文投、北京文化、花椒直播等34家企業,總投資260億元。“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正全面構建“5•15”博覽體系……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上不難看出,正在向高質量邁進的郫都區,各功能區內急需大量人才。各種高素質、符合型人才在郫都區定將大有可為。

要“營城”,“廣聚人”。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打通人才引進通道基礎上,打通人才價值轉化協同通道,創新人才‘價值鏈’,將四大產業功能區打造成“人城產”融合的郫都樣本。全面提升郫都“育才、用人”水平,形成功能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創新人才“生態鏈”。

實事的確如此,記者注意到,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創新技術轉化評價、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自行轉化、加快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暢通校友溝通合作渠道、激發校友創新創業活力等6個方面,全面闡釋將如何打通科教優勢和科技成果向產業項目轉化通道,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其中,以產業功能區發展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建立技術轉化價值評估體系,打通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通道;撬動社會金融商業資本,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機制,推動產業、金融、人才等資本協同創新轉化;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新機制;探索推行知識產權評估、抵押融資、許可交易、證券化;探索市場化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資金、人才、服務等多要素融合轉化新機制;打造行業級垂直生態系統,創建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設立“校友之家”,以市場化運作深化校友項目合作創新創業;高校與企業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協同創新;招引博士(後)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聯合開展“引博攻關”等新思路和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

建立“留得住”體系 延伸人才“服務鏈”

近兩年來,郫都區堅持以產業功能區理念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持之以恆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做精做優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加強與高新西區產業協作,加強公共服務配套,更好承接和滿足企業人才各類需求,讓人才在郫都舒心、安心、放心、用心。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為例,據悉,截止目前,該基地已聚集“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項目55個,先後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9人,18個眾創空間共聚集創客10.6萬人。

然而,隨著成都“十字方針”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郫都區“中優”和“西控”的使命擔當更加凸顯。圍繞“電子信息、川菜產業、科技影視文創、鄉村振興博覽園”等四大產業功能區,以及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郫都區對於人才、尤其是與產業功能區相匹配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正是基於此,郫都區決定充分利用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內的19所大中專院校,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快推動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向產業功能區傾斜。從如何將人才“引進來”著力,打通人才資源價值轉化“互入”通道,全面提升校地企人力資源協同水平,建強人才“資源鏈”。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疏通校企人才輸送源頭、暢通校企人才成長途徑、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渠道”等三方面著力,針對性極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其中,從“供”“需”兩端建立“人才供給庫”和“人才需求庫”;運用大數據精準匹配人才供需,形成區域人才“蓄水池”;以產業功能區發展和企業需求等為導向實施專業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實施校地企“聯合引博”計劃,吸引和集聚創新力帶動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和頂尖團隊;依託“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平臺載體,精準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加強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等建設;探索推行“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一批“鵑城工匠”和優秀專業技能人才;以及以高校人才分層培養加快人才提能升級,多元轉化提高高校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等,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提升“用得好”水平 創新人才“價值鏈”

繼今年4月25上海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成功簽約290億元項目投資協議後,7月24日,“成都市郫都區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再籤160億元大單。這是郫都四大產業功能區高質量快速推進的有力例證。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區78.4平方公里,目前功能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249家,是四川省規劃的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郫都功能區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經濟,目前已聚集了傑獅隆半導體、曠視科技、菲諾氪斯(成都)科技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中國川菜產業園,已引進聚集重大產業項目92個,建成投產企業88家,打造最具行業顯示度的複合調味品產業生態圈。成都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投資約21億元的“府河源影視文創科教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用,已彙集包括鳳凰文投、北京文化、花椒直播等34家企業,總投資260億元。“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正全面構建“5•15”博覽體系……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上不難看出,正在向高質量邁進的郫都區,各功能區內急需大量人才。各種高素質、符合型人才在郫都區定將大有可為。

要“營城”,“廣聚人”。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打通人才引進通道基礎上,打通人才價值轉化協同通道,創新人才‘價值鏈’,將四大產業功能區打造成“人城產”融合的郫都樣本。全面提升郫都“育才、用人”水平,形成功能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創新人才“生態鏈”。

實事的確如此,記者注意到,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創新技術轉化評價、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自行轉化、加快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暢通校友溝通合作渠道、激發校友創新創業活力等6個方面,全面闡釋將如何打通科教優勢和科技成果向產業項目轉化通道,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其中,以產業功能區發展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建立技術轉化價值評估體系,打通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通道;撬動社會金融商業資本,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機制,推動產業、金融、人才等資本協同創新轉化;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新機制;探索推行知識產權評估、抵押融資、許可交易、證券化;探索市場化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資金、人才、服務等多要素融合轉化新機制;打造行業級垂直生態系統,創建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設立“校友之家”,以市場化運作深化校友項目合作創新創業;高校與企業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協同創新;招引博士(後)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聯合開展“引博攻關”等新思路和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

建立“留得住”體系 延伸人才“服務鏈”

近兩年來,郫都區堅持以產業功能區理念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持之以恆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做精做優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加強與高新西區產業協作,加強公共服務配套,更好承接和滿足企業人才各類需求,讓人才在郫都舒心、安心、放心、用心。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與之相比,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無疑更進了一步。郫都區從延伸人才“服務鏈”全方位著力,多項內容立足實際探索創新,著力構建起“留得住”工作機制和配套措施。

比如:成立校院企與產業功能區深度融合發展專項工作推進小組;建立人才市場化認定和“人才+項目”評審機制,構建人才全鏈條精準化服務;聚焦國際化人才和青年人才生活需求,大力引進國際功能項目,配套建設國際人才公寓、城市公園及綠道;打破“唯學歷、重頭銜”傳統,實行人才分層分類分階段扶持,加大“三帶”(帶技術、帶資金、帶項目)人才(團隊)扶持力度;對作出重大經濟貢獻人才優先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予“區優專家”“傑出人才”等社會榮譽;培育發展夜間經濟和首店、名店經濟,打造精品購物、高端餐飲等國際生活消費場景,打造產業服務型國際化社區……

"

成都市郫都區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聚焦人才資源應用“三鏈”攻堅破難,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實現新舊動能轉換。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進程中,人才是最活躍、最寶貴的要素和資源。然而,如何利用好這一寶貴資源,並將其最大限度的轉化為資本,進而更有效的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已成為許多城市“人才搶奪”的共鳴。

7月27日,成都市郫都區出臺《關於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助推高質量發展的決定》令人印象深刻。該決定明確提出將以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推進校地企深度融合,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從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的三鏈入手,用22條具體舉措(簡稱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面向未來發展,著力通過制度創新,科學精準的提升校企地人力資源價值轉化效率和質量,優化人才資本與產業發展配置水平,高質量打造人才資源價值轉化生態圈。

計劃到2022年,全區孵化高端人力資源機構5家,重點引進青年(大學生)人才20000人以上,搭建產學研平臺10個以上,培育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企業30家以上,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項目50個以上,帶動全區實現技術市場合同交易額達10億元以上。努力建成圍繞主導產業和新經濟為重點的人才聚集區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打通“引進來”通道 建強人才“資源鏈”

“治蓉興蓉,人才優先”。高質量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記者瞭解到,近年來,作為成都市中心城區之一的郫都區,始終堅持人才強區戰略,不斷優化人才引進模式和途徑,人才匯聚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為例,據悉,截止目前,該基地已聚集“千人計劃”專家等高層次人才項目55個,先後引進諾貝爾獎得主和兩院院士等高層次人才69人,18個眾創空間共聚集創客10.6萬人。

然而,隨著成都“十字方針”戰略的制定和實施,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建設步伐的加快,郫都區“中優”和“西控”的使命擔當更加凸顯。圍繞“電子信息、川菜產業、科技影視文創、鄉村振興博覽園”等四大產業功能區,以及菁蓉鎮全國雙創示範基地,郫都區的高質量發展產業版圖正加速重構。郫都區對於人才、尤其是與產業功能區相匹配的人才需求量大幅增加。

正是基於此,郫都區決定充分利用電子科大、西南交大等在內的19所大中專院校,25萬餘名在校大中專學生的科教和人才資源優勢,“近水樓臺先得月”,加快推動複合型專業性人才向產業功能區傾斜。從如何將人才“引進來”著力,打通人才資源價值轉化“互入”通道,全面提升校地企人力資源協同水平,建強人才“資源鏈”。

記者梳理髮現,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疏通校企人才輸送源頭、暢通校企人才成長途徑、建立校企人才互通渠道”等三方面著力,針對性極強。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其中,從“供”“需”兩端建立“人才供給庫”和“人才需求庫”;運用大數據精準匹配人才供需,形成區域人才“蓄水池”;以產業功能區發展和企業需求等為導向實施專業人才定向培養計劃;實施校地企“聯合引博”計劃,吸引和集聚創新力帶動力強的高層次人才和頂尖團隊;依託“海外人才工作站”等平臺載體,精準引進國際化高端人才;堅持“高精尖缺”導向,加強院士工作站、專家服務基地等建設;探索推行“企校雙制、工學一體”的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一批“鵑城工匠”和優秀專業技能人才;以及以高校人才分層培養加快人才提能升級,多元轉化提高高校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能力等,特色鮮明、亮點突出。

提升“用得好”水平 創新人才“價值鏈”

繼今年4月25上海投資環境推介會上成功簽約290億元項目投資協議後,7月24日,“成都市郫都區電子信息產業招商推介會”在深圳再籤160億元大單。這是郫都四大產業功能區高質量快速推進的有力例證。

成都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規劃總面積121.4平方公里,其中郫都區78.4平方公里,目前功能區擁有各類科研機構249家,是四川省規劃的首個萬億級產業功能區。郫都功能區聚焦“一芯一屏”和新經濟,目前已聚集了傑獅隆半導體、曠視科技、菲諾氪斯(成都)科技等一大批國際國內知名電子信息龍頭企業。中國川菜產業園,已引進聚集重大產業項目92個,建成投產企業88家,打造最具行業顯示度的複合調味品產業生態圈。成都科技影視文創產業功能區投資約21億元的“府河源影視文創科教產業園”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用,已彙集包括鳳凰文投、北京文化、花椒直播等34家企業,總投資260億元。“綠色戰旗•幸福安唐”鄉村振興博覽園正全面構建“5•15”博覽體系……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以上不難看出,正在向高質量邁進的郫都區,各功能區內急需大量人才。各種高素質、符合型人才在郫都區定將大有可為。

要“營城”,“廣聚人”。郫都區相關負責人說,我們的目標,就是要在打通人才引進通道基礎上,打通人才價值轉化協同通道,創新人才‘價值鏈’,將四大產業功能區打造成“人城產”融合的郫都樣本。全面提升郫都“育才、用人”水平,形成功能完善的產業生態圈、創新人才“生態鏈”。

實事的確如此,記者注意到,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從創新技術轉化評價、構建校企協同創新平臺、推動科技成果自行轉化、加快科技成果對接轉化、暢通校友溝通合作渠道、激發校友創新創業活力等6個方面,全面闡釋將如何打通科教優勢和科技成果向產業項目轉化通道,構建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

其中,以產業功能區發展為導向深化“產教融合”,建立技術轉化價值評估體系,打通從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產業創新通道;撬動社會金融商業資本,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機制,推動產業、金融、人才等資本協同創新轉化;創新人才資本入股新機制;探索推行知識產權評估、抵押融資、許可交易、證券化;探索市場化方式建立科技成果、資金、人才、服務等多要素融合轉化新機制;打造行業級垂直生態系統,創建省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設立“校友之家”,以市場化運作深化校友項目合作創新創業;高校與企業共建產學研聯合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協同創新;招引博士(後)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發平臺,聯合開展“引博攻關”等新思路和新舉措,令人眼前一亮。

建立“留得住”體系 延伸人才“服務鏈”

近兩年來,郫都區堅持以產業功能區理念培育壯大支柱產業,持之以恆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做精做優食品飲料產業功能區,加強與高新西區產業協作,加強公共服務配套,更好承接和滿足企業人才各類需求,讓人才在郫都舒心、安心、放心、用心。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與之相比,此次“郫都區人才資源價值轉化22條”無疑更進了一步。郫都區從延伸人才“服務鏈”全方位著力,多項內容立足實際探索創新,著力構建起“留得住”工作機制和配套措施。

比如:成立校院企與產業功能區深度融合發展專項工作推進小組;建立人才市場化認定和“人才+項目”評審機制,構建人才全鏈條精準化服務;聚焦國際化人才和青年人才生活需求,大力引進國際功能項目,配套建設國際人才公寓、城市公園及綠道;打破“唯學歷、重頭銜”傳統,實行人才分層分類分階段扶持,加大“三帶”(帶技術、帶資金、帶項目)人才(團隊)扶持力度;對作出重大經濟貢獻人才優先推薦為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給予“區優專家”“傑出人才”等社會榮譽;培育發展夜間經濟和首店、名店經濟,打造精品購物、高端餐飲等國際生活消費場景,打造產業服務型國際化社區……

四川郫都:“三鏈”融合加快人才資源價值轉化

郫都區對標先進大膽改革創新,著力破解人才瓶頸,建立平臺化與市場化有機結合的人才價值轉化機制,探索專利、商標、版權“三合一”改革,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營造尊重創造、呵護人才、支持創新的濃厚氛圍。

“人城境業”理念下,隨著這些致力於創新人才政策服務保障體系的內容一項項躍然紙上、形成決議、付諸行動。郫都區具有“國際範”的人才價值轉化生態圈和“創新鏈”將逐漸形成。(中國改革報、改革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