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

出生在1960年的北京,王勁1983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學習醫學專業,並在首都醫學院完成以神經外科為研究方向的碩士學習。1986年碩士畢業後他赴美留學,由此開始了在美深造的艱辛歷程。1990年獲得USA ECFMG,1994年成為美國神外醫師。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取得美國神經外科協會認證的臨床神經外科醫師,28年的海外留學及工作經歷,讓王勁深深感觸到,國內神經外科醫學的發展需要更加尖端的技術支持。

"

出生在1960年的北京,王勁1983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學習醫學專業,並在首都醫學院完成以神經外科為研究方向的碩士學習。1986年碩士畢業後他赴美留學,由此開始了在美深造的艱辛歷程。1990年獲得USA ECFMG,1994年成為美國神外醫師。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取得美國神經外科協會認證的臨床神經外科醫師,28年的海外留學及工作經歷,讓王勁深深感觸到,國內神經外科醫學的發展需要更加尖端的技術支持。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清華是國內頂尖的理工科學校,但並沒有自己的醫學院,而想要提升清華大學在世界上的綜合排名,就要建立像樣的醫學院。根據清華大學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已經把臨床醫學系作為重點發展的內容之一。“在這個戰略性的轉折中,一定會給臨床醫學很大的發展機會。如果清華能把醫學院發展好,會對學校的發展也有一個整體的推動作用。在這個氛圍下,我答應了清華邀請,回國全職工作。”王勁回憶道。

潛心研究神經外科學 SCS應用新發現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回國后王勁在其擅長治療的各種腦和脊髓脊柱病變、腦深部電極手術應用等方面也有新的發現。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腦起搏器手術。通過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脈衝,調控神經元功能,從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強直、運動遲緩等症狀。SCS,也就是脊髓電刺激術,與DBS類似,在脊髓背側硬膜外腔放置電極,發放脈衝電流刺激脊髓以緩解疼痛。

這二者看似毫無關聯,在其各自的適應症領域,也並沒有相互交叉的病種。然而一個偶然的病例,讓王勁發現,DBS與SCS的結合應用,或許會對這位患者有很大幫助。據瞭解,這位患者患有帕金森病,並且已經做過DBS手術,後因腰部疼痛曾接受過大手術,來到清華長庚醫院參與脊髓刺激器的項目實驗,本意是想緩解疼痛。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精心調節SCS刺激參數,不光腰部的疼痛緩解了,腰也挺直了,因帕金森病帶來的難以解決的步態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患者的這一變化讓我感到驚喜,要知道在SCS手術適應症中並沒有帕金森病。雖然一些文獻上有類似的做法病例,但國內目前並沒有相關的報道,這也可以說是治療疼痛時的附加福利。”王勁表示,DBS與SCS結合治療在帕金森氏病的應用方面需要更多的試驗去驗證。

注重人才培養 建設國際化教學科研體系

談起國內和國外醫療水平的差異,王勁感嘆到,目前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很多新建立的醫院引進的醫療設備並不比歐美國家的差,“比如,長庚醫院手術室內的設備,包括顯微鏡、導航等,都與我當時在西雅圖的Providence醫院硬件水平不相上下。然而,與國外的醫生培養模式相比,目前國內的住院醫師培養模式流動性相對較低。”王勁介紹。

硬件有了,技術和人才培養怎麼辦?醫學院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人才,如何將自身海外學習、工作經驗為清華長庚人才培養及醫院建設添注新的思路?王勁認為,一直以來,神經外科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點發展的科室之一,作為清華大學的核心臨床教學醫院,醫院本身十分重視醫學教育與培訓,致力於建設一套國際化的教學科研體系。與國外的醫療教學體系相比,雖然在資金、政策、長期的培訓、科研素養的培養等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清華長庚卻沒有因此放慢追趕的腳步。

“因為背靠清華大學,在政府的扶持以及清華同方資金的支持下,長庚醫院在轉化醫學方面有著獨天的優勢。清華有現成的技術和專利,長庚醫院可將其轉化為臨床應用,而且現在有部分科室已經在開展相關工作了,如康復科、神經外科、肝膽科等科室都與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如可穿戴設備、各類刺激器等,這都是理工科與醫學的合作典範。”下一步清華長庚醫院在科研上還將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綜合學科優勢,與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緊密連接,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加速醫工結合的臨床轉化科學研究。

"

出生在1960年的北京,王勁1983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學習醫學專業,並在首都醫學院完成以神經外科為研究方向的碩士學習。1986年碩士畢業後他赴美留學,由此開始了在美深造的艱辛歷程。1990年獲得USA ECFMG,1994年成為美國神外醫師。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取得美國神經外科協會認證的臨床神經外科醫師,28年的海外留學及工作經歷,讓王勁深深感觸到,國內神經外科醫學的發展需要更加尖端的技術支持。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清華是國內頂尖的理工科學校,但並沒有自己的醫學院,而想要提升清華大學在世界上的綜合排名,就要建立像樣的醫學院。根據清華大學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已經把臨床醫學系作為重點發展的內容之一。“在這個戰略性的轉折中,一定會給臨床醫學很大的發展機會。如果清華能把醫學院發展好,會對學校的發展也有一個整體的推動作用。在這個氛圍下,我答應了清華邀請,回國全職工作。”王勁回憶道。

潛心研究神經外科學 SCS應用新發現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回國后王勁在其擅長治療的各種腦和脊髓脊柱病變、腦深部電極手術應用等方面也有新的發現。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腦起搏器手術。通過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脈衝,調控神經元功能,從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強直、運動遲緩等症狀。SCS,也就是脊髓電刺激術,與DBS類似,在脊髓背側硬膜外腔放置電極,發放脈衝電流刺激脊髓以緩解疼痛。

這二者看似毫無關聯,在其各自的適應症領域,也並沒有相互交叉的病種。然而一個偶然的病例,讓王勁發現,DBS與SCS的結合應用,或許會對這位患者有很大幫助。據瞭解,這位患者患有帕金森病,並且已經做過DBS手術,後因腰部疼痛曾接受過大手術,來到清華長庚醫院參與脊髓刺激器的項目實驗,本意是想緩解疼痛。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精心調節SCS刺激參數,不光腰部的疼痛緩解了,腰也挺直了,因帕金森病帶來的難以解決的步態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患者的這一變化讓我感到驚喜,要知道在SCS手術適應症中並沒有帕金森病。雖然一些文獻上有類似的做法病例,但國內目前並沒有相關的報道,這也可以說是治療疼痛時的附加福利。”王勁表示,DBS與SCS結合治療在帕金森氏病的應用方面需要更多的試驗去驗證。

注重人才培養 建設國際化教學科研體系

談起國內和國外醫療水平的差異,王勁感嘆到,目前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很多新建立的醫院引進的醫療設備並不比歐美國家的差,“比如,長庚醫院手術室內的設備,包括顯微鏡、導航等,都與我當時在西雅圖的Providence醫院硬件水平不相上下。然而,與國外的醫生培養模式相比,目前國內的住院醫師培養模式流動性相對較低。”王勁介紹。

硬件有了,技術和人才培養怎麼辦?醫學院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人才,如何將自身海外學習、工作經驗為清華長庚人才培養及醫院建設添注新的思路?王勁認為,一直以來,神經外科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點發展的科室之一,作為清華大學的核心臨床教學醫院,醫院本身十分重視醫學教育與培訓,致力於建設一套國際化的教學科研體系。與國外的醫療教學體系相比,雖然在資金、政策、長期的培訓、科研素養的培養等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清華長庚卻沒有因此放慢追趕的腳步。

“因為背靠清華大學,在政府的扶持以及清華同方資金的支持下,長庚醫院在轉化醫學方面有著獨天的優勢。清華有現成的技術和專利,長庚醫院可將其轉化為臨床應用,而且現在有部分科室已經在開展相關工作了,如康復科、神經外科、肝膽科等科室都與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如可穿戴設備、各類刺激器等,這都是理工科與醫學的合作典範。”下一步清華長庚醫院在科研上還將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綜合學科優勢,與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緊密連接,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加速醫工結合的臨床轉化科學研究。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王勁在醫院2019年科教工作會議作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報告

建設教學研究型醫院也是清華長庚醫院特色發展的一項定位,並且十分重視對住院醫師的培養,王勁認為,住院醫師的培訓應借鑑國外的一些經驗,除了日常的寫病歷、輪轉、查房等,還應保證他們的學習時間。目前醫院已獲批成為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基地等,下一步醫院希望將清華大學醫學系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轉接到長庚醫院來,力將每位醫生培養成為學術型醫師,注重臨床研究,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形成解決方案,再創新應用到臨床中去。

以患者為中心 打造MDT診療模式

2018年,北京市政府發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迴天計劃”,計劃中醫療也是一項重要內容,要在三年內啟動回龍觀、天通苑地區5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的場館建設,而清華長庚醫院也身處這場涉及100萬人的計劃之中。作為天通苑地區唯一的一所三級甲等醫院,按照計劃,2020年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婦兒中心項目將開工建設,以更好地服務周邊百姓。

"

出生在1960年的北京,王勁1983年考入北京醫學院學習醫學專業,並在首都醫學院完成以神經外科為研究方向的碩士學習。1986年碩士畢業後他赴美留學,由此開始了在美深造的艱辛歷程。1990年獲得USA ECFMG,1994年成為美國神外醫師。他是中國改革開放後第一位取得美國神經外科協會認證的臨床神經外科醫師,28年的海外留學及工作經歷,讓王勁深深感觸到,國內神經外科醫學的發展需要更加尖端的技術支持。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一直以來清華是國內頂尖的理工科學校,但並沒有自己的醫學院,而想要提升清華大學在世界上的綜合排名,就要建立像樣的醫學院。根據清華大學未來10年的發展戰略,已經把臨床醫學系作為重點發展的內容之一。“在這個戰略性的轉折中,一定會給臨床醫學很大的發展機會。如果清華能把醫學院發展好,會對學校的發展也有一個整體的推動作用。在這個氛圍下,我答應了清華邀請,回國全職工作。”王勁回憶道。

潛心研究神經外科學 SCS應用新發現

作為一名神經外科醫師,回國后王勁在其擅長治療的各種腦和脊髓脊柱病變、腦深部電極手術應用等方面也有新的發現。

腦深部電刺激術(DBS)就是老百姓俗稱的腦起搏器手術。通過在腦內特定的神經核團植入電極,釋放高頻電脈衝,調控神經元功能,從而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震顫、強直、運動遲緩等症狀。SCS,也就是脊髓電刺激術,與DBS類似,在脊髓背側硬膜外腔放置電極,發放脈衝電流刺激脊髓以緩解疼痛。

這二者看似毫無關聯,在其各自的適應症領域,也並沒有相互交叉的病種。然而一個偶然的病例,讓王勁發現,DBS與SCS的結合應用,或許會對這位患者有很大幫助。據瞭解,這位患者患有帕金森病,並且已經做過DBS手術,後因腰部疼痛曾接受過大手術,來到清華長庚醫院參與脊髓刺激器的項目實驗,本意是想緩解疼痛。在治療過程中,通過精心調節SCS刺激參數,不光腰部的疼痛緩解了,腰也挺直了,因帕金森病帶來的難以解決的步態問題也得到了改善。“患者的這一變化讓我感到驚喜,要知道在SCS手術適應症中並沒有帕金森病。雖然一些文獻上有類似的做法病例,但國內目前並沒有相關的報道,這也可以說是治療疼痛時的附加福利。”王勁表示,DBS與SCS結合治療在帕金森氏病的應用方面需要更多的試驗去驗證。

注重人才培養 建設國際化教學科研體系

談起國內和國外醫療水平的差異,王勁感嘆到,目前國內經濟發展迅速,很多新建立的醫院引進的醫療設備並不比歐美國家的差,“比如,長庚醫院手術室內的設備,包括顯微鏡、導航等,都與我當時在西雅圖的Providence醫院硬件水平不相上下。然而,與國外的醫生培養模式相比,目前國內的住院醫師培養模式流動性相對較低。”王勁介紹。

硬件有了,技術和人才培養怎麼辦?醫學院的發展必然離不開先進的技術和一流的人才,如何將自身海外學習、工作經驗為清華長庚人才培養及醫院建設添注新的思路?王勁認為,一直以來,神經外科是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重點發展的科室之一,作為清華大學的核心臨床教學醫院,醫院本身十分重視醫學教育與培訓,致力於建設一套國際化的教學科研體系。與國外的醫療教學體系相比,雖然在資金、政策、長期的培訓、科研素養的培養等多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但清華長庚卻沒有因此放慢追趕的腳步。

“因為背靠清華大學,在政府的扶持以及清華同方資金的支持下,長庚醫院在轉化醫學方面有著獨天的優勢。清華有現成的技術和專利,長庚醫院可將其轉化為臨床應用,而且現在有部分科室已經在開展相關工作了,如康復科、神經外科、肝膽科等科室都與清華大學展開合作,如可穿戴設備、各類刺激器等,這都是理工科與醫學的合作典範。”下一步清華長庚醫院在科研上還將充分利用清華大學綜合學科優勢,與清華大學的學術資源緊密連接,推動多學科交叉融合,加速醫工結合的臨床轉化科學研究。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王勁在醫院2019年科教工作會議作教育教學工作重點報告

建設教學研究型醫院也是清華長庚醫院特色發展的一項定位,並且十分重視對住院醫師的培養,王勁認為,住院醫師的培訓應借鑑國外的一些經驗,除了日常的寫病歷、輪轉、查房等,還應保證他們的學習時間。目前醫院已獲批成為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基地、國家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試點基地等,下一步醫院希望將清華大學醫學系學生的臨床教學任務轉接到長庚醫院來,力將每位醫生培養成為學術型醫師,注重臨床研究,從臨床實踐中發現問題,通過科學研究形成解決方案,再創新應用到臨床中去。

以患者為中心 打造MDT診療模式

2018年,北京市政府發佈《優化提升回龍觀天通苑地區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迴天計劃”,計劃中醫療也是一項重要內容,要在三年內啟動回龍觀、天通苑地區5個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的場館建設,而清華長庚醫院也身處這場涉及100萬人的計劃之中。作為天通苑地區唯一的一所三級甲等醫院,按照計劃,2020年清華長庚醫院二期婦兒中心項目將開工建設,以更好地服務周邊百姓。

清華長庚醫院王勁:專注神經外科學研究 融合人才培養

△清華長庚醫院建立的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

為了讓患者就醫更加方便,減少不必要的等候及重複掛號的時間,清華長庚醫院還建立有多個多學科聯合診療中心(MDT),推薦多學科整合醫療模式,破除專科分化的壁壘,將單專科、侷限化、碎片化醫療服務轉變為多學科、系統化、連續性醫療服務。目前擁有神經中心、肝膽胰中心、消化病中心和正在建設的腫瘤中心。患者只需要掛一個號,即可得到疾病各個相關學科醫生的治療,尤其對腫瘤患者來說,把專家聚集到一起,可節約患者時間和就醫成本。“醫生圍著患者轉”,王勁表示,整合式醫療是清華長庚醫院創新醫療服務模式、提高醫療服務效能的重要舉措和鮮明特色,以疾病為核心建立MDT中心,包括相關科室醫生都在一個診室內就診,包括MDT的病房都建在一起,就是為了讓患者少跑路,提高百姓就醫的獲得感。

硬漢男星被曝出軌後又拒降8750萬片酬?來“中國網”(CIIC_China)官方微信,搜更多猛料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