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上海 交通 陸家嘴 城市設計 高峰 小龍看城市 2019-08-25
"

上海產城融合的目的很明確,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思路也很清晰:引導居民在住在距離工作地不遠的地方,減輕城市的交通壓力。

在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的過程中,三個核心問題決定了效果的成敗。

  •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中外各大城市郊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成為睡城,而中國的郊區人口密度遠遠大於西方的郊區。

中國的城市的郊區一旦成為睡城,交通的壓力將十分巨大:每天有數十萬人向市中心通勤。郊區能解決多少就業人口,是職住分離的核心問題。

具體到上海的情況,郊區裡面既有產業很強,解決就業人口很多的嘉定區;也有以居住為主,長具體通勤現象普遍的奉賢區。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是產城融合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奉賢的一個大型居住區,人口密度其實已經超過了市區。

"

上海產城融合的目的很明確,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思路也很清晰:引導居民在住在距離工作地不遠的地方,減輕城市的交通壓力。

在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的過程中,三個核心問題決定了效果的成敗。

  •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中外各大城市郊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成為睡城,而中國的郊區人口密度遠遠大於西方的郊區。

中國的城市的郊區一旦成為睡城,交通的壓力將十分巨大:每天有數十萬人向市中心通勤。郊區能解決多少就業人口,是職住分離的核心問題。

具體到上海的情況,郊區裡面既有產業很強,解決就業人口很多的嘉定區;也有以居住為主,長具體通勤現象普遍的奉賢區。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是產城融合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奉賢的一個大型居住區,人口密度其實已經超過了市區。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上海的市中心一直沿著一條明確的道路前進,居民遷出,建設公建。當市區能辦公的地方,大於能居住的地方的時候,向市中心的就業通勤就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市中心商業化,公建化,代表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先進方向。同時,上海市中心人口遷出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市中心公建越來越多,居民越來越少的問題不可避免。

上海市中心的辦公密度,不能都像陸家嘴、北外灘一樣高,否則需要的大量就業人口就會引起大量的長距離通勤。

雖然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需要一些高樓林立的景觀,但大部分的城區,還是應該以低密度、生態辦公為主。

"

上海產城融合的目的很明確,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思路也很清晰:引導居民在住在距離工作地不遠的地方,減輕城市的交通壓力。

在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的過程中,三個核心問題決定了效果的成敗。

  •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中外各大城市郊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成為睡城,而中國的郊區人口密度遠遠大於西方的郊區。

中國的城市的郊區一旦成為睡城,交通的壓力將十分巨大:每天有數十萬人向市中心通勤。郊區能解決多少就業人口,是職住分離的核心問題。

具體到上海的情況,郊區裡面既有產業很強,解決就業人口很多的嘉定區;也有以居住為主,長具體通勤現象普遍的奉賢區。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是產城融合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奉賢的一個大型居住區,人口密度其實已經超過了市區。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上海的市中心一直沿著一條明確的道路前進,居民遷出,建設公建。當市區能辦公的地方,大於能居住的地方的時候,向市中心的就業通勤就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市中心商業化,公建化,代表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先進方向。同時,上海市中心人口遷出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市中心公建越來越多,居民越來越少的問題不可避免。

上海市中心的辦公密度,不能都像陸家嘴、北外灘一樣高,否則需要的大量就業人口就會引起大量的長距離通勤。

雖然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需要一些高樓林立的景觀,但大部分的城區,還是應該以低密度、生態辦公為主。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大產業園區,由於面積大,居民少,工作人口多,也常常成為通勤的要害地區。

上海的漕河涇開發區、張江科技園區,都是典型的工作為主的大園區,每天早高峰都是巨大的通勤人流湧入。

雖然大園區體現城市的實力,但對交通是巨大的壓力。上海在發展產業園區的時候,也應逐漸走向化整為零、小型化的道路。

張江科學城:總面積達94平方公里。

"

上海產城融合的目的很明確,解決職住平衡的問題,思路也很清晰:引導居民在住在距離工作地不遠的地方,減輕城市的交通壓力。

在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的過程中,三個核心問題決定了效果的成敗。

  •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

中外各大城市郊區最大的問題就是成為睡城,而中國的郊區人口密度遠遠大於西方的郊區。

中國的城市的郊區一旦成為睡城,交通的壓力將十分巨大:每天有數十萬人向市中心通勤。郊區能解決多少就業人口,是職住分離的核心問題。

具體到上海的情況,郊區裡面既有產業很強,解決就業人口很多的嘉定區;也有以居住為主,長具體通勤現象普遍的奉賢區。

郊區要大力解決結業問題,是產城融合的重中之重。

下面是奉賢的一個大型居住區,人口密度其實已經超過了市區。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市中心要較低辦公密度

上海的市中心一直沿著一條明確的道路前進,居民遷出,建設公建。當市區能辦公的地方,大於能居住的地方的時候,向市中心的就業通勤就是必不可少的。

上海市中心商業化,公建化,代表了國際化大都市的先進方向。同時,上海市中心人口遷出也是大勢所趨。因此市中心公建越來越多,居民越來越少的問題不可避免。

上海市中心的辦公密度,不能都像陸家嘴、北外灘一樣高,否則需要的大量就業人口就會引起大量的長距離通勤。

雖然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需要一些高樓林立的景觀,但大部分的城區,還是應該以低密度、生態辦公為主。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產業園區不能過大

大產業園區,由於面積大,居民少,工作人口多,也常常成為通勤的要害地區。

上海的漕河涇開發區、張江科技園區,都是典型的工作為主的大園區,每天早高峰都是巨大的通勤人流湧入。

雖然大園區體現城市的實力,但對交通是巨大的壓力。上海在發展產業園區的時候,也應逐漸走向化整為零、小型化的道路。

張江科學城:總面積達94平方公里。

上海實施產城融合、緩解職住分離、避免長距離通勤的三個條件


如果上海的城市設計,能滿足上述三個核心條件,那麼產城融合就是比較容易實現的了。


【小龍看城市】提供每日新鮮原創的社會生活文章與獨到的城市視角。敬請關注,歡迎收藏或分享,您的點贊或討論是我創作的動力。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