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Libra再飛一會兒'

"
"
讓Libra再飛一會兒

Libra橫空出世的一個月,有如巨石投湖。

爭議如沸如羹。Libra將自己描述為以區塊鏈為基礎、用100%資產做擔保、有獨立協會治理的全球貨幣,為金融基礎設施不發達地區的用戶提供服務。

用扎克伯格的話來說,以後轉賬匯款跟發張圖片沒什麼區別。

這話並不輕佻。畢竟,Libra不是割韭菜的幣圈魍魎,而是有著27億活躍用戶的互聯網寡頭背書,一旦成行,就很有可能“贏家通吃”。因為Libra的金融基礎設施只要上馬,就有了自我生長和繁衍的生物機能,誰也不敢說不會反客為主。

Libra有沒有可能成為第一個全球貨幣?或者說,全球貨幣和主權貨幣能不能和平相處?現在沒有人能夠給出清晰答案。但問題能夠被提出來,就說明這個問題已成氣候。

當然,信任和監管,這是Libra眼下難以繞過的鴻溝。主權國家既不願讓渡貨幣信用,也不願放棄貨幣政策。強貨幣國家尚能討價還價,弱貨幣國家只能“束手就擒”,因此,各國在監管上不會輕易鬆口。

美國的態度則耐人尋味。政府和國會言辭激烈,美聯儲則溫和許多。前者可能更多是對Facebook的不滿和心存芥蒂,後者想必更多看到了Libra的“月之背面”,即美元霸權的泛化和延伸,也就是坊間議論紛紛的“網聯儲”。

今年是佈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第75年,美元霸權雖有削弱,卻仍然無虞。如果Libra掛鉤美元資產,受美國監管,美元化趨勢肉眼可見。

君子不立危牆之下。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對於Libra,中國不能視之為“蚍蜉撼大樹”,而需要未雨綢繆。

首先,如央行前行長周小川所言,不管Libra能不能做出來,未來可能會出現一種全球化貨幣的趨勢,強勢貨幣侵蝕弱勢貨幣。在這種情況下,人民幣如何保持強勢貨幣地位,需及早研究。央行適時推動數字貨幣的研發,做好“備胎”,不失為先手。

其次,中國在移動支付上的領先地位,面臨著Libra的顛覆,需要應對之策。事實上,Libra的“來者不善”,在美國是銀行覺得要被“架空”,在中國是支付寶們恐被“彎道超車”。移動支付在中國大獲成功、深入人心,但在全球並無優勢,還在艱難做“地推”。如果Libra取得監管諒解,支付寶們要不要入夥打進“敵人”內部,是個費思量的問題。

我們不能決定別人,我們只能決定自己。在這樣一個不確定性愈發張揚的全球環境裡,規則之爭不可避免,先發者制人,後發者制於人。

至於Libra,讓它再飛一會兒,“動”觀其變。奧地利學派的臺柱子哈耶克,寫的最後一本書叫做《貨幣的非國家化》。這本書久久被束之高閣,因為大家覺得“太傻太天真”。一生反對烏托邦的哈耶克,被認為最終跌入烏托邦的陷阱,描繪出一個難以實現的“美麗新世界”。

Libra是不是烏托邦?

北京商報首席評論員 韓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