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

“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蓬勃發展。”

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塔勒布,在他那本影響世界的書《反脆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

“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蓬勃發展。”

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塔勒布,在他那本影響世界的書《反脆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一)自下而上自覺學習

所謂“自下而上”,是和自上而下反著的。“自上而下”指的是,孩子聽從其他人的教導來學習。別人教什麼就學什麼,或者不管教什麼都不想學。

“自下而上”的意思是,孩子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本身自己想去學。

怎麼讓孩子自己自發地想學數學呢?主要是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那興趣來自哪裡呢?

一是來自新鮮有趣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技巧,二是來自於生活。

可以讓孩子學一些他原來不知道的學習方法,比如說用手指頭來學習乘法。這個方法呢,不容易出錯,比背口訣要快,也更有意思。也就是說新的方法,新的技巧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舉個例子,9的乘法口訣最多,最難記,但是如果用手指頭,就簡單多了。請看下圖:

"

“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蓬勃發展。”

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塔勒布,在他那本影響世界的書《反脆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一)自下而上自覺學習

所謂“自下而上”,是和自上而下反著的。“自上而下”指的是,孩子聽從其他人的教導來學習。別人教什麼就學什麼,或者不管教什麼都不想學。

“自下而上”的意思是,孩子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本身自己想去學。

怎麼讓孩子自己自發地想學數學呢?主要是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那興趣來自哪裡呢?

一是來自新鮮有趣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技巧,二是來自於生活。

可以讓孩子學一些他原來不知道的學習方法,比如說用手指頭來學習乘法。這個方法呢,不容易出錯,比背口訣要快,也更有意思。也就是說新的方法,新的技巧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舉個例子,9的乘法口訣最多,最難記,但是如果用手指頭,就簡單多了。請看下圖: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仔細看看,發現什麼規律了嗎?暫時還沒有,讓孩子看。我試過,孩子常常比大人快。

數學來自生活,就是讓孩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

很多孩子一做應用題就蒙圈兒,就因為缺乏相應的生活理解。所以生活中能用到數據的地方呢,就要讓孩子用。

孩子放學,不必問他:你今天作業做完了嗎?而是問他:你今天學的東西,能用在實際生活中嗎?

父母不需要很懂數學,只是讓孩子養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的習慣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讓孩子講給我們聽,如果實在聽不懂,我們至少可以假裝聽得很認真。

(二)適量壓力,難度有梯度

那麼“適量壓力”指的是什麼呢?

這個壓力呢,指的不是父母和老師讓孩子好好學習的壓力,而是讓孩子的數學題難度控制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稍微動一動腦筋會做”的範圍。我們當父母的呢,不用去翻孩子的課本,然後費勁巴拉地給孩子挑題目,這很不現實。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什麼呢,數學課本本身就是這麼設計難度的。

孩子之所以覺得太難,是因為之前的知識點沒掌握。對於掌握了以前知識點的孩子,新的題目難度可能只是升了一個星、兩個星。但是對於忘掉以前知識點,掌握不好的孩子,新題的難度就可能升級到3個星、4個星,甚至7、8個星啊,以至於對數學完全絕望。

那麼怎麼辦呢?

複習。

"

“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蓬勃發展。”

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塔勒布,在他那本影響世界的書《反脆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一)自下而上自覺學習

所謂“自下而上”,是和自上而下反著的。“自上而下”指的是,孩子聽從其他人的教導來學習。別人教什麼就學什麼,或者不管教什麼都不想學。

“自下而上”的意思是,孩子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本身自己想去學。

怎麼讓孩子自己自發地想學數學呢?主要是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那興趣來自哪裡呢?

一是來自新鮮有趣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技巧,二是來自於生活。

可以讓孩子學一些他原來不知道的學習方法,比如說用手指頭來學習乘法。這個方法呢,不容易出錯,比背口訣要快,也更有意思。也就是說新的方法,新的技巧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舉個例子,9的乘法口訣最多,最難記,但是如果用手指頭,就簡單多了。請看下圖: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仔細看看,發現什麼規律了嗎?暫時還沒有,讓孩子看。我試過,孩子常常比大人快。

數學來自生活,就是讓孩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

很多孩子一做應用題就蒙圈兒,就因為缺乏相應的生活理解。所以生活中能用到數據的地方呢,就要讓孩子用。

孩子放學,不必問他:你今天作業做完了嗎?而是問他:你今天學的東西,能用在實際生活中嗎?

父母不需要很懂數學,只是讓孩子養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的習慣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讓孩子講給我們聽,如果實在聽不懂,我們至少可以假裝聽得很認真。

(二)適量壓力,難度有梯度

那麼“適量壓力”指的是什麼呢?

這個壓力呢,指的不是父母和老師讓孩子好好學習的壓力,而是讓孩子的數學題難度控制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稍微動一動腦筋會做”的範圍。我們當父母的呢,不用去翻孩子的課本,然後費勁巴拉地給孩子挑題目,這很不現實。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什麼呢,數學課本本身就是這麼設計難度的。

孩子之所以覺得太難,是因為之前的知識點沒掌握。對於掌握了以前知識點的孩子,新的題目難度可能只是升了一個星、兩個星。但是對於忘掉以前知識點,掌握不好的孩子,新題的難度就可能升級到3個星、4個星,甚至7、8個星啊,以至於對數學完全絕望。

那麼怎麼辦呢?

複習。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要麼能倒著複習,從正在學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倒回去,有必要的話完全可以倒回一年級。

要麼正著複習,從現在學習的這一冊的第1課開始一直複習到現在,如果第1課就不明白了,那隻能到倒推到上一學期的課本,然後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再倒推。

當然了,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可能會覺得:哎呀,這太麻煩了,什麼時候能複習完?我現在作業太多了,我沒有這個空!

但是呢,有一個事情孩子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知識是可以高度壓縮的。

什麼叫高度壓縮呢?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做化學實驗。老師會重點提醒我們:如果有氣體產生,要趕緊排出,不可封閉容器,就是為了防止化學物質因為高度濃縮而爆炸。

這就是說,越是高度濃縮的事物,後續積累的力量越可怕。

對於數學來說,每一個知識點,都有這種有高度濃縮的能力,越往前越是。你別也有很多知識點,看起來就是好像是無所謂,不學不會也不要緊,後面自然就懂了。其實呢,真的不是。

別的學科可能還好一點,但是對於數學這樣的學科,絕對是:越是前面的知識點,越應該打好基礎,前面的都是高度濃縮的,可以製造原子彈的,好東西不要扔。

你得把這些高度濃縮的知識重新掌握了,到後面的話學習才會越來越快。真正的學霸呢,他們都是這樣學習的,前面的知識點都掌握得很牢固。

(三)適當混亂

那麼“混亂”,怎麼解釋呢?

很多人都討厭混亂,我也是。但是學數學呢,不怕混亂,特別是數學方法、數學思維,不怕多不怕亂。比如說,同樣是乘法,有人背誦漢字的乘法口訣,有人畫阿拉伯數字表格,有的人在用手指頭。

這個看起來,好像是夠混亂的。但是,每種方法都非常有效。至於哪一種效率更高呢,它不在於這個方法本身怎麼樣,而是在於孩子喜歡哪一種,孩子喜歡的就學得快。

有人會說,讓孩子接觸這麼多方法和思維,他以後腦子亂了怎麼辦?

這就低估孩子的自我整理能力了。

孩子們呢,是對喜歡的事情,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會特別敏感的。比我們大人敏感多了。

比如說,我們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但是為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也不得不做的這個工作,也就是我們知道我們不太喜歡,但是也隨他去了吧,不太在意。

但是呢,孩子他不一樣,孩子會更執著地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會排斥他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孩子混亂不混亂,而是讓他接觸多種數學思維數學方法,讓他選擇最適合的那一種,然後提高他的數學成績。

孩子們都會做出非常適合自己的選擇,這一點呢,我們當父母的是不用太擔心的。

"

“一切自下而上的事物,在適量的壓力和混亂下,反而能蓬勃發展。”

紐約大學庫朗數學研究所研究員塔勒布,在他那本影響世界的書《反脆弱》中說過這麼一句話。這句話可以讓孩子學好數學,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一)自下而上自覺學習

所謂“自下而上”,是和自上而下反著的。“自上而下”指的是,孩子聽從其他人的教導來學習。別人教什麼就學什麼,或者不管教什麼都不想學。

“自下而上”的意思是,孩子自己對數學有興趣,本身自己想去學。

怎麼讓孩子自己自發地想學數學呢?主要是讓孩子對數學有興趣,那興趣來自哪裡呢?

一是來自新鮮有趣的數學思維和方法、技巧,二是來自於生活。

可以讓孩子學一些他原來不知道的學習方法,比如說用手指頭來學習乘法。這個方法呢,不容易出錯,比背口訣要快,也更有意思。也就是說新的方法,新的技巧可以提升孩子的興趣。

舉個例子,9的乘法口訣最多,最難記,但是如果用手指頭,就簡單多了。請看下圖: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仔細看看,發現什麼規律了嗎?暫時還沒有,讓孩子看。我試過,孩子常常比大人快。

數學來自生活,就是讓孩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

很多孩子一做應用題就蒙圈兒,就因為缺乏相應的生活理解。所以生活中能用到數據的地方呢,就要讓孩子用。

孩子放學,不必問他:你今天作業做完了嗎?而是問他:你今天學的東西,能用在實際生活中嗎?

父母不需要很懂數學,只是讓孩子養成把數學和生活聯繫起來的習慣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讓孩子講給我們聽,如果實在聽不懂,我們至少可以假裝聽得很認真。

(二)適量壓力,難度有梯度

那麼“適量壓力”指的是什麼呢?

這個壓力呢,指的不是父母和老師讓孩子好好學習的壓力,而是讓孩子的數學題難度控制在“跳一跳就能夠得著,稍微動一動腦筋會做”的範圍。我們當父母的呢,不用去翻孩子的課本,然後費勁巴拉地給孩子挑題目,這很不現實。有一個好消息就是什麼呢,數學課本本身就是這麼設計難度的。

孩子之所以覺得太難,是因為之前的知識點沒掌握。對於掌握了以前知識點的孩子,新的題目難度可能只是升了一個星、兩個星。但是對於忘掉以前知識點,掌握不好的孩子,新題的難度就可能升級到3個星、4個星,甚至7、8個星啊,以至於對數學完全絕望。

那麼怎麼辦呢?

複習。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要麼能倒著複習,從正在學的那一刻開始一直倒回去,有必要的話完全可以倒回一年級。

要麼正著複習,從現在學習的這一冊的第1課開始一直複習到現在,如果第1課就不明白了,那隻能到倒推到上一學期的課本,然後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再倒推。

當然了,這會產生一個問題,就是孩子可能會覺得:哎呀,這太麻煩了,什麼時候能複習完?我現在作業太多了,我沒有這個空!

但是呢,有一個事情孩子們一定要告訴孩子:知識是可以高度壓縮的。

什麼叫高度壓縮呢?

上中學的時候,我們做化學實驗。老師會重點提醒我們:如果有氣體產生,要趕緊排出,不可封閉容器,就是為了防止化學物質因為高度濃縮而爆炸。

這就是說,越是高度濃縮的事物,後續積累的力量越可怕。

對於數學來說,每一個知識點,都有這種有高度濃縮的能力,越往前越是。你別也有很多知識點,看起來就是好像是無所謂,不學不會也不要緊,後面自然就懂了。其實呢,真的不是。

別的學科可能還好一點,但是對於數學這樣的學科,絕對是:越是前面的知識點,越應該打好基礎,前面的都是高度濃縮的,可以製造原子彈的,好東西不要扔。

你得把這些高度濃縮的知識重新掌握了,到後面的話學習才會越來越快。真正的學霸呢,他們都是這樣學習的,前面的知識點都掌握得很牢固。

(三)適當混亂

那麼“混亂”,怎麼解釋呢?

很多人都討厭混亂,我也是。但是學數學呢,不怕混亂,特別是數學方法、數學思維,不怕多不怕亂。比如說,同樣是乘法,有人背誦漢字的乘法口訣,有人畫阿拉伯數字表格,有的人在用手指頭。

這個看起來,好像是夠混亂的。但是,每種方法都非常有效。至於哪一種效率更高呢,它不在於這個方法本身怎麼樣,而是在於孩子喜歡哪一種,孩子喜歡的就學得快。

有人會說,讓孩子接觸這麼多方法和思維,他以後腦子亂了怎麼辦?

這就低估孩子的自我整理能力了。

孩子們呢,是對喜歡的事情,或者不喜歡的事情會特別敏感的。比我們大人敏感多了。

比如說,我們很多人都不太喜歡我們現在做的工作,但是為了安身立命、養家餬口也不得不做的這個工作,也就是我們知道我們不太喜歡,但是也隨他去了吧,不太在意。

但是呢,孩子他不一樣,孩子會更執著地去做他喜歡的事情,會排斥他不喜歡的事情。所以,不用擔心孩子混亂不混亂,而是讓他接觸多種數學思維數學方法,讓他選擇最適合的那一種,然後提高他的數學成績。

孩子們都會做出非常適合自己的選擇,這一點呢,我們當父母的是不用太擔心的。

孩子不愛數學、數學不好,給他適當壓力和混亂,讓他自覺學習

還有一點的再強調一下,一個東西究竟孩子能不能hold得住,能不能真正讓他腦子很亂,心情很煩,這個取決於一個標準。這個標準呢,就是開頭那句話的前面的幾個字“自下而上”。

什麼意思呢?

如果說給孩子安排的這些數學方法是是固定的,他沒法選擇的,必須要會的,這樣的方法越多,他就越容易混亂,越hold不住。但如果是方法是多樣的,而他是可以選擇的,不是說都學會,也並不是選擇看起來好像是最好的那樣的,而是選擇最適合自己的。

越是這樣,孩子越能夠在混亂中迅速成長,也就是說他能夠在混亂中做出非常利於他自己的選擇,不僅僅是他數學越來越好,他的選擇能力也越來越強。

孩子學數學呢,其實有點像我們的人際關係。

如果硬逼著他學呢,這就好像是友誼,我們都知道那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沒有什麼永遠的朋友。

如果說孩子,能夠有興趣,能夠自發學習呢,就說明孩子和數學建立了一種親戚關係。這個親戚關係的不是說斷就斷的,打斷骨頭連著筋。可能有一段時間他不想學習了,但是總體來說呢,他覺得數學還蠻好玩的,還是想學。

有的孩子呢,能達到一種痴迷的程度。“痴迷”就好像是——確認過眼神,就是那個共渡一生的人。也就是說,就是讓孩子通過學習多種數學方法,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個,然後確認:哇塞,數學是我最愛的科目,我要一生都愛它!

那這樣的話,數學不可能學不好,甚至滿分都是很平常的。

總結一下,孩子對數學有興趣,多學些新鮮的思維和方法,多複習,數學肯定能學好,也不會輕易放棄數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