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你對想學習數學的同學有哪些嘔心瀝血的建議?

掉頭髮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我高中的時候就算是打競賽熬夜到12點1點,也沒有發現脫髮。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你對想學習數學的同學有哪些嘔心瀝血的建議?

掉頭髮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我高中的時候就算是打競賽熬夜到12點1點,也沒有發現脫髮。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最近這半年漸漸發現,晚上寫作業的時候,鍵盤上會出現一些頭髮,很可怕。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多運動,我現在也在培養這個習慣。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你對想學習數學的同學有哪些嘔心瀝血的建議?

掉頭髮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我高中的時候就算是打競賽熬夜到12點1點,也沒有發現脫髮。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最近這半年漸漸發現,晚上寫作業的時候,鍵盤上會出現一些頭髮,很可怕。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多運動,我現在也在培養這個習慣。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第二,就是基於專業要學會預習

至少在基礎概念上一定要全部弄懂,不能存在模糊,這樣以後解題的時候,你才能發現哪些地方是突破口。

最後就是,雖然數學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但還是要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數學學多了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還是要有東西拿來放鬆一下。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你對想學習數學的同學有哪些嘔心瀝血的建議?

掉頭髮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我高中的時候就算是打競賽熬夜到12點1點,也沒有發現脫髮。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最近這半年漸漸發現,晚上寫作業的時候,鍵盤上會出現一些頭髮,很可怕。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多運動,我現在也在培養這個習慣。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第二,就是基於專業要學會預習

至少在基礎概念上一定要全部弄懂,不能存在模糊,這樣以後解題的時候,你才能發現哪些地方是突破口。

最後就是,雖然數學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但還是要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數學學多了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還是要有東西拿來放鬆一下。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申博做申請是怎樣一種體驗,分享一個你喜歡的老師吧。

在申博做申請好像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快一年半過去了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文書老師黃老師了,她非常負責,會跟你討論一個題目應該怎麼樣去選材,從哪個角度去入手、去突出,從中體現什麼特點

反正各方面都很到位,都會經過詳細的討論與斟酌。

因為我的文筆不是很好,我把內容寫好了之後,黃老師的加工會使整個文章變得生動起來,非常吸引人,我覺得這是她的一大亮點。

後來我也嘗試了一下轉學,在文上請教了她的意見,當然最後沒有錄取啦,但她還是很熱心幫助我。

所以我很感謝她,能在申博遇到這樣的老師是非常好的體驗。

"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簡單介紹一下你自己吧。

我叫周弘毅,錄取的學校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數學專業,2022屆學生。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介紹一下你的學校還有所學的專業。

卡耐基梅隆大學是一所理科方面比較突出的學校,他幾個比較好的專業就有計算機科學(CS),電子電腦工程(ECE),還有數學等等。

比較強的幾個院校有SCS,就是計算機單獨的一個學院,裡面有純計算機專業,也有和CS相關的一些專業。

另外一個就是工程學院,對外叫CIT,它是成立比較早的院校,其中最有名的專業就是ECE。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學校本身是由安德魯卡耐基先生創建的技術學院,後來梅隆集團建立了一個理學院,於是這兩個學校合併就組成了最早期的卡耐基梅隆大學。

在理學院裡面就只有數理化生這四個大專業,我現在就在數學系。

數學系有幾個比較大的分支,有純數學、統計、運籌學等等,我現在學的就是計算與應用數學方向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我也有在上一些純數學的課程,其實就是相當於面向對數學比較有興趣的同學,都是研究生難度的課程,把代數和分析這兩個方面非常系統的講了一遍。

為什麼選擇數學專業呢?

其實一開始選擇數學專業,是因為我數學還不錯,覺得這個方向比較適合我。

另外是我對數學比較感興趣,具體也說不清楚是哪裡感興趣,就是在面對很多數學問題的時候,比起其他學科會更加投入、更有熱情。

不過一開始上學之前,我也有看一些美國大學課程的內容。

當時以為美國的課程會比較簡單,以為可以應對自如。

但是經過這一年的學習,可以說跟我想象中不太一樣,可能因為這個學校的特殊性還有課程設置等方面的原因吧。

在我們這裡,數學課也是有分層的,會有非常難的偏向純理論的課,還有一些會教你計算方法。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當然也有稍微簡單的課程,再往下走就是那些不是面向數學專業同學的課了,這些課會少很多理論知識,更偏向計算,所以就會簡單很多。

所以選擇最難的數學課,是因為想著自己數學還算不錯,所以有必要挑戰一下難度,不能這麼糊弄過去了。

另外一方面就是,自身想學一些理論知識,剩下計算的部分就留給計算器去解決。

在我們這裡大部分理工科的專業都會要求學習編程,像我選擇的那個專業會對編程有更高的要求

普通非CS專業同學上的課呢,就是給一個題目,然後你去解析他的要求,用計算機語言編寫就可以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們的話,就會要求很多關於算法方面的內容,比如哪些算法是正確的,哪些算法比較有侷限性等等,就會更系統一些。

你在學習過程中遇到過哪些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

學習過程中確實有挺多困難,但我覺得不同的學科方法其實差別挺大的。

拿我的專業數學來說,其實當時我一開始上課是比較有難度的,有點不太適應,美國這邊的教學方式跟國內的不太一樣

因為我是普高,所以一直都是在高考和競賽的體系下學習數學。

其實數學教學涉及到的主題並不多,尤其是高等數學的東西,在國內的高中是不會教的,比如說什麼微積分啊。

因為我高三的時候也沒怎麼學,所以就在家預習了線性代數,所以大一上學期的時候還好。

然後到了第二個學期我們開始學習分析,包括什麼多元微積分,我以前從來沒接觸過,所以經歷了比較漫長的適應過程去理解很多基本概念。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很多同學都已經學過這些內容了,所以我就要花很多時間去閱讀其他材料或是請教別的同學。

這之後我就覺得要把這些非常重要的基礎概念理解透徹,才會更有助於後面提高難度的學習。

我們的課程難度在我們本身水平之上,所以需要閱讀很多資料

而且我們上課是沒有講義的,教授上課的時候是自己在那裡講,然後我們就拼命抄筆記

但是在做作業的時候,那些抄的東西也不是很夠,所以還是會去網上查一些其他學校的課程,看他們的講義,再結合題目去解決。

尤其是當時放春假時有一個多星期,我出去玩完回來還有三天,就趁這幾天在網上看了各大學校的講義。

在老師講課的基礎之上,還了解了很多其他內容,後來就發現其實老師上課講的東西基本也就是這樣。

所以其實提前瞭解課程內容,對知識的理解是會有幫助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除了學數學以外,我還要上CS的課。

現在上的是基礎課,但是像我以前也沒怎麼學過計算機這些東西,所以剛開始接觸還是有困難。

不過只要多看幾遍,慢慢到了後面,就會漸漸地都理解了。

那你覺得CMU在數學方面的課程設置比起其他學校來說有什麼特別之處呢?

在CMU呢,這個課程設置我覺得對那些沒有什麼想法的同學來說是挺好的哈哈。

尤其是像這種非常理科的專業,要求你完成的課程非常多,有10-20門吧。

數學有16門專業課,物理好像有20,而CS除了專業內要上的12-13門,還有很多別的專業。

這種情況下呢,我們就照著專業要求排自己的課。

基本上三年內就可以排的差不多了,如果還有其他時間的話,我想看看能不能再double一個CS專業。

或者修一些別的課比如文科類的,基本上就可以畢業了。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像數學專業的必修也不是說你一定要上哪幾門,他會給你一些表,然後你就要從表裡面挑幾個來上,這樣加起來就能達到專業要求。

他給的這個表所覆蓋到的學科內容非常全面,比如我現在這個計算與應用數學的方向,裡面有微分方程,微分幾何等等,還有這些算法在金融方向的應用。

總的來說,因為覆蓋面很廣,所以自我選課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在這個基礎之上,我上個學期上了三門數學課和一門CS,然後還有一個寫作是必修的,就上了五門課。

我下個學期要上兩門數學兩門CS,然後再上一個文科。

如果是隻讀數學專業的話,我覺得一個學期至少要上兩三門,如果還要讀CS的話,加起來就有四門必修課。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我算了下,因為我有AP可以換分,如果只修數學的話應該大三就可以畢業了,但其實我想再學一個CS,這樣就要四年,而且每個學期也要上三四門專業課。

通過一年的學習,你對職業規劃有什麼想法,尤其針對你現在的專業方向?

就是幾個方向都嘗試一下吧,然後看哪個比較合適

我初步的想法是想做跟數據分析相關的行業,因為我們學校本科沒有數據分析這個專業,我就想在本科階段先把數學的基礎打牢,然後學到計算機的一些技能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此外嘗試下金融方面的課程。

如果我最後要做這個方向,應該還是會選擇跟計算、理論相關的工作,而且數據分析的專業其實還是有蠻多選擇。

在美國生活一年你有哪些改變呢?

在美國生活一年後我覺得國內是真的很好啊,在這裡吃也吃不好,要什麼沒什麼,物價都很貴。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我就是儘量保持以前的生活方式,尤其是好習慣,比如打掃衛生什麼的。

CMU的學習氛圍是合作性還是競爭性強?

總的來說還是比較cooperative吧,不會有什麼要把誰比下去的那種,也沒有排名之類的。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家擅長的東西都不太一樣,所以同一門課程的同學都是互相幫助的。

作業也會一起討論、一起完成,因為你很難一個人做完。

你在CMU參加過哪些活動或者社團?

參加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比較短期的比賽、表演之類的。

長期的我只參加了一個卡梅中美峰會(CMU-IEA)。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你對下個學期的自己有什麼期待?

首先成績還是要保持,算是一個很大的目標了。

因為學習還是蠻辛苦的,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再有就是興趣愛好方面,我喜歡唱歌還有彈琴,希望能提升一下。

還有就是希望通過一年的學習,能夠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向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所以你對想學習數學的同學有哪些嘔心瀝血的建議?

掉頭髮這件事情,是真實存在的。我高中的時候就算是打競賽熬夜到12點1點,也沒有發現脫髮。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但是最近這半年漸漸發現,晚上寫作業的時候,鍵盤上會出現一些頭髮,很可怕。

所以,大家要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也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多運動,我現在也在培養這個習慣。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第二,就是基於專業要學會預習

至少在基礎概念上一定要全部弄懂,不能存在模糊,這樣以後解題的時候,你才能發現哪些地方是突破口。

最後就是,雖然數學要花費很多精力和時間,但還是要保持自己的興趣愛好。

數學學多了還是比較枯燥的,所以還是要有東西拿來放鬆一下。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在申博做申請是怎樣一種體驗,分享一個你喜歡的老師吧。

在申博做申請好像已經是很久遠的事情了,快一年半過去了吧。

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我的文書老師黃老師了,她非常負責,會跟你討論一個題目應該怎麼樣去選材,從哪個角度去入手、去突出,從中體現什麼特點

反正各方面都很到位,都會經過詳細的討論與斟酌。

因為我的文筆不是很好,我把內容寫好了之後,黃老師的加工會使整個文章變得生動起來,非常吸引人,我覺得這是她的一大亮點。

後來我也嘗試了一下轉學,在文上請教了她的意見,當然最後沒有錄取啦,但她還是很熱心幫助我。

所以我很感謝她,能在申博遇到這樣的老師是非常好的體驗。

在CMU學數學,脫髮才是日常…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