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三年級上冊重要知識點(1-7單元全),收藏可在線學!

數學 教育 迪博愛學習 迪博愛學習 2017-10-26

第一單元 時 分 秒

1、鐘面上有3根針,它們分別是時針、分針、秒針,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針,走得最慢的是時針。(時針最短,秒針最長)

2、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是秒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1秒。

4、秒錶: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5、常用時間單位:時、分、秒。

6、時間單位:時、分、秒,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60。

1時=60分 (60分=1時) 1分=60秒 (60秒=1分)

7、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是1小時。秒針走一圈,分針走一小格,是1分。

8、計算一段時間,可以用結束的時刻減去開始的時刻。

第三單元 測量

1、在生活中,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釐米(cm)、分米(dm)做單位。

量比較長的物體,常用米(m)做單位。量比較長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單位。

2、運動場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幣、尺子、磁卡、小鈕釦、鑰匙、身份證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4、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5、1釐米中間的每一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6、在計算長度時,只有相同的長度單位才能相加減;單位不同時,要先轉化成相同的單位再計算。

7、表示物體有多重時,通常要用到質量單位。稱比較輕的物品的質量,可以用“克”作單位;稱一般物品的質量,常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大型物體的質量或載質量一般用“噸”作單位。新課標第一網

8、常用長度單位:千米(km)、米(m)、分米(dm)、釐米(cm)、毫米(mm)。

9、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0分米=1米) 1分米=10釐米(10釐米=1分米)

1釐米=10毫米(10毫米= 1釐米)

1米=100釐米(100釐米=1米) 1千米=1000米(1000米=1千米(公里)

10、質量單位 :噸、千克、克,每相鄰兩個單位之間的進率都是1000 。

1噸=1000千克 (1000千克=1噸) 1千克=1000克(1000克=1千克)

第二、四單元 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最大的幾位數和最小的幾位數:

最大的一位數是9, 最小的一位數是0

最大的二位數是99, 最小的二位數是10

最大的三位數是999, 最小的三位數是100

最大的四位數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數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數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數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數比最小的四位數小1。

2、筆算加減法時:相同數位要對齊;從個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數相加滿10,就向前一位進1;哪一位上的數不夠減,就從前一位退1當作10,加本位再減;如果前一位是0,則再從前一位退1。

3、兩個三位數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4、加法公式:加數 + 加數 = 和 和 - 另一個加數 = 加數

5、減法公式:被減數 - 減數 = 差 被減數 - 差 = 減數

差 + 減數 = 被減數 被減數 = 差 + 減數

6、口算時: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

7、問題中出現“大約”、 “”、“”、“估一估”、 “估算”、 “估計一下” 等詞語時,都是用估算。

第五單元 倍的認識w W w .x K b 1.c o M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用除法計算: 一個數÷另一個數=倍數 例如: 36是4的幾倍? 36÷4=9

已知一個數的幾倍是A,求這個數。 用除法計算: A÷倍數=這個數

已知一個數的5倍數是35,求這個數? 35÷5=7

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 用乘法計算:一個數×倍數= 結果 例如:9的6倍是多少? 9×6=54

第六單元 多位數乘一位數

1、多位數乘一位數(進位)的筆算方法:

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乘起,用一位數依次去乘多位數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數積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2、在乘法裡,乘數也叫做因數。

3、0和任何數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數相乘還得這個數。

4、三位數乘一位數:積有可能是三位數,也有可能是四位數。

第七單元 長方形和正方形

1、用相同的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或正方形時,拼成的圖形長和寬越接近(或長、寬相等)時,周長最短

2、四邊形的特點:有4條直的邊,有4個角。

3、長方形的特點:對邊相等,有4個直角。

4、正方形的特點:4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

5、封閉圖形一週的長度,是它的周長。

6、長方形的周長=(長+寬)×2 正方形的周長=邊長×4

寬=長方形的周長÷2- 長 長=長方形的周長÷2-寬 邊長=正方形的周長÷4

7、在一個長方形中剪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長方形的寬就是這個正方形的邊長。

第八單元 分數的初步認識

1、 分數的意義: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幾份的數就是分數。

2、比較大小的方法:

(1)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數就大。 (2)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就大。

3、同分母分數相加減,分母不變,只把分子相加減。

數字編碼:1、身份證號共18位,第7個數字開始到第14個(共8個)表示出生年月日。身份證號倒數第2位的數字是用來區分性別的,單數表示男生,雙數表示女生。

2、郵政編碼共6位,前兩位表示省(自治區、直轄市),第三位表示郵區,第四位表示縣(市),最後兩位表示投遞局(所)。3、其他編碼:觀察各組成部分及順序,找到相應排列規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