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上部的「雙手」寫作「」,也即「與、興」上部的部件: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上部的「雙手」寫作「」,也即「與、興」上部的部件: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下部的「雙手」,演變出多種寫法,如下字例: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上部的「雙手」寫作「」,也即「與、興」上部的部件: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下部的「雙手」,演變出多種寫法,如下字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4

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稱這種現象為「偏旁變形」。

趙平安先生則稱為「隸分」——同一個形體演變為不同的寫法。【注4、5】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上部的「雙手」寫作「」,也即「與、興」上部的部件: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下部的「雙手」,演變出多種寫法,如下字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4

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稱這種現象為「偏旁變形」。

趙平安先生則稱為「隸分」——同一個形體演變為不同的寫法。【注4、5】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5


五、結論

  • 劇情分析

《長安十二時辰》老臣何監說自己兒子名字「何孚」之「孚」是聖人御賜的名字,「孚」字拆解的意思是「爪子」,意思是何孚是何監的「工具、爪牙」。

其隱含的意思是:何孚刺殺林九郎的計劃敗露,何監很難以「不知情」撇脫干係。

很簡單:我們自己的手爪幹了什麼事,我們自己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其次,何孚為了保全何監,對林九郎供認太子是主謀。

所以,若何監解釋自己不知情,那就陷自己的學生太子於危難之中。

所以,何監可以說是有口不得辯,也不能辯。

何孚口中那個熟讀經史、能言善辯的何監,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

因此在劇中,何監唯一辦法的就是老淚縱橫,一言不發,一次又一次的長長嘆氣!

甚至,在整部戲最高潮的部分——花萼樓皇帝大宴群臣的時候,他只能裝睡來搪塞。

"

(一)玄宗賜「孚」

《長安十二時辰》中多次提到何監之子「何孚」之名的「孚」字的來歷:

  • 第一,「孚」名來自聖人(皇帝)的御賜。
  • 第二,「孚」字拆解為「爪下有子」,意為「爪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劇中此情節並非完全虛構,而是有一定的歷史依據。

我們知道,何監的原型人物是賀知章。

唐昭宗時期文人官員鄭綮所撰《開天傳信記》,是專門記載唐玄宗在位時期奇聞軼事的史料筆記。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開天傳信記》確實記載了唐玄宗李隆基,給即將告老還鄉的賀知章的兒子賜名曰「孚」:

賀知章祕書監,有高名,告老歸吳中,上嘉重之,每事優異焉。

知章將行,涕泣辭上。上曰:何所欲?

知章曰:臣有男未有定名,幸陛下賜之,歸為鄉里榮。

上曰:為道之要莫若信,孚者,信也。履信思乎順,卿子必信順之人也,宜名之曰孚。

知章再拜而受命。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二)許慎解「孚」字

玄宗賜名的時候對賀知章說:「孚者,信也」,正是來自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的解釋:

《說文》:「孚,卵孚也。從爪從子,一曰信也。」

《說文》釋「孚」給出兩種意義:

  • 卵孚——意思是「孵化」之意,是「孵」的本字。有些南方方言中也稱作「菢」,是古音之讀。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 信也——這個用法很頻繁的見於經傳文獻《詩經》《尚書》《易經》和《爾雅》。宋人徐鍇認為這個意義是從「鳥孵卵如期而至」引申而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1

「孚」在經傳中一般是釋為「信也」,歷史上的唐玄宗熟讀經史,詩書音律皆有一定造詣。

所以,唐玄宗隨手引經據典恐怕是不在話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唐玄宗墨跡《鶺鴒頌》

我們知道,賀知章乃進士出身,當然也是熟讀四書五經,說文解字的「小學」,乃讀經典的基本功。

所以,他開始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妥。

但是,過了不久就悟出,這是皇帝是在罵自己的兒子是「蠢材」。

知章久而謂人日:上何謔我耶?

我是吳人,孚乃爪下為子。豈非呼我兒為爪子耶?

「孚」字從「爪」從「子」,因為賀知章是南方人,他開始沒有想到「爪子」在北方話中是「蠢材、笨蛋」的意思: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2

《漢語方言大詞典》引《稱謂錄》卷六引《仁恕堂筆記》:「甘州人謂不慧之子曰爪子」,甘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張掖。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3

從這個細節說明,賀知章和唐玄宗可能是「面和心不和」。

否則,為何賀知章在朝廷操勞一輩子告老還鄉,唐玄宗還要諷刺兒子是蠢材?

其次,《長安十二時辰》中談到「何孚」為「御賜」之名,「何孚」在劇中也扮作「傻瓜」,說明作者在創作這個情節的時候,還是廣泛閱讀過相關史料的。


三、「孚、俘」古今字

從甲骨文、金文出土以後,我們發現許慎《說文》釋「孚」的本義為「卵孚(孵)」和「信也」都不準確,這兩個意義其實是假借義。

其實,「孚」是「俘」的本字,本義為「俘虜、俘獲」。

用訓詁學的術語來說——「孚、俘」為古今字。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嚴格來說是從「又(手)」或者從「爪」皆可。

  • 甲骨文「孚」是從「又(手)」,「單手、雙手」皆可: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金文和篆文變為從「爪」,在今文字隸楷書中寫作「爫」: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古今字形演變過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6

從「爪(手)」從「子」會意「抓獲的俘虜」。

裘錫圭和於省吾先生均認為:

在古代戰爭中,戰勝者會將對方成年男子殺死,只俘獲婦女和未成年人,所以「孚」字從「子」。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7

「孚」後來被假借表示「信用」、「孵化」「符合」等多個意義。

這樣「孚」字承擔的職務過多,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遂累增「人」部造「俘」字,表達本義「俘虜、俘獲」。

《說文》:俘,軍所獲也。


四、「手」旁的多變

「孚」字的古文字從「爪」從「手」皆可,這是古文字中有「同意偏旁通用」的現象。

比如:古文字中經常可見偏旁「艸、林」、「人、大」通用。

舉個例子,漢字「農」的甲骨文,有從「艸」,也有從「林」的,因為二者作為偏旁都可以表示「植物」,所以通用不分。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孚」字的甲骨文從「手」,金文和篆文從「爪」。

「手、爪」作為意義相近表意偏旁通用,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現象。

其次,我們需要理解,同一個漢字的偏旁部首,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不同的形態。

「手」作為漢字構字高頻偏旁,尤其典型。

偏旁「手」在不同的漢字、不同的位置,有各種不同的形態,我舉一些例子:

  • 「手」處於右邊偏旁,一般寫作「又」,比如:「反」字,從「石」從「又」,會意「搬動石頭」,「反」是「扳」的初文。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處於左邊偏旁,一般寫作「扌(提手旁)」,如形聲字「拍」: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手」上部偏旁一般寫作「爫」,除了「孚」以外,還有「妥、爰(援)」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上部的「雙手」寫作「」,也即「與、興」上部的部件: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 處在下部的「雙手」,演變出多種寫法,如下字例: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4

古文字學家裘錫圭先生稱這種現象為「偏旁變形」。

趙平安先生則稱為「隸分」——同一個形體演變為不同的寫法。【注4、5】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注5


五、結論

  • 劇情分析

《長安十二時辰》老臣何監說自己兒子名字「何孚」之「孚」是聖人御賜的名字,「孚」字拆解的意思是「爪子」,意思是何孚是何監的「工具、爪牙」。

其隱含的意思是:何孚刺殺林九郎的計劃敗露,何監很難以「不知情」撇脫干係。

很簡單:我們自己的手爪幹了什麼事,我們自己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其次,何孚為了保全何監,對林九郎供認太子是主謀。

所以,若何監解釋自己不知情,那就陷自己的學生太子於危難之中。

所以,何監可以說是有口不得辯,也不能辯。

何孚口中那個熟讀經史、能言善辯的何監,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

因此在劇中,何監唯一辦法的就是老淚縱橫,一言不發,一次又一次的長長嘆氣!

甚至,在整部戲最高潮的部分——花萼樓皇帝大宴群臣的時候,他只能裝睡來搪塞。

觀熱劇《長安十二時辰》:說文解字——「何孚」之「孚」

《長安十二時辰》的戲劇張力十足,其引人入勝,可見一斑。

  • 史料記載

關於「御賜孚名」,歷史史料記載是:

為朝廷「健康工作五十年」賀知章,在退休之時,請求皇帝給自己的兒子取一個名字,唐玄宗引經據典的取了一個「孚」,對賀知章說:這個名字好,在經典中的意思「信也」--「言而有信,一諾千金」。

就這樣,賀知章高興地捧著「皇家御賜24K鈦合金名字——孚」告老還鄉。

過後,賀知章猛然明白過來,原來是皇帝老兒在誑我南方人不懂北方話——「孚」字拆解為「爪、子」,在陝甘方言中「爪子」就是「蠢材」的意思。

這個史料不是正史,而是野史筆記的記載,應該說可信度是有一定的折扣的。

我不大明白的是:

賀知章為什麼八十歲,還有沒有取名的兒子?

難道賀知章老來得妾,享受「一朵梨花壓海棠」的齊人之福?

  • 正說「孚」字

我們知道,拆解漢字,問吉卜凶,算是漢字文化中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

「孚」字確實從「爪」從「子」,理解為「工具爪牙」和「蠢材爪子」皆能自圓其說。

但這僅僅為俗解戲說。

從漢字文字學的學術角度來說:

  1. 「孚」的本義為「俘獲、俘虜」,經過假借、引申大約表示六、七個意義,這樣影響漢字表意的精確性,就必須要分化造字。
  2. 因此,古人在「孚」的基礎上,累增「人」部造「俘」字,分擔其本義。
  3. 所以,「孚、俘」為古今字,「孚」是「俘」的本字,「俘」是「孚」的後起字。
  4. 「孚」字從「爪」從「子」,或者從「手」從「子」,全字會意「捕獲的俘虜」,因為上古時代的戰爭中,成年男性大多數時候被處死,女性和兒童作為俘虜。

古文字中「手、爪」作為「同意偏旁」可以通用。

漢字中偏旁部首「手」可以說是「變形金剛」,在不同的漢字、不同位置,有七、八種不同的形態。


參考文獻

  1. 《 漢語大字典》(第二版),頁1084。
  2. 《漢語大詞典》, 第6卷,頁1101。
  3. 《漢語方言大辭典》,頁875
  4. 裘錫圭(2013),《文字學概要》(修訂版,商務印書館)頁89.
  5. 趙平安(2009)《隸變研究》(河北大學出版社),頁57
  6. 李學勤主編(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頁217
  7. 李圃等(2009),《古文字詁林》(上海古籍出版社),3 冊,第 331頁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