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會睡覺嗎?'

"

作者:承啟醫學

“睡覺”,這件我們花了約生命1/3在做的日常之事,充滿了不為人知的奧祕。

7小時?8小時?沒有標準答案。

人們常說“早睡早起身體好”、“要睡足7小時”;但據說撒切爾夫人、拿破崙、富蘭克林等每天只睡4、5小時,即可保持清醒、料理國家大事;技術大咖或偉大的藝術家(如達·芬奇),多數是夜貓子,他們在凌晨時分創造力最高;寶媽們最為頭疼的問題之一就有“為啥別家寶寶已在夢中遨遊太空,我家寶寶還跟他爸喝高了似嗨得不行?”。

種種現象說明,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睡眠習慣。

人們普遍認為,我們生活在光明與黑暗不斷交替的世界裡,長久以來,身體慢慢適應了這樣的環境,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規律。但如果睡眠真的完全靠光照來控制,那生活在北極圈附近的人們怕是要“瘋”:夏季全天24小時都是白晝,冬季整日見不到陽光。

而事實是,北極圈附近的人們同樣擁有穩定的作息習慣,並不完全受光照控制。並且,現在的北歐國家是世界上社會發展程度最高的一批國家,其科技和經濟都有著強大的國際影響力(諾貝爾獎、諾基亞、宜家等等都來自北歐)。

這說明,人的睡眠節律主要受內在控制,即我們的基因。科學家認為,睡眠的幾個方面——包括何時入睡,睡多久,在某種程度上是具有遺傳性的。

睡眠時長為何產生差異?

熬夜看球、熬夜追劇、熬夜工作,經歷過這些的你是否隔天就處於“宕機狀態”?而身邊總有那麼些“超人”——睡得少卻精神好,偶爾通個宵,隔天也不太需要睡更多的覺來補。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1996年,傅嫈惠教授(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睡眠實驗室主持教授)遇見了一名被“短睡眠”困擾的老婦人。老婦人晚上六點就想睡覺、凌晨一點就會自動起床,這樣“不合群”的睡眠時間,嚴重影響了家庭生活。婦人一輩子四處就醫卻都無果。在她六十九歲時,發現兩個孫女竟跟自己有一樣的睡眠習慣。

傅嫈惠教授原本以為,這只是令人比較困擾的行為遺傳,卻意外發現了影響睡眠時間長短的基因,並在2009年發佈了稀有的短眠基因研究:世界上真的有人天生可以睡得少!

越來越多實驗研究證實了基因影響著睡眠。

2014年12月2日,國際頂尖精神病學雜誌《分子精神病學》(MolecularPsychiatry)也發表了一項新研究,表明每晚睡多長時間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基因。

英國愛丁堡大學和德國慕尼黑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名為ABCC9的基因會影響人們對睡眠的需求。該實驗收集了奧克尼群島、克羅地亞等多地1萬多位參與者的睡眠時間和血液樣本,結果發現大家的睡眠需求差別極大:有些人睡4個小時就已滿足,有些人則要睡11個小時才夠。

ABCC9是一種古老的基因,廣泛存在於哺乳動物中,在果蠅身上也能找到類似的基因。研究者阻斷果蠅神經系統中與ABCC9類似的基因,發現果蠅夜間睡眠時間明顯縮短。項目參與者蒂爾·倫內貝格教授表示,在很多完全不同物種之間,基因對睡眠時長的控制很可能是基於相似的機理。

睡眠時長與社會功能及個人成就等有沒有關係?總的來說,在現代社會,睡得越短,個人成就越高,因為少睡者擁有更多的時間來學習、社交、娛樂。著名的政治家、技術精英,基本都只需要4-5小時的睡眠即可保證戰鬥力。在小學生中的研究也證實了,睡得更少的學生各科學習成績更好。

那為何長睡眠的基因型還未被淘汰呢?長睡眠型的人往往身體機能更加強健,這在對智力要求不那麼高、體力才是剛需的古代更佔優勢。並且古代人工照明困難,夜幕降臨之後基本什麼都做不了,所以睡眠時間有的是。

而現代工業社會中,人工照明變得容易,對智力的要求逐漸提高,對體力的需求則隨著各種機械和電子裝置的進步而逐漸降低,因此短睡眠型人的優勢逐漸得以體現。儘管如此,長睡眠型的人也可以在對體力和反應敏捷性有較高需要的工作崗位上取得較好的成就,例如優秀的運動員往往是長睡眠型的。

睡眠類型也由基因決定。

除了睡多久,啥時候睡、啥時候起也不能完全靠個人意志決定,而是由人體的“生物鐘時型”所決定的,時型又很大程度上由基因決定。儘管年紀、性別、周圍環境的光照等條件都會對睡覺形式有所影響,但總的來說,早睡早起還是晚睡晚起,是一種先天傾向。

睡眠相關研究已得出,每個人都有自己特有的體內生物鐘,並不會與他人的生物鐘時間完全一致。因為每個人遺傳基因中的“生物鐘類型”不同,由此決定了是“清晨型”還是“夜間型”的睡眠類型。這就說明小朋友的睡眠規律是受遺傳因素決定的,家裡晚睡晚起或者晝夜顛倒的“小惡魔”其實是遺傳了自己的基因。

英國研究人員做過一項大規模全基因組相關剖析(GWAS),其結果在線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國際頂級科學期刊Nature旗下子刊)。研究表明,是不是“清晨型”睡眠或許與多達351個基因位點相關。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1000對雙胞胎的研究中發現,有400對雙胞胎的睡眠情況是完全一樣的。不一樣的雙胞胎都是異卵雙胞胎,因為同卵雙胞胎的基因構成是完全一樣的,並且研究人員在比較同卵和異卵雙胞胎基因的時候注意到,基因在孩子的睡眠模式中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幼兒晚上睡眠模式的影響。

這或許解釋了為什麼有些寶寶能與爸媽同步,白天醒著玩耍晚上呼呼大睡,但有些寶寶就是白天睡覺晚上各種探索世界,必須採用“哄+拍+抱”三步曲循環演示才能短暫安撫。甚至有些天生的夜貓子,無論父母如何哄,他們總在夜裡睜大了好奇的雙眼。

據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的一項大規模調查統計顯示,成年人推薦睡眠時間是6-8小時,而通常5小時睡眠也是合理的。重要的是,我們要順應睡眠類型——“早鳥型”的人適合“早睡早起”,而“夜貓型”的人適合“晚睡晚起”。

如果反過來,硬要和基因對抗,例如強迫“夜貓型”的人早睡早起,結果可能是災難性的:早早上床躺著卻睡不著,強行睡著睡眠質量也不高,而天剛亮就被早早拎起來,會使得整天疲憊不堪、無精打采,也更容易生病。

所以說“早睡早起”並不一定身體好,“早睡早起”更不一定能確保一天精神飽滿而學習、工作效率高。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健康標準中也指出,“睡得香”才是睡眠質量的金標準。睡眠健康的標準不是睡的越多越早越好,而是要有好的睡眠質量。順應基因,調整睡眠方式,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參考資料:

https://theconversation.com/morning-or-night-person-it-depends-on-many-more-genes-than-we-thought-110256

https://www.theguardian.com/science/2017/apr/09/science-of-sleep-genetics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2885658/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084759/

https://www.ucsf.edu/news/2018/03/410051/scientists-discover-how-gene-mutation-reduces-need-sleep

http://healthysleep.med.harvard.edu/healthy/science/variations/individual-variation-genetics

本文轉載自其他網站,不代表健康界觀點和立場。如有內容和圖片的著作權異議,請及時聯繫我們(郵箱:[email protected]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