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張祥河(1785-1862),原名公璠,字元卿、詩舲、號鶴在、法華山人、諡溫和。張照從孫,祖籍浦東三林,後遷居松江。嘉慶二十五年(一八二0)進士,官工部尚書。   詩舲作畫,花卉宗青藤、白陽,清勁瀟灑,尤工畫梅;山水則師石濤,氣韻筆力均有獨到。書法摹其從祖張照,圓潤渾厚,自成一家,並善作擘窠大字。著有《小重山房初稿》(24卷)、《詩舲詩錄》、《詩舲詩外錄》、《小重山房詩續錄》(12卷)、《詩舲詞錄》(2卷)等。編纂有《四銅鼓齋論畫集》及《會典簡明錄》等。輯有《秦漢玉印十方》。

私藏名人對聯,常有同名重物者,非有意為之,緣也。詩舲行書七言對,私藏有二,皆神完氣足之作(見圖)。記得當時入藏時,一位好友,亦滬上藏界之好古者曾雲:此乃嘉慶尚書青史留名之士,上精詩文,下通八法,原裝老裱,開門見山,竟未如當下所謂理事常理之輩叫價,唯有搖頭而嘆也。時至今日,文化有進,反觀當初怪象,已可作笑談。浦東名人不少,唯留書畫實物不多,誠可珍而觀之也。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郭中孚,字桐川,晚署半聾,浦東南匯人,清同、光年間畫家。《海上墨林》稱其山水、人物、花草皆精妙,畫棧道尤推能手,其子曾惠、曾瑞皆能傳其衣缽。其女織雲,適浦東川沙南邑鄭家而久居川沙城內,繪畫傳其家學,精於人物花鳥,寫真尤為逼肖,年八十一而歿。

郭桐川為今日能見其跡較多之浦東畫家,所作山水有明季諸家筆意,遒勁秀潤情致高遠。作品以水墨居多,青綠偶為之。曾在拍場見其青綠扇頁一開,狀描高閣名士於青山綠水之間,雖僅方尺天地,然精妙氣場竟不讓袁氏江、耀昆仲之幛屏鉅作,令人嘆為觀之。可惜終因叫價奇高而擦肩,至今仍念念然。

下晒兩幀為陋室私藏之物,前幀系桐川於咸豐五年(1855年)為祝母壽而作,91X40釐米,題名《北堂萱茂圖》乃申其義,早期之作也。後幀未款時日,三騎一童,穿行於徑,驢人正側,各具其姿,驢蹄的的,似聞其聲,“棧道能手”,果非虛言,當桐翁盛年之作,誠可一珍也。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新場古鎮的葉家是浦東為數不多的世代名人之家。早在明代,葉家的葉有年即以畫名顯赫一時。

葉有年 (1590-1669後),字君山,善山水。一生足跡遍天下,繪圖築苑,名甲八都。入清後,歸隱新場故宅,年八十餘尚走筆不休。北京故宮藏有葉有年真跡《花苑春雲圖》。據啟功先生考證,由於葉有年筆法超群,又同為江南松江人氏,當年董玄宰不堪筆債,葉有年是為其代筆的最重要人物之一。

其弟葉有聲,亦以畫名傳世。

有聲之子葉映榴(一六三八——一六八八)一作(一六四二——一六八八),字丙霞,號蒼巗。順治十八年(一六六一)進士。工書畫,長古隸,善山水,史稱蒼古似沈周。康熙二十四年(一六八五)授湖北糧督,其年兵噪,索月糧不得,謀變。映榴冒刃勸之不應而大罵,自刎死。康熙帝特封工部右侍郎銜祭葬,次年南巡,又親書“忠節”匾賜其家,並有“福廕三代”之旨。映榴工詩,後其子整理其遺著,合併成《忠節遺稿》共一十三卷。

映榴之子葉敷,字來青,號南田,又號雲巢散人。康熙時諸生,以父難之蔭,官至沂州知府。工詩畫,其畫于山水人物草木鳥獸皆具勝場。

葉敷之子葉鳳毛,字超宗,號恆齋。官至中書。山水師王翬,寫生學南田。人物鳥獸皆能自傳父藝,真草書法遠承晉人。詩詞雋永超妙,著有《說學齋》集。

鳳毛之子葉滿林,(後更名敬瑜),字伯華,號茀庵,十歲已能作畫,善山水,寫蘭竹亦妙。

滿林之弟葉支大(初名滋大),字仲恢。工畫梅,學王冕。功力與父鳳毛相匹敵。

葉家後裔還有葉承,字子敬,號鬆亭,為映榴曾孫(一作曾侄孫)。雍正五年(一七二七)進士。官司常山知縣。工書尤善小楷,寫山水極韻秀。善刻印,遒勁古茂,然不苟作。工詩,著有《鬆亭集》。

葉氏一門四代以學問功名書畫之藝名傳青史,如今發掘浦東人文底蘊,葉家是重要的一頁。原南匯博物館曾從拍場搶回葉有年山水真跡。今又欣聞浦東收藏名家閔衛平談紅伉儷,在先收有葉有年山水精品的基礎上,近又專程飛赴北京搶回葉映榴水墨山水佳作。一方有識之士,熱心於鄉土文化,真盛世之正求,誠可敬之。

手頭葉鳳毛行書詩軸,八法天然,古氣盈楮。其原藏者為浦東先賢王一亭先生,吾得之於王家後裔。此軸由一亭先生親書籤條,可見其重視程度。王氏當年富甲浦東,熱心行善家鄉,並藏有不少地方文物,固舊有名流美德使然,亦不失為吾輩後繼者之楷模。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說到浦東文化名人,不能不提到沈樹鏞。

沈樹鏞(1832~1873)字均初,一字韻初,號鄭齋,浦東川沙鎮人。現今闢為“黃炎培紀念館”的川沙鎮古宅“內史第”,即為沈氏故居。咸豐九年(1859年)中舉,官至內閣中書。生平嗜藏金石書畫,對碑帖考訂尤為精闢。同治二年(1863年)獲黃小松原藏宋拓《熹平石經》,共127字,後又獲孫承澤藏《熹平石刻》殘字,遂將其書齋名曰“漢石經室”。沈氏為江南巡撫吳大澂的妹夫,和一代巨匠趙之謙結善莫逆,又與江南碩儒俞曲園過從甚密,收藏碑版祕籍有“富甲東南”之譽。著有《漢石經室叢刻目錄》、《漢石經室跋尾》,與趙之謙合編《續寰宇訪碑記》等。

同治十二年沈氏早逝,身前所藏文物,陸續散佚。《熹平石經》殘字,為漢陽萬氏購得。三箱碑版後為《老殘遊記》作者甲骨文專家劉鶚所得。劉氏日記曾記得手之沈韻初所藏碑拓,有漢碑50餘種,六朝造象70餘種,唐碑100餘種,宋碑300餘種,碑本收藏之富可見一斑。

沈氏工書,兼善丹青,唯所作無多,難得一求。室藏鄭齋七言古箋楷對,書於同治九年(1870年),為沈氏壯年氣盛之作,點劃之間,真氣瀰漫,深自私愛。去年春風化雨桃花問天之際,浦東南匯博物館舉辦吾私藏對聯專展,請柬用聯,便是鄭齋此聯,頗得觀者好評。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浦東是全球的經濟熱土,但依著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規劃,文化事業也將跨出大步。“浦東博物館”的建造,亦已列入近期計劃。浦東史上不乏名人,但流傳作品難見。我出生於浦東,插隊於浦東,魂牽於浦東,稍藏得若干浦東名人書畫,願作陸續披露,與各位共享。

浦東三林鎮,離我祖宅未出三裡,那裡出了不少名人,張照算是一個。

張照(公元1691年-1745年)字得天,號涇南,亦號天瓶居士,世居浦東三林鎮,雍正時官至刑部尚書。張照一生造詣頗多,而書名為海內一時。早年書學董其昌,得母舅王鴻緒親授(王是董其昌再傳弟子);後又學米芾,趙孟頫。楷書字體秀媚婉麗,平正圓潤。草書筆畫多變,渾樸雄健。康熙皇帝對他的書法有“羲之後一個,舍照誰能若”之評,可見愛其書之深。天子所好,天下大行,故時有“家家董其昌,戶戶張得天”之說,清好董字一路,至張照登其顛也。

張照亦善畫,長於墨梅,疏花細蕊,極其雅秀。白描《大士像》,運筆寥寥,法相自佳。

乾隆九年(1744年),張照奉命與樑詩正等鑑別宮廷所藏曆代書畫,分類編成《石渠寶笈》(44卷),並主持編纂《祕殿珠林》(24卷),著錄詳備,亦藝史宏構。

私藏得天五言楷對,書於灑金宮絹,文書俱佳,神完氣足,竊以為不可多得,晒了。

清~浦東名人書畫賞析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