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聯創作與展廳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創作過程

書法 宣紙 鄧石如 文學 明朝 米芾 千年蘭亭 2019-04-09

■常 猛

筆:兼毫

墨:玄宗

紙:白色宣紙

硯:端硯

全國第二屆行書展徵稿啟事發布後,我針對自己的情況選擇書寫楹聯作品投稿,楹聯字數較少,只需把單字寫精彩,章法調整好即可。

1.楹聯的章法。楹聯作品豎幅懸掛,明代費瀛在《大書長語》中說:“每教後學寫字用低案,寫畢須高揭,字有平鋪儘可,而豎看煞不好,有平放不覺其好,懸看卻好者。蓋平鋪只見下亭,必高揭遠觀,全體悉在目中也。”

楹聯創作與展廳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創作過程

常 猛 全國第二屆行書展入展作品 規格180cm×30cm×2

平面構成是一個二維的構成系統,要將構成作對比的處理,處理好構圖中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例如大小、方圓、連帶、曲直、長短等的控制。整篇佈局應該有節奏變化,即呼應與對稱、疏密變化、空間變化。

在我的這件楹聯作品(如圖)中,“深、書、聯、藕”四字較為密集,“抄、欄、風”三字相對疏朗。且單字“抄、欄、風”三字空間變化較大,在章法上形成呼應。清人鄧石如說:“點畫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用於自己作品的章法表現之中,增強了視覺的衝擊力與表現力,給人以遐想的空間,增加楹聯作品的豐富性。

楹聯創作與展廳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創作過程

2.楹聯的風格。楹聯實用性較強,好的楹聯作品無論是在個人書房、寺廟的懸掛,還是在書法展廳展出,都離不開“高古”二字。高古的楹聯作品氣韻生動、開合有度,在形式上沒有過分的裝飾,簡約大方,更能夠讓觀眾去細品此件作品的書法本體藝術,這也是一件好的書法作品所應該擁有的價值。

我的這件楹聯作品主要是取法二王書風,用筆上加入了米芾沉著痛快的感覺。章法上橫向對比字與字形成了參差錯落,不同於常規的字字對齊的形式。比如“桐、雨、曲、句、花”五個字較小,“抄、書、欄、風”四個字較大,形成了大小的對比。在紙張的選擇上,我選擇了白色宣紙,因為白紙黑字對比的效果更為突出。印章的使用也是堅持簡約的原則,印章使用過多,容易喧賓奪主。

楹聯創作與展廳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創作過程

3.楹聯的內容。通過對國展中楹聯入展作品的研究,我發現大多數作品為七言聯,自作聯的比例也佔不少。自作聯是根據個人性情與才華來撰聯,頗能顯示一個人的文學修養,但創作對聯內容要求語言精練,音節和諧相符,結構整齊對稱,難度較高。

從展覽角度來看,雖然提倡自作聯,但是很多作者的自作聯內容還是存在明顯的問題,與其因為內容不佳被淘汰,不如認真研究前人的楹聯內容來創作參展,這樣更穩妥一些。所以,我選擇的是一副內容為“深院抄書桐葉雨,曲欄聯句藕花風”的七言聯,出自明代貝翱《吳門會故人樓文淵》。此內容格調較高,並且我在翻看歷屆國展作品集時沒有見過該內容的入展作品,這樣就避免了抄襲的嫌疑。

楹聯創作與展廳效果——入展作者自述作品創作過程

參加展覽,作品內容非常重要,很多優秀的作品在內容上多是自作詩文,這就要求書家要提高文學修養,做到文藝兼修。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