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的文字長的啥樣?請欣賞先秦書法

文 / 鄉河魚

中國書法是在漢字發展到成熟階段時產生的。

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古漢字從起源到逐漸形成的重要時期。商、西周的文字已具有用筆、結體和章法等書法藝術所必備的三個方面的要素,書法在這時已初步形成。商、西周時期的書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商代中期,青銅器上出現銘文,多為族徽。戰國時期,隨著七國割據、各自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為濃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現文字異形的現象。

侯馬盟書

1965年山西侯馬晉國遺址出土了大量盟誓辭文玉石片,稱為“侯馬盟書”,又稱“載書”,共有5000餘件,用毛筆書寫,字跡與春秋晚期的銅器銘文相似。侯馬盟書是春秋晚期晉國趙鞅與卿大夫訂立的文字條約。盟書筆鋒清麗,其書法犀利簡率,提按有致,舒展而有韻律。

春秋戰國時的文字長的啥樣?請欣賞先秦書法

侯馬盟書

郭店楚墓竹簡

1993年冬,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竹簡七百多枚,內容包括《緇衣》、《五行》、《老子》 、《太一生水》等先秦儒、道兩家的典籍與前所未見的古佚書。這些楚簡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常見於楚國簡帛,字形結構是楚國文字的本色,書法體勢則帶有“蝌蚪文”的特徵;第二類出自齊、魯儒家經典抄本,但已經被楚國所“馴化”,帶有“鳥蟲書”筆勢所形成的“豐中首尾銳”的特徵;第三類用筆類似小篆,應當就是戰國時代齊、魯儒家經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類與齊國文字的特徵最為吻合,是楚國學者新近自齊國傳抄、引進的儒家典籍,保留較多齊國文字的形體結構與書法風格。

春秋戰國時的文字長的啥樣?請欣賞先秦書法

郭店楚墓竹簡

青川郝家坪木牘

1979年四川省青川郝家坪50號墓出土的秦地《青川郝家坪木牘》,牘上三行墨書定為戰國晚期秦武王二年和四年(公元前309年——公元前307年)的手跡,被視為目前年代最早的古隸標本。今藏四川省博物館。木牘長46、寬2.5、厚0.4釐米。兩面均有墨書,正面三行,內容是秦武王二年頒佈的《更修田律》。背面四行,僅上端殘存三二字,記秦武王四年除道日干支。另一塊木牘,字跡殘損,無法辨認。

此牘縱有行、橫無格,字距大、行距小,字形方扁,取橫勢。書體為秦代早期隸書,篆法隸勢明顯,筆畫平穩工整。作為大篆快寫趨向隸書的過渡期作品,還夾雜著許多篆體字。

春秋戰國時的文字長的啥樣?請欣賞先秦書法

青川郝家坪木牘

雲夢睡虎地秦簡

1975年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十一號秦墓出土竹簡1555枚,年代為戰國晚期,約當秦昭王29年至秦始皇30年時(公元前278-公元前217年)。今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簡長23-27.8、寬0.5-0.6、厚0.1釐米,簡上殘存上中下三道編連絲線痕跡。絕大多數書於篾黃一面,極少數書於篾青上。內容計有《編年記》、《南郡守騰文書》、《秦律十八種》、《效律》、《秦律雜抄》、《法律答問》、《封診式》、《為吏之道》、《日書》甲乙兩種等十種。書體為秦隸,書寫風格不一,用筆或穩健從容,或勁健爽毅,或清秀圓實,或潦草隨意,筆勢短促簡捷,結體緊密厚重。

春秋戰國時的文字長的啥樣?請欣賞先秦書法

雲夢睡虎地秦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