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書法 藝術 宣紙 手工藝 每日練字 每日練字 2017-09-03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從臨摹到創作,對任何一位書家而言都是必須要面對的課題。臨摹當然重要,但想要在書法藝術上獲得昇華及更高成就,創作都是必須要跨越的鴻溝。

書法家楊華老師認為臨摹與創作之間存在著某種超越於因果關係的轉換性奧祕,若能參透這種奧祕,必能完成從臨摹到創作的昇華。

楊華老師是當今歐楷名家,他與河南美術出版社於2017年合作出版的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系列圖書一經上市,獲得讀者及市場的雙重好評,該系列部分圖書也即將再版。

今天這篇文章為該系列圖書即將出版的《歐陽詢集聯創作》一書的序言,在這篇文章中楊華老師不僅闡述了臨摹與創作之間的奧祕,也以集字創作為例詳細地介紹了書法創作的步驟。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從集古到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

文 | 楊華

從臨摹到創作,是任何一位書家都必須面對的課題。書法的藝術特性,即決定了它比其他藝術更加註重“臨摹”這個入門和修習的途徑,同時更加追求“創作”這個蛻化和昇華的境界。但兩者之間,並非是簡單或絕對的因果關係,而是存在著某種超越於這種關係的轉換性奧祕。自古以來卓有成就的書法家,無不是在參透這種奧祕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

集字創作是初學者從臨摹到創作之間的一架橋樑。“集古字”的方法屬於半臨半創,相較於“從臨摹直接到創作”更接近創作一大步。

為什麼要用“集古字”的方法練習書法創作呢?原因有二。

首先,臨摹字帖就是學習筆法、字法、章法,然後進行創作作品。其次,通過集字創作可以檢驗我們對筆法、字法、章法的理解以及記憶。通過集字創作來更加深刻地瞭解臨摹的重要性,仔細觀察的重要性,保持敏感的重要性。集古字練習可以使人很快進入書法創作的狀態,並且可以提高書法創作的情趣。

古代的“集字”有兩種情況。一是根據內容的需要從某一碑帖中集字;二是根據某碑帖中的字創作內容。二者各有利弊,前者內容精美,而往往有某碑帖中所無之字需要集字者去“創造”,如果“創造”得好,可稱完璧。後者雖可做到字字精美,不免有削足適履之感。故成為經典流傳後世的往往是前者,最為顯赫著名的當屬唐代僧人懷仁的《集王書聖教序》了。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集王書聖教序》局部

下面我就用具體的例子來講解一下如何“集古字”,並應用到楷書創作中去。

我們用“集古字”的方法創作《海不揚波》四字作品,形式為傳統的四尺對開橫幅。

首先,從歐陽詢書《九成宮醴泉銘》中找到“海不揚波”四個字,因為原字帖中重複的字形多,我們在選擇的時候儘量挑字形結構完整的範字,以便仔細觀察每一個字的細節。

將範字找出來以後會發現,這幾個在原碑不同位置的字放在一起,它們的大小、筆畫的粗細,書寫的節奏都不是很協調,這就給我們下一步的書寫造成了一點小麻煩。

創作書法作品,書寫經驗非常重要,它要靠長時間的練習與思考得到。反覆書寫這幾個字,對照範本找差距。

寫熟練以後按照高寬比1:4的比例,選擇合適的紙張完成實臨作品。在這期間,要從整體章法的角度出發,初步調整四個字的大小與結構,寫完以後落款、鈐印,使得視覺上完整統一。審視完成的作品,因以實臨為基礎,單字的筆畫有一些細,整體顯得比較單薄,落窮款也略簡單,這些問題留待進一步解決。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接下來就要進入創作階段了,寫大字的宣紙很重要,就我的經驗來說,偏生一些的紙能夠托住墨,寫出的筆畫渾厚有表現力。如果宣紙偏熟,就容易把筆畫寫的扁薄。我選擇了一張印製好圖案的淺黃色四言瓦當宣紙,這種紙裝飾效果比較好,因為有等距離的瓦當圖案,也省去了疊格子的麻煩。我用一支比較飽滿、蓄墨量較大的的兼毫毛筆和偏濃一些的墨汁來創作這件作品。為了增加作品的書寫性,有意的加強了一些提按、節奏、映帶。這樣寫出的作品比較有趣味。

正文大字寫完之後,發現四個字正好寫在紙的正中間,兩側留的距離相等,於是將落款分為兩部分,寫在作品前後的空白處。整體觀察,覺得還是太注意細節上的表現,雖然比第一幅作品顯得厚重,但還沒有達到預想效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最後創作的這件作品,先按照“海不揚波”的詞義,設計創作用紙的裝飾效果。我選擇了幾張清代《康熙字典》殘頁,讓裱畫師父按照我設計好的位置把它們粘在纖維比較粗糙的宣紙上,然後用濃墨書寫正文。這次為了強調線質的凝重與厚度,我有意加重下筆的力度,運用中鋒將筆畫寫粗,減少筆畫之間的空隙,儘量在視覺整體效果上下功夫,忽略一些書寫的細節,儘可能的增加筆畫的張力。

正文大字完成後,在左側用兩排小字落款,使落款的視覺重量與大字匹配。整體上看,“不”和“揚”兩個字之間的位置有些空,我選用一方五釐米的寬邊朱文印章鈐在裝飾用的古書殘頁上,依靠作品上一分為二的印拓,將兩個字在視覺上拉近。這樣既不會顯得印章突兀,也很好的增加了作品的“味道”,真正做到兩全其美。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我們再用“集古字”的方法創作對聯:“筆若隨心神則遠,人惟無慾品能清”。因為現在的住房都不高,稍微大一些的對聯就沒有辦法懸掛,所以我選擇以傳統小品“書房聯”的形式創作,這類作品高度只有八十釐米左右,既可以上下聯單獨裝裱懸掛,也可以裱在一起懸掛,形式自由,裝飾效果極佳。

接下來我談談整個的創作過程:

首先還是從原帖中選字。這件七言對聯涉及到的字比前面講的橫幅要多一些,選字的時候更要細心,仔細甄別範字的優劣,這一點對創作經驗還不豐富的初學者很重要。將自己認為比較好的字選出來後,如果有條件,可以在電腦中進行簡單的排版,試著初步調節它們的大小,將範字排列成相對完整的一件對聯作品。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範字選定以後,就要完成創作前的練習。仔細觀察每一個字的結構特點,包括開合、取勢、映帶、伸縮等。認真的反覆臨寫,逐個突破,臨寫的目的首先是形似。因為最後創作的成品尺寸比較小,所以臨習正文十四個字要更加註意他們的細節。當每一個字都能夠順利的寫好時,就可以通篇練習了。

為了能夠有效地控制書寫節奏,我選用五分熟的白色宣紙,上邊提前印好了灰色的界格,這樣書寫時即使字與字之間氣息的映帶不夠明確,也可以用界格來填補。第一遍書寫完整的作品,在字形結構準確的前提下,要把握好每一個字的大小、筆畫的輕重。這種練習對以後的創作有極大的好處。為了調節作品的書寫節奏,落款用小字楷書,在下聯左側分上下兩部分書寫,下邊鈐蓋朱、白文印章各一枚,用紅色的印拓影響白底黑字的單調,使作品在視覺上豐富起來。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觀察前面實臨的作品,雖然字寫得還算“到位”,但是總覺得缺少一些“味道”。到底問題出現在哪兒了呢?經過仔細分析發現,書寫過程中,過於注意字形的準確,忽略的書寫的節奏,導致正文十四個字“各自為政”,缺少聯繫。單字的筆畫偏簡單,不夠含蓄。針對這些問題,再創作的時候就有了指導方向。

接下來,我選擇了仿古色描金龍紋宣紙,並手工繪製朱絲欄裝飾,用在主體創部分。書寫時加強了筆意的呼應、運筆的跳躍、筆畫的節奏。壓在朱絲欄上落窮款,打破機械直線的視覺板正,分別在上下聯鈐蓋大小不同的五枚印章,補充章法上的空白。書寫完成後總覺得意猶未盡,於是將上下聯拼接起來,為了使作品保持對聯的形式,中間加了一釐米的白色距條,因為上下聯是由一張宣紙裁開書寫,整體上還保持著一個完整的描金龍紋圖案,使得左右兩部分銜接的更加緊密。

然後在下聯左側粘上一條白色的宣紙,用墨汁將磨好的硃砂顏色調和沉穩後,寫兩行小楷長跋,簡單介紹楹聯書法的來歷。這部分寫完後,從視覺角度看左側整體有些"輕",於是用筆畫略粗的行書加了一行頂天立地的長款並鈐蓋一枚較大的白文名章,來補充這部分的張力。這樣從色彩、形式、字體都為這件作品增加了可讀性。其實,在當今書法類的國家級展覽上不乏這樣的拼接作品頻頻入展獲獎,借鑑這種形式,可以增加作品的美感與趣味,何樂而不為呢?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楹聯是中國書法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形式、內涵和韻律眾美於一身。書寫對聯最忌諱體式單一,缺少變化。書寫時字形的扁長大小,筆畫的輕重緩急,韻律的張弛有度,左右的呼應避讓等都是極其重要的。這時候的字已經不是完全實用意義上是字了,而是要將美學意義上的每個要素都做足,做到位。形式要豐富、結構要到位,筆韻要有味道。

集古字進行書法創作僅是邁向熟練自如創作的一個過程和臺階,並不是終點。我們要依靠集古這個“柺杖”,迅速進入到書法創作的境界中去,進而追求更高的目標。

視頻:楊華談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集聯創作

書畫視域獨家原創視頻

楊華《九成宮醴泉銘》集字對聯創作欣賞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以歐體楷書集字創作為例,談如何從臨摹轉向創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