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

《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

文/楊心嶺

唐代書家編入《閣帖》,有諸遂良、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李邑、陸柬之、薄紹之、張旭、懷素等名家,唯獨顏真卿未編入《閣帖》。

《淳化祕閣法帖》(十卷),歷史叢帖,簡稱《閣帖》。宋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趙光義出祕閣所藏曆史法書,命王著編次,標明法帖,摹勒於棗木板上,大臣進登二府,則拓賜一本。《閣帖》是我國第一部著名法帖。自漢章帝至唐高宗,著名臣至二王唐柳,共存書家103人,作品約420篇。從此,大量古人書法墨跡賴它得以保存,被後世譽為法帖之冠,其功千秋。

筆者根據收藏宋拓《淳化閣帖》殘卷中,《歷代名臣法帖》(卷四)和《諸家古法帖》(卷五)考證,唐代書家編入《閣帖》,有諸遂良、虞世南、歐陽詢、柳公權、李邑、陸柬之、薄紹之、張旭、懷素等名家,唯獨顏真卿未編入《閣帖》。再考查肅府王本《淳化閣帖》,此帖為明朝肅莊王朱受封蘭州時,太祖朱元璋所賜宋拓本翻刻。此明朝翻刻縮印本(1990年上海書店出版《淳化閣帖》)。1991年北京古籍出版《淳化閣帖》影印本,此本直取清乾隆善拓為底本。1988年中國書店影印出版《宋拓淳化閣帖》,以上三本《閣帖》均無顏真卿書法墨跡入帖。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淳化閣帖釋文》(二冊),也無顏真卿作品釋文。由此證實,《閣帖》排斥顏真卿確信無疑。

《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

(唐)顏真卿行草讓憲部尚書表(殘闕)-1

眾所周知,顏真卿是中國書史,繼二王之後劃時代書法創新風格里程碑,作品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高,譽為歷代書家之冠。自唐宋元明清至今,凡書成為大家者,幾乎都以“顏體”為基。《閣帖》排顏,無疑是中國書法史千古疑案,也是古代政治文化一大事件。這一事件,決不是《閣帖》編者翰林學士王著的失誤,而是宋太宗親手策劃。在宋太宗時期,編撰史書是史官最為頭痛的事,如編寫官王禹,由於據實直書被罷官,為此他寫了一篇《三都賦》,賦的最後寫道:“屈於身兮,不屈其道,任百謫而何虧”,表示他堅強不屈的精神。又如曾校訂《說文解字》的編纂官徐鉉,跟隨南唐君主李煜歸宋,他曾受宋太宗趙光義之命,編《江南錄》,在末尾寫道:“歷數有盡,天命有歸。”宋太宗發現他懷念南唐,頗為不滿,致使其主李煜遭暗害。由此說明宋太宗編纂大規模書籍和法帖,不僅是鍾愛文化藝術事業,而且主要是具有重大的政治背景。正如南宋王明清《揮麈後錄》(卷一)雲:“太平興國中,諸降王死,其舊臣或宣怨言,太宗盡收用之,置之館閣,使修群書……廣其卷帙,厚其廩祿贍給,以役其心,多卒老於文字之間雲”,其意圖是轉移被征服南方各王朝文人學士對宋朝的不滿,命以埋頭編纂,去掉那種失意憤恨的情緒。魯迅《中國小說史略》全文引用了王明清的說法。《淳化閣帖》正是在這一政治背景下的產物。

《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

(唐)顏真卿行草讓憲部尚書表(殘闕)-3

宋太宗趙光義排斥顏真卿編入《閣帖》原因有三:

一、趙顏家仇根深

據《宋史》記載,宋太祖趙匡胤和宋太宗趙光義兄弟是涿州人,涿州唐初稱范陽,唐開元天寶年改為涿州。明代萬曆年間涿州建有“清涼寺”廟,碑文載:“此寺廟是宋太祖(趙匡胤)毓靈之所”。表明宋朝趙氏王族出自涿州。

《宋史》載,趙匡胤的高祖趙眺,早在唐朝天寶年時,曾任永清、文安、幽州三縣令(鄰近涿州)。趙匡胤的曾祖趙是河北三鎮中最強大的幽州(范陽)軍閥,其實趙匡胤唐時祖先,是安祿山史思明手下大將。趙匡胤的祖父趙敬,歷任幽州軍閥管轄的營州、薊州、涿州等州刺史,這些史實,充分證實宋太宗祖先,世代是范陽(幽州)的軍閥家族名望赫赫,一直反抗唐王朝。趙匡胤父親趙弘殷,武藝高強,在王鎔手下任職。唐天寶年間,安史之亂,安祿山范陽起兵。顏真卿鎮守太原,首舉義旗,統率諸郡二十餘萬義軍平叛,大敗叛軍,斬首萬餘級,捕虜千餘人,河北平叛大捷。趙眺家族是安祿山手下將領,無疑傷亡慘重。而安祿山聞其顏氏威名,殺害顏氏族一門三十餘口,其中顏果卿(顏真卿從兄)處以割肉節解酷刑,推測涿州趙氏也是殺顏氏凶手。天寶十五載六月郭子儀大敗叛軍,攻克趙郡。安史叛亂雖被平定,但河北范陽仍留下安史殘餘勢力屢反唐王朝,河北一直尊崇安史為聖人,趙氏宗族世代效忠安史,反抗唐王朝。據《顏魯公集》(冊六)載:“顏真卿撰並正書李陽冰篆建中七月(公元780年)”,“此顏氏家廟碑……遭兵亂毀於野宋,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3年)都院孔目李延襲始移置府城孔廟中”。此段史記,清楚表明,顏真卿在七十二歲時,親手書《顏氏家廟碑》,此廟碑其中就有死於安史之亂、被殺害的顏氏家族人員。顏氏家廟和祖塋毀於宋初趙氏兵亂,後有李氏將顏氏廟碑和墓碑移置城外孔廟。古時挖祖墳是報血海深仇的解恨的舉動。為了考證趙氏毀顏氏祖塋和家廟,筆者在1997年專程到江蘇句容博物館。有幸得到句容博物館長王菊香和吳鐵民先生的幫助,查清了顏真卿墓碑和顏魯公祠(家廟)位於句容縣龍山。根據宋代王遂《唐顏魯公祠記》載:“李希烈敗喪斬首獻於朝,有詔子、碩(顏真卿二子)護喪歸葬後顏,即虎耳山句容為邑”,“淳二年(公元1242年)……知句容縣張君榘以縣圖經見寄載,縣東來蘇鄉顏村,有顏尚書豕、石龜俱在”,“遂(王遂)守宛陵愛魯公之為人,而無能得其像者,朋友劉汝進過虎耳山謁其墓而得之”,“歲代流易,昭穆雜處,惟謁有石人、石柱、石版,墓地雖存,而墓誌無在”(見宋《景定建康志》)。證實顏真卿死後歸葬句容縣虎耳山境地。在南宋時,墓前就有顏魯公祠,尚存顏魯公石刻像、石龜、石翁仲、神道石柱等。又據明代《弘治句容縣誌》(卷四、卷五)載:“尤山,虎耳山並在縣東三十里來蘇鄉,有尚書顏魯公墓。”筆者有幸目睹《顏真卿墓碑》,此碑系青石質,高1.33米,寬0.62米,厚0.65米,風化剝蝕嚴重,此碑留存至今,免遭宋趙毀跡,已成為趙氏與顏真卿家仇的物證。北宋初南漢被平定以後,留下來的最大建立宋朝阻礙,就是位於建康(今南宋)的南唐。南唐以大唐繼承者自居。宋趙軍以江陵為中心,圍攻金陵(南京,南唐國都)。宋趙軍在句容毀顏氏祖塋和家廟。可見趙顏家仇極深。宋太祖反覆告誡:“城陷之,慎無殺戳。設若困鬥,則李煜一門不可加害”(《長編》卷16)。然顏真卿祖墳墓碑和顏氏家廟,卻遭毀滅跡。可見宋趙對顏真卿家仇,恨之入骨。

《淳化閣帖》何以排斥顏真卿

(唐)顏真卿行草讓憲部尚書表(殘闕)-3

二、政治隱患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忠臣書家,其書法與其人,具有重要的政治影響,一直是宋趙的政治忌諱和隱患。淳化年間,宋太宗趙光義雖然征服了南方諸國建立了宋朝,但是政治上很不安定。如北方李氏家族在党項族中,世代享有很高聲望,李繼遷公開舉族反宋,他號召:“李氏世有西土,今一日絕亡,爾等不忘李氏,能從我興復乎”(《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公元937年徐知誥取代楊氏當了皇帝,取國號為唐,定都金陵(南京),徐氏不但以太唐繼承者自居,把國號定為唐,而且改自己的姓為李。淳化元年李繼遷復叛。直至宋太宗晚年,即淳化年間,南北方仍有復大唐帝國的勢力,威脅宋王朝的統治。譽為誓死保衛大唐的忠臣,其書法作品,正如唐《書評》顏真卿書法雲:“如荊卿按劍,樊吟擁盾,金剛嗔目,力士揮拳。”歐陽修《六一題跋》雲:“顏公書端嚴尊重、初見面畏之,然愈久而愈可愛也。”可見顏真卿其人其書。“表忠義,勸來世”(曹輔《費縣顏魯公新廟記》)。宋太宗面對不安定的政治局勢,唐朝忠臣偶像顏真卿其人其書,無疑是宋太宗統治的一大政治隱患,這是宋太宗排斥顏真卿主要原因。

三、創新與復古之爭

顏真卿書法藝術,繼王羲之後,開一代書風而彪炳百世,他初學褚遂良,拜張旭為師,悟十二意筆法。參用隸書筆意寫楷書,筆力彌滿,樸厚端莊,雄渾肅穆,氣勢開張。另借篆筆勢寫行書,遒勁鬱勃,凝鍊沖和,闊張暢達,明快灑脫。《祭經稿》譽為“天下第二行書”,此書提煉“折釵股”和“屋漏痕”筆法,為書法理論與實踐一大創新。立派“顏體”破二王獨樹一幟。米芾評《爭座位帖》“有篆氣為顏體第一”。蘇軾雲:“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殆難復措手”(《蘇軾文集》卷六十九)。朱長文《續書斷》列其書(顏真卿)入神品讚道:“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郝經則進一步評顏書超越古今,成就在二王之上。說道:“……政令我公書不工,隻字片楮尤當奇。矧其超出二王上,冠冕百代書家師。”此評雖然出於文人意氣,文辭有所誇飾,但說明“顏體”之風格在文人中的地位。

既然“顏體”書是如此高超,宋太宗為什麼排斥顏真卿編入《閣帖》呢?宋太宗是一位帝王書家,他說:“朕退朝未嘗虛度光陰,讀書外嘗留意真草,近有學飛白,此雖非帝王事業,然不猶愈於畋遊聲色乎”。但是宋太宗步唐太宗排黜百家,獨尊右軍,絕力反對顏真卿的書法創新風格。為此右軍被引以為“書聖”之尊,視為正統。故《閣帖》中,二王書法佔有一半以上,其餘的書法作品也都屬王羲之風格流派。整部法帖有明顯的復古傾向。帝王的法權是不可抗拒的。獨尊右軍,排斥創新,朝臣附和,競相推崇,其結果,《閣帖》二王書體千人一面,因此在北宋初期沒有產生具有創新精神的優秀書家。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