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書法 藝術 書法尋常道 2019-09-16
"

書 寫 狀 態

經典篆書與其他書體的書寫方法不同,在落筆之前,要對全文篆法有個安排,既要強調單字的結體到位,以至全篇的佈局妥當,“精心”安排之外,不能忽略其書寫過程中的意趣。前人有一種襯以粉本的寫法,絕不可取,這樣會湮滅用筆的自然生動,因你的注意力要分散一部分給粉本,這就削弱了書寫激情和隨機應變的機會,因而顯得刻板生硬,雖然結構準確,但少了書法所要求的真趣。

"

書 寫 狀 態

經典篆書與其他書體的書寫方法不同,在落筆之前,要對全文篆法有個安排,既要強調單字的結體到位,以至全篇的佈局妥當,“精心”安排之外,不能忽略其書寫過程中的意趣。前人有一種襯以粉本的寫法,絕不可取,這樣會湮滅用筆的自然生動,因你的注意力要分散一部分給粉本,這就削弱了書寫激情和隨機應變的機會,因而顯得刻板生硬,雖然結構準確,但少了書法所要求的真趣。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結 字 方 法

鐵線篆書以小篆為本,清人對篆法的使用比較嚴謹規範。隨著創作的深入,後來者更參以許多其他方面的篆法,以補充小篆的侷限,多有創見。漢許叔重有“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之論,是有其侷限性的。愚以為,可以嘗試著打破陳規,用字技巧若穿鑿合度,有道而裁成,也許會另出境界,何樂而不為。研究上要嚴謹,創作上要變通。故鐵線篆書的創作不必拘泥小篆一端,略施以融通之理,可得新趣。

"

書 寫 狀 態

經典篆書與其他書體的書寫方法不同,在落筆之前,要對全文篆法有個安排,既要強調單字的結體到位,以至全篇的佈局妥當,“精心”安排之外,不能忽略其書寫過程中的意趣。前人有一種襯以粉本的寫法,絕不可取,這樣會湮滅用筆的自然生動,因你的注意力要分散一部分給粉本,這就削弱了書寫激情和隨機應變的機會,因而顯得刻板生硬,雖然結構準確,但少了書法所要求的真趣。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結 字 方 法

鐵線篆書以小篆為本,清人對篆法的使用比較嚴謹規範。隨著創作的深入,後來者更參以許多其他方面的篆法,以補充小篆的侷限,多有創見。漢許叔重有“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之論,是有其侷限性的。愚以為,可以嘗試著打破陳規,用字技巧若穿鑿合度,有道而裁成,也許會另出境界,何樂而不為。研究上要嚴謹,創作上要變通。故鐵線篆書的創作不必拘泥小篆一端,略施以融通之理,可得新趣。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用 紙 選 擇

鐵線篆線條雖然纖細,然既名之曰“鐵線”,可見其對用筆的力度是有要求的,若力度不透紙背,怎能合乎剛勁如鐵的要求?合理地使用生宣,筆法和墨法的變化才能顯而易見,使墨能有機地融入紙中,線條益顯凝練,運筆的趣味性也就應運而生。若選熟宣,墨是浮在紙面上的,線條也顯得板滯無神,總有“做”的感覺,失去了筆情墨韻。

筆 墨 要 求

寫鐵線篆書的筆鋒不宜太短,筆鋒短了,含墨量也就少了,會增多蘸墨的次數,直接影響通篇的控制。在行筆上,要能清晰看出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同玉法),根據字的結構,線條要有微妙的粗細變化,才會流動而婉約,產生一定的節奏感。筆宜用兼毫,固是鋒挺而能殺紙,力透紙背。墨的使用則要適度,太稠則滯筆,致線條無生氣,太稀則起筆易生墨結,在通篇線條的控制上,尤難停勻,用墨的最佳效果是能表現用筆的起、行、收。視覺上通篇線條粗細一致而不生意外,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

書 寫 狀 態

經典篆書與其他書體的書寫方法不同,在落筆之前,要對全文篆法有個安排,既要強調單字的結體到位,以至全篇的佈局妥當,“精心”安排之外,不能忽略其書寫過程中的意趣。前人有一種襯以粉本的寫法,絕不可取,這樣會湮滅用筆的自然生動,因你的注意力要分散一部分給粉本,這就削弱了書寫激情和隨機應變的機會,因而顯得刻板生硬,雖然結構準確,但少了書法所要求的真趣。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結 字 方 法

鐵線篆書以小篆為本,清人對篆法的使用比較嚴謹規範。隨著創作的深入,後來者更參以許多其他方面的篆法,以補充小篆的侷限,多有創見。漢許叔重有“必遵修舊文而不穿鑿”之論,是有其侷限性的。愚以為,可以嘗試著打破陳規,用字技巧若穿鑿合度,有道而裁成,也許會另出境界,何樂而不為。研究上要嚴謹,創作上要變通。故鐵線篆書的創作不必拘泥小篆一端,略施以融通之理,可得新趣。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用 紙 選 擇

鐵線篆線條雖然纖細,然既名之曰“鐵線”,可見其對用筆的力度是有要求的,若力度不透紙背,怎能合乎剛勁如鐵的要求?合理地使用生宣,筆法和墨法的變化才能顯而易見,使墨能有機地融入紙中,線條益顯凝練,運筆的趣味性也就應運而生。若選熟宣,墨是浮在紙面上的,線條也顯得板滯無神,總有“做”的感覺,失去了筆情墨韻。

筆 墨 要 求

寫鐵線篆書的筆鋒不宜太短,筆鋒短了,含墨量也就少了,會增多蘸墨的次數,直接影響通篇的控制。在行筆上,要能清晰看出起筆、行筆、收筆的過程(同玉法),根據字的結構,線條要有微妙的粗細變化,才會流動而婉約,產生一定的節奏感。筆宜用兼毫,固是鋒挺而能殺紙,力透紙背。墨的使用則要適度,太稠則滯筆,致線條無生氣,太稀則起筆易生墨結,在通篇線條的控制上,尤難停勻,用墨的最佳效果是能表現用筆的起、行、收。視覺上通篇線條粗細一致而不生意外,這樣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有一種清涼,叫做鐵線篆

心 境 調 整

書寫(創作)一幅鐵線篆書作品,對心境狀態的要求相對很高,它不同於其他書體的創作。例如,行草書創作情緒外露,一蹴而就;隸書創作線條要在豐富多變的情況下統一;楷書創作中筆法既要協調,又要豐富激越,在通篇穩健的情況下產生肅穆的效果。鐵線篆的線條變化較簡單,要求視覺上粗細一致,(有微妙的粗細變化),這就給書寫過程帶來了相對大的阻力,甚至在書寫進行時,沒有了調整的餘地,須全神貫注地使筆筆到位,字字精準,行行貫氣,通體寓神,在這種近乎禪定的狀態下,產生一種高度精確、雍容富麗的審美情趣。在如此背景之下就需要簡淡平和、不激不勵的心態,把創作激情委宛地融入這種平和之中,甚至不動生色。這種心態在創作前需要主動調整,關鍵是心情平穩的持續性,在書寫過程中,要主動快速“感受”書寫的快感,“創作”的愉悅。如此才會避免斤斤計較於點畫而導致無情,這種“隨意”是在“理智”的控制下產生,使之達到肅穆、莊重、精美、活潑、古豔、雋秀的藝術效果。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