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書法 懷素 藝術 張旭 內鄉硬筆書法 內鄉硬筆書法 2017-08-28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原文:老僧在長沙食魚,及來長安城中,多食肉,又為常流所笑,深為不便,故久病,不能多嘗異疏。還報諸君,欲興善之會,當得扶羸也。九日懷素藏真白。

意思是說:老僧在家鄉長沙吃慣了魚,來到長安城中吃不到魚只好吃肉,又被長安城中那些凡俗之輩所笑,真是覺得不方便。因為生病好久了,不能多嘗美味。我告訴諸位,想要開心聚會,等我身體康復後。九日懷素藏真說。

此帖名為《食魚帖》,是唐代書法家懷素所書。從帖子內容可以看到,懷素作為一個和尚卻大談吃肉,明顯有悖於佛教的清規戒律,而且自己都覺得被人笑話,非常不方便。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離經叛道的和尚,在書法史上卻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與“草聖”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是中國草書史上的一座高峰。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才華橫溢,狂妄中又有幾分天真的酒肉和尚。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懷素

懷素(737-799 ,一說725-785),字藏真,俗姓錢,永州零陵(今湖南零陵)人,唐代書法家,以“狂草”名世。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愛好書法。

懷素生於公元737年,正直開元盛世,此時的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當時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西安)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人口過百萬的大城市。管子說過:“倉廩實而知禮節”,用現在的話說就是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當時經濟繁榮也促進了文化的多元發展和思想的自由。

生於這麼一個時代,任性一點也不奇怪,十歲的時候,懷素就違背父母的決意要出家當和尚。出家後改字為“藏真”,同時也漸漸愛上了書法。因為買不起紙張,懷素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於是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揮毫潑墨。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他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被太陽晒破了皮也不管不顧。冬天,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依然堅持不懈。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直到後來寺廟的牆壁上都是他的墨跡。由此可見他對於書法痴迷狂熱的程度。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二十歲的時候,懷素慕名求訪詩人李白,兩個“狂人”見面後一拍即合。李白遂為懷素寫下《草書歌行》: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司馬武當書法作品 《草書歌行》

年輕時候的懷素性格狂放,學起書法來毫 “不師古”。我們都知道,這樣是不符合藝術規律的。因此,儘管他非常勤奮,卻根本沒能達到登堂入室的境界,僅僅是學習了一些熟練操作毛筆的技巧。從懷素二十九時書寫的《秋興八首》可以看出,書法線條臃腫,為追求“一筆書”的效果,牽絲縈帶顯得很牽強,呆板拖沓。無論是起筆、行筆、收筆,遠沒有邁入晉人的門檻,根本得不到當時書法界的認同。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懷素《永興八首》 局部

懷素三十歲以後的書法學習,才逐步走向了正統,明白了以前走了那麼多彎路,他虛心求教,期間,得到了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張旭的弟子鄔彤等人的幫助。傳世的佳作也都為晚期所作,如《小草千字文》,此篇平和淡雅,用筆老辣,古樸稚拙不做作,也是懷素最珍貴的傳世墨跡。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懷素《小草千字文》 局部

懷素不僅喜歡吃肉,更喜歡喝酒,據說曾一日九醉,並說“飲酒以養性,草書以暢志。”藝術家的心性往往流露於作品之中,而藝術作品也相應地反映出藝術家的性格。懷素用筆奔放、酣暢淋漓,作字筆畫瘦細、結構簡練,不正是他狂放不羈的性格與空靈的禪宗美學的完美統一麼?

從《食魚帖》看食魚老僧的狂放人生

作者簡介:司馬武當,字當歌,1957年4月生,河南伊川人,中國硬筆書法協會副主席、評審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書法家協會硬筆專業委員會委員,河南省硬筆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顧問,鄭州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美術書法研究院書法創作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