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黃庭堅 詩歌 莊子 北宋 古詩 書法 蘇軾 梧桐樹邊羽 2019-06-20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夢為魚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這兩句詩出自黃庭堅的《雜詩七首》:

此身天地一蘧廬,世事消磨綠鬢疏。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

黃庭堅是北宋著名文學家和書法家,是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的開創人。江西詩派以杜甫為祖,寫詩講究“點鐵成金”和“脫胎換骨”,“點鐵成金法”是取古人之言,經鍛鍊後為我所用。“脫胎換骨法”則是取法古人詩意靈感,變化脫胎為己用。

而這首古詩中用典就極為豐富,基本上一句一典。作為“雜詩”,其實就是類似於“無題”,詩人隨性而至,有感而發,並且懶得擬標題。他的詩意都在詩句裡面表露得明明白白,並沒有多麼深邃難懂。

我們要做的是理清黃庭堅用的這些典故,就能更好滴了解詩人的想法,搞清楚這首詩的意思。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天地一蘧廬

還是先看平仄吧。“此身天地一蘧廬”,首句第二字為“身”,平音,“蘧(qu第二聲)廬”收尾,為平聲收尾,所以這首詩的首句平仄為“中平中仄仄平平”,平起押韻格式,推導出整首詩的平仄關係: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除了幾處可平可仄的位置,平仄是符合格律的,“廬”、“疏”、“魚”押平水韻“六魚”部,這就是一首合律七絕。

首句“此身天地一蘧廬”直接感慨起筆,“蘧廬”是古時候的旅舍、驛站的意思。典出《莊子集釋》卷五下〈外篇·天運〉:

仁義,先王之蘧廬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處。

這意思就清楚了:我這身體啊,不過是靈魂(道?)在天地間暫時借用的一個軀殼而已。

承句“世事消磨綠鬢疏”對首句的感慨做出解釋。什麼是“綠鬢疏”?濃綠為青,“綠鬢”其實就是烏青亮麗的鬢髮。世事紛繁瑣碎,將我原本烏黑的鬢角消磨得稀疏了。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綠鬢疏

黃庭堅一生仕途忐忑,屢次被謫,最終客死貶所。也確是江湖路長,歲月消磨。這兩句借用了莊子“蘧廬”典故,隱隱透露出一份對道家逍遙世外的嚮往來。

“畢竟幾人真得鹿”轉開一筆,以限定句法提出疑問,加強思考性。此處典故更深,“得鹿”出自《列子·周穆王》,並不是所謂“逐鹿中原”的意思啊。故事比較長,簡略交代一下。

鄭國有個樵夫打死一隻鹿,用蕉葉掩藏了,結果犯糊塗了,就自言自語“我是不是做夢打死一隻鹿藏在蕉葉下?”有人聽了,就跑過去撿了這隻鹿,回家跟老婆說:“樵夫的夢是真的呢!”老婆說:“只怕是你做夢吧?樵夫在你夢裡告訴你的他的夢?”這人就糊塗了:“管他誰的夢!鹿反正我得了!”

​後來樵夫又夢到這人拿了他的鹿,告到官府,當官的也搞不清,就讓他倆分了鹿。鄭國國君知道了這件事,感嘆道:”唉!那官員也是在夢裡分鹿給他們吧!“大概就是個翻來覆去,盜夢空間的故事。典故其實和莊周夢蝶有些異曲同工之妙,鹿雖然是真的,到底誰的夢是真的?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幾人真得鹿

下一句“不知終日夢為魚”同樣用了典故,出自《莊子·大宗師》:

且汝夢為鳥而厲乎天,夢為魚而沒於淵。

你夢到你是鳥,便可在天空飛翔,夢到你是魚,便會在水中潛游。你活得怎麼樣,取決於你自己的認知,而這種認知就像夢一樣不真實。後來多用“夢為魚”比喻遭到災禍。

這兩句的意思就出來了:這世間能有幾個人像在夢中得鹿一樣幸運?不過終日空想,庸庸碌碌,活得自以為是罷了。

“畢竟幾人真得鹿,不知終日夢為魚”——黃庭堅詩詞中的道家思想

道家仙氣

黃庭堅果然很深的道家修為,難怪在蘇東坡、佛印三人中一直被認為是道家思想的代表。

整首詩理解下來一股道家仙氣自然發散,看破天地大道,生死和人間幻夢。雖然並不是那種傳唱度非常高的詩,讀起來還是別有一番味道的。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