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一:《草書創作經驗談》

書法 草書 藝術 懷素 東方今典 2017-06-02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一:《草書創作經驗談》

文/劉藝

原題是《行草創作經驗談》,行與草是各自獨立的書體,“行草”雖有其名,但內含不清,不是獨立書體,故只講草書創作問題。

一、草書歷史悠久,名家輩出,成就輝煌

最早的草書可稱潦草之書,如草隸(刑徒葬磚),由草隸演變為“章草”,開始形成定型的獨立面目。隨後去掉了章草殘留的隸意,形成了字形簡約行筆流暢獨立面目。章草和今草都出現於漢代。張芝《冠軍帖》是今草最古老的影子,到東晉王羲之的《十七帖》,今草在法度上、技法上和審美上達到了成熟的地步,成為後世學習的法帖。

唐代書法,楷書極盛,但今草也有突出成就,先有孫過庭《書譜》,後有張旭懷素的癲狂草書,較王羲之今草有很大突破,被稱為大草或狂草,王字則稱為小草。

宋元明朝草書,繼承唐代出現的兩個草書脈絡,有精於小草的趙孟堅、文徵明等大家,也有精於大草的黃庭堅、祝允明等大家,使草書面貌豐富多彩,至明代中後期又出現了徐渭、倪元璐、黃道周、張瑞圖、王鐸、傅山等以豎式大條幅草書見長的大家,被稱為“連綿草”。使草書面貌更加多樣。唐宋時期章草失傳,元趙孟堅、明崇志等人重續章草香火,對後世有很大的影響。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一:《草書創作經驗談》

清代盛行金石考證之學,篆、隸、魏碑得到復興,草書則衰微不振,未有大家出現。至民國時期,有王世鏜重續章草煙火,于右任創造了“標準草書”,草書又出現轉機。當代毛澤東主席酷愛草書,尤愛懷素狂草,對於復興草書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專業的老書法家,也著力於草書創作,如林散之、沙孟海、啟功等,對當代書壇影響很大。可以說,近二三十年,草書重新走上繁榮發展的道路。

二、學習草書應以王羲之《十七帖》為範本,認真臨摹,逐步提高。

有些學草書的人不注意打好基礎,而是東摘西湊,見一字學一字,因而很不繫統,只能寫寫“行草”。真存志於草書,應從系統臨帖入手,以《十七帖》為範本,花費較長的時間,打好基礎,才有利於走向草書創作。

《十七帖》的歷史成就如下:

1、奠定了今草結字的法度

2、奠定了今草用筆的規則

3、奠定了今草審美的取向

除《十七帖》,還可臨寫《智永真草千字文》,《書譜》等小草法帖,對拓展草字空間很有好處。以上書是小草法帖,隨緣可向大草邁進,臨寫懷素《自敘帖》,黃庭堅《李白憶舊遊詩卷》、祝允明《前後赤壁賦》等。這些既是代表作,又有印刷品可買,學來沒有困難。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一:《草書創作經驗談》

三、草書創作要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

所謂從大處著眼,就是要著眼大局,包括神采格調等等。王僧虔曰:“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可紹於古人。”神采和形質,一個是精神,一個是物質。從唯物論的觀點看,物質是第一的,精神是第二的,沒有物質便沒有精神。對於書法作品來說,沒有形質也就沒有神采。換句話說,有什麼樣的形質就有什麼樣的神采,這就有了高低優劣之分。“健康的精神寓於健康的身體”身體不好,精神也不會好。但是,草書創作的追求卻要首先致慮神采、格調,追求動人的神采和高雅的格調,這就要求作品有好的形質。形質包括字形、線條、筆墨佈局等等。這也可以說從小處入手的“小處”,或曰“實處”。

下面講講如何從小處入手。

1、講求法度,使練字準確完善。

2、中鋒行筆,保持線條飽滿。

3、提按適當,使轉折處自然流暢。

4、溼枯相間,由墨色變化表現節奏疾緩。

5、行氣連貫,字字牽連或筆斷意連。

6、篇章完滿,各式作品均佈置得體。

以上由結字、線條、墨色、行氣到篇章,處處用心,儘量做好,則作品形質便過得去,作品神采格調也會趨於高雅。《菜根譚》曰“能脫俗便是奇”。所追求的神采與格調能達到“不俗”,就很了不起了。

劉藝先生談草書系列文章之一:《草書創作經驗談》

劉藝先生(1931-2016),出生於藝術世家,其父劉錦堂(又名王悅之)先生為著名油畫家、美術教育家,與徐悲鴻、林風眠等同為中國新美術運動先驅者之一。劉藝先生書法諸體皆善,尤以“章草”最負盛名,雄長坫壇。所書皆高古淳樸,“如幽燕老將,氣韻沉雄” ;而又清新剛健,“似建安風骨,秋水為神”。為我國當代書壇泰斗級人物,中國書協顧問、原副主席,被譽為中國當代書法展覽和評審的奠基人,中國書協“特別貢獻獎”及“蘭亭獎終身成就獎”獲得者,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選自孟雲飛主編《翰墨人生——劉藝書法著述及同行評論選集》(大眾文藝出版社)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