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追憶 論藝 評議

意義何在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整理節選自王厚祥訪談

草書的性格與情懷是天生的

真正好的作品就是這樣沒有設計,沒有提前的設計,然後就這樣很隨意地寫下來。有時候草書為什麼跟酒有關係?因為人喝了酒之後,把技法的東西、規範的東西都忘掉了,沒有了設計全部靠下意識,然後去寫一種精神、一種思想、一種感情。但有一點就是真正喝了酒能寫好字的書法家,是基本功特別好的書法家,不是哪樣的書法家喝了酒都能寫好,因為這種情況下寫出來的東西還需要法度特別嚴謹,這才是好作品。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後來在我學草書過程當中,還有兩個老師對我影響特別大,一個是張旭光老師,一個是胡抗美老師。實際上我寫草書的方向是張旭光老師幫著我確定的,在2000年的時候,我寫了一張草書的字,給張旭光老師看,張旭光老師說,原來一直覺得你楷書寫得好,不知你的草書寫得很好,你寫得有晉人的感覺。因為張旭光老師是大家,所以對我的鼓勵也特別大,我回來就開始寫草書。又過了一年半,我寫草書給他看,他說厚祥你真是一個寫草書的材料,我給你一個任務,你用五年的時間解決識草問題,做草書方面的專家。就是古代的草書,現在的草書,拿過來就能認識。我特別認真地按照老師說的去做,我用三年的時間解決了識草問題。胡抗美老師則對我草書從技法到審美思想都給予了深入的指導。

最主要的還是自己喜歡,因為我寫了將近三十年楷行書,其他的書體也寫,隸書啊、篆書啊,都寫過。經過了這個階段之後,你會懂得自己更喜歡或者說更適合寫哪種書體。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草書為什麼難?有兩點,對草書家有兩點特殊的要求:第一,基本功要特別好。我常常說,沒有三十年的很好的楷行書的基本功,不要寫草書。你也可以寫,但很難出成績。這是第一點。第二點,就是對書家的性格有特殊的要求。因為草書它是感性的東西,沒有草書的情懷,沒有草書的性格,草書也是寫不好的。字如其人,如的就是人的性格,如的是人的性情。比如說毛主席,就是適合寫大草的那種性格,他能寫得開,你給他一個信封,這個信封寫兩行、三行,也會寫得滿滿的。一張16開的紙寫一封信,他前面寫了幾行,內容寫完了,後面還有三分之二的位置,一個“毛澤東”把它寫滿,有這麼浪漫的嗎?一般人是不會這麼寫的,這就叫草書的性格、草書的情懷,這是天生的。周總理是不會那樣子的,周總理的字裡面很少見到一個長的筆畫。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草書需要激情的,靠激情去推動創作。而且激情在豐富地變化。天真、自由、浪漫、雅逸、神奇,這些都是每個人想追求的東西。而這些在生活的很多方面是不能做到的,只有在藝術表現上你可以做到。它生活當中的這個度你要把握得特別好。在藝術上也需要度,但藝術把握的度是技術層面的度,可是在情感上,在情感的表達上,你可以放得更開,你可以更隨意。一張白紙交給你了,你想怎麼寫怎麼寫,是吧?你這個字想寫大,那個字就大,想另一個字小,另一個字就小。你想留多大的白,我有時候寫八尺整張的字,一條線可以畫一米多長,一個長豎我可以畫一米多長。

人們欣賞草書,其實很大程度上欣賞了草書的自由,這種自由是從別處找不到的,從草書裡面能找到,自由、浪漫、豪情,這種東西草書裡面能找到。所以人們欣賞草書,它是能超越生活的。人們平常只能生活在一般規範的生活裡面和工作裡面,可是為什麼人們欣賞藝術?藝術這東西來自於生活,高於生活,超越生活。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書法家的風格是終生取捨的結果

書法家的風格是終生取捨的結果,不是刻意打造的結果。為什麼呢?因為,一個書家隨著你閱歷、學識的不同,隨著你年齡的不同,你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水平在不斷地變化。你二十歲的時候認為好的東西,三十歲認為不好了,三十歲認為好的東西,五十歲認為不好了,五十歲你看著很好的東西,八十歲你不一定還欣賞。這裡面有一部分是你性格的原因,就是說我從小喜歡的東西,老了還喜歡,有這種東西。但是更多的東西會隨著你的審美的變化而變化,所以說從二十歲、三十歲開始打造自己風格這種觀念是錯誤的,教別人這麼做的老師是糊塗的。

從年輕開始,包括四五十歲的時候,你該學古人,你喜歡什麼學什麼。風格是什麼?風格是你喜歡的東西的總和,並不是說你不同於別人的東西。很多人都是說,這個張旭這麼寫過,我不能寫,不能給張旭“背書”;這個王羲之這麼寫過,我不能寫;這個像顏真卿,我不能這麼寫;這草書像王厚祥老師,這個不能寫。誰都不像的東西也不是你。什麼是你呢?你喜歡的東西。就像我說的一樣,我寫了三十年楷行書之後,選擇了草書,為什麼呢?因為我最喜歡草書,這是第一點。那麼草書裡面,我最喜歡誰呢?我最喜歡唐代張旭、懷素那種正大氣象的狂草,這是我最喜歡的東西。那麼我最喜歡他,說明什麼?說明我的審美和張旭、懷素在審美上重合的地方最多,我寫起來也順手。把張旭、懷素寫透了,張旭、懷素就成了我終生的一個基調,一個審美基調。就像歌唱家一樣,他是唱美聲的,他是唱民族的。他是唱民族的,他是唱陝西民歌的,還是唱廣西民歌的,他必須有這麼一個基調,然後在這個基調的基礎上,再做一點一點的微調。比方說我寫王羲之,王羲之、王獻之在草書上面,他的法度是最嚴謹的,也可以說是最標準的。所以我用這些東西寫到張旭、懷素裡面去,使張旭、懷素從法度上更加嚴謹,氣息上更加高古。也有可能我還吸取了一點顏真卿,還用了一點傅山裡面我喜歡的東西,到最後還加了連百分之五都不到的一點我自己特別喜歡的東西,最後到八十歲的時候的結果,這就是我的風格。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創新

創新這個東西呢……不是所有人都有資格創新,誰有資格創新呢?真把舊的東西搞明白,把舊的東西你都搞明白了,實踐過了,知道古人都走過哪些路,知道古人把哪個藝術角度都做到了多高、多深,達到了什麼樣的層次,知道古人都試驗過哪些路子是走不通的,在這種情況下,你乾的這個活確實古人沒幹過,這叫創新。古人幹過什麼活你都不知道,你在那兒乾的活,第一,有可能是古人人家早就幹過的了。就像前幾年唐山一個農民,自己研究做一架飛機,有什麼意義啊?對不對?你自己做一個飛機,它也飛了五十米,人家那飛機都到什麼水平了?好多現在基礎較差的書法愛好者,說自己去創新,跟那個研究飛機的農民是一樣的,要想著在飛機上有創新,你先把現在的飛機研究透了,然後你做出一個飛機來,比現在這個高級。對不對?這是一個觀點。第二,就是我剛才說的那個,藝術無新舊,只有高下。

王羲之的東西是舊的,顏真卿也是舊的,張旭、懷素也是舊的,那麼我為什麼還學?你敢說它舊嗎?藝術這東西,作為藝術品的東西,必須有這樣強大的共性基礎。就是說你以後形成的這個東西,裡面也要有百分之八九十的古人的東西做基礎,然後所謂的創新是加進一點現代的思想。你作為一個現代人,肯定要受現代社會的影響。吃的是現代的飯,穿的是現代的衣服,參加的是現代的工作,接觸的是現代的人,你可以坐著飛機走到世界各地去,見到世界各地的文化。這樣你的思想跟古人肯定不一樣。藝術是思想的反映,你要創造什麼樣的美,是你思想的需求。所以你思想變了,你的藝術、審美追求肯定有變化。所以你不可能跟王羲之完全一樣,你就是臨王羲之,也會有你自己,這個你不用著急的。

你要有資格創新,你不把古人搞明白,就無所謂創新的,有可能是古人玩過的,不愛玩了的,有的那可能是古人用多少年的實踐證明了的,那是一面已經把前人撞得頭破血流的牆,你還在往上面撞。前兩天一個北京的書法理論家跟我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那些搞現代書法的老師,在當代書法史上特別有意義,特別有意義在於什麼地方?在於他們用切身實踐證明了現代書法是一條走不通的路。是啊,真的也很有意義,要不然以後我們可能還得走。他們為什麼走不通?就是因為他們沒有資格創新,他們沒有去研究古人。90年代初,我就買了一本叫《中國書法大辭典》,是香港樑披雲先生編的,兩本。我一翻,我才見到了更多的古代的作品,我們平常見到的那種張旭、懷素,是最有名的。還有第二層面的、第三層面的那些書家作品我們平時見不著,都才知道,當時那些現代書法的東西,古人都曾經寫過,古人也這麼寫過。我就想,為什麼這些東西沒成為主流流傳下來?說明那個東西是走不通的。所以我沒有走那個路子。這就是我們為什麼要研究古人?你研究了,你知道古人走過這個路子,沒有流傳下來,說明這個路子不通。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書法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藝術

很多有影響的名家都說,說我們現在連想都不用想要超越古人。其實我特別不贊同這個觀點,我認為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必然不同,這是第一點。第二,古人所達到的高度都是一個盛世所達到的高度,哪個時代是一個較長時期的、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時代,肯定要有藝術的高度。中國書法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門藝術,所以說它在哪個時代,這個時代如果經濟、政治各方面比較發達的話,書法肯定要達到一個高度。我們現在符合了這樣一個條件,就像我們歷史上的漢代、唐代,像明代的一些時期,清代的康乾時期一樣,我們也達到了一個比較繁榮的時期。我們的文化現在也很繁榮,我們有這麼多人寫字,有這麼好的條件,比古代書法家條件好得多,古代書法家想買一本字帖,上哪兒買去啊?他們有一個拓片,有個三片兩片拓片,得寫一輩子,有王羲之兩片,然後寫一輩子,他還找得著顏真卿的嗎?他還想去看傅山、王鐸的,上哪兒去看?我們現在想看誰的看誰的,古人有這麼多紙張嗎?這麼多筆嗎?有這麼多墨嗎?他們得去研磨,要寫大字,那得有人給研磨,誰做得到啊?所以我們這麼好的條件,為什麼不能超越古人啊?原因就在於自己就沒有自信,你就不想做古人那個努力,你要想達到古人那個高度,你必須要做古人那樣的事,古人是怎麼練字的,你得怎麼練。有的人說我們技術上有可能還能達到古人,但是沒有了古人的生活環境,沒有了古人的文化環境。那個生活環境、文化環境也是自己創造的,對不對?陶淵明有一句話叫什麼,“心遠地自偏”。他所在的園林離城市並不遠,他就說,主要是你的心態,心能不能靜,你的心如果靜了,你就像在桃花源裡一樣。他是這個樣子。現代社會是很忙,是很亂,但時間你自己可以安排,當代書家很多成了書法活動家,但是你可以少參加點外面的活動,你可以擠更多的時間把這個字錘鍊好。說我們讀書不如古人讀得多,你明白了,你憑什麼不多讀點?對不對?所以說這些老師說不能超越古人,我認為,那是他自己沒有自信,他也沒有權利說別人,也沒有權利代表這個時代不能超越,這是一個觀點。第二個觀點,就是說真正達到古人高度的這樣的書法家也不會很多,我們說歷史上真正穿透歷史的大家,每一個朝代一般來講也就幾位,唐代最多,也就十幾位。我們這個時代能出上幾位,能出上十幾位能夠跟古代相比肩的大家就不錯了,不能要求中國書協會員,都能夠達到張旭、懷素那樣的高度。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漢字的審美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裡面

書法在中國人的心裡面,地位很高。因為中國人特別地尊重文化人,尊重文化人就愛屋及烏,就對字、對文字有敬畏心理。你不要說城裡人,就是農村,我小時候在農村,那文化人特別受人尊重啊,你看我小的時候就給鄰居們寫春聯,鄰居們拿著紅紙找我去寫春聯,非常尊重的那種感覺。這是一點。第二,中國人書寫漢字因為是從應用開始的,所以說,全民書法,因為全民都得寫字,誰都離不開,漢字怎麼發展成了書法了?是因為中國人歷史上沒有這麼多好玩的東西,沒有現在的電視啊、什麼娛樂啊,沒有這些事,所以中國人把對美的追求,業餘時間都寫到字裡面去,研究如何把這字寫得更好。再加上,中國歷史上的文化人,包括一些達官貴人,包括很多的皇帝,都很重視“字”這個東西,包括科舉考試的時候,都要對字寫得好與不好提出要求。所以說大家都認為寫好字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這樣慢慢地就成為了中國人的一種素質。古人把中國人的這些文化講究寫到了漢字裡面去,把漢字打造成了一門藝術。我們現在的人研究書法的時候,也必須把中國的這些傳統的文化講究要研究出來,加進去。比如王羲之的字,我學王羲之的字就要研究王羲之的字到底比我的字多了什麼,我們得研究這個問題。研究這個問題,就得研究中國的傳統文化,王羲之的字裡面傳統文化的那些講究都有。我們明白一項提高一步,明白一項提高一步。不懂得中國傳統文化,那是寫不好字的,要從審美的角度一步一步地提升。漢字的審美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裡面。有些人可以不練字,但是看得出字好壞來,你看你周圍這些朋友,你拿幾張字往那兒一放,他沒練過字,問哪張好,都看得出來。他可以說不出為什麼,但是他知道哪張好,他的血液裡面流淌了書法的審美。中國人心裡面都有一種文字的情懷,各行各業都如此,你就是作家,當到了最大的作家也得去練字。

王厚祥:草書需要靠激情去推動創作

王厚祥 書法作品

文字情懷,骨子裡就有這樣的一種審美。

像到咱們的好多地方,你到皇宮裡面去,你看皇宮裡面掛的什麼?只有字,不可能掛別的了,畫不會掛的,像太和殿裡面。現在咱們沒有文化的人一說,辦公室後面不掛字,前面掛字,臉前面掛字,後面掛畫,為什麼呢?後面掛字是背字。我說這是沒有文化,你到太和殿一看,皇上後面掛的什麼?皇帝后面掛的都是字,皇帝都不怕背字,你怕背字?

藝術是什麼?藝術應該是加進了思想的技術。加進了思想的技術,那就是書法。一筆一畫,然後再加進了審美,加進了中國人傳統的審美理想,就成了書法了,成了藝術。比如雕塑,要有很好的技術,維納斯,沒有很好的技術能雕成那樣嗎?當然你還得有一種思想去指導著它,你用什麼樣的審美理想去雕塑它?

就是說很多從現實生活當中不能找到的東西,不能找到的心靈上的慰藉,在藝術上能找到。現在人們也很尊重藝術,只要是有文化的人他就尊重藝術,沒文化的那就沒辦法了。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不斷提升,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那肯定人們越來越尊重藝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