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書法 傅山 藝術 漢朝 東漢 西漢 氣象 翁方綱 草書 明朝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2019-08-06
"

前面兩章,我們對傅山的書法審美思想進行了解析,他除了對魏晉以來的書法進行過全面系統地闡述外,還對書法的根源進行了剖析,當然,不論傅山是如何對書法審美是如何看待的,但這其中的主要思想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漢隸之說

傅山對書法根源問題的探討,是立足於漢隸書法的基礎上,繼而又上溯到篆隸,這些思考都是他對書法審美的一步一步昇華而來,由此可見傅山在這些方面仍然由他強大的老莊思想在支配,總想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那些"質樸"的、"古拙"的、"率真支離"的辯證思想。他在《霜紅龕書論》中記載到:

"

前面兩章,我們對傅山的書法審美思想進行了解析,他除了對魏晉以來的書法進行過全面系統地闡述外,還對書法的根源進行了剖析,當然,不論傅山是如何對書法審美是如何看待的,但這其中的主要思想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漢隸之說

傅山對書法根源問題的探討,是立足於漢隸書法的基礎上,繼而又上溯到篆隸,這些思考都是他對書法審美的一步一步昇華而來,由此可見傅山在這些方面仍然由他強大的老莊思想在支配,總想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那些"質樸"的、"古拙"的、"率真支離"的辯證思想。他在《霜紅龕書論》中記載到: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是硬拙,初無佈置等當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學習書法雖有"工夫"之說,但人的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傅山在書法中是極有悟性的,上述語言是他在研究楷書之妙時,突然頓悟而出的。

他說,漢隸書法的氣質之所以不可思議,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某些天機,它所展現出來的"硬拙"、"樸拙"氣象,以及章法之中的"隨意"安排,看似信手而來,實則是這些"古拙"、"質樸"的氣象在發生著重要作用,這就是漢隸書法中的"天機"。

傅山關於漢隸的"樸拙"之說,明代學者趙崡在《石墨鐫華》中也說到:"西漢石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古樸。"而清人翁方綱也在《兩漢金石記》中說"渾淪樸古,隸法之未雕鑿者也。"

所謂漢隸,主要是指兩漢時期的隸書作品,包括西漢和東漢。當然,這只是從大的方面來分的。如果隸書按時代來劃分的話,也包括古隸,主要是先秦時期書法由小篆向隸書過渡時期的篆隸作品,而通常把西漢時期直到東漢結束之間的叫做漢隸。後面,仍有一些隸書,比如唐隸,就是唐人所寫的隸書,還有清人所寫的叫清隸。為什麼都是隸書,還要區別而論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風格不同、氣象不同,如此以來,就可以對傅山所說的"漢隸"作品研究的目的性就會更加明確,方便認識了。

"

前面兩章,我們對傅山的書法審美思想進行了解析,他除了對魏晉以來的書法進行過全面系統地闡述外,還對書法的根源進行了剖析,當然,不論傅山是如何對書法審美是如何看待的,但這其中的主要思想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漢隸之說

傅山對書法根源問題的探討,是立足於漢隸書法的基礎上,繼而又上溯到篆隸,這些思考都是他對書法審美的一步一步昇華而來,由此可見傅山在這些方面仍然由他強大的老莊思想在支配,總想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那些"質樸"的、"古拙"的、"率真支離"的辯證思想。他在《霜紅龕書論》中記載到: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是硬拙,初無佈置等當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學習書法雖有"工夫"之說,但人的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傅山在書法中是極有悟性的,上述語言是他在研究楷書之妙時,突然頓悟而出的。

他說,漢隸書法的氣質之所以不可思議,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某些天機,它所展現出來的"硬拙"、"樸拙"氣象,以及章法之中的"隨意"安排,看似信手而來,實則是這些"古拙"、"質樸"的氣象在發生著重要作用,這就是漢隸書法中的"天機"。

傅山關於漢隸的"樸拙"之說,明代學者趙崡在《石墨鐫華》中也說到:"西漢石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古樸。"而清人翁方綱也在《兩漢金石記》中說"渾淪樸古,隸法之未雕鑿者也。"

所謂漢隸,主要是指兩漢時期的隸書作品,包括西漢和東漢。當然,這只是從大的方面來分的。如果隸書按時代來劃分的話,也包括古隸,主要是先秦時期書法由小篆向隸書過渡時期的篆隸作品,而通常把西漢時期直到東漢結束之間的叫做漢隸。後面,仍有一些隸書,比如唐隸,就是唐人所寫的隸書,還有清人所寫的叫清隸。為什麼都是隸書,還要區別而論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風格不同、氣象不同,如此以來,就可以對傅山所說的"漢隸"作品研究的目的性就會更加明確,方便認識了。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兩漢時期遺留下來的漢隸作品是十分豐富的,它們的氣象不同,風格迥異,但是,傅山在這裡並沒有說明是哪一個隸碑中藏有"天機",而且不可思議,但是,他卻說其中是"硬拙"、"朴茂"的其藝術主旨,對此,我們可以結合他個人的作品,對照漢隸中的這些特點,揣測到這一類的作品應當是《張遷碑》、《石門頌》、《西狹頌》、《楊淮表記》等這類隸書作品。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對照學習和深入。

漢隸精神妙在何處?

楷書的藝術性表現在點畫的各個自足上,正是因為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但卻失去了隸書的樸拙風貌,成為書法上一個獨特的藝術美,如果其中缺失了藝術表現力的話,也許就會變成今天的"美術字",傅山可能發現了其中的這個問題,他就提出了"漢隸精神",為楷書的書寫尋找一個出路。

他在《傅山雜書冊》中說了這樣一段話,也許對我們理解漢隸的樸拙思想有所幫助。

漢隸之妙,拙樸精神。如見一醜人,初見時村野可笑,再視則古怪不俗,細細丁補,風流轉折,不衫不履,似更嫵媚。始覺後世楷法標緻,擺列而已。故楷書妙者,亦須悟得隸法,方免俗氣。

"

前面兩章,我們對傅山的書法審美思想進行了解析,他除了對魏晉以來的書法進行過全面系統地闡述外,還對書法的根源進行了剖析,當然,不論傅山是如何對書法審美是如何看待的,但這其中的主要思想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漢隸之說

傅山對書法根源問題的探討,是立足於漢隸書法的基礎上,繼而又上溯到篆隸,這些思考都是他對書法審美的一步一步昇華而來,由此可見傅山在這些方面仍然由他強大的老莊思想在支配,總想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那些"質樸"的、"古拙"的、"率真支離"的辯證思想。他在《霜紅龕書論》中記載到: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是硬拙,初無佈置等當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學習書法雖有"工夫"之說,但人的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傅山在書法中是極有悟性的,上述語言是他在研究楷書之妙時,突然頓悟而出的。

他說,漢隸書法的氣質之所以不可思議,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某些天機,它所展現出來的"硬拙"、"樸拙"氣象,以及章法之中的"隨意"安排,看似信手而來,實則是這些"古拙"、"質樸"的氣象在發生著重要作用,這就是漢隸書法中的"天機"。

傅山關於漢隸的"樸拙"之說,明代學者趙崡在《石墨鐫華》中也說到:"西漢石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古樸。"而清人翁方綱也在《兩漢金石記》中說"渾淪樸古,隸法之未雕鑿者也。"

所謂漢隸,主要是指兩漢時期的隸書作品,包括西漢和東漢。當然,這只是從大的方面來分的。如果隸書按時代來劃分的話,也包括古隸,主要是先秦時期書法由小篆向隸書過渡時期的篆隸作品,而通常把西漢時期直到東漢結束之間的叫做漢隸。後面,仍有一些隸書,比如唐隸,就是唐人所寫的隸書,還有清人所寫的叫清隸。為什麼都是隸書,還要區別而論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風格不同、氣象不同,如此以來,就可以對傅山所說的"漢隸"作品研究的目的性就會更加明確,方便認識了。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兩漢時期遺留下來的漢隸作品是十分豐富的,它們的氣象不同,風格迥異,但是,傅山在這裡並沒有說明是哪一個隸碑中藏有"天機",而且不可思議,但是,他卻說其中是"硬拙"、"朴茂"的其藝術主旨,對此,我們可以結合他個人的作品,對照漢隸中的這些特點,揣測到這一類的作品應當是《張遷碑》、《石門頌》、《西狹頌》、《楊淮表記》等這類隸書作品。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對照學習和深入。

漢隸精神妙在何處?

楷書的藝術性表現在點畫的各個自足上,正是因為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但卻失去了隸書的樸拙風貌,成為書法上一個獨特的藝術美,如果其中缺失了藝術表現力的話,也許就會變成今天的"美術字",傅山可能發現了其中的這個問題,他就提出了"漢隸精神",為楷書的書寫尋找一個出路。

他在《傅山雜書冊》中說了這樣一段話,也許對我們理解漢隸的樸拙思想有所幫助。

漢隸之妙,拙樸精神。如見一醜人,初見時村野可笑,再視則古怪不俗,細細丁補,風流轉折,不衫不履,似更嫵媚。始覺後世楷法標緻,擺列而已。故楷書妙者,亦須悟得隸法,方免俗氣。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這段話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承認漢隸書法中具有樸拙精神,如果見到了一個村野醜人,剛一看覺得很可笑,仔細再看,卻有天然質樸的風韻,越看越覺得味道甚濃,更加嫵媚。他指出,後世學習楷書時,不要只覺得刻意安排它們的筆畫及章法,這就落入了俗套,而要從隸法之中悟得某些體會,這樣才能使楷書的境界得以提升。

當然,傅山對書法的研究是從魏晉開始的,也是一步步深入進行的,他從漢隸中得到這樣的見解,主要是源於把魏晉書法與漢隸作了比較之後而形成的這種觀點,這種認識對於學習楷書的人們是有啟示意義的。

漢隸精神如何表現?

漢隸書法的整體特點是正大氣象,雄渾姿肆,天真爛漫,古拙天然,等等,如果在學習書法時,將漢隸的一些特點整合於自己的創作之中,將會使書法更為高妙。那麼,如何從漢隸書法中獲取必要的藝術精神呢?傅山對此提出了學習的路徑。

不作篆隸,雖學書三萬六千日,終不到是處,昧所從來也。予以隸須宗漢,篆須熟味周、秦以上鳥獸草木之形,始臻上乘。

"

前面兩章,我們對傅山的書法審美思想進行了解析,他除了對魏晉以來的書法進行過全面系統地闡述外,還對書法的根源進行了剖析,當然,不論傅山是如何對書法審美是如何看待的,但這其中的主要思想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都有著一定的指導意義。

漢隸之說

傅山對書法根源問題的探討,是立足於漢隸書法的基礎上,繼而又上溯到篆隸,這些思考都是他對書法審美的一步一步昇華而來,由此可見傅山在這些方面仍然由他強大的老莊思想在支配,總想在藝術的世界裡找到那些"質樸"的、"古拙"的、"率真支離"的辯證思想。他在《霜紅龕書論》中記載到: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漢隸之不可思議處,只是硬拙,初無佈置等當之意。凡偏旁左右,寬窄疏密,信手行去,一派天機。

學習書法雖有"工夫"之說,但人的悟性也是非常重要的考察要素。傅山在書法中是極有悟性的,上述語言是他在研究楷書之妙時,突然頓悟而出的。

他說,漢隸書法的氣質之所以不可思議,是因為其中蘊藏著某些天機,它所展現出來的"硬拙"、"樸拙"氣象,以及章法之中的"隨意"安排,看似信手而來,實則是這些"古拙"、"質樸"的氣象在發生著重要作用,這就是漢隸書法中的"天機"。

傅山關於漢隸的"樸拙"之說,明代學者趙崡在《石墨鐫華》中也說到:"西漢石刻傳者極少,此字簡質古樸。"而清人翁方綱也在《兩漢金石記》中說"渾淪樸古,隸法之未雕鑿者也。"

所謂漢隸,主要是指兩漢時期的隸書作品,包括西漢和東漢。當然,這只是從大的方面來分的。如果隸書按時代來劃分的話,也包括古隸,主要是先秦時期書法由小篆向隸書過渡時期的篆隸作品,而通常把西漢時期直到東漢結束之間的叫做漢隸。後面,仍有一些隸書,比如唐隸,就是唐人所寫的隸書,還有清人所寫的叫清隸。為什麼都是隸書,還要區別而論呢?這其中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它們的風格不同、氣象不同,如此以來,就可以對傅山所說的"漢隸"作品研究的目的性就會更加明確,方便認識了。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兩漢時期遺留下來的漢隸作品是十分豐富的,它們的氣象不同,風格迥異,但是,傅山在這裡並沒有說明是哪一個隸碑中藏有"天機",而且不可思議,但是,他卻說其中是"硬拙"、"朴茂"的其藝術主旨,對此,我們可以結合他個人的作品,對照漢隸中的這些特點,揣測到這一類的作品應當是《張遷碑》、《石門頌》、《西狹頌》、《楊淮表記》等這類隸書作品。只有明確了這些,才能對照學習和深入。

漢隸精神妙在何處?

楷書的藝術性表現在點畫的各個自足上,正是因為楷書是由隸書演變而來,但卻失去了隸書的樸拙風貌,成為書法上一個獨特的藝術美,如果其中缺失了藝術表現力的話,也許就會變成今天的"美術字",傅山可能發現了其中的這個問題,他就提出了"漢隸精神",為楷書的書寫尋找一個出路。

他在《傅山雜書冊》中說了這樣一段話,也許對我們理解漢隸的樸拙思想有所幫助。

漢隸之妙,拙樸精神。如見一醜人,初見時村野可笑,再視則古怪不俗,細細丁補,風流轉折,不衫不履,似更嫵媚。始覺後世楷法標緻,擺列而已。故楷書妙者,亦須悟得隸法,方免俗氣。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這段話的意思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承認漢隸書法中具有樸拙精神,如果見到了一個村野醜人,剛一看覺得很可笑,仔細再看,卻有天然質樸的風韻,越看越覺得味道甚濃,更加嫵媚。他指出,後世學習楷書時,不要只覺得刻意安排它們的筆畫及章法,這就落入了俗套,而要從隸法之中悟得某些體會,這樣才能使楷書的境界得以提升。

當然,傅山對書法的研究是從魏晉開始的,也是一步步深入進行的,他從漢隸中得到這樣的見解,主要是源於把魏晉書法與漢隸作了比較之後而形成的這種觀點,這種認識對於學習楷書的人們是有啟示意義的。

漢隸精神如何表現?

漢隸書法的整體特點是正大氣象,雄渾姿肆,天真爛漫,古拙天然,等等,如果在學習書法時,將漢隸的一些特點整合於自己的創作之中,將會使書法更為高妙。那麼,如何從漢隸書法中獲取必要的藝術精神呢?傅山對此提出了學習的路徑。

不作篆隸,雖學書三萬六千日,終不到是處,昧所從來也。予以隸須宗漢,篆須熟味周、秦以上鳥獸草木之形,始臻上乘。

傅山:學習書法不能只看字形,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這段話記載於《傅山全書》中,是傅山對書法之根源的一個理性思考,他認為,學習書法不去學習篆隸之法,是無從根本上體會到篆隸之味的,只有從篆書中才能感受並領略到"醜中之妍",而書法藝術的境界之美,正是需要這些"醜中妍",書法中有了"醜中妍",其藝術氣象會自然而來。

我們也注意到,在傅山78歲時,他的兒子傅眉卻不幸病逝,這對於傅山這樣一位老人來說,老年喪子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為此,作為一位文人,他飽含深情地寫了紀念兒子德才品德的十六首《哭子詩》,其中一首就是傅眉作字的經過,詩云:

……小篆初茂美,嫌其太熟圓。《石鼓》及《嶧山》,領略醜中妍。追憶童稚時,即縮《岣嶁》鐫……

從傅山的記述中,其子傅眉對書法諸體是無所不學,尤其是對篆隸及草書功夫最深。書法中的"醜中妍",只有深入到《嶧山》和圓美和《石鼓》質樸之中才可得到。

結語

傅山是明清時期一位傑出的文化領軍人物,他對政治、歷史、文化、醫學、書畫、道學等無所不精。尤其是他對書法方面的見解也有獨樹一幟的思想,曾經是時代引領書法方向的傑出人才。

他對書法的深入是一步一步地走向成熟,所提出的各種藝術主張,對於後世書法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就書法尤其是楷書的學習應當從漢隸中獲取必要的其藝術氣象,已經成為今天學書人的探索和借鑑之路。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