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書法 草書 孫過庭 蘭亭序 衛鑠 千年蘭亭 2019-08-21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五度法的運用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審視。在一個具體的字中,其線條與線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我們提倡分解剖析的方法,但是我們心中始終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不能將其截然分離進行絕對孤立的解讀,否則,硬湊起來的東西終將缺乏神采,必然走向捨本逐末的歧途。

毎一根線條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的空度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比較的眼光把握書法作品。

4、連線法

這一方法主要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宏觀把握。每一個字也像線條一樣總是在二維平面佔據一定的位置,其整體輪廓必然決定其體勢,連線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抓住字體的結構體勢。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五度法的運用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審視。在一個具體的字中,其線條與線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我們提倡分解剖析的方法,但是我們心中始終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不能將其截然分離進行絕對孤立的解讀,否則,硬湊起來的東西終將缺乏神采,必然走向捨本逐末的歧途。

毎一根線條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的空度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比較的眼光把握書法作品。

4、連線法

這一方法主要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宏觀把握。每一個字也像線條一樣總是在二維平面佔據一定的位置,其整體輪廓必然決定其體勢,連線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抓住字體的結構體勢。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上圖即是以《蘭亭序》為例,展示連線法的運用。

5、對比法

依葫蘆畫,求大體相似,可能是多數臨摹者的通病。結果是範本的筆法、線結構經過臨摹者的運筆習慣一廂情願地被“改造”了。

這時候,如果不是冷靜地進行對比,找出臨摹作品與原作的差距,而是急於進入下一次的臨摹,很可能會將自己錯誤的運筆習慣又加深了一次!這樣,臨摹越多,錯誤就越深。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五度法的運用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審視。在一個具體的字中,其線條與線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我們提倡分解剖析的方法,但是我們心中始終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不能將其截然分離進行絕對孤立的解讀,否則,硬湊起來的東西終將缺乏神采,必然走向捨本逐末的歧途。

毎一根線條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的空度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比較的眼光把握書法作品。

4、連線法

這一方法主要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宏觀把握。每一個字也像線條一樣總是在二維平面佔據一定的位置,其整體輪廓必然決定其體勢,連線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抓住字體的結構體勢。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上圖即是以《蘭亭序》為例,展示連線法的運用。

5、對比法

依葫蘆畫,求大體相似,可能是多數臨摹者的通病。結果是範本的筆法、線結構經過臨摹者的運筆習慣一廂情願地被“改造”了。

這時候,如果不是冷靜地進行對比,找出臨摹作品與原作的差距,而是急於進入下一次的臨摹,很可能會將自己錯誤的運筆習慣又加深了一次!這樣,臨摹越多,錯誤就越深。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對比,就如同醫生對病人對症下藥一樣。找不到病灶的醫生自然是庸醫,對於書法學習來說,一次臨摹完成之後,不進行對比找出字的毛病,就像沒找到病灶的庸醫一樣,哪裡談得上進步?

對比,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那麼,怎樣進行對比呢?

對比的方面包括每個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包括運筆的方圓、中側、提按、快慢、頓挫、輕重等,包括點畫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包括線結構的空度、形狀、分佈、位置、照應等等。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五度法的運用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審視。在一個具體的字中,其線條與線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我們提倡分解剖析的方法,但是我們心中始終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不能將其截然分離進行絕對孤立的解讀,否則,硬湊起來的東西終將缺乏神采,必然走向捨本逐末的歧途。

毎一根線條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的空度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比較的眼光把握書法作品。

4、連線法

這一方法主要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宏觀把握。每一個字也像線條一樣總是在二維平面佔據一定的位置,其整體輪廓必然決定其體勢,連線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抓住字體的結構體勢。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上圖即是以《蘭亭序》為例,展示連線法的運用。

5、對比法

依葫蘆畫,求大體相似,可能是多數臨摹者的通病。結果是範本的筆法、線結構經過臨摹者的運筆習慣一廂情願地被“改造”了。

這時候,如果不是冷靜地進行對比,找出臨摹作品與原作的差距,而是急於進入下一次的臨摹,很可能會將自己錯誤的運筆習慣又加深了一次!這樣,臨摹越多,錯誤就越深。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對比,就如同醫生對病人對症下藥一樣。找不到病灶的醫生自然是庸醫,對於書法學習來說,一次臨摹完成之後,不進行對比找出字的毛病,就像沒找到病灶的庸醫一樣,哪裡談得上進步?

對比,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那麼,怎樣進行對比呢?

對比的方面包括每個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包括運筆的方圓、中側、提按、快慢、頓挫、輕重等,包括點畫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包括線結構的空度、形狀、分佈、位置、照應等等。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在對比的基礎上,還要對所臨摹的字進行修正,將不到位的地方改正過來,以形成一種習慣定勢!某些筆畫,還要在紙上反覆試寫,找出其中最理想的一種運筆方法。然後,再進行下一次的臨摹,再對比,再修正,再臨墓,直至達到背臨的狀態。

上述五法並非截然分離,在實際運用中往往要多法並施,才能達到較好的臨摹效果。

臨摹是艱苦的、長期的、嚴肅的學習過程,此五法還僅僅是從線條、線結構這形而下的角度進行感性與理性的把握,而書法作品的總體風貌、神采、格調、韻律、氣勢等形而上的信息,還需要學習者通過揣摩、欣賞等“讀帖”方式和不斷加強文化修養來獲取,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達到高遠的藝術境界。

"

文:王先嶽

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必經之途。然而,一些初學者對於臨摹所要達到的細緻程度,以及臨摹時所必須付出的艱辛缺乏足夠的認識與心理準備,以至於學書多年而不得要領。孫過庭《書諧》有言:“察之貴精,擬之貴似。”下面,介紹幾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1、解剖聯想法

臨摹時,將原帖中的筆畫線條分解出來進行仔細觀察分析,並調動自己的各種生活經驗對其形象進行聯想。

如果說這一方法用於臨摹楷書、隸書等以靜為主的書體還不足為奇的話,那麼對於臨習行、草書之類的書體其功效是顯而易見的。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行草書字形忽大忽小,線條忽粗忽細,筆法變化無端,往往令初學者望而卻步,難窺堂奧。如果將其中難以把握的某些筆畫線條抽取出來,甚至將某一個筆畫分解成若干部分進行觀察聯想,問題將迎刀而解。

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發現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線條不過是某些事物形象的奇特組合。早在東漢時代,崔璦的《草書勢》就開以形象喻書的先河。其後,繼承這一傳統進行發揮者代不乏人,尤其是傳為晉代衛鑠的《筆陣圖》以更為直觀形象的語言論道: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橫,如千里陣雲,隱隱然其實有形;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撇,陸斷犀象;鉤,百鉤弩發;豎,萬歲枯藤;背拋,崩浪雷奔;橫折鉤,勁弩筋節。”

可以說,這為我們尋找解剖聯想的途徑提供了無窮的啟迪。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2、四位法

如果說解剖聯想法僅僅是對於線條的一種感性認識,那麼,四位法可以說是一種對於原帖線條的理性把握,以求更為嚴謹、深入地把握原帖的精華。

所謂“四位”,指高位、低位、左位、右位。

每一個筆畫都處於二維平面上的某一位置,必有一個最高位,一個最低位,一個最左位,一個最右位。當然,在某些具體的筆畫中,這四位有重合的現象,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於點畫線條的理性分析。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下面以楷書橫畫為例說明(如圖):從圖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四位法的妙用。因線條總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個塊面,這自然存在一個線條邊部輪廓的問題。

既然如此,那麼運筆時就必須要有意識地控制筆毫,以呈現與原帖形狀逼真的線條,這必然部分地涉及到筆法問題。

如橫畫起筆處的上輪廓線尖端是左位,下輪廓線尖端是低位,要使這兩位準確,必須要在運筆逆入後折轉筆毫,再往右下斜切,然後調整筆鋒鋪毫右行。因高位在收筆處上輪廓線尖端,右位在高位以右的邊廓線上,首先必須要在行筆的過程中有一個漸行漸往右上微升的趨勢,以形成高位;然後要在收筆時將筆鋒往右斜下方挫出而後旋轉回收,以形成右位。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如果能對原帖的每根線條都進行類似的分析把握,對範本的筆法精華將會心領神會。

四位法同樣可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把握,因每一個字也都有四位。根據前文對線條的分析,相信讀者不難領悟這一原理。

3、五度法

每一根線條在二維平面上必然呈現出一定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還會展現出一定的空度,此即所謂的“五度”。這為我們進一步把握線條以及線結構提供了又一個新的視角。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五度法的運用既要宏觀把握,又要微觀審視。在一個具體的字中,其線條與線結構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雖然我們提倡分解剖析的方法,但是我們心中始終須有一個宏觀的概念,不能將其截然分離進行絕對孤立的解讀,否則,硬湊起來的東西終將缺乏神采,必然走向捨本逐末的歧途。

毎一根線條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每一個線結構的空度都是相對而言的,這就需要我們運用比較的眼光把握書法作品。

4、連線法

這一方法主要運用於對字體結構的宏觀把握。每一個字也像線條一樣總是在二維平面佔據一定的位置,其整體輪廓必然決定其體勢,連線法的運用可以說是從整體上抓住字體的結構體勢。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上圖即是以《蘭亭序》為例,展示連線法的運用。

5、對比法

依葫蘆畫,求大體相似,可能是多數臨摹者的通病。結果是範本的筆法、線結構經過臨摹者的運筆習慣一廂情願地被“改造”了。

這時候,如果不是冷靜地進行對比,找出臨摹作品與原作的差距,而是急於進入下一次的臨摹,很可能會將自己錯誤的運筆習慣又加深了一次!這樣,臨摹越多,錯誤就越深。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對比,就如同醫生對病人對症下藥一樣。找不到病灶的醫生自然是庸醫,對於書法學習來說,一次臨摹完成之後,不進行對比找出字的毛病,就像沒找到病灶的庸醫一樣,哪裡談得上進步?

對比,是書法學習的不二法門!那麼,怎樣進行對比呢?

對比的方面包括每個點畫的起筆、行筆、收筆,包括運筆的方圓、中側、提按、快慢、頓挫、輕重等,包括點畫的長度、寬度、弧度、角度,包括線結構的空度、形狀、分佈、位置、照應等等。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在對比的基礎上,還要對所臨摹的字進行修正,將不到位的地方改正過來,以形成一種習慣定勢!某些筆畫,還要在紙上反覆試寫,找出其中最理想的一種運筆方法。然後,再進行下一次的臨摹,再對比,再修正,再臨墓,直至達到背臨的狀態。

上述五法並非截然分離,在實際運用中往往要多法並施,才能達到較好的臨摹效果。

臨摹是艱苦的、長期的、嚴肅的學習過程,此五法還僅僅是從線條、線結構這形而下的角度進行感性與理性的把握,而書法作品的總體風貌、神采、格調、韻律、氣勢等形而上的信息,還需要學習者通過揣摩、欣賞等“讀帖”方式和不斷加強文化修養來獲取,只有不斷努力,才能達到高遠的藝術境界。

還在為學習書法發愁嗎?請看這臨摹五法,一定會對你有所啟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