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學書者加強修養的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技術水平與人的品行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之美,這種美既是漢字書寫出來的美,也是書寫者人格品德的美,因此,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往往會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他的人和作品。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寬博達觀,就會聯想到他的人品也是寬宏大量,王羲之的書法清美俊朗,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風度儒雅的文人貴族。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鄭枃對此一針見血,說出了書法與人的修養之間的關係,他在《衍極古學篇》中說到:

夫字有九德,九德則法。

這裡說的"九德"是《尚書》之《虞書》中的說法: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學書者加強修養的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技術水平與人的品行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之美,這種美既是漢字書寫出來的美,也是書寫者人格品德的美,因此,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往往會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他的人和作品。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寬博達觀,就會聯想到他的人品也是寬宏大量,王羲之的書法清美俊朗,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風度儒雅的文人貴族。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鄭枃對此一針見血,說出了書法與人的修養之間的關係,他在《衍極古學篇》中說到:

夫字有九德,九德則法。

這裡說的"九德"是《尚書》之《虞書》中的說法: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就是人性有寬宏而能莊慄也,和柔而能立事也,懿願而能恭恪也,而能謹敬也,和順而能果毅也,正直而能溫和也,簡大而有廉隅也,剛斷而能實塞也,強勁而合道義也。

鄭枃所說"字有九德",恰好與人的九德相匹配,人在寫字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九德"寫進去,進而給字注入了"德行",換句話說,想要把字寫好,必須要讓字有德,想要字有德,人須先有德,這正是鄭枃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反過來說,人無九德,字何來九德?

北宋學者李昭玘在《樂靜集》中記述了蘇東坡對於人的學養、修養方面的事蹟,認為蘇氏之所以成為一位大儒和書法家,就是因為他很是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他說:

昔東坡守彭門,嘗語舒堯文曰:"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學書者加強修養的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技術水平與人的品行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之美,這種美既是漢字書寫出來的美,也是書寫者人格品德的美,因此,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往往會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他的人和作品。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寬博達觀,就會聯想到他的人品也是寬宏大量,王羲之的書法清美俊朗,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風度儒雅的文人貴族。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鄭枃對此一針見血,說出了書法與人的修養之間的關係,他在《衍極古學篇》中說到:

夫字有九德,九德則法。

這裡說的"九德"是《尚書》之《虞書》中的說法: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就是人性有寬宏而能莊慄也,和柔而能立事也,懿願而能恭恪也,而能謹敬也,和順而能果毅也,正直而能溫和也,簡大而有廉隅也,剛斷而能實塞也,強勁而合道義也。

鄭枃所說"字有九德",恰好與人的九德相匹配,人在寫字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九德"寫進去,進而給字注入了"德行",換句話說,想要把字寫好,必須要讓字有德,想要字有德,人須先有德,這正是鄭枃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反過來說,人無九德,字何來九德?

北宋學者李昭玘在《樂靜集》中記述了蘇東坡對於人的學養、修養方面的事蹟,認為蘇氏之所以成為一位大儒和書法家,就是因為他很是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他說:

昔東坡守彭門,嘗語舒堯文曰:"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其實,李昭玘所說的是蘇東坡對書法更高一個層面上的"祕籍",想要把字寫得能"盡妙",必須要解決"識淺、見狹、學不足"的三個問題,蘇東坡認為,"識淺、見狹"都是修養問題,哪怕是人的學養、學識,而"學不足"是書法中的"工夫"問題,由此看出,蘇東坡成功的"祕笈"三者之中,修養就佔到二分,技法只佔有一分。

書法人品修養的途徑

此前,我們知道了書法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書寫活動,而是由人的修養與工夫技法共同參與的一個系統任務,並且,對於書寫的人提出了需要加強修養的更高要求,那麼,如何在日常中找到合適的路徑去從點滴做起並且做好?

培養人的好氣質。氣質無關乎人的相貌,它是內在修養的結果。蘇東坡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查掩也;言有訥辯,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學書者加強修養的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技術水平與人的品行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之美,這種美既是漢字書寫出來的美,也是書寫者人格品德的美,因此,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往往會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他的人和作品。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寬博達觀,就會聯想到他的人品也是寬宏大量,王羲之的書法清美俊朗,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風度儒雅的文人貴族。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鄭枃對此一針見血,說出了書法與人的修養之間的關係,他在《衍極古學篇》中說到:

夫字有九德,九德則法。

這裡說的"九德"是《尚書》之《虞書》中的說法: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就是人性有寬宏而能莊慄也,和柔而能立事也,懿願而能恭恪也,而能謹敬也,和順而能果毅也,正直而能溫和也,簡大而有廉隅也,剛斷而能實塞也,強勁而合道義也。

鄭枃所說"字有九德",恰好與人的九德相匹配,人在寫字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九德"寫進去,進而給字注入了"德行",換句話說,想要把字寫好,必須要讓字有德,想要字有德,人須先有德,這正是鄭枃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反過來說,人無九德,字何來九德?

北宋學者李昭玘在《樂靜集》中記述了蘇東坡對於人的學養、修養方面的事蹟,認為蘇氏之所以成為一位大儒和書法家,就是因為他很是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他說:

昔東坡守彭門,嘗語舒堯文曰:"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其實,李昭玘所說的是蘇東坡對書法更高一個層面上的"祕籍",想要把字寫得能"盡妙",必須要解決"識淺、見狹、學不足"的三個問題,蘇東坡認為,"識淺、見狹"都是修養問題,哪怕是人的學養、學識,而"學不足"是書法中的"工夫"問題,由此看出,蘇東坡成功的"祕笈"三者之中,修養就佔到二分,技法只佔有一分。

書法人品修養的途徑

此前,我們知道了書法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書寫活動,而是由人的修養與工夫技法共同參與的一個系統任務,並且,對於書寫的人提出了需要加強修養的更高要求,那麼,如何在日常中找到合適的路徑去從點滴做起並且做好?

培養人的好氣質。氣質無關乎人的相貌,它是內在修養的結果。蘇東坡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查掩也;言有訥辯,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一個人可能長相一般,但他的言談舉止可能顯示為一個君子的風度,同樣,言談、書法也是一樣的。書法的外形只要通過學習都能做到,但不一定有君子的氣質,相反,君子般氣質的作品外形不一定是工整的,它表現在內在中。

培養讀書情懷。讀書多了,書法中的筆墨就會自如,悟性也就有了。這是古人一直以來所為提倡的。清人盛大士在《溪山臥遊錄》中說到:

古人讀破萬卷,下筆有神。謂之詩有別腸,非關學問可乎?……則似有妙悟焉。然其所以悟者,亦有書卷之味,沉浸於胸。

只有多讀書,自己的見悟開了,既有情懷,又來悟性,下筆如有神助。如果不讀書,不思考,就不會有頓悟,思想中更缺乏見識,是不能寫好字的。

加強人格品行的修養。正如前文所述,書法的好壞,至少是的境界與人的品德有直接關係,品行正,則書法正。清代書法家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談到了修正人心成為聖人之理:

"

書法不僅僅是寫寫字的問題,如果一個人肯下功夫,專門去臨摹古人的法帖,過不了幾年,就會寫上一手漂亮的漢字來,但是,書法並不是要求把字寫得像就可以了,更重要的一個問題是所寫的字要反映出書寫者本人的氣質和境界,而這些正是人的修養問題,這是自古以來一直所提倡的重要概念。那些在歷史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在修養方面有所成功,最終奠定了他們的書法地位。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法修養

清代學者劉熙載對書畫的研究可謂是非常透徹的,他在論述書法修養時提出了自己的主張,在《遊藝約言》中說到:

善書者不出"廉"、"立"、"寬"、"敦"四字。然則欲從事於書,莫如先師夷、惠,不然則頑懦鄙薄之書,且將接跡於世也。

他認為,善書法的人都要在"廉"、"立"、"寬"、"敦"四個字上做足文章,這就是書法修養的主要目標,"先師夷、惠",就是要求學書者要像伯夷、柳下惠那樣做好自己的品行。"廉",即廉潔,"立"則自立,"寬"為心胸寬博,"敦"是人品敦厚的意思。為了進一步說明人的品行問題,他接著說: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書雖小道,學書者亦要不見惡於聖人。聖人所惡者,舍狂狷而就鄉愿者。書,陰陽剛柔不可偏陂,大抵以合於《虞書》九德為尚。

學習書法的人不要違背聖人的教訓,要按照孔子所說的最高準則"中行"來踐行自己的行為,崇尚九德,努力融合其中。這也許就是學書者應當做到的品德修養。

清代另一位學者龔煒的說法與劉熙載意思相同,都是要求學書者在這四個字上加強修養,他在《巢林筆談》中幾乎解釋了劉熙載的說法:

夷、惠稱聖,自孟子始。廉立寬敦,是師百世之功。

由此可見,他們對書法品格修養的認識都是以這四個字為核心的,當然,這些都是源於儒家和道家思想,也是中國哲學所釋放出的德的要求。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學書者加強修養的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書法是技術水平與人的品行相互結合而產生的一種藝術之美,這種美既是漢字書寫出來的美,也是書寫者人格品德的美,因此,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往往會用"字如其人"來形容他的人和作品。例如顏真卿的楷書寬博達觀,就會聯想到他的人品也是寬宏大量,王羲之的書法清美俊朗,也能看出他是一位風度儒雅的文人貴族。

元代文學家、書法家鄭枃對此一針見血,說出了書法與人的修養之間的關係,他在《衍極古學篇》中說到:

夫字有九德,九德則法。

這裡說的"九德"是《尚書》之《虞書》中的說法:

寬而慄,柔而立,愿而恭,亂而敬,擾而毅,直而溫,簡而廉,剛而塞,強而義彰,厥有常吉哉!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就是人性有寬宏而能莊慄也,和柔而能立事也,懿願而能恭恪也,而能謹敬也,和順而能果毅也,正直而能溫和也,簡大而有廉隅也,剛斷而能實塞也,強勁而合道義也。

鄭枃所說"字有九德",恰好與人的九德相匹配,人在寫字時,往往會不自覺的把自己的"九德"寫進去,進而給字注入了"德行",換句話說,想要把字寫好,必須要讓字有德,想要字有德,人須先有德,這正是鄭枃想要表達的核心意思。反過來說,人無九德,字何來九德?

北宋學者李昭玘在《樂靜集》中記述了蘇東坡對於人的學養、修養方面的事蹟,認為蘇氏之所以成為一位大儒和書法家,就是因為他很是注重這方面的培養。他說:

昔東坡守彭門,嘗語舒堯文曰:"作字之法,識淺、見狹、學不足三者,終不能盡妙,我則心目手俱得之矣。"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其實,李昭玘所說的是蘇東坡對書法更高一個層面上的"祕籍",想要把字寫得能"盡妙",必須要解決"識淺、見狹、學不足"的三個問題,蘇東坡認為,"識淺、見狹"都是修養問題,哪怕是人的學養、學識,而"學不足"是書法中的"工夫"問題,由此看出,蘇東坡成功的"祕笈"三者之中,修養就佔到二分,技法只佔有一分。

書法人品修養的途徑

此前,我們知道了書法並不是一個單一的書寫活動,而是由人的修養與工夫技法共同參與的一個系統任務,並且,對於書寫的人提出了需要加強修養的更高要求,那麼,如何在日常中找到合適的路徑去從點滴做起並且做好?

培養人的好氣質。氣質無關乎人的相貌,它是內在修養的結果。蘇東坡對此有自己的看法:

人貌有好醜,而君子小人之態,不查掩也;言有訥辯,而君子小人之氣,不可欺也;書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亂也。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一個人可能長相一般,但他的言談舉止可能顯示為一個君子的風度,同樣,言談、書法也是一樣的。書法的外形只要通過學習都能做到,但不一定有君子的氣質,相反,君子般氣質的作品外形不一定是工整的,它表現在內在中。

培養讀書情懷。讀書多了,書法中的筆墨就會自如,悟性也就有了。這是古人一直以來所為提倡的。清人盛大士在《溪山臥遊錄》中說到:

古人讀破萬卷,下筆有神。謂之詩有別腸,非關學問可乎?……則似有妙悟焉。然其所以悟者,亦有書卷之味,沉浸於胸。

只有多讀書,自己的見悟開了,既有情懷,又來悟性,下筆如有神助。如果不讀書,不思考,就不會有頓悟,思想中更缺乏見識,是不能寫好字的。

加強人格品行的修養。正如前文所述,書法的好壞,至少是的境界與人的品德有直接關係,品行正,則書法正。清代書法家項穆在《書法雅言》中談到了修正人心成為聖人之理:

古人:書法水平高低不是看你的字形是否好看,這個做好了才是高手

正書法,所以正人心也;正人心,所以閒聖道也。子輿距楊、墨於昔,予則放蘇、米於今。垂之千秋,識者復起,必有知正書之功,不愧為聖人之徒也。

從他的思想裡可以看出,書法的好壞與人心正與不正有很大關係,可見學習書法必須要加強人的品德修養,只有品德好了,書法才會有高境界。

結語

書法藝術不僅僅是寫字這麼簡單的事,它是要通過對人的品德、學識、氣度等各個方面的綜合修養,繼而才能在書寫中"不自覺"地把這些修養"寫進"作品中,讓書法有質的內涵。人的修養是要通過多讀書、多培養而來,做有"九德"之人,讓自己的作品富於更多的內涵,煥發出自己有品質的藝術特色。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