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展書法隱藏了這些祕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參加

書法 文化 藝術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2019-06-07

國展是書法界的一項綜合性展覽,可以說它代表著全國當前書法的綜合水平。書法是中國文化的一個載體和表象,通過書法展來展示當前文化發展的走向,也是對當前全國書法創作整體水平的一次檢驗。

中書協分黨組書記陳洪武先生認為,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書法復興以來,中國書法已出現了很好的發展勢頭,各個書家不僅在技法的挖掘、以及文化、精神層面的領悟和深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有大量的書家對上述層面進行了深度融合。陳洪武書記的這個定義,在中書協這些年舉辦的各類書展上就可以看得到,它是具有現實意義的。但是,就目前來說,書法界也出現了兩極分化的局面,一極是有很多的書家在精研傳統,他們只認為古代的經典作品才是真正的書法,一味地向傳統要能力,對古代傳統書法精鑽精研,從技法上討"真經",日臨夜仿,心追手摹,精益求精,另一極是大肆營造書寫的藝術性,個性太過強烈,表現形式太過張揚,離古人太遠,他們把能張揚個性的書寫,當作自己的樂趣,認識超前,創新過激,脫離了群眾的鑑賞能力。這兩種極端,都不是真正的書法,前一種就是我們常說的,進得去,出不來了,後一種是個性太強烈,出得來,進不去,這都不是國展書法所提倡的。面對當前書法的現狀,中書協舉辦的國展書法大賽,就是一個導向的作用。

專家:國展書法隱藏了這些祕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參加

那麼,作為一次書法國展來說,它的導向或是風向標是什麼呢?我們簡要回顧一下八十年代書法復興以來所經過的歷程就會有一個大概的思路了。第一屆國展,那時就是規規矩矩地向傳統學習,因為經過了文革以後,人們對古典作品放棄的時間太長,這是國家層面上對書家的一個倡導,它要求各個書家把手伸進傳統的口袋裡,在那裡向古人取經,學習古人的技法、字形、章法等,這是要求書家師古師法,也是鼓勵提倡更多的人蔘與到書寫中來。而此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書法也隨著時代經濟、文化、政治的發展而發生著變化,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導向要求,書當隨時代,一個時代就有一個時代的特徵,書法就要反映這個時代特徵,是文化大背景下的藝術創作。

專家:國展書法隱藏了這些祕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參加

對於當前的國展來說,書法必須具備紮實的傳統功底。學習書法的人都知道,書法是古人的發明創造,也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學習書法,就要從古人的經典作品學起,這裡面技法是主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果一個人不向古人學習,缺乏基本的、紮實的傳統功底,那就是無本之木,是閉門造車。傳統功夫、書寫水平是國展作品考量的基本要求。傳統裡面也有多種碑帖,怎麼樣把它們融合在一起,就是對書寫水平的一種考驗了,這就需要書家要大量地實踐,認真地思考,勤奮地創作才能得到。

書法還必須體現文化特徵。書法本來就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常說的"字如其人"、"書為心畫",實際上是說這個人的文化修養,怎麼做人、怎麼做事,學養有多深,寫字時心浮氣躁,態度不認真,等等,這些問題從作品裡就可以看得出。具體到國展作品中來說,如果在作品裡寫了錯別字,或是內容上張冠李戴,人家評委一看一審,這都是硬傷,一準會被拿下。還有,作品如果燥氣太重,或是氣息板滯,讓人看了不舒服,也會讓評委看不上眼的。

專家:國展書法隱藏了這些祕密,搞不清就是盲目參加

總體來說,國展作品從整體質量上要求很高,不論是技法、內容、氣息、境界等,都是評委考察的重點要素,這是因為被選上的作品,都是代表著這個時代的風尚,沒有這些表現,是很難勝出的。我們要很好地理解中國書協在書法方面的一些導向問題,正如陳洪武書記所講的,書法已經在嬗變了,而我們一些人的審美觀念仍然沒有變,或者是人們的審美觀念沒有跟上這些變化,這是很可怕的,也是會被時代所淘汰的。我們在創作十二屆國展作品時,一定要注意這個問題,是作一個"寫字匠",還是搞書法藝術?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問題。關於書法與寫字的問題,這本來就是一個大課題,是需要單獨來說的,今天說這一點,主要是強調國展作品中是不允許有寫字的作品出現的,也是不允許個性面目太強的作品入展的。(未完待續)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臺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