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蔬菜 臺灣 水果 日本 商業觀察家 商業觀察家 2017-08-28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本文圖片來源:林鑫拍攝

撰文 | 李華

實名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商業觀察家交流群

全家在臺灣推行的超市型便利店初具規模。從門店的經營形態看,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相比過去,增加了生鮮水果、冷凍冷藏、餐飲吧檯等經營內容。

整體而言,這既是全家便利店進行的業務延伸,也是日系便利店業態對坪效提升、消費粘性建立的又一次積極嘗試。

本文圖片來源:林鑫拍攝

撰文 | 李華

實名添加微信shangyegcj加入商業觀察家交流群

全家在臺灣推行的超市型便利店初具規模。從門店的經營形態看,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相比過去,增加了生鮮水果、冷凍冷藏、餐飲吧檯等經營內容。

整體而言,這既是全家便利店進行的業務延伸,也是日系便利店業態對坪效提升、消費粘性建立的又一次積極嘗試。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的冷凍冷餐品類。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單店增收5%-6%

據臺灣全家商品本部長黃君毅早前接受臺灣工商時報等採訪時透露,在商品層面,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的品項數2150種,高於一般門店的1800種。增設的品類包括蔬菜、水果、冷凍生鮮等。規格、份量相比超市有所縮小。

擁有多年臺灣便利店從業經歷,上海交通大學客座教授林鑫稱,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的重點在“天和鮮物”,這是臺灣一家重量級海產供應商,“很厲害,在臺灣跟上引水產差不多級別。”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天和鮮物在臺灣是個“狠角色”。

雙方的合作不僅僅是海產品(冷凍冷餐)的供應,還包括店內餐飲板塊的經營。在全家超市型便利店內,也設置了一個餐飲吧檯。林鑫表示,餐飲吧檯由全家經營,但雙方會一起開發菜單。

天和鮮物在臺灣是個“狠角色”。

雙方的合作不僅僅是海產品(冷凍冷餐)的供應,還包括店內餐飲板塊的經營。在全家超市型便利店內,也設置了一個餐飲吧檯。林鑫表示,餐飲吧檯由全家經營,但雙方會一起開發菜單。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餐飲吧檯。

在選址層面,到目前為止,臺灣全家已開設600家超市型便利店,9成位於住宅型商圈。都是對臺灣全家既有門店進行改裝。改裝包含前後臺部分,前臺要對門店的冷凍機臺、水電管線進行改造。後臺要進行一些冷鏈物流佈局,因為引入了保質期更短的生鮮、餐飲品類。

黃君毅稱,未來,超市型便利店的新開店只要符合50坪(一坪=3.3平米)以上大小,就可定位為超市型。臺灣全家的目標是,明年實現1000家超市型便利店開店目標。

市場效果層面,目前已開的600家超市型便利店中,單店營收提升了5%-6%。臺灣全家希望超市型新店2017年多創造出來的營收,能佔臺灣全家總體營收比重2%。按去年臺灣全家營收605.67億新臺幣(1RMB=4.3新臺幣)計算,估約12億新臺幣。

價值

對於便利店引入生鮮業態,中國大陸零售市場的爭論頗多。主要體現在兩個層面的“爭吵”。

一是,外資便利店與中國合作伙伴的爭論。過去,日系便利店的日資方一直不願將生鮮引入便利店,主要原因之一是擔心需求。在日本,日系便利店很早前就曾將生鮮品類引入到便利店經營,但發現在便利店中購買生鮮的場景和需求是不足的,後續逐漸去掉了大多數生鮮品類。

由此,一些在中國大陸管理便利店業務的日籍人士仍固執地認為,這不是一個好主意。

另一方面,外資便利店的一些中國合作伙伴卻希望引入生鮮。他們為此也做了市場調查,並認為在中國大陸市場,年輕人會到便利店購買生鮮。他們甚至認為日本人有些“死板”。

二是,一些本土便利店企業對於經營生鮮有所顧慮,並認為便利店不適合售賣生鮮,最多隻能賣些水果等品類。

比如,他們認為無論進行多好的管理,生鮮的氣味仍過重,對衛生管理是一個挑戰。在幾十平米的面積內經營生鮮,會影響便利店的品質形象。且生鮮的打理非常困難,會造成門店管理難度、成本提升。

營收提升5-6% 加餐飲加生鮮的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是未來嗎

蔬菜有一組貨架。

《商業觀察家》認為,從臺灣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的推行情況,以及中國零售商的試驗情況來看,比如永輝生活(永輝會員店),便利店經營生鮮仍是有空間的。

首先,門店生鮮可以簡單化運營。

臺灣全家超市型便利店所經營的蔬菜、海產品,都是預包裝形式。永輝生活的蔬菜、肉品(大部分)也是如此。從進店體驗看,還是能對生鮮的氣味進行很好管理的,並未有明顯不適與髒亂。水果散賣所散發的果香,《商業觀察家》甚至認為可以成為門店的加分項。

預包裝若在後臺完成,也沒有增加太多門店的管理難度和複雜操作。

所以,只要在後臺形成標準化和流程化,門店前端的運營依然可以簡單化和低成本。而從目前情況看,精選品類的生鮮是可以在後臺做到流程化和標準化。

其次,引入生鮮、餐飲,有助於坪效提升。

從生鮮經營品類看,全家超市型便利店引入的是臺糖的有機蔬菜,天和鮮物的海產品等等。

這些都是精選品類,毛利更高。全家超市型便利店的餐飲吧檯的毛利則會更高。未來,生鮮也可以朝深加工方向走,如鮮切果盤、鮮榨果汁等,毛利表現會更優秀。

同時,由於便利店的主要目標客群是年輕人,年輕人對生鮮價格是缺乏瞭解的,他們不會知道每天的菜價變化水平。因此,供應小包裝的生鮮,讓整體看起來“便宜”,也可以做出相比大賣場散賣方式更高的毛利表現。

生鮮、餐飲也是高頻業務,引入這些能新增銷售、建立更好的消費粘性,並一定程度帶動原有品類商品銷售。

最後,是需求。

需求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中國市場特性。很多跨國零售商的運營都體現了這點——中國市場對生鮮的需求更高。比如山姆會員店,中國市場生鮮銷售佔比是明顯高於美國市場的。

二是選址。一二線城市的一些便利店企業,主要是一線城市便利店企業,當下的商業選址,越來越向社區靠近。離社區越近,生鮮的需求就越大。臺灣全家超市型便利店選址主要是社區型商圈,也可能基於這樣的考慮。

三是競爭壓力。比如永輝生活這一業態的出現。他甚至能開進商圈,與7-11成為“鄰居”。《商業觀察家》考察過永輝生活的商圈店,白領對水果等生鮮品類的需求很大,輕食、健康飲食文化的興起導致午間客流旺盛,進而也帶動了永輝生活的飲料和休閒食品銷售。

一些市場人士甚至認為,未來在社區,消費者還是希望一站式購買,不太可能去這家店買水果,那一家店買乳製品,再跑到另外的商店去買日用品和蔬菜。

一些混業經營的小型業態出現後,會對便利店競爭形成壓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