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鰣魚 長江 蘇軾 漢光武帝 胭脂魚 大江水產科普 2018-11-29

張愛玲曾提及人生三件憾事: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古往今來,鰣魚令無數食客神往,其中不乏蘇軾等大名鼎鼎的文人騷客,它素有魚中之王的美稱。

早在漢代就已成為美味珍饈,東漢名士嚴光(子陵)以難捨鰣魚美味為由拒絕了光武帝劉秀入仕之召。因其地有嚴子陵釣臺,當地別稱為“子陵魚”。春江鰣魚以脣有朱點者為上品,據說系嚴子陵用硃筆點過。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從明代萬曆年間起,鰣魚成為貢品,進入了紫禁皇城。至清代康熙年間,鰣魚已被列為“滿漢全席”中的重要菜餚。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鰣魚為溯河產卵的洄游性魚類,因每年定時初夏時候入江,其他時間不出現,因此得名。產於中國長江下游,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繼揚子鱷、中華鱘、白鱀豚、胭脂魚之後,長江鰣魚也遭遇種群危機。鰣魚被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未被列為中國國家野生保護動物名錄,但由於其數量驟減,越來越受到關注。從八十年代以後野生鰣魚已經絕跡。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鰣魚比較嬌嫩,釣上來的鰣魚出水即死。鰣魚對水溫要求較高,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22攝氏度,低於7攝氏度或者高於30攝氏度時就不攝食並出現死亡,在水中總是不停遊動。鰣魚最為嬌嫩,據說捕魚人一旦觸及魚的鱗片,就立即不動了。所以宋代大文學家蘇軾稱其為“惜鱗魚”、“南國絕色之佳”,並做詩讚曰:“尚有桃花春氣在,此中風味勝鱸魚。”

鰣魚為濾食性魚類,主要以浮游生物為主食,有時亦食硅藻及其它有機物的碎屑;但在生殖洄游期間,親魚很少進食。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鰣魚的肉味甘、性平,歸脾、胃經,能溫中開胃,補益虛勞、強壯滋補、溫中益氣、暖中補虛、開胃醒脾、清熱解毒、療瘡。宜連鱗蒸食,鰣魚蒸後,以其流下之油,可塗抹燙傷處。鰣魚肉嫩味鮮美,鱗下多脂,脂肪含量很高,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有益。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分佈中國南海及東海,亦見於長江、珠江、錢塘江等流域的中、下游。鰣魚主要產於我國南北水系,而長江下游的最為名貴。據說在長江入海口處產卵,孵化後逆長江而上,端午節前後游到蕪湖、九江一代,已長成三、四斤重的成魚,肉極細嫩,脂肪肥厚,甚為香美。

令人遺憾的是,真正的長江鰣魚已經近乎絕跡,市面上的鰣魚多是美國鰣魚或緬甸鰣魚,雖然外形相似,但味道不可同日而語。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魚中之王——鰣魚(滿漢全席名菜)

緬甸鰣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