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詩歌 荊軻 曹沫 中國歷史 詩文觀止 2017-05-22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中國歷史上刺客不少見,遠至春秋時挾持齊桓公的曹沫,近至清末謀刺清攝政王載灃的汪兆銘(此人斯時也算得上是一名鐵血刺客,雖然事未成功。當然,他在抗戰時期為人不齒的漢奸勾當,為萬眾唾罵),其中著名的也不少。太史公的《刺客列傳》記載六位大名鼎鼎的刺客,按時間順序排列,分別為: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高漸離。還有另外一名著名的大刺客要離,太史公沒寫進《刺客列傳》,原因沒人說得清,後人有諸多推測,但僅是推測而已,誰也沒敢去地下找太史公問個究竟。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這七名刺客中,其中曹沫、專諸、聶政、要離成功擊殺目標或者沒有擊殺卻達到了目的,而豫讓、荊軻、高漸離則行刺失敗。無論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其餘都漸漸被人淡忘,印象不再深刻,唯有荊軻及其刺秦的故事,被所有中國人牢牢記住。直到當代,依舊有許多影視、歌曲、遊戲一次又一次地演繹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向來以成敗論英雄,成者王敗者寇,到了荊軻這兒,為什麼倒過來了,反而成了一個悲劇英雄式的人物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原因有二:一是與太史公在《刺客列傳》中對荊軻刺秦的故事進行大篇幅的敘述有關。《刺客列傳》用5000餘字寫了六個刺客的故事,而荊軻一個人就用去了三千多字,是作品中的核心人物,完整地敘述了荊軻刺秦事件的前因後果,情節生動,驚心動魄,引人入勝,給後人留下的印象遠比其他刺客深刻。二是與荊軻刺秦臨行前慷慨高歌的《易水歌》有關。這首詩出自《刺客列傳》的記載,聽來驚天地,泣鬼神,悽婉激越,迴腸蕩氣,一個悲劇式的英雄形象躍然眼前。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易水歌》原文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註釋】

蕭蕭:形容風聲。

易水:水名,源出河北省易縣,是當時燕國的南界。

壯士:荊軻自稱。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賞析】

荊軻(?-前227),戰國時衛國(今河南省一帶)人。史載其人好讀書,擅劍術,有膽識。戰國後期,秦國相繼攻擊韓、趙、魏、楚,燕國此時亦危在旦夕。此時,失去故國的荊軻已經在遊歷燕國時被燕太子丹拜為上卿。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燕國為了自保,太子丹請荊軻謀刺秦王,荊軻本來身懷亡國之恨,思報國仇,同時太子丹對他有知遇之恩,因此慨然應允。出發前,燕太子丹率賓客送荊軻至易水河畔,荊軻的好友高漸離擊築,荊軻高聲而和,即時吟唱出這首短歌。後以秦叛將樊於期的首級和燕督亢地圖接近秦王,想一擊殺之,卻因圖窮匕首見,失敗被殺。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這是一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壯士,一個以命相博的刺客,在已經知道事成與不成,都不可能生還的情況下,慷慨赴死前吟唱的臨別悲歌。 全詩僅兩句,語言平實簡練,情景交融,語氣激越蒼涼,悲情氛圍濃烈,表現出作者大無畏的獻身精神,是中國詩歌中的一曲絕唱,連著荊軻永垂千古。

明代著名學者胡應麟說:《易水歌》僅十數言,而悽婉激烈,風骨情景,種種具備。亙千載下,復欲二語,不可得。[

歷史到底是什麼,成者未被記住,敗者因詩不朽,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