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古詩 李白 詩歌 唐詩三百首 詩文觀止 2017-05-29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天下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靜夜思》,這話一點都不誇張。不僅如此,更可以說,漢文化所至,《靜夜思》也就跟著到了,比如東南亞的漢文化圈。作為被國人奉為詩仙的李白,當初在隨口吟出這首詩的時候,恐怕也沒有想到它會成為經典中的經典,絕唱中的神品。大街上隨便問一箇中國人,他可能會把著名的“唐宋元明清"這幾個朝代順序說錯,但他絕不會把《靜夜思》唸錯。一首詩能普及到如此程度,全世界恐怕只有《靜夜思》。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靜夜思》能有如此廣泛深遠的影響,功勞不能完全歸功於李白的創作,至少有一半要歸功於清代乾隆年間一位叫叫孫洙的學者。說孫洙,大家可能都不熟悉,但如果說出一個著名的句子,大家就會恍然大悟地說:啊,原來這句話是他說的啊。沒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話正是出自他編著的《唐詩三百首》的序。他的功勞不僅僅是把《靜夜思》編入了《唐詩三百首》,還在它身上做了另外一項重要的工作。下面,小編就來說說《靜夜思》這首詩的前世今生。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一、目前流傳的《靜夜思》原文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二、《靜夜思》的創作背景

公元706年,李白五歲,隨父親李客從碎葉遷居四川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市)。唐開元十三年,李白二十五歲,渴望一展才華實現抱負,於是“仗劍出國,辭親遠遊”,幾經輾轉到了湖北的安陸,在這裡娶了一個出身官家的女子許氏為妻,並於安陸的壽山下一個優美安靜的山村裡,過著如詩如畫的田園生活,而且這一住就是十年。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一天,李白好友元丹丘從外地來到安州(即現在的雲夢),約李白見面。李白履約而往,所謂酒逢知己千杯少,與老友聚首,生性豪放的李白有點喝高了,在策馬出遊的途中,衝撞了安州長史李京之的車馬,李京之大怒,要問罪李白。李白連忙鞠躬道歉,回到家後還並寫信給李京之一再解釋,請求原諒。這件事情,讓一向志高才大的李白倍感不爽,挫折中的遊子往往最思念家鄉,李白也不例外,晚上月光皎潔,李白卻無法入眠。於是,若有所思之間,揮筆寫下這首《靜夜思》。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三、《靜夜思》李白原創版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山月,低頭思故鄉。

這個版本出現於宋代的載於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因為宋代距離唐代遠比明清兩代要近,而且至今未發現有更早的版本,所以此版在學術界一般被認作是最接近李白原作的,或者可以說就是李白的原作。

四、《靜夜思》從宋版到現行版的演變過程

明代的趙宦光、黃習遠,對宋人洪邁的《唐人萬首絕句》進行了整理與刪補,同時順手將李白的《靜夜思》的第三句由“舉頭望山月”改成了“舉頭望明月”。而第一句“床前看月光”,僥倖漏網,未被改動。

清朝康熙年間,沈德潛編選《唐詩別裁》,將《靜夜思》詩的第一句由“床前看月光”順手改為“床前明月光”,而這次漏網的是第三句“舉頭望山月”,沒有改動。

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也就是前面說到的學者孫洙,編選《唐詩三百首》,他把前面兩版的《靜夜思》兼收幷蓄,存異求同,合二為一,於是《靜夜思》便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四、宋版和現行版哪個更好呢

現行版《靜夜思》,在華人中廣受歡迎,在所有詩詞中傳唱度排名第一,這是公認的,這就從側面證明了現行版比宋版更加朗朗上口、更加通俗易懂。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呢,小編來談談看法。宋版中的“山月”,是文人筆下的“月”,比如山月、海月、庭月等,而現行版的“明月”則是老百姓眼中的“月”,沒有那麼多的寄情,也沒有那麼多的詩情畫意,只“明”便好。宋版中的“看月光”,不僅有礙朗誦,而且也不太符合人們的習慣。試想誰會在沉吟的時候,緊盯著月亮去思念呢。況且看月亮需要抬頭,那麼就與後面的“舉頭望明月”的語意重複了。再進一步說,只看月亮本身,無論如何都與“霜”掛不上鉤,更何談是“地上霜”。現行版的“明月光”,不但意境更美,而且切合實際。只有俯視月光感受月色,才會有後面的“疑是地上霜”,也正好與後面的“低頭思故鄉”遙相呼應。因此,現行版更適合眾口相傳。

依你看,《靜夜思》還算是李白的作品嗎?中國頂尖詩詞欣賞

總而言之,現在我們讀到的《靜夜思》,可以說是經歷了千百年來文人的審美再創作,是人類文學史上的厚重沉澱,是精華,是中國詩詞的頑強生命力,它代表的不再是一首唐詩,而是歷代文人為使中國詩詞文化發揚光大不吝付出的心血,應該得到所有後人的尊重。大而化之,以此可以推及其它流傳下來的經典詩詞作品,我們沒有理由不對前人留下的精神不抱敬畏之心。那種打著考證、證偽求真的旗號,以輕薄古文、古人而贏得吸睛的所謂這個“家”那個“家”們,至少小編看不上。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