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真的應該恐懼雕爺口中的新品牌嗎?'

"

在當前喧囂的語境下,人們對風口和流量的追逐顯得過於瘋狂了,而忽略了品牌和企業基本領域的關注和建設。

文丨丁加林

前兩天,互聯網紅人雕爺關於新媒體、新渠道、新品牌的爆文,刷屏了朋友圈。雕爺說,在新媒體、新渠道和新產品的帶動下,新消費品的滔天巨浪來了。

一時間,附和者眾。畢竟,與賣身失敗的阿芙相比,雕爺所列舉的HFP、完美日記等品牌簡直堪稱奇蹟:它們在互聯網上一年都能賣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億,而那些“掙扎”在線下的品牌,至少要用十幾年的積累才能達到這個規模。

"

在當前喧囂的語境下,人們對風口和流量的追逐顯得過於瘋狂了,而忽略了品牌和企業基本領域的關注和建設。

文丨丁加林

前兩天,互聯網紅人雕爺關於新媒體、新渠道、新品牌的爆文,刷屏了朋友圈。雕爺說,在新媒體、新渠道和新產品的帶動下,新消費品的滔天巨浪來了。

一時間,附和者眾。畢竟,與賣身失敗的阿芙相比,雕爺所列舉的HFP、完美日記等品牌簡直堪稱奇蹟:它們在互聯網上一年都能賣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億,而那些“掙扎”在線下的品牌,至少要用十幾年的積累才能達到這個規模。

我們真的應該恐懼雕爺口中的新品牌嗎?

所以雕爺說, “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言外之意,每一個行業,都要被新媒體、新渠道和新產品來顛覆了。身處傳統行業的人們,已經被互聯網顛覆論折磨的疲憊不堪的人們,對明天,對未來,又徒生出許多的恐懼。

我們應該恐懼嗎?

人們的絕大多數恐懼,其實都是來源於未知。就跟古時候的人們看到月食,以為是天狗食月;看到雷電,以為是神靈發怒;看到磷火,以為鬼魂顯靈,大抵都是要心生恐懼的。然而當明白了這些現象背後的道理,人心中的恐懼也會隨之消除。

所謂的新媒體、新渠道和新品牌,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它,所以才會覺得傳統行業、傳統模式要完了,末日要來了。

那我們該怎樣去理解新媒體、新渠道和新品牌呢?

如果把媒體對應營銷,渠道對應銷售,本質上,所謂的新媒體和新渠道,都是指流量的變化。人們的注意力、購買途徑,整體上從傳統媒體、傳統渠道向新媒體、新渠道轉移了。而所謂的新品牌,是指快速順應這種轉變、能夠捕捉流量風口的品牌。

對於品牌而言,這種轉移看起來似乎是天大的事情,然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流量在渠道和媒體間的轉變,實際上一直在發生。中國市場環境近幾十年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渠道和傳播的環境一直在改變。適應這種變化,是一種商業能力,但對於品牌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

在當前喧囂的語境下,人們對風口和流量的追逐顯得過於瘋狂了,而忽略了品牌和企業基本領域的關注和建設。

文丨丁加林

前兩天,互聯網紅人雕爺關於新媒體、新渠道、新品牌的爆文,刷屏了朋友圈。雕爺說,在新媒體、新渠道和新產品的帶動下,新消費品的滔天巨浪來了。

一時間,附和者眾。畢竟,與賣身失敗的阿芙相比,雕爺所列舉的HFP、完美日記等品牌簡直堪稱奇蹟:它們在互聯網上一年都能賣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億,而那些“掙扎”在線下的品牌,至少要用十幾年的積累才能達到這個規模。

我們真的應該恐懼雕爺口中的新品牌嗎?

所以雕爺說, “每一種消費品,都值得重新做一遍”,言外之意,每一個行業,都要被新媒體、新渠道和新產品來顛覆了。身處傳統行業的人們,已經被互聯網顛覆論折磨的疲憊不堪的人們,對明天,對未來,又徒生出許多的恐懼。

我們應該恐懼嗎?

人們的絕大多數恐懼,其實都是來源於未知。就跟古時候的人們看到月食,以為是天狗食月;看到雷電,以為是神靈發怒;看到磷火,以為鬼魂顯靈,大抵都是要心生恐懼的。然而當明白了這些現象背後的道理,人心中的恐懼也會隨之消除。

所謂的新媒體、新渠道和新品牌,也是如此,因為我們還不夠了解它,所以才會覺得傳統行業、傳統模式要完了,末日要來了。

那我們該怎樣去理解新媒體、新渠道和新品牌呢?

如果把媒體對應營銷,渠道對應銷售,本質上,所謂的新媒體和新渠道,都是指流量的變化。人們的注意力、購買途徑,整體上從傳統媒體、傳統渠道向新媒體、新渠道轉移了。而所謂的新品牌,是指快速順應這種轉變、能夠捕捉流量風口的品牌。

對於品牌而言,這種轉移看起來似乎是天大的事情,然而一個基本的事實是,流量在渠道和媒體間的轉變,實際上一直在發生。中國市場環境近幾十年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渠道和傳播的環境一直在改變。適應這種變化,是一種商業能力,但對於品牌來說並不是最重要的。

我們真的應該恐懼雕爺口中的新品牌嗎?

君不見,寶潔、歐萊雅、資生堂等化妝品巨頭們,在對新渠道和新媒體的適應上,一直是滯後的。然而幾乎每一次,它們都能夠柳暗花明,起死回生。在KA、CS以及電商渠道上,無一例外,在電視等傳統媒體向新媒體傳播的轉型上,也是如此。

而那些把重心全部押寶在追逐流量上的企業,無論是電視臺一擲千金的廣告品牌,還是天天研究淘寶、聚划算等電商渠道排名規則、流量變化的淘品牌,絕大多數都消失在了時代的洪流裡。

所以雕爺列舉的完美日記也好,HFP也好,他們儘管實現了比阿芙等品牌大得多的銷量,但本質上,它們與多年前的淘品牌沒有太本質的區別。刻薄一點說,它們身上暫時只能看到流量、看到生意、看到大;看不到品牌、看不到強。它們都是攫取到了渠道或者營銷上的流量紅利,而一旦這種流量紅利消失,或者價格變貴,這些品牌將快速隕落——如果它們不能在這一波發展中真正建立自己的品牌力。

而關於流量的另一個事實是,沒有品牌和企業能永遠站在風口、能永遠準確把握流量的變化。近日一篇《KOL老矣,KOC當興》的文章突然爆火,引發大家對互聯網圈和新媒體營銷熱衷造詞的群嘲,既體現出營銷人對流量紅利枯竭帶來的焦慮,也反映出人們對流量的反思。

所以,藉助風口和流量崛起,固然是好事,但企業也要警醒不要被流量所綁架,在追逐流量的過程中迷失了自己。

畢竟,我們見過了那麼多的品牌起落,那些善於迎合變化,善於借勢、借風口、借流量的化妝品品牌起起伏伏,但最終卻發現,沉澱下來的,卻永遠是做好產品,小心翼翼維護好品牌的口碑,一步一步踏實往前走的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