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考面試結束,得分85.2,現總結一下筆試、面試經驗!

作者:步知公考上岸學員 Arika 步知社區瀏覽量:9171

從3.26到5.23,將近2個月,感謝花木老師和北楚老師,自己也對深圳市考交出了比較滿意的答卷,行測70+,申論70+,面試85.2。

這個帖子主要說說自己的感受。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不管筆面,往年真題模擬都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一、行測

今年深圳市考行測超過70分的全市只有7個,能考到這個成績說實話我很驚訝,不過深圳的行測和其他省市有點不一樣,所以主要說說這個不一樣在哪,怎麼準備:

首先是買一套往年真題,實戰演練,做完之後把近5年的行測真題進行對比。

我發現幾個特點:

1.深圳的常識考來考去,考點都是那麼幾個:深圳的聘任制公務員、執法類公務員相關錄用規則,公務員法的相關內容,公文寫作的格式。基本每年都要考,今年也不例外,如果自己不願意整理,早點去考點拿機構整理出來的,我今年是考申論的時候才看到有人發小白冊子,裡面基本都踩到了行測常識的必考點。

2.深圳的資料分析難度梯度明顯:3套資料,分別是數據圖,數據表和文字類,聰明的小夥伴們猜到了吧?就是資料分析可以有一個順序,圖-表-字。

3.說到了行測的做題順序,特地強調一下,做題的順序很重要!影響整個做題心情的,總的來說就是先做拿手的再做棘手的,每個小夥伴長處不同,自己可以總結一個適合的順序,我的順序是判斷-資料-言語-常識-數量。

4.深圳言語好幾年都出現了相同的詞反覆考,比如“啟動”和“起動”,啟和起這兩個字的區別考過很多次,拆開來反反覆覆考,考前我列了出來,當然今年沒考哈哈。

5.可能會有小夥伴覺得病句難,剛開始我也覺得難,但還是要自己總結,病句考來考去就那麼幾個考點,我拿著近五年真題給每道題分個類就覺得掌握得差不多了。 所以總之就是:深圳行測套路性很強,多研究一下往年真題很有好處。

二、申論

申論我是真的不太好意思說經驗,深圳申論給分挺高的,我今年考過江蘇,深圳,廣東,申論分別是56 71.5 58,所以普適性的申論經驗我是沒有的,自己都很不穩定,但是這次申論我用了之前寫過的一個套路,所以小夥伴們,善用找茬帖,多練啊!

今年深圳申論(B)的大作文是,談談互聯網對基層開展工作的作用(大意,記得不是很清楚了),我直接套了之前的分論點:以敬民之心行簡政之道,以愛民之心踐篤行之策,以利民之心驗成效之實。——當然不是直接把原句用上去,改了一下,變成:用互聯網織好簡政網,用互聯網織密施策網,用互聯網織實成效網。

三、面試

說實話我對面試是有些陰影的,16年國考進過面,線下班練得無比流暢,到了考場上卻卡了殼,最後成績當然不理想,這次面試之前,雖然是守擂,但還是很怕,經常做夢被人逆襲,到了深圳之後,拉著王豔平同學練了一天往年真題(其實只有3個小時,練了2套而已),但還是很有用。

接下來結合真題說一下考前練真題,還有北楚老師的思路對答題有什麼好處:

1.都說互聯網讓天涯若比鄰,但現在人們發現,朋友圈越來越大,朋友越來越少了,你怎麼看?

這道題比較常規化,但也有一定難度,屬於那種看起來好像很容易,但開口之後發現很難說得有實質性內容,反正我覺得我沒答好:

【表態】背景介紹:互聯網飛速發展,人們越來越習慣用社交軟件交流。

【影響】正反分析:一方面可以天涯若比鄰,另一方面卻容易陷入信息漩渦,忽略人和人之間基本的情感交流。

【對策】人們在朋友圈進行分享的時候應該更注重交流溝通,而不是一味的單方面炫耀或灌輸信息;政府應該引導人們多出去走走,去進行面對面的交流,不能過於依賴社交軟件;要引導企業對朋友圈的信息進行篩選過濾,將微商等廣告信息與日常交流分享的信息分開,讓人們能夠遠離信息轟炸。

2.政府推出群眾“點單”公共服務,收到訂單後交給相關機構,但群眾點單數量很少,甚至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越來越少,你認為原因可能是?要怎麼解決?

【表態】從政府端菜到群眾點菜,是政府公共服務的進步。

【原因及對策】點單數量少可能是因為群眾不知道“點單渠道”,更何談使用,因此要通過微信公眾號、政府網站、公益廣告等告知群眾這一渠道,鼓勵他們點菜;過了一段時間後更少可能是對於“群眾點單”沒有很好地滿足群眾需求,因此要完善對提供服務機構的管理,制定多方面、可量化的考核機制,要求機構提供群眾滿意、喜聞樂見的公共服務,同時,也要對群眾進行滿意度回訪,讓他們感受到政府對於群眾“點單”的重視,我們也是認真地想搞好這個創新服務。

這道題對策是不是覺得有點熟?特別是對相關機構的管理考核,記不記得北楚老師直播課講過的“政府購買公共服務,李奶奶向政府投訴養老機構”?北楚老師在對策裡就說了類似的點。

3.政策落實,上級部門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基層部門說“上午要栽樹,下午就要乘涼”,你怎麼評價?

【表態】出現題中這種情況是因為上級部門和基層部門的立場不同,題中的情況在現實中同時存在,都是我們政策落實的難點。

【分析】上級部門覺得“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可能是上級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沒有考慮到基層部門的特殊情況,我們都說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不符合基層的情況,基層只好“下有對策”,還有一種可能是地方保護主義的阻撓,地方利益錯綜複雜,比如我們的公車改革,在中央推行一路暢通,在地方推行時卻處處受阻。基層部門覺得“上午要栽樹,下午就要乘涼”,說的是上級部門在下達命令的時候要求時間短,見效快,給基層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我想起去年推行的異地醫保改革,中央在制定的時候就給了地方很明確的時間節點及節點任務,這樣基層在工作的時候就可以有條不紊地推進,而不是焦頭爛額忙得一頭包。

【對策】因此,我認為要讓政策能夠真正落實下來,也需要從以上兩方面著手:一是自上而下,上級部門在制定政策的時候要考慮到基層的不同情況,賦予基層一定的自由權,當然,這個自由不能過度,對於地方保護主義要嚴厲打擊;二是自下而上,基層部門在執行上級政策的時候遇到困難要及時和上級部門溝通,爭取上級部門的幫助。

【總結】相信這樣,我們的政策一定能落到實處,真正為百姓帶來實惠。

這道題,熟悉深圳真題的同學們肯定看出來了:公車改革那個例子就是去年真題,而在這裡我還要感謝王豔平同學陪我練的時候挑了公車改革,我在答的時候就從兩方面來講對策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這個思路正好這道題可以用,所以我答的還算順利。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多吸收北楚老師的思路,考前看看往年真題多麼有用!

真題說完了,嘮嘮考前和候考那些事兒:

這次考試,我以為我會很緊張,結果我一點都不緊張_(:з」∠)_,考前請了一個師兄傳授經驗,結果他就開始灌輸:什麼“想幾點睡幾點睡!1點睡5點起也沒關係!因為你緊張的時候不會困的!”什麼“一個面試沒有那麼重要,你想想你以後的人生,要找對象吧,要買房子吧,結了婚還得想要幾個孩子吧?面試算什麼啊”——他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所以我考前,就找了本小說津津有味地看到凌晨2點,然後凌晨5點起來吃早飯,化妝(手殘不會畫,所以很慢要早起_(:з」∠)_),收拾東西去考場。

抽個籤:最後一號,得了,也別想速戰速決了,我幾乎是立馬就困了,眯了一覺醒來後候考室已經開空調了,冷得我什麼想法都沒有了!再等了等,就開始餓(畢竟5點半就把早飯吃完了……),所以整個早上我都處於又困又冷又餓的狀態,完全不緊張!只想早點考完吃飯睡覺……我真是信了我師兄的邪(手動再見) 考試答題剛剛說了,說些小細節:因為已經是最後一號了,說實話內容想再有亮點比較難,所以要追求短平快,我答的時候幾乎沒思考,考官念完就開始答,規定10分鐘,我可能就答了6分鐘,很流暢不磕巴,答完乾脆地向考官鞠個躬就走了,(線下班說的什麼把椅子放回原處……完全忘了),走出門的時候已經聽到考官開始議論,隱約聽到一個“好”(*/ω\*)。

繼續說答題,不管現場有沒有紙筆、題本,考官念題的時候都要看著考官,這是尊重,不要急著看題目或者記題目,答的時候要抬頭看考官,當然你看的考官拿頭頂對著你你就不要管他了,看抬頭看你的考官,眼神交流很重要!如果有多個考官抬頭,就掃視著看~答題的時候重點是流暢,自信,用我坑爹師兄的話來說就是要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氣場,不要怕說錯,不要怕重複,只要夠流暢,考官基本抓不住這些小錯誤,反過來說,如果你因為說錯、重複而折回去改,那麼考官的關注點可能就只有這些小錯誤了……和申論不要隨意塗錯字是一個道理。最後,候分的時候如果時間比較久不要緊張,很可能是考官在討論你該不該得個比較高的分^o^

好了就這些~

最後的最後,感謝花木老師、北楚老師、公主、小唐哥、找茬帖的小夥伴們、經常組織互練的學委班長(李奶奶那道題因為互練讓我印象深刻)、陪我面對面模擬的豔平(豔平做飯炒雞好吃!)、還有面試班所有的同學們~

希望大家筆試吃麵,面試守擂的穩穩守住,逆襲的一舉成功!(>^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