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2018年1月,深圳市鹽田區政務網發佈《2018年關於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鹽田區第一批計劃》中顯示,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城市單元將面臨拆除和舊改。擬拆除重建用地為157055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包括漁人碼頭在內,涵蓋居住、商業、酒店等多種形態的城市綜合體。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2018年1月,深圳市鹽田區政務網發佈《2018年關於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鹽田區第一批計劃》中顯示,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城市單元將面臨拆除和舊改。擬拆除重建用地為157055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包括漁人碼頭在內,涵蓋居住、商業、酒店等多種形態的城市綜合體。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片區已經被納入舊改範圍)

“小時候,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後來搬到了漁民新村,雖然不是海邊,至少也是近海的,舊改政策下來,看樣子我們要離海越來越遠嘍。”黎阿姨十分唏噓。

對於老漁民來說,舊改對他們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我們以後幹嘛?”像龍伯這樣的人,打了一輩子漁,突然不打魚了,以後靠什麼生活?

漁民新村的舊改牽動著村民們的心,但是黎阿姨和龍伯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漁村的年輕一代似乎更中意寬敞明亮的現代樓房住宅。村裡不少年輕人都搬出了漁村,只有黎阿姨這樣的“老人”留下。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這是黎阿姨常掛在嘴邊的話。別人都以為她守舊,其實她比誰都想得明白:疍家人自古以來就是唱著鹹水歌,吃著魚蝦長大的水上民族。現在我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而離本族的傳統卻越來越遠了。

“現在的小孩子,還有幾個會拉漁網的?”黎阿姨說。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2018年1月,深圳市鹽田區政務網發佈《2018年關於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鹽田區第一批計劃》中顯示,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城市單元將面臨拆除和舊改。擬拆除重建用地為157055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包括漁人碼頭在內,涵蓋居住、商業、酒店等多種形態的城市綜合體。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片區已經被納入舊改範圍)

“小時候,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後來搬到了漁民新村,雖然不是海邊,至少也是近海的,舊改政策下來,看樣子我們要離海越來越遠嘍。”黎阿姨十分唏噓。

對於老漁民來說,舊改對他們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我們以後幹嘛?”像龍伯這樣的人,打了一輩子漁,突然不打魚了,以後靠什麼生活?

漁民新村的舊改牽動著村民們的心,但是黎阿姨和龍伯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漁村的年輕一代似乎更中意寬敞明亮的現代樓房住宅。村裡不少年輕人都搬出了漁村,只有黎阿姨這樣的“老人”留下。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這是黎阿姨常掛在嘴邊的話。別人都以為她守舊,其實她比誰都想得明白:疍家人自古以來就是唱著鹹水歌,吃著魚蝦長大的水上民族。現在我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而離本族的傳統卻越來越遠了。

“現在的小孩子,還有幾個會拉漁網的?”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這樣的漁船在村裡已經不足30艘)

所幸,疍家文化已經受到政府的重視,以疍家習俗為主題的文化節連續舉辦了6年,同時獨特的婚俗也被列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2018年1月,深圳市鹽田區政務網發佈《2018年關於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鹽田區第一批計劃》中顯示,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城市單元將面臨拆除和舊改。擬拆除重建用地為157055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包括漁人碼頭在內,涵蓋居住、商業、酒店等多種形態的城市綜合體。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片區已經被納入舊改範圍)

“小時候,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後來搬到了漁民新村,雖然不是海邊,至少也是近海的,舊改政策下來,看樣子我們要離海越來越遠嘍。”黎阿姨十分唏噓。

對於老漁民來說,舊改對他們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我們以後幹嘛?”像龍伯這樣的人,打了一輩子漁,突然不打魚了,以後靠什麼生活?

漁民新村的舊改牽動著村民們的心,但是黎阿姨和龍伯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漁村的年輕一代似乎更中意寬敞明亮的現代樓房住宅。村裡不少年輕人都搬出了漁村,只有黎阿姨這樣的“老人”留下。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這是黎阿姨常掛在嘴邊的話。別人都以為她守舊,其實她比誰都想得明白:疍家人自古以來就是唱著鹹水歌,吃著魚蝦長大的水上民族。現在我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而離本族的傳統卻越來越遠了。

“現在的小孩子,還有幾個會拉漁網的?”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這樣的漁船在村裡已經不足30艘)

所幸,疍家文化已經受到政府的重視,以疍家習俗為主題的文化節連續舉辦了6年,同時獨特的婚俗也被列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口矗立的現代高樓)

然而,在南山蛇口,大鵬新區,以及鹽田的漁民新村片區,疍家漁村正因為城市改造而不斷地縮減和消失。官方雖然以各種方式試圖保存下疍家文化基因,但是漁村的消失卻是實實在在的。

都說時代浪潮不可逆,漁民新村也一樣,這裡承載著了太多人的記憶,也裝載體了代代漁民對大海的情感。“我們文化不高,但是我們是愛大海的。”黎阿姨坦言。

"

東南面呈扇形環繞大海

西邊毗鄰深圳第一大港鹽田港

海鮮食街所在的舊墟鎮

不僅曾擁有“

白鷺棲息的煙屯山

整治清瀅的鹽田河

倒影夕陽的內海湖”的美景美譽

更生活著有“海上吉普賽”之稱的疍家人

由於近年來鹽田區政府的改造

曾經繁榮的

鹽田舊墟鎮漁民新村也將成為歷史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乾淨的街道、院落式獨棟小樓整齊排列,小樓裡不時傳出嘩嘩的麻將聲,老人們坐在村口的長凳上彼此拉著家常,春日陽光下午後的漁民新村比平時顯得更寧靜,也更慵懶。偶有滿載海鮮的小貨車經過,才讓人想起原來在深圳關內竟然還有打漁為生的城中村。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祖籍福建的龍伯今年56歲,從老家來到這裡後之後就一直以打魚為生。“早上打魚,下午晒網”已經成為龍伯堅持了多年的習慣,此時的龍伯正把爛漁網從雨繩上拆下來,換上新的網,整個過程麻利而熟練。

“打魚很辛苦!冬冷夏熱,一出海七八個小時,很多時候收成還要看運氣。”龍伯雖然不停的抱怨,但是臉上仍舊掛著燦爛的笑容。

1996年,由於老家湛江海域的大風浪,聽說鹽田沙頭角這邊水域平穩,海港開發也初具規模,龍伯就和幾個朋友來到鹽田舊墟繼續他們的漁夫生涯,一晃20多年,龍伯早已和當地人打成一片,連小孫子都上初二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歸來的龍伯正在收漁網)

“突突突!”遠方一艘漁船返回了岸邊,船伕小林只有20多歲,但是由於常年出海,黝黑的皮膚讓他看起來多了一絲滄桑。小林是龍伯的湛江老鄉,由於來深圳時間不長,對這片水域還不是很熟悉,大多數時候都要依靠龍伯帶著他一同出海。

“現在年輕人都不怎麼打魚了,只有小林(打魚)了。他比別人勤快,人家都是早上打,他上下午都去,收穫也比別人多。”龍伯介紹到。

繫好船繩,小林麻利的把“戰利品”往岸上的桶裡倒,然後把它們抬到不遠處的海鮮檔口。“螃蟹一斤60,蝦子50,墨魚40....”檔口老闆把不同的海產分門別類。這些海鮮轉到鎮背後海鮮街餐館,每斤基本幾乎能買到100元左右。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小林正在給海鮮分類)

現在的魚真是沒以前多了,收入也沒過去多,小林抱怨道。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那本地人呢?“本地人基本都不打魚了,我們漁船就是租他們的。”小林說,自從1948年本地的疍家人“洗腳上岸”後,打魚的活兒就被外來的人口承包了,其中又以湛江人、潮州人和福建人居多。

他們分工明確,湛江人主宰了漁船,福建人在村裡做起了小生意,而精明的潮州人則利用宗族關係在村裡既打漁,又經營店鋪。而本村人和大多數深圳本地人一樣,通過出租房子和漁船,成為了包租婆包租公。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內的水產檔口)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在外地人眼裡的包租婆們,卻有著輝煌的海上歷史,曾被成為“海上吉普賽”,而這個似乎並不是那麼起眼的小漁村,在當年卻是深圳東部十分熱鬧的海鮮交易市場。

漁民新村毗鄰鹽田舊墟鎮,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舊墟鎮只有一街之隔。如果說漁民新村是他們的現在時,而舊墟老街則記載了他們發展辛酸史。

據鹽田區許多姓氏的族譜記載,漁村村民的祖先是清初由內地遷徙到鹽田區域來的客家人,而早期的疍家人也是此時期進入鹽田大鵬灣水域的。據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新安縣誌》墟市條記載,本區域已有鹽田墟,是新安縣的主要魚埠之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鹽田墟獨特的區位優勢和水文特質,讓這裡的捕魚業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遠近聞名的貿易集市,生活在這裡的疍家人,則成為了當地漁業的中間力量。

改革開放後,原來居住在舊墟鎮的漁民開始蓋新樓,一棟棟錯落有致的三層小樓房就這樣拔地而起,逐漸形成了現在的漁民新村。

黎阿姨今年45歲,是舊墟鎮裡土生土長的疍家人。在全家搬進漁民新村之前,小時候爺爺帶她出海打漁幾乎填滿了她整個童年時光。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沒事就幫漁民換漁網)

那時候漁村很小,但是船很多;現在房子多了,船卻變少了。”黎阿姨回憶道。80年代初,漁村還很小,雖然大多數村民已經上岸了,但是打漁的仍舊是村民們的主要經濟來源,每天幾乎都有幾十艘漁船出來,場面相當壯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打漁、賺錢、蓋樓、娶妻、生子....大多數老一輩的漁民幾乎都是這樣過來的。90年代,隨著深圳經濟的崛起,鹽田區被規劃建設深圳的大型集裝箱貨運碼頭,村裡年輕人們走下漁船,走進工廠,開啟了新的生活。

而漁民新村的崛起,則讓舊墟老街裡的大多數建築物淪為出租屋或者居民堆放雜物的場所,但是這些具有嶺南建築特色的老房子,上世紀30年代形成的老街風貌,在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雨後,依舊挺拔堅固。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漁民新村背後的舊墟老街)

如今,黎阿姨已經早已經不打漁了,她把漁船和舊墟的老房子出租給龍伯這樣的外來漁民,每個月依靠租金來維持家人生活。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黎阿姨們在漁民新村裡的三層小別墅)

雖然已經過上了人人羨慕的包租婆生活,但是黎阿姨並沒有閒著,沒事的時候,她就會去海邊走走,或者幫助還在打漁的老朋友們補補漁網,換換魚線。“人還是需要找一些事情給自己幹,畢竟做人不能忘本。”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2018年1月,深圳市鹽田區政務網發佈《2018年關於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計劃鹽田區第一批計劃》中顯示,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城市單元將面臨拆除和舊改。擬拆除重建用地為157055平方米,未來將建成包括漁人碼頭在內,涵蓋居住、商業、酒店等多種形態的城市綜合體。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包括漁民新村在內的舊墟鎮片區已經被納入舊改範圍)

“小時候,我是在海邊長大的,後來搬到了漁民新村,雖然不是海邊,至少也是近海的,舊改政策下來,看樣子我們要離海越來越遠嘍。”黎阿姨十分唏噓。

對於老漁民來說,舊改對他們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我們以後幹嘛?”像龍伯這樣的人,打了一輩子漁,突然不打魚了,以後靠什麼生活?

漁民新村的舊改牽動著村民們的心,但是黎阿姨和龍伯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漁村的年輕一代似乎更中意寬敞明亮的現代樓房住宅。村裡不少年輕人都搬出了漁村,只有黎阿姨這樣的“老人”留下。

老祖宗的東西不能丟!這是黎阿姨常掛在嘴邊的話。別人都以為她守舊,其實她比誰都想得明白:疍家人自古以來就是唱著鹹水歌,吃著魚蝦長大的水上民族。現在我們的生活確實越來越好了,而離本族的傳統卻越來越遠了。

“現在的小孩子,還有幾個會拉漁網的?”黎阿姨說。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這樣的漁船在村裡已經不足30艘)

所幸,疍家文化已經受到政府的重視,以疍家習俗為主題的文化節連續舉辦了6年,同時獨特的婚俗也被列入廣東非物質文化遺產。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村口矗立的現代高樓)

然而,在南山蛇口,大鵬新區,以及鹽田的漁民新村片區,疍家漁村正因為城市改造而不斷地縮減和消失。官方雖然以各種方式試圖保存下疍家文化基因,但是漁村的消失卻是實實在在的。

都說時代浪潮不可逆,漁民新村也一樣,這裡承載著了太多人的記憶,也裝載體了代代漁民對大海的情感。“我們文化不高,但是我們是愛大海的。”黎阿姨坦言。

深圳鹽田這個百年曆史的“海上吉普賽”村落,要消失了…

如今,在整個漁村片區生活的疍家人,只剩下不到500人。也許在未來,要了解疍家文化,只能文化節裡,又或是博物館裡那些模糊的老照片裡找尋這個縱橫了深圳海域百年的水上文明瞭。

文章來源:深圳微時光

版權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私信小編。我們將第一時間處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