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

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生產線

"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

華晨寶馬大東工廠生產線

瀋陽市大東區高質量發展幹在實處

大東區堂子廟巷風情街區規劃圖

核心 提示

8月19日,東北地區首家特斯拉交付服務中心在瀋陽市大東區建成運行。這不僅代表著又一國際品牌的進駐,更意味著,隨著特斯拉交付、體驗、娛樂等功能的植入,大東區汽車產業鏈條進一步拉長、服務水準進一步提升。

把時間再往前推,8月8日,大東區政府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智能網聯汽車雲創新中心合作協議。華為公司將在大東區成立華為(瀋陽)車聯網創新中心,打造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智能平臺,並助力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範區在大東區落地。

創新科技將給大東區汽車產業發展帶來怎樣的變化,將為消費者創造什麼樣的新體驗,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預見的是,不久的將來,整車產量、零部件產量這樣的數據,將不能全面體現和代表大東區汽車產業的發展水平和能級。

與汽車產業一樣,因為運用了創新思維、植入了創新理念,文化旅遊、軍工產業等大東區的傳統優勢資源正在被喚醒和激活。

立足汽車製造立區、文化旅遊強區、融合發展興區的產業定位,大東區正加快轉方式、調結構、增動力,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中幹在實處、走在前列。

明確主攻方向 精準發力補短板

面對高質量發展這場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履行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使命,解放思想、補齊思想觀念短板是重要前提。

全省上下踐行新發展理念,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聚焦補齊“四個短板”,紮實做好“六項重點工作”,努力開創振興發展新局面。瀋陽市致力以思想革命引領自我革命,破除思想障礙、根除觀念誤區,解放生產力,催生創造力。

解放思想,找準定位。大東區審視自身不足:從產業結構看,二產三產比約為69∶30;二產中,汽車產業佔主導,汽車產業中,生產製造佔主導,而前端的研發和後端的服務佔比較小;三產中,傳統商貿業和現代服務業比例懸殊,眾多歷史文化遺存處於閒置狀態,未發揮出應有價值。

“現狀迫使我們必須站在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上,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加快轉型升級。”大東區委主要領導說:“這是責任,更是使命。”

依託優勢,明確主導,瀋陽市委城區經濟工作會議為大東區確定了清晰的產業發展方向,即發展汽車製造和文化旅遊產業,大力促進融合發展。

滿懷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機遇感,大東區沒有急於求成,而是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根本,潛心當好服務企業和群眾的“店小二”;從規劃引領上著手,拉開全區主導產業發展佈局;在創新舉措、抓落實上發力,努力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加快推動全區高質量發展。

做大做優做強 打造3000億元汽車產業集群

幾天前,特斯拉交付服務中心項目在大東區開業,著實讓不少時尚的愛車人士歡喜不已。他們最在意的,不是車在哪裡製造,而是交付、維修、體驗等“玩”的服務是否在身邊。記者瞭解到,除特斯拉之外,大東區還有汽車電競、汽車跑道等項目正在洽談推進。

大東區做大做優做強汽車產業的基礎並持續夯實。今年4月,投資93億元的華晨寶馬產品升級項目(大東廠區)奠基儀式順利舉行;5月,投資5億元的華通零部件科技工業園項目摘地;7月,名華模塑寶馬配套及北方區總部項目摘地;8月,大東區政府與華為公司簽署協議,聯手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創新”名片。瀋陽汽車城在上半年績效考評中位列全市各省級開發區首位。

下半年,大東區將加快推進華晨寶馬、華晨雷諾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昂科拉、金盃領坤EV、中華V9等新車型順利投產上市;大力發展零部件產業,推進均勝汽車等重點項目開工建設。同時,在引進轉向制動系統及新能源“大三電小三電”等核心零部件項目上下功夫,全年計劃引進30個汽車零部件項目;加快產城融合,全力推進汽車創智園、華為智能網聯汽車雲創新中心等重點項目,實現產業創新化、智能化、完整化發展。

力爭到2020年,大東區汽車產業產值實現1800億元以上,2023年產值實現3000億元,全力建設全國重要汽車生產基地。

踐行“文化+”理念 擦亮區域文化品牌

大東區擁有悠久深遠的文化積澱,涵蓋了清末文化、民國文化、抗戰文化,同時又有以汽車為主導的工業文化,而汽車則是大東區獨樹一幟的形象符號。

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發祥地,大東區歷史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奉海鐵路局舊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周恩來少年讀書舊址等均位於大東區內,全區現有21處文物、38個歷史建築、50家老字號、9處“老地方”。

去年年底以來,大東區全面開展歷史文化遺存情況摸底調查,並著手保護利用好區內各類文化遺產,提升城區人文氣息。同時,以文化資源為載體,補齊文化旅遊產業短板、增強文化自信、弘揚愛國主義情懷,為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文化滋養。

目前,《大東區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總體規劃》已編制完成,明確了全區文旅產業發展的五年規劃、三年任務。今年重點推進的“一巷一廠五公館”等七大文旅項目中,楊宇霆公館(奉天往事文化茶苑)已正式營業,趙爾巽、孫烈臣公館布展工作已完成。在此基礎上,大東區將進一步樹立“文化+”理念,加快推進北大營、肇新窯業舊址的保護開發利用工作,籌建大東區民族工業文化展示館和文史館,不斷壯大文旅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同時,推動文商旅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培育一批骨幹文化企業,建成一批文化產業園區;推出趙爾巽—楊宇霆—常蔭槐—孫烈臣—王明宇公館旅遊線路,老龍口酒廠—造幣廠—大亨鐵工廠等民族工業文化遊線路,深入挖掘清文化、民國文化、工業文化、抗戰文化四大特色文化,促進老建築、老字號與文旅產業相結合,點亮瀋陽東部特色文化夜間經濟。

聚焦協調創新 推動融合共贏攜手共享

軍民融合發展是國家戰略,是興國強軍之策。遼寧省、瀋陽市相繼提出“把軍民融合發展理念貫穿於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全過程”“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工作要求,為各地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大東區推進軍民融合發展有基礎、有條件、有優勢、有潛力。大東區是軍工大區,黎明、遼瀋、新光等軍工企業在這裡紮根發展,成為一代又一代大東人的記憶。

緊抓當前軍民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大東區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按照省、市相關工作要求,著力在“統”“融”“新”“深”上做文章、見實效,創新實施“黨政統籌—聯盟統領—平臺推進—融合共享”的軍民融合產業發展戰略,加快走出一條具有時代特徵、富有大東特點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路子。

今年3月,大東區軍民融合產業發展聯盟在瀋陽航天新光集團有限公司成立。同時,大東區在遼中近海經濟區建立軍民融合發展基地,將遼中區和世泰鈦業、中屹科技等6戶企業併入產業聯盟。

藉助聯盟平臺,區委、區政府可及時瞭解企業需求,企業也可直接反映問題。同時,以聯盟作為載體,形成“以點帶線、以線成面”的局勢,大東區可以更快更準地制定發展改革相關政策,打通產業壁壘,發揮軍民雙重力量,點燃區域發展的引爆點,形成軍民融合蓬勃發展的新局面。

據悉,大東區正加快推動釋放軍企獨特優勢,充分發揮航新中心園區產業基地作用,引進一批軍民融合企業和重點項目,到2020年,力爭完成軍民融合產業產值200億元。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文章來源:遼寧日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