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鵬:百分之一百認同創始人的,都不是好的投資人

沈南鵬:百分之一百認同創始人的,都不是好的投資人

一、為什麼大量的公司沒能長大

創業的下一個風口在哪裡?資本市場如何?其實這些話題有很多專家、媒體都講得很詳盡了。我想講的是另一話題——職業精神。一家企業能夠成功最關鍵的因素是什麼?我們顯然需要“Entrepreneurship”——“創業家精神”,“創業家精神”是過去一段時間裡國內媒體上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之一,在這個詞外,還有一個詞也非常重要,那就是“Professionalism”——“職業精神”。

我查了一下字典,解釋是“the conduct, aim and quality that characterize or mark of a profession or a professional person”,發現語言好像轉了一圈,可還是沒有答案。那麼這個詞到底意味著什麼?相信大家的腦子裡都會有一個基本印象,什麼樣的行為可以被稱作“Professionalism”。可能大家說“創業家精神”太多了,往往忽略了同樣重要的“職業精神”。

大量的創業公司最後沒能長大,沒能成為預想中的“偉大”的公司,原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恐怕還是企業有沒有很強的執行力和團隊文化。這一點對初創期企業適用,對大公司也適用;對跨國公司適用,對民企也適用。

那麼,怎樣才能建立很強的執行力和優秀的團隊文化呢?強調Professionalism是核心之一。Professionalism(職業精神)涵蓋很多方面,有些是表現在非常細節上的。

比如,1992年我從研究生畢業找到華爾街工作的時候,朋友們告訴我作為華爾街的Professional(專業人士),首先要把著裝改一改,耶魯學生時代穿的衣服不適合了,投行標準的服裝是白襯衫、領帶和深色的西裝,還得加袖釦。

但其實外表的東西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職業的行為。

1.專業的知識和能力

必須在你所在行業裡面成為專家,但這對於一位有志成為管理者、領導者的人來講知識應該是多方面的。

如果你是學工程的,當走到一箇中高層管理位置的時候,可能也要了解財務,這就是為什麼今天我們需要參加EMBA、FMBA這樣的課程,因為這裡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全方位瞭解企業管理、提升領導力等的學習交流平臺。

2.團隊精神

我們需要在團隊之間建立信任、尊重以及體諒。“體諒”這個詞非常重要,儘管它放在最後。當你的同事因為種種原因沒能達到大家期望值時,你要給他一些理解,同時給他尊重和鼓勵,能夠讓他在落後的地方補起來。

3.價值觀

我們今天經常在說正能量,你對待客戶、合作伙伴的態度是怎樣的?你對周圍的朋友、家人是怎樣的?善待家人、善待同事,也這是我們價值觀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

如果過度營銷或欺騙客戶,儘管可能在短期內能夠達到某些目標,但這些最終都會損害公司和你自己。

4.責任心

每個人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每個細小的工作,都要有最佳完成任務的責任心。因為團隊成員期待你最佳地完成這項任務。

5.解決問題的能力

商業社會中很多問題會比書本上的複雜很多,你必須要想出創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因為沒有現成的答案,書本上不會教你,你的老闆不會教你,你的同事也沒有答案,這也是考驗一個人的專業能力。

沈南鵬:百分之一百認同創始人的,都不是好的投資人

二、什麼是思辨性思維?

創業者不僅要有理性的商業常識,還要有藝術家般的創造力。

你需要有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往往是在巨大的時間壓力下完成的,這是商業社會中經常碰到的。

第一,企業要想培養思辨能力,需要有相應的組織架構去支持,儘量扁平化可能就是一種適合的架構。創業公司在一二十個人的時候,決策相對來說比較容易做出。但發展到三四百人時,怎樣能夠把基層員工的意見反映到最高管理層上來?這就需要倡導一種扁平文化,才能讓思辨性思維發揮作用,才有可能去挑戰一些固化的思維或者是僅僅“看起來正確”的想法。

第二,從方法論來講,如何建立思辨性思維?正好最近我讀了郝景芳的新書《人之彼岸》,書中一篇文章談到她對人工智能的一些理解,我是非常有共鳴的,人類跟人工智能最重大的差別,也正是思辨裡面最重要的兩項能力:

一是常識及其之上的世界觀。商業確實有一些獨特的常識,如果上升到宏觀層面就是世界觀和格局,要根據對產業常識的理解去做出很多相應的判斷。

二是創造力,我認為今天的商業比50年、100年以前的商業更加需要創造力。所以,每個人不僅要成為有精細化管理能力的CEO,同時還要有那麼一點藝術家般的創造力。

我去上海交大的時候進了試點班,感覺班上很多同學智商都遠超過我。但是我很幸運,我的路走對了,這些人生的選擇,有一些是自我的選擇,但很多時候都是時代浪潮推動的,包括當年去華爾街、回國和創業。

第一,我非常樂觀,尤其在看上去好像機會不是那麼明顯的時候,或者市場相對比較低迷的時候。記得我剛剛進華爾街的時候,很多人說中國人進華爾街也就是做個配角,不會真正有機會在美國的主流界站住腳跟。沒想到兩年以後中國的機會就來了,我們的角色至少有能夠發揮的一席之地了,所以我感覺樂觀是很重要的。

第二,我們都是過去30 年中國紅利的受益者。第三是我的好奇心。當然在商言商可能是希望能夠獲取一個很好的投資回報,但在背後,不管是我當年進華爾街,還是後來回來創業攜程,再到今天做投資,其實我一直都抱著一個好奇心,覺得這件事挺有意思的,探究為什麼這些公司能夠成功,原因是什麼?

我作為攜程和如家的創始人之一,創業時都受到了風險投資的支持,所以其實挺好奇這個生意,我一直在思考,我是不是應該去做這個。當時我正好在上海,碰到了兩個每天工作像打了雞血比我還勤勉的人,一個叫周忻(易居中國總裁),一個叫江南春(分眾傳媒創始人),於是投資就好像變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了。後來我碰到了紅杉,我還是希望跟紅杉合作,學到一些東西。如果換做是一般的基金,我恐怕會覺得他們投資的一些所謂技巧或者能力並不罕見,但是紅杉確實讓我感到驚訝,因為從1972 年到當時的2005 年,每一個時代的技術浪潮,它都抓住了。紅杉能夠在整個硅谷佔據這麼大的份額,變成了科技投資的代名詞,我被深深吸引了。

三、創業者必須「善變」

為什麼出來做攜程,其實很難說清楚。當時我的確是猶豫過,畢竟已經做了8年,離開的成本很大,但還是懷著一股激情出來創業了。現在想來,互聯網的泡沫也不全是壞事,在那個挺忽悠的年代裡,「泡沫」刺激了我們的創業神經。

我在攜程網做CFO,不過這並不是特別典型那種CFO。我既是攜程網最大的個人股東,也是創始人,還是總裁,又是CFO。這幾種身份的融合,使得我能夠在第一時間切入到業務的細節進行管理。CFO應該儘可能從一開始就介入業務發展,因為財務流程上體現出的問題,往往是長時間的積累,或者是企業業務最開始因為某個原因不得不進行這樣的設計,如果是一個對此毫不知情的CFO,可能就難以理解或不知從何下手解決了。

攜程在剛開始做的時候,第一步還不能將服務直接跨越到互聯網上,因為那樣做太過超前。我們首先要立足於中國國情,要先建立呼叫中心,緊跟著再運營互聯網,使二者同時運行,這就是攜程網「鼠標+水泥」的經營模式。後來我將六西格瑪引入到攜程網,靠著這種以服務為中心的思想提升了企業的競爭力。要建立一家公司實屬不易,這個世界上每天都要誕生無數新公司,每天也都有無數公司倒閉,所以每一個細節都要把控到位,把業績拿出來,否則很容易就被人甩得很遠。

攜程初期,我們四人一共投資了200萬元,這麼點兒錢其實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如何找錢成了我要面對的問題,雖然融到了第一筆錢讓我們稍微舒了一口氣,然而這還遠遠不夠,一開始攜程網一直處於虧損狀態,未來還要發展壯大,一旦資金鍊斷裂就會功虧一簣。

別人都說我投行出身,融資應該非常拿手才對,其實不是,哪有那麼容易?一些大的投資銀行看不上小企業的生意。不過最後好在在年底的時候,軟銀為首的次輪融資進來了,我們因此熬過了2001年的互聯網寒冬。

2001年攜程網開始逐步盈利,我開始為登陸納斯達克鋪路。2003年,國內掀起一陣上市熱潮,不過「非典」爆發了,整個中國旅遊行業暫停,至今想起還心有餘悸。推至次年,攜程上市。

現在回頭看,我覺得:創業是一件具有高風險的事情,作為一名創業者應該做好全面的準備。美國的絕大多數成功創業者都經過了比較充分的準備階段。創業即使走對了方向,即使有一個好的團隊,也未必一定成功。有些企業即便沒有倒閉,但也從來沒有真正達到一定規模和市場份額,而且這樣的例子在創業領域比比皆是。

投資界有「51比49法則」。那些被「槍斃」的商業計劃書真的一文不值嗎?其實只是這些企業在投資方那裡得到的是令人遺憾的49%而非51%,創業者能不能獲得風險投資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對於投資者來說,投與不投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儘管做了充分準備,商業模型也是正確的,但由於市場、競爭等多種因素的存在,創業還是有可能失敗。的確,很多人看到的都是成功創業者的光鮮亮麗,卻看不到那些默默無聞的失敗。創業者一定要對創業失敗做好充分準備,除此之外還要為自己從事的新行業做好技術準備。

除了做好創業失敗的準備外,創業者還必須「善變」,要始終以一種變化的心態去面對市場的變化。即便今天去看我自己在2002年寫的如家商業計劃書,也會發現彼時的想法和今天的實際情況有很大差別,當時的創業計劃絕對不會預料到企業今天所面臨的實際發展狀況。

四、篩選的標準不是一成不變

篩選標準是不斷演變的。比如很重要的一個主題就是電子商務,我知道電子商務投資是在十年以前開始討論的,那時我作為電子商務創業企業的過來人,看到了很多電子商務公司面臨的困境:支付、配送。好在旅行它並不需要配送,但是支付的用戶習慣還沒有形成。

到了2007、2008 年,我們感覺到電子商務的機會似乎來了,因為用戶習慣正在形成。大家已經非常願意在網上直接購物,同時基礎建設像配送、支付開始跟發達國家一樣,達到一個完整的體系了。所以我們就開始研究,在電子商務領域,我們應該投什麼樣的公司,是平臺型呢,還是垂直型呢,還是品牌型?其實第一次討論這些話題的時候,沒有一個好的答案。我們也嘗試過投一些品牌型的電商公司,大部分其實發展很困難。所以這種嘗試,這種思考是不斷在演變的。

我們今天的團隊已經非常成熟了,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們的核心競爭力是團隊共同擁有的知識背景,我們的知識庫,我們對行業的認知。這個認知一方面是幫助我們對項目,對公司做一個判斷,判斷我們應該不應該在這個行業,這個公司上花時間。

另外,當你跟企業家去交流的時候,因為你帶了這樣一個知識庫,他們會對你產生認可。在投資完以後,你能夠幫到企業家,真正在公司發展當中幫企業解決這樣那樣的問題,去出謀劃策。我相信企業家是很聰明的,他相信他要找的是一個聰明的投資人,這個投資人聰明在哪裡?投資人要對行業有非常深入的瞭解,能夠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如果今天企業家所說的,我們百分之一百都認同,恐怕這不是一個好的投資人。因為好的投資人,他可能同意大部分創業者的方向性選擇,但同時能在很多方面給創業者提供額外的觀點和幫助。

五、這樣的合夥人是我想要的

從技術上講,我們希望找專業化的員工。比如紅杉醫療組裡面有將近一半的人曾經在醫院、醫療器械公司,或者是藥廠工作過。另外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我希望看到員工對長期投資理念的尊重。既然要給投資人帶來回報,我們就需要業績,但我們追求長期業績。這反映在我們今天怎麼去選擇創業者。如果你的三觀不正的話,你就很難找到三觀很正的創業者。比如講,我們希望創業者是什麼樣的?百年老店的建設者。那首先我們自己作為一個投資人就應該是一個長期的投資人。也就是說,我不會因為今天市場有一個短期的套利機會,就去追逐那個套利機會,而放棄了投資的基本理念。

投資的基本理念是什麼?成長、價值投資。這一點說說容易,真要做的時候你被會很多因素所困擾。我們在過去11 年當中,應該講是有所為有所不為,我認為我們團隊一直在做正確的選擇。

2019中國科創版新機遇 ——資本破局研討峰會

●與東方賽富劉俊宏、前海梧桐併購基金謝聞慄、軟銀中國馮正明!還有CCTV2《創業英雄匯》投資人:玖弘基金安陽、中青創投付巖、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杜明堂,華洋資本、香港時空資本、銀河資本等25家風投機構賦能產業升級項目對接。

【峰會價值】

(融資準備):分享項目估值法、商業計劃書撰寫、股權架構設計、風險把控、退出機制、融資路徑設計…做資本化整體包裝!

(資本對接):股權融資、債權融資

(項目升級):頂層設計、商業模式升級、戰略規劃、股權激勵、品牌建設、社群營銷...

【關注領域】: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教育,先進製造業等符合條件的領域。

舉辦城市:北京、深圳

沈南鵬:百分之一百認同創始人的,都不是好的投資人
沈南鵬:百分之一百認同創始人的,都不是好的投資人

點擊左下角的“瞭解更多” 打開會議鏈接,查看會議流程與報名!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