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神經科學 生活奇葩說 睡眠 七稜鏡2010 2019-06-29
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鏡子物語:我們都需要用一生去學習,如何管理自己。

在別人眼裡,我是個很有自控力的人。每天早晨5點起床寫作,生活很有規律。但我也經常有管不住自己的時候,比如,說好的11點鐘睡覺,結果睡前捧著手機一直看到12點;說好的每天做瑜伽鍛鍊,結果常常偷懶;說好的每天晚飯只吃六分飽,但毀就毀在週末一家人去吃大餐……

我們都希望自己更有意志力,更自律,併為此做了很多努力,但常常以失敗告終。每一次自控失敗後,懊悔不迭,但當誘惑再次出現,還是會乖乖就範。我常常聽周圍的人發出跟我一樣的慨嘆:為什麼,管住自己就這麼難?

最近讀了凱利·麥格尼格爾的《自控力》,我才發現,原來我們的很多做法都陷入了誤區。要成功自控,我們必須先知道自己為何失敗,然後再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在此過程中,一些簡單實用的小練習,就可以幫我們迅速提升自控力,打敗那個糟糕的自己。

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01 為什麼我們總是管不住自己?

所謂自控力,就是我們動用自己的意志力,抵制誘惑,堅持“我不要”,以及督促自己養成某種好習慣,堅持“我要做”的力量。這是人類大腦獨有的力量,如果駕馭得好,我們就很容易實現想要的目標。

人類之所以擁有了意志力,得益於大腦前額皮質的進化,它讓我們做事更加理性。但大腦進化的同時,一些曾為我們效勞的原始功能並沒有消失。比如以前食物短缺的時候,多餘的身體脂肪能救人一命。

隨著環境的改變,這些原始功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麻煩。所以,我們大腦裡的兩個自我就經常“交戰”。一個自我任意妄為、及時行樂,另一個自我則克服衝動、深謀遠慮。

大腦原始功能以潛意識的形式直接指揮我們的行動,而自控力卻需要我們動用自我意識,才有用武之地。心理學家指出,大部分人做決定的時候就像開了自動擋,根本意識不到自己為什麼做決定,甚至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已經做了決定。缺乏自我意識,這是自控力不能發揮作用的原因之一。

社會發展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沉迷於碎片化信息、網絡遊戲和影視節目而無法自拔。這是因為,我們會被大腦中一個“獎勵系統”所欺騙。這是一個會讓人上癮到不可自拔的區域。

科學家設置了一個實驗,只要受試者按下按鈕,大腦“獎勵系統”區域就能獲得輕微的電擊。結果受試者會不停地按按鈕以得到更多的電擊,不吃不喝,精疲力竭也不肯停下來。當研究者提出終止實驗時,有人提出了強烈的抗議,還有人在電流切斷後仍然按了200多下按鈕。

現代神經科學家指出,這個“獎勵系統”是人腦最原始動力系統的一部分。當大腦發現獲得獎勵的機會時,它就釋放出一種神經遞質多巴胺,激勵我們採取行動以得手。每當這個區域受到刺激時,大腦就會說:“再來一次!這會讓你感覺良好!”多巴胺會促使人們期待得到獎勵,但並不能使我們感覺到獲得獎勵的快樂。那些受試者瘋狂按按鈕,卻表示那感覺“非常令人沮喪”。

現代科技”及時行樂“的特點,加上原始的激勵系統,就讓我們成了多巴胺的奴隸,從此欲罷不能。因為我們知道自己可能會收到新消息,或是下一個視頻會讓我們捧腹大笑,我們就不停地翻屏刷新,像得了強迫症一樣查看自己的手機。而電子遊戲設計者更是有意地用隨時可能出現的“得分””獲勝“讓玩家上鉤。我們不停地追逐快樂,實際卻並未得到真正的快樂,所以每次瘋狂之後,內心會感到後悔、空虛。

還有一個造成自控失敗的原因是“延遲折扣”。這是一個經濟學上的概念,說的是,等待獎勵的時間越長,獎勵對你來說價值越低。很小的延遲就能大幅降低你感知到的價值。

我們的大腦還沒有進化到能對未來的獎勵做出充分迴應。大多數人從心底想抵抗誘惑,但當和誘惑正面交鋒時,我們只願意選擇“即時滿足”,這種慾望是無可抵擋的。這就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寧願放棄未來的發展,也要選擇即刻的安逸,為什麼我們的信用卡負債累累,卻不去考慮高昂的利率。

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02 你的方法,是否陷入了誤區?

在與本能衝動、獎勵系統、即時滿足做鬥爭的過程中,人們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但其中有很多方法不僅無效,還會起到反作用。弄清楚這些方法為什麼無效,你自然會明白該怎樣提升自己的自控力。

當向誘惑屈服時,很多人會用罪惡感和自我批評來懲罰自己。他們會覺得這樣的挫折暴露了自己的問題——懶惰、愚蠢、貪婪、無能,從而感到羞愧,不停地苛責自己。事實上,這種苛責並不能變成動力,只會讓事情更糟。

比如,一個懷揣文學夢想的年輕人,給自己定下了每天寫10頁內容的目標,但實際上他每天只能寫3頁。他內心裡認為,一位真正的作家應該是高產的,所以因為進度太慢而備受打擊,覺得自己是個騙子。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應該繼續追求這個目標,第二天索性什麼都不寫了。

罪惡感和自我批評帶來壓力,而壓力,是意志力的大敵。因為壓力會帶來大腦的應激反應,讓你能在面臨危險時保護自己,包括維持好的情緒。所以,當你感到壓力或情緒低落時,你的大腦就會指引你去做能帶給你快樂的事情。當我們毫無壓力時,我們知道食物並不能讓自己快樂;但當我們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看到冰箱裡的一盒雪糕時,我們會把這些忘得一乾二淨。這也是為什麼“過勞肥”“加班肥”會存在的原因。

自我批評無助於提高自控力,自我激勵也不是一個好方法,因為這可能會讓你陷入“道德許可”的陷阱。你會這樣為自己辯解:“我已經這麼好了,應該得到一點兒獎勵。”

比如,你為了減肥,每週健身3次,當你知道大汗淋漓的跑步讓你燃燒了多少卡路里時,你會不自覺地想到自己有權吃多少食物。如果你這天多運動了5分鐘,就會允許自己多吃一點甜食,鍛鍊成了放縱的許可證。

在完成目標的過程中取得進步是令人高興的。我們總會恭喜自己——你真是好樣的!大部分人認為,取得進步會刺激我們獲得更大的成功,但心理學家知道,我們總是把進步當作放鬆的藉口。在一項研究中,研究者告訴節食者他們已經減了多少體重,然後向他們提供節食成功的禮物,一個蘋果和一塊巧克力。85%得到鼓勵的節食者選擇了巧克力。

進步帶來的“道德許可”讓你的大腦暫時停止了思維進程,然後,那個放縱自我的聲音就會響起來,誘惑也會變得更加難以抵擋。這就意味著,前進一小步會導致你後退兩大步。

還有一個我們常常使用的“笨方法”就是拼命壓抑自己的想法。這會引起諷刺性反彈。正如著名的“白熊實驗”,研究人員讓17名大學生設法不去想一頭白熊,結果這些平常很難想到白熊的學生,無論怎麼努力試著去想別的東西,思維還是會不由自主地回到白熊身上。

通常,我們內心越是想回避一件事,我們就會越去想它。“諷刺性反彈”可以解釋現代人的很多自控失敗案例。比如我上臺演講前,越是想著“不緊張,不緊張”,就越緊張;失眠者越想入睡,就發現自己越清醒;憂心忡忡的人試圖擺脫焦慮,卻一次又一次陷入對災難的幻想。

為什麼人們想消除某種想法或情緒,結果卻適得其反?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韋格納認為,這是因為人的大腦會把“不要去想”這個指令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操作”,另一部分是“監控”。當“操作”努力控制你的行動時,“監控”會掃描你的想法和周邊環境,來尋找警告信號。如果你精力充沛,“操作”就能很好地利用“監控”的報警信息;但在你狀態不佳時,“監控”會比“操作”更強大,它會讓人不斷想起那些警告信號,甚至讓你認為那就是真的。

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03 用這6招,快速提高你的自控力

在充分了解了自己為什麼失敗後,我們可以用一些小練習來逐一破解,從而有效提高自己的自控力。

一、用呼吸自控法增強自我意識。要在“兩個自我”的對抗中,讓理智的自己戰勝本能的自己,我們必須在受到誘惑時,試著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做到三思而後行。你可以用一種快速提高意志力的“呼吸自控法”來實現這一點:將呼吸頻率降低到每分鐘4~6次,也就是每次呼吸用10~15秒時間,比平常要慢一些。這樣訓練幾分鐘之後,你就會感到平靜、有控制感,能夠剋制慾望、迎接挑戰。每次遇到誘惑,不妨先試試放慢呼吸再做決定。

二、認清“獎勵”的真面目。要破除多巴胺騙局,對抗“獎勵系統”造成的“上癮”現象,似乎是件很難的事。但當人們注意到獎勵的承諾不過是假象時,魔咒就解開了。訓練方法:找一個常常讓你放縱自己的誘惑因素,測試一下獎勵的承諾。你之所以會受到誘惑,是因為大腦告訴你,你會很快樂。請關注你放縱的過程,注意你的大腦和身體感覺到了什麼。然後,允許自己接受誘惑。

和你的期望比起來,這種體驗怎麼樣?你感到快樂了嗎?什麼時候會感到滿足?你是否達到了一種沒法繼續的程度,因為你太飽了、太累了、太沮喪了、沒時間了?當人們真的關注放縱的感受時,就會發現他們實際上並不需要自己想象中那麼多的東西,或是這種體驗完全無法讓他們滿足。這就暴露了獎勵的承諾和實際體驗之間的差別。這種觀察會讓你對曾經無法控制的事有更強的自控力。

三、等待10分鐘,破除“即時滿足”。要防止“即時滿足”劫持你的大腦,讓你做出不理智的決定,你就需要在所有誘惑面前安排10分鐘的等待時間。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變大腦處理獎勵的方式,讓大腦把它看成是未來的獎勵。如果10分鐘後你仍舊想要,你就可以擁有它。但在10分鐘之內,你一定要時刻想著長遠的獎勵,以此抵抗誘惑。如果條件允許,你也可以創造一些物理上或視覺上的距離。

四、學會原諒自己。罪惡感和自我批評無益於提高自控力。所以,犯錯、遇到挫折時,花一點時間關注並描述你此刻的感覺。告訴自己,你只是個凡人。每個人都有失去自控的時候,挫折並不意味著你本身有問題。想一想,如果你的好朋友經歷了同樣的挫折,你會怎麼安慰他?這個視角會為你指明重歸正途之路。另外,到外面走走、體育鍛煉、閱讀、聽音樂以及良好的睡眠,都能緩解壓力,顯著提升意志力。

五、取消道德許可,牢記理由。如果你會因為進步而放鬆自己,那就要時刻注意:緊盯自己的目標。你不應該想著“我做到了,好了,現在我可以做點我真正想做的事了!”而應該想著“我做這件事是因為我想要……”

這裡還有一個簡單有效的方法:當你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進步給現在的放縱做辯護時,停下想一想,你當時為什麼能拒絕誘惑。當你這麼想時,所謂的進步、獎勵看起來更像是對目標的威脅。記住拒絕誘惑的理由還有助於你發現並抓住機遇,以便完成目標。

六、忠實於你的感受,但不必相信所有的想法。遇到煩惱的時候,不要試著壓抑自己的想法或轉移注意力,而是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接受它的存在,但不要相信它。對自己說:“好吧,那種想法又來了,真煩。不過,它並不一定意味著什麼。”

然後再注意一下,你的心率或呼吸是否有變化,腸胃、胸腔等身體部位是否有感覺。然後把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有時候,這些煩心的想法和感覺會隨著呼吸自然消散。如果無法消散,就把這些想法想象成飄過腦海和身體的浮雲。把呼吸想象成一陣風,毫不費力地將這些浮雲吹散。

怎樣努力也克服不了壞習慣?6個小妙招,解決自控力大問題

六個訓練,破解自控力六大難題,幫你成為意志力更強的人。不要試圖一下子全做到,從一個練習做起。只要堅持不懈,你一定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七稜鏡,文學碩士,資深媒體人,多年500強品牌宣傳。崇尚深度思考、自我管理的文字控,每年讀書100本的終身學習者。專注提供自我管理/職場領域的有用乾貨文,幫你越變越好,收穫幸福,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歡迎關注、轉發、留言

期待遇見愛生活、愛思考、追求優秀的你。

更多幹貨好文,請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